而接下來出版的《槍響二度》則是一部不遜於《毒巧克力命案》的傑作。為了加強兇手的意外性效果,作品採用雙線敘述,整個作品的質量超過了克裏斯蒂的某部名著。小說開頭有一篇文章,談論性格描寫、製造作品氣氛等推理作家應遵循的方向性原則,認為“如果有高超的技巧,讀者即便知道了兇手是誰,也能津津有味地讀下去”,並且指出,這些主張都是以艾爾斯的名義寫的《殺意》等犯罪小說實踐中得出來的經驗之談。誠然,這是作者的真知灼見,同時亦被用進小說的一條伏線。故事本身是在一位偵探小說家的宅邸裏,一群人正在編寫一部描述殺人事件的戲劇時,真正的殺人事件發生了。雖然這種類型的作品是很常見的,但由於這部小說構思非常巧妙,結局收到了“令人崩壞”的效果。


    之後的《頂樓謀殺案》(top storey murder,1931)和《地下室謀殺案》(murder in the basement,1932)也是可以被稱為其代表作的長篇。前者寫在一個髒兮兮的公寓的最高層發現了一個被人勒殺的老太太的屍體,羅傑?謝林漢姆暈頭轉向到了極點。後者寫一對剛度完蜜月的夫婦在他們租住的房子地下室裏發現有人被殺,調查屍體的身份和尋找兇手同時進行,羅傑?謝林漢姆寫草稿和莫司比總探長的搜查同時進行,小說結構頗見功力。


    在《活躍的詹妮》中,描寫了一個偵探小說作家的宅邸裏舉行晚會時發生了殺人事件。這部小說是羅傑?謝林漢姆係列中情節反轉最厲害的。晚會參加者都是以扮演一個被有名殺人狂殺害的人的旨趣前來赴會的,其中有一位既有被害妄想症,又以自我為中心,又喜歡施虐於人的女性,該女性被發現吊死在本來隻為給晚會湊趣的絞刑架上。小說的敘述技巧高超,作為一個參加晚會的客人,羅傑?謝林漢姆被懷疑為兇手的“幽默”場麵也出現了。


    羅傑?謝林漢姆係列的最後一部長篇是《恐怖聚會》(panic party,1934)。就“偵探小說的未來”這一問題同伯克萊展開過激烈辯論的、“偵探俱樂部”成員之一的米華德·甘迺迪(milward kennedy)·在其代表作《死亡營救》(death to the rescue,1931)的獻辭中說,本書是對伯克萊挑戰所有推理詭計和類型之行動的回應。而伯克萊則稱《恐怖聚會》是特意獻給這位甘迺迪的作品,他嚐試了跟甘迺迪完全相反的創作方法,並且打破了“偵探俱樂部”嚴格的寫作規則。的確,作為黃金時代的推理小說,本作顯得非常獨特。她以孤島為舞台,跟克裏斯蒂的名作《無人生還》(1939)有得一拚。故事開頭,一個叫做蓋伊·皮金的怪人,帶著以羅傑?謝林漢姆為首的一群朋友去自己買下的一座島嶼遊玩。送他們上島的船駛離後,皮金突然來了一個爆炸性發言,說跟他來海島的這一群人裏邊有殺人犯,建議找出兇手。這隻不過是一個為了觀察朋友們有何反應的玩笑,誰知第二天早晨竟然發現皮金從懸崖摔落身亡。接人的船遲遲不來,來島上遊玩的人們一個個疑心生暗鬼,猜疑心最終使人們懷疑把皮金從崖上推落的是一個叫林奇的人。伯克菜在本作中試圖將解謎元素與冒險小說、驚悚小說的特點融為一體,創作出結構宏大的推理小說,其結果則是產生了一部風格不統一、有些怪味兒的長篇作品。


    安東尼?伯克萊筆下的另一個係列偵探,是在《毒巧克力命案》裏首次登場的安布洛茲·區特威克(ambrose chitterwick)。1區特威克是一個性格溫厚,無甚明顯特徵的小個子中年男人,沒有工作,跟特別愛嘮叨的叔母一同度日。《皮卡迪利謀殺案》(the padilly murder,1929)的開頭,對犯罪學很感興趣的區特威克,在一家酒店的休息室裏,看見一個紅髮青年男子的手,在一個老婦人的杯子上做了一個奇怪的動作。那個男子走後,看上去睡著了的老婦人實際上是氫氰酸中毒而死。區特威克是一個很滑稽的人物形象,所以區特威克係列比羅傑?謝林漢姆係列幽默味兒更濃。讀者雖然一看就明白他的推理是不對的,但還是願意津津有味地看著他的推理如何崩盤。這也正是這部長篇小說的有趣之處。


    1《毒巧克力命案》是伯克萊筆下兩大名偵探聚首探案的唯一一部作品,因其意義特殊,故先前並未列入羅傑?謝林漢姆係列。


    區特威克也活躍在1937年出版的《裁判有誤》一書中。這部長篇小說應該說是伯克萊的集大成之作。小說序幕部分,醫生告訴一個叫陶德杭特的人,他活不了多久了。如何有意義地度過餘生呢?陶德杭特問遍了周圍的朋友,結果大家紛紛勸他殺一個人。進入正文以後,陶德杭特倒是殺了人,可是另外一個毫無關係的人卻被當做兇手抓了起來。陶德杭特為了讓警察信服自己就是殺人兇手,跟區特威克一起展開了一場惡鬥苦戰。正文分為五部,分別以惡漢小說風格、廉價戲劇風格、推理小說風格、報紙小說風格和怪奇小說風格呈現在讀者麵前。也就是說,伯克萊在《一鍋好料》裏詳細論述過的多種寫法,在一本長篇小說裏統統實踐r一下。另外,以法蘭西斯·艾爾斯的名義發表的這部小說,開始嚐試鮮明地刻畫犯罪者的心理,並且跟伯克萊特有的細密情節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多重解答


    發表於1929年的《毒巧克力命案》是伯克萊最著名的推理作品,它是由同年稍早出版的一本名家作品集《幸運數字3》裏的中篇小說《鋌而走險》(the avenging 插nce,後收進1994年出版的《羅傑·謝林漢姆的故事》一書)擴充而成的。根據《槍響二度》前言所述,伯克萊設計《毒巧克力命案》的情節時,試著採用了循環式結構。一位先生從朋友那裏得到糖果公司寄給這位朋友的一盒最新開發生產的巧克力,拿回家跟夫人一起享用,結果夫人被毒死了,這位先生卻活了下來。圍繞這個事件,以羅傑?謝林漢姆為會長的“犯罪圈研究學會”的六位成員先後展開六次推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裁判有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安東尼·伯克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安東尼·伯克萊並收藏裁判有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