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如何,”約翰·科特在觀察後說道:“也不可能是這些猴子建造了木筏,雖然它們很聰明,可它們畢竟還沒有聰明到會使用鐵鎖的地步……”
“據我所知,他們也不會使用籠子……”馬克斯·於貝爾說道。
“籠子?……”約翰·科特叫了起來,“馬克斯,你怎麽會想到談起籠子呢?……?”
“這是因為我好像辨認出……在矮樹叢中……離岸邊大約有20多步的距離……有個建築物……”
“是像蜂窩那樣的螞蟻窩吧,正如非洲螞蟻建造的那樣……”約翰·科特說。
“不,馬克斯先生沒有搞錯,”卡米證實說,“就在那兒……沒錯……就好像是建在兩株含羞草下的一座小木棚,正麵還有金屬網格……”
“是籠子還是小窩棚,”馬克斯·於貝爾說,“讓我們進去看看裏麵到底有什麽吧……”
“咱們得小心點兒,”卡米說,“咱們在大樹的掩映下行進吧
……”
“我們怕什麽?……”馬克斯·於貝爾接著又說道。根據慣例,現在的馬克斯正受到好奇與焦急的雙重驅使。
另外,周圍的一切看起來都那麽荒涼,他們隻能聽到鳥兒的鳴叫和逃竄猴子的尖叫聲。在這片空地的邊緣處看不出有絲毫以前的或是最近的宿營痕跡。河麵上除了水流夾帶的大量草叢以外什麽也沒有。在另一端,也是這樣一片荒涼與孤寂的景象。他們快速沿著高地又走了100步,在這裏,高地沿著水流的方向也拐了個彎,沼澤地一直延伸到此處。在更加茂密的樹林中,地勢漸高,土質漸幹。
現在,他們可以看到那個奇怪建築物的四分之三全貌了。它建在幾株含羞草中,傾斜的屋頂上覆蓋著黃色的茅草。這個建築物之所以看起來像個籠子,是因為外圍的那些柵欄,更確切地說是建築物門前的那個金屬網格,就好像動物園中將動物與遊客隔離的鐵絲網一樣。
柵欄上開有一個門——這個門此時正開著。
可是籠子裏卻是空無一人。
馬克斯·於貝爾確定屋內無人後,便第一個闖了進去。
屋裏還有幾件器皿:一個保存較好的鍋,一個金屬壺,一隻茶杯,3、4個破瓶子,一床蟲蛀過的羊毛毯,幾塊破布,一把生了鏽的斧子,一個爛得差不多、已經無從辨認出製造商名字的眼鏡盒。
在屋子的角落裏還有一個蓋得很嚴的銅盒,裏麵肯定藏了什麽東西。
馬克斯·於貝爾將盒子拾起來並試著將它打開,但沒能成功。由於氧化作用,銅盒與蓋子已經粘在一起了。得借用刀子插在蓋子上的縫隙裏才能撬開盒子。
盒子裏裝著一本保存得很好的筆記本,在筆記本的封皮上印著這樣兩個詞,馬克斯·於貝爾大聲讀了出來:
莊森醫生。
第八章 莊森醫生
聽到這個名字,約翰·科特和馬克斯·於貝爾,甚至連卡米都驚訝得瞠目結舌。
“莊森”這個名字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他解開了現代科學中的部分秘密。這些科學的嚐試既嚴肅又有趣——也帶有一定的悲劇性,因為人們應該相信其結局是令人嘆息的。
也許大家還記得,美國人加爾納為了研究猴子的語言同時也為了給自己的理論找出實踐依據而進行的實地考察吧。剛果和喀麥隆的居民——尤其是約翰·科特和馬克斯·於貝爾肯定不會忘記這位教授的名字和他在紐約《海瑟斯周報》上發表的文章,以及他在英國、德國、法國和美洲出版發行的那本書。
“原來是他,”其中一人叫了起來,“我們已經好久沒有他的消息了……”
“我們再也不會有他的消息了,因為他不會在這兒告訴我們了!……”另一個嚷道。
馬克斯·於貝爾和約翰·科特所說的這個“他”正是莊森醫生。而下麵我們將要介紹的則是加爾納先生在莊森醫生之前所做的工作。讓—雅克·盧梭曾在其《懺悔錄》卷首寫過這樣一句話:“我創建了一項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事業。”而這個美國人加爾納先生可不會這麽說,因為他有一位效仿者。
在出發去黑非洲之前,加爾納教授就已經開始與猴子世界打交道了——當然是些被馴服的猴子。通過長期仔細的觀察,他得出結論:這些4手動物會講話,它們能夠彼此聽懂,它們發音清晰,它們能夠用某些詞語表達吃、喝的需要。在華盛頓動物園,加爾納先生讓人用留聲機將這些猴子的語言錄下來。他甚至還觀察到:猴子與人類最大的區別就是——它們隻有在有必要的情況下才講話,由此他得出結論:
“我所掌握的關於動物世界的知識使我堅信:所有的哺乳動物都有一定的語言天賦,這種天賦是與它們的習性與需要相關的。”
在加爾納先生開始研究之前,我們就已經知道:狗、猴子以及其他一些哺乳動物像人類一樣擁有喉部發聲器官以及發聲時的聲門,但是,我們也知道,——盡管那些相信猴子會說話的人並不同意此觀點——思想產生於語言之前。要想說話,首先需要會思考,然而,思考則需要有概括歸納的能力——而這種能力正是動物所不具備的。鸚鵡會說話,可它對於自己所說的詞語一個也不懂。因此,我們應該這樣認為:如果說動物不會說話,那麽,這純粹是因為大自然沒有賦予它們足夠的天賦,——除了大自然以外,沒有人可以阻止它們擁有這種天賦。
“據我所知,他們也不會使用籠子……”馬克斯·於貝爾說道。
“籠子?……”約翰·科特叫了起來,“馬克斯,你怎麽會想到談起籠子呢?……?”
