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看棺材的女鬼
漸漸地,張天森就靠這門手藝掙起了錢,他出來掙錢的時候,文革也剛剛結束,全國上下百廢待興,不要說各種寺廟漸漸被修復,就連行裏這門手藝也很快恢復起來,但姑侄總不能一輩子相依為命,正巧,張翠翠的老公,一個叫黃福的福建男人,當年大串聯時留在了蘭州,機緣巧合下就和張翠翠走到了一起,文革結束後,一心想返回福建的他就帶著張翠翠一起回了東洲村老家。
張翠翠也成為了村子裏為數不多的外來人口,而且還是從西北邊陲之地來的,一時間也成了村裏媳婦們飯後茶餘的討論對象。這黃福沒什麽大手藝,但是做的一手好菜,十裏八鄉有個什麽大事,或者誰家有了紅白喜事,都會讓他去當主廚,張翠翠也幫忙打打下手,因此兩口子的日子過得相當不錯,一年四季鮮有沒肉吃的時候。
可萬沒想到,這個張翠翠的眼睛卻是天生的敏銳,對髒東西十分敏感,好幾次在白事上差點出了亂子,她本來就是個女流之輩,原想踏踏實實的過日子,誰也不願意成天睜眼就見鬼,因此這個原本行裏人求之不得的天分在她身上卻成了十足的累贅。
苦不堪言的張翠翠將這一切告訴了還不知情的黃福,這黃福是個中農成分,文化大革命的時候幾經周轉才撿回來一條命,現如今對自己的小日子也格外滿意,可偏偏自己賢惠的老婆卻又遇上了這麽匪夷所思的事,他也一時沒了主意。
張翠翠畢竟從小就和行裏人打交道,因此很快就想到了和自己一起學藝的侄子張天森,相比張翠翠,張天森的手藝無疑學得更全些,雖然比自己的老子要差很遠,但是卻比張翠翠這個弱女子厲害許多,一接到從小相依為命的姑姑的電報,就第一時間趕到了福建東洲村。
等張天森出現在黃福一家人麵前時,身邊居然還帶著另一個男人,這個人就是讓我們現如今頭疼不已的李長善,據張天森說,李長善是他出外做活時遇到的一個好友,對行裏的事也是如數家珍,李長善自己則說,他入行是遇到了一位高人點化,學了點手藝,不過那高人卻不讓他把這件事告訴自己的家人,大概是怕家裏人擔心不讓他繼承師傅的衣缽。
黃福一看來了兩個行裏人,自然是十分欣喜,用自己的好手藝給這兩位遠道而來的客人備了許多好菜,還把自己的苦惱一股腦給他們全部倒了出來,張天森自然知道姑姑小時候和自己吃了多少苦,有現如今的幸福生活的確來之不易,可問題是,這個開眼從來都是想辦法開,自打他入行以來,還沒聽過有人關眼的呢。
那個李長善點點頭,也隨聲附和,說他師傅也從來沒教過他怎麽關眼,況且這天生的開眼對於行裏人是多麽夢寐以求的事情,卻反倒成了張翠翠的煩惱。
黃福一看來的這兩位並沒有什麽真本事,連個眼睛都不會關,心裏不禁咯噔一下,臉上雖然沒有完全表現出來,但是和之前的熱情相比卻已經大相逕庭,張天森看在眼裏,自然不能當場發作,說到底,人家畢竟是自己的姑父,說啥都是長輩,可和他們毫無瓜葛的李長善就不這麽想,說黃福是狗眼看人低,門縫裏看人,瞅準了他們倆沒有通天的手藝,張天森本來就和這個外地姑父沒生活過,聽李長善這麽說,情緒不免也被帶動起來,不過也隻是在背地裏吐吐唾沫罷了。
說來也巧,他們倆在東洲村沒住幾天,突然村裏有個小孩掉到水塘裏淹死了,小孩的家裏人一直以為是上哪玩去了,迷路了,找了兩天,直到小孩的爺爺做了個夢,夢到孫子在前麵跑,邊跑邊喊,爺爺跟我來,爺爺就一直在後麵追,追到池塘邊夢就醒了。
