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江和周扶景所坐的車子來到了玉嶺的山腳下。預定隻在這裏住一宿,明天中午以前必須離開這裏,返回上海因此,當天就必須要觀看摩崖佛。


    他們倆讓車子等在那兒,從第一峰開始觀看。


    第一峰和第二峰上的佛像很多,但沒有什麽值得一看的 “在這次文化大革命中,經常聽到打倒四舊的口號。你們真的不想保護文化遺產了嗎?”入江問周扶景說。


    “我是交通方麵的技術人員。這方麵的情況我不太了解。”周扶景回答說:“不過,我了解保護文化遺產仍然是我國政府的大方針。但是,這些沒價值的東西,究竟能不能稱得上是文化遺產呢?”


    “起碼是民眾力量的紀念吧?”


    “這是浪費人民精力的證物。從這個意義上說,也許還有保存的必要。”


    他們倆一邊這麽交談,一邊朝第三峰走去 說是保存,其實摩崖佛是雕刻在岩石上,暴露在風雨之中,並不需要特別加以保存,隻不過是不要人為地加以磨損而已。


    入江想起了南京附近棲霞寺後麵的“千佛岩”那裏的佛像群據說是齊代的作品。在戰爭期間入江去那裏的時候,說是修補,其實是糊上水泥,而且在上麵塗上了彩色。雲崗石佛的修補,也使許多佛像遭到嚴重的破壞。


    “這樣的保存,還不如不保存好。”入江心裏這麽想。


    在到第三峰之前,他是用美術史家的眼光來觀看,來思考問題。可是,來到第三峰的時候,他變成了一個活生生的普通的人,站在兩尊大釋尊的麵前。


    日頭已經西斜,兩人的影子長長地映在岩石前黃色的空地上。


    “這兩個大傢夥是最大的浪費。把人民的力量扭向這樣的方向,目的是讓人們沒有餘暇來注意政治的矛盾。”周扶景作了他自己的解釋。


    從第一峰起,他們走的是山腳下起伏的小路。入江早已上氣不接下氣,而看來是差不多年歲的周扶景呼吸卻絲毫不亂。這大概是平時的鍛練起了作用。


    入江擦了擦汗,仰首望著闊別了二十五年的第三峰上的佛像。最刺激他的是下段佛像嘴唇上的朱紅色。


    “據說從那次以後就沒有點過朱,可是顏色一點也沒有褪啊!”入江低聲地這麽說。但這不是自言自語。他說的是中國話就是證明。但他也不是特意說給周扶景聽的。


    “每隔十年在朱上又塗上朱,那是非常厚的,二三十年是不會褪色的。……對,嘴唇上那麽厚的朱要完全剝落的話,恐怕需要一百年吧!”周扶景一邊解著藍色人民服上的扣子,一邊這麽說。


    一百年—簡直叫人想一想都會感到頭暈目眩的漫長的歲月。要是在平常的情況下,聽到這樣的話,一定會感慨地說:‘到底是大陸上衡量時間的尺度啊!”可是,這時的入江盡管聽說需要一百年的時間,也並不那麽激動。對入江來說,跟映翔的關係可以說是超越時間概念的悲劇。


    “僅僅一百年!?……”入江說道:“要使這岩麵上的佛顏消失,恐怕需要四五千年吧!……”


    周扶景感到意外,望著入江的臉。但入江馬上閉上了眼睛。


    釋尊像的紅嘴唇當然使他聯想到映翔的麵影。但他不願去想她,因此閉上了眼睛,極力在腦子裏描繪《玉嶺故事雜考》中所寫的場麵。


    入江試圖在腦子裏再現石能自殺的情景。佛像的嘴唇吸進鮮血時,這個場麵就結束了。在這之後,映翔的凜然的麵頰、明亮的眼睛、花瓣般的嘴唇……一齊湧現出來,流進他的腦海,麵且不斷擴大。


    “咱們走吧!’,周扶景催促的聲音,使入江清醒過來。


    以後他們倆走過沒有雕刻佛像的第四峰—番瓜岩,來到第五峰。


    當他們再次坐上車子的時候,太陽已沒入西山,四周已經昏暗起來。


    預定當天晚上住在瑞店莊。


    在去瑞店莊的途中,右側可以看到五峰尾的山崗。入江凝神地注視著車窗的外麵。


    那些跨山的民房,已開始零零落落地出現。


    在最高的地方建有兩座民房。其中一座就是二十五年前入江短期住過的李東功的家。在黃昏的薄暗中,蒙隴地浮現出白色的懸樓。懸樓伸出三隻細細的長腿,緊緊地咬著下麵的岩石。


    “不知李東功現在怎樣了了!”入江心裏這麽想。


    當時李東功已經六十歲,大概早已成了故人吧。


    他的侄女李映翔呢?


    隔壁的人家投有懸樓。入江最初去那兒的時候,那家跟李家一樣,也有懸樓。那家當時住著一個叫謝世育的傢夥,長馬臉上生著一個黃瓜鼻子,尤其引人注目。在這二十五年的期間,就是這張狐狸般的臉孔,經常出現在入江的夢中。


    “您在看什麽呀?”周扶景問道。


    “二十五年前,我曾在那個五峰尾上住過幾天。是住在一個叫李東功老人的家中。那座房子現在還在那兒”


    “啊,是李東功先生嗎,他在十年前已經去世了。”周扶景是稍西邊永甌地方的人。永甌就在這附近,看來他對玉嶺是十分熟悉的。


    “啊,是嗎?”盡管這是預料中的事,但這位好老人的微笑在搖動著入江的心,他感到一陣淒涼襲上了心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玉嶺的嘆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日]陳舜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日]陳舜臣並收藏玉嶺的嘆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