“這是因為我好像辨認出……在矮樹叢中……離岸邊大約有20多步的距離……有個建築物……”
“是像蜂窩那樣的螞蟻窩吧,正如非洲螞蟻建造的那樣……”約翰·科特說。
“不,馬克斯先生沒有搞錯,”卡米證實說,“就在那兒……沒錯……就好像是建在兩株含羞草下的一座小木棚,正麵還有金屬網格……”
“是籠子還是小窩棚,”馬克斯·於貝爾說,“讓我們進去看看裏麵到底有什麽吧……”
“咱們得小心點兒,”卡米說,“咱們在大樹的掩映下行進吧
……”
“我們怕什麽?……”馬克斯·於貝爾接著又說道。根據慣例,現在的馬克斯正受到好奇與焦急的雙重驅使。
另外,周圍的一切看起來都那麽荒涼,他們隻能聽到鳥兒的鳴叫和逃竄猴子的尖叫聲。在這片空地的邊緣處看不出有絲毫以前的或是最近的宿營痕跡。河麵上除了水流夾帶的大量草叢以外什麽也沒有。在另一端,也是這樣一片荒涼與孤寂的景象。他們快速沿著高地又走了100步,在這裏,高地沿著水流的方向也拐了個彎,沼澤地一直延伸到此處。在更加茂密的樹林中,地勢漸高,土質漸幹。
現在,他們可以看到那個奇怪建築物的四分之三全貌了。它建在幾株含羞草中,傾斜的屋頂上覆蓋著黃色的茅草。這個建築物之所以看起來像個籠子,是因為外圍的那些柵欄,更確切地說是建築物門前的那個金屬網格,就好像動物園中將動物與遊客隔離的鐵絲網一樣。
柵欄上開有一個門——這個門此時正開著。
可是籠子裏卻是空無一人。
馬克斯·於貝爾確定屋內無人後,便第一個闖了進去。
屋裏還有幾件器皿:一個保存較好的鍋,一個金屬壺,一隻茶杯,3、4個破瓶子,一床蟲蛀過的羊毛毯,幾塊破布,一把生了鏽的斧子,一個爛得差不多、已經無從辨認出製造商名字的眼鏡盒。
在屋子的角落裏還有一個蓋得很嚴的銅盒,裏麵肯定藏了什麽東西。
馬克斯·於貝爾將盒子拾起來並試著將它打開,但沒能成功。由於氧化作用,銅盒與蓋子已經粘在一起了。得借用刀子插在蓋子上的縫隙裏才能撬開盒子。
盒子裏裝著一本保存得很好的筆記本,在筆記本的封皮上印著這樣兩個詞,馬克斯·於貝爾大聲讀了出來:
莊森醫生。
第八章 莊森醫生
聽到這個名字,約翰·科特和馬克斯·於貝爾,甚至連卡米都驚訝得瞠目結舌。
“莊森”這個名字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他解開了現代科學中的部分秘密。這些科學的嚐試既嚴肅又有趣——也帶有一定的悲劇性,因為人們應該相信其結局是令人嘆息的。
也許大家還記得,美國人加爾納為了研究猴子的語言同時也為了給自己的理論找出實踐依據而進行的實地考察吧。剛果和喀麥隆的居民——尤其是約翰·科特和馬克斯·於貝爾肯定不會忘記這位教授的名字和他在紐約《海瑟斯周報》上發表的文章,以及他在英國、德國、法國和美洲出版發行的那本書。
“原來是他,”其中一人叫了起來,“我們已經好久沒有他的消息了……”
“我們再也不會有他的消息了,因為他不會在這兒告訴我們了!……”另一個嚷道。
馬克斯·於貝爾和約翰·科特所說的這個“他”正是莊森醫生。而下麵我們將要介紹的則是加爾納先生在莊森醫生之前所做的工作。讓—雅克·盧梭曾在其《懺悔錄》卷首寫過這樣一句話:“我創建了一項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事業。”而這個美國人加爾納先生可不會這麽說,因為他有一位效仿者。
在出發去黑非洲之前,加爾納教授就已經開始與猴子世界打交道了——當然是些被馴服的猴子。通過長期仔細的觀察,他得出結論:這些4手動物會講話,它們能夠彼此聽懂,它們發音清晰,它們能夠用某些詞語表達吃、喝的需要。在華盛頓動物園,加爾納先生讓人用留聲機將這些猴子的語言錄下來。他甚至還觀察到:猴子與人類最大的區別就是——它們隻有在有必要的情況下才講話,由此他得出結論:
“我所掌握的關於動物世界的知識使我堅信:所有的哺乳動物都有一定的語言天賦,這種天賦是與它們的習性與需要相關的。”
在加爾納先生開始研究之前,我們就已經知道:狗、猴子以及其他一些哺乳動物像人類一樣擁有喉部發聲器官以及發聲時的聲門,但是,我們也知道,——盡管那些相信猴子會說話的人並不同意此觀點——思想產生於語言之前。要想說話,首先需要會思考,然而,思考則需要有概括歸納的能力——而這種能力正是動物所不具備的。鸚鵡會說話,可它對於自己所說的詞語一個也不懂。因此,我們應該這樣認為:如果說動物不會說話,那麽,這純粹是因為大自然沒有賦予它們足夠的天賦,——除了大自然以外,沒有人可以阻止它們擁有這種天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