爺爺心想壞了,就跑到池塘邊,劃著名船在裏麵找,這池塘說大不大說小不小,裏麵還長著好多蘆葦,那小孩的屍體就是在蘆葦叢中找到的。
按理說小孩死了草草燒了就好,可這家的老頭死活說孫子死的冤,還說孫子託夢告訴自己死不瞑目,一定要操辦一場白事才算對得起孫子,說來也可憐,這老頭三代單傳,自己的兒子40歲左右才生了這麽個寶貝孫子,基本算是斷後了,自然想大操大辦。
於是這家人就來請黃福去主持流水席,黃福一聽頭都大了,要說紅事他毫不猶豫就接了,可一說到這白事就不免想到自己那開了眼的老婆,心中叫苦不迭,就打算回絕,這時候李長善就出主意說,既然這麽巧,不如接了這場白事,看看張翠翠是否真能看見鬼魂,這樣他們也好對症下藥。
黃福一聽,這話也在理,就硬著頭皮應了下來,還對主家說,自己有兩個親戚,對白事很在行,算是行裏的人,如果主家需要主事人,他們自然可以應對自如,這主家正愁找不到主事人,就想答應下來,可是一想到三裏不同風,十裏不同俗,張天森和李長善更是千裏之外來的,哪裏會懂福建的風俗習慣。
可也不知道為什麽,當時實在是找不到白事主事人,再加上這李長善口才極佳,沒一會兒功夫,就從黃福的嘴裏了解了福建當地的喪事風俗,照貓畫虎,再加上師傅之前教的本事,雖說做不到十分像,但是蒙過主家不成問題。
就這樣,這場白事就被張天森和李長善給“承包了”,其實說起來,全國的喪葬風俗大同小異,總體的流程無非是做法事、超度、大殮、下葬,但是這個小異中又不免見大,例如每個環節的名稱、孝子賢孫的服裝、墓穴的風水、還有祭品,看似都是小的點,但是在白事中不免被處處放大,否則招人恥笑在所難免。
漸漸地,張天森就靠這門手藝掙起了錢,他出來掙錢的時候,文革也剛剛結束,全國上下百廢待興,不要說各種寺廟漸漸被修復,就連行裏這門手藝也很快恢復起來,但姑侄總不能一輩子相依為命,正巧,張翠翠的老公,一個叫黃福的福建男人,當年大串聯時留在了蘭州,機緣巧合下就和張翠翠走到了一起,文革結束後,一心想返回福建的他就帶著張翠翠一起回了東洲村老家。
張翠翠也成為了村子裏為數不多的外來人口,而且還是從西北邊陲之地來的,一時間也成了村裏媳婦們飯後茶餘的討論對象。這黃福沒什麽大手藝,但是做的一手好菜,十裏八鄉有個什麽大事,或者誰家有了紅白喜事,都會讓他去當主廚,張翠翠也幫忙打打下手,因此兩口子的日子過得相當不錯,一年四季鮮有沒肉吃的時候。
可萬沒想到,這個張翠翠的眼睛卻是天生的敏銳,對髒東西十分敏感,好幾次在白事上差點出了亂子,她本來就是個女流之輩,原想踏踏實實的過日子,誰也不願意成天睜眼就見鬼,因此這個原本行裏人求之不得的天分在她身上卻成了十足的累贅。
苦不堪言的張翠翠將這一切告訴了還不知情的黃福,這黃福是個中農成分,文化大革命的時候幾經周轉才撿回來一條命,現如今對自己的小日子也格外滿意,可偏偏自己賢惠的老婆卻又遇上了這麽匪夷所思的事,他也一時沒了主意。
張翠翠畢竟從小就和行裏人打交道,因此很快就想到了和自己一起學藝的侄子張天森,相比張翠翠,張天森的手藝無疑學得更全些,雖然比自己的老子要差很遠,但是卻比張翠翠這個弱女子厲害許多,一接到從小相依為命的姑姑的電報,就第一時間趕到了福建東洲村。
等張天森出現在黃福一家人麵前時,身邊居然還帶著另一個男人,這個人就是讓我們現如今頭疼不已的李長善,據張天森說,李長善是他出外做活時遇到的一個好友,對行裏的事也是如數家珍,李長善自己則說,他入行是遇到了一位高人點化,學了點手藝,不過那高人卻不讓他把這件事告訴自己的家人,大概是怕家裏人擔心不讓他繼承師傅的衣缽。
黃福一看來了兩個行裏人,自然是十分欣喜,用自己的好手藝給這兩位遠道而來的客人備了許多好菜,還把自己的苦惱一股腦給他們全部倒了出來,張天森自然知道姑姑小時候和自己吃了多少苦,有現如今的幸福生活的確來之不易,可問題是,這個開眼從來都是想辦法開,自打他入行以來,還沒聽過有人關眼的呢。
那個李長善點點頭,也隨聲附和,說他師傅也從來沒教過他怎麽關眼,況且這天生的開眼對於行裏人是多麽夢寐以求的事情,卻反倒成了張翠翠的煩惱。
黃福一看來的這兩位並沒有什麽真本事,連個眼睛都不會關,心裏不禁咯噔一下,臉上雖然沒有完全表現出來,但是和之前的熱情相比卻已經大相逕庭,張天森看在眼裏,自然不能當場發作,說到底,人家畢竟是自己的姑父,說啥都是長輩,可和他們毫無瓜葛的李長善就不這麽想,說黃福是狗眼看人低,門縫裏看人,瞅準了他們倆沒有通天的手藝,張天森本來就和這個外地姑父沒生活過,聽李長善這麽說,情緒不免也被帶動起來,不過也隻是在背地裏吐吐唾沫罷了。
說來也巧,他們倆在東洲村沒住幾天,突然村裏有個小孩掉到水塘裏淹死了,小孩的家裏人一直以為是上哪玩去了,迷路了,找了兩天,直到小孩的爺爺做了個夢,夢到孫子在前麵跑,邊跑邊喊,爺爺跟我來,爺爺就一直在後麵追,追到池塘邊夢就醒了。
爺爺心想壞了,就跑到池塘邊,劃著名船在裏麵找,這池塘說大不大說小不小,裏麵還長著好多蘆葦,那小孩的屍體就是在蘆葦叢中找到的。
按理說小孩死了草草燒了就好,可這家的老頭死活說孫子死的冤,還說孫子託夢告訴自己死不瞑目,一定要操辦一場白事才算對得起孫子,說來也可憐,這老頭三代單傳,自己的兒子40歲左右才生了這麽個寶貝孫子,基本算是斷後了,自然想大操大辦。
於是這家人就來請黃福去主持流水席,黃福一聽頭都大了,要說紅事他毫不猶豫就接了,可一說到這白事就不免想到自己那開了眼的老婆,心中叫苦不迭,就打算回絕,這時候李長善就出主意說,既然這麽巧,不如接了這場白事,看看張翠翠是否真能看見鬼魂,這樣他們也好對症下藥。
黃福一聽,這話也在理,就硬著頭皮應了下來,還對主家說,自己有兩個親戚,對白事很在行,算是行裏的人,如果主家需要主事人,他們自然可以應對自如,這主家正愁找不到主事人,就想答應下來,可是一想到三裏不同風,十裏不同俗,張天森和李長善更是千裏之外來的,哪裏會懂福建的風俗習慣。
可也不知道為什麽,當時實在是找不到白事主事人,再加上這李長善口才極佳,沒一會兒功夫,就從黃福的嘴裏了解了福建當地的喪事風俗,照貓畫虎,再加上師傅之前教的本事,雖說做不到十分像,但是蒙過主家不成問題。
就這樣,這場白事就被張天森和李長善給“承包了”,其實說起來,全國的喪葬風俗大同小異,總體的流程無非是做法事、超度、大殮、下葬,但是這個小異中又不免見大,例如每個環節的名稱、孝子賢孫的服裝、墓穴的風水、還有祭品,看似都是小的點,但是在白事中不免被處處放大,否則招人恥笑在所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