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生說:“腦腫瘤、嚴重冠心病、阻塞性肺氣腫、帕金森氏症、糖尿病,應有盡有……”
“還有高度的精神分裂。”
“沒錯,在你麵前,我班門不敢弄斧,差點兒忘了這條。如此多的嚴重疾病,保外就醫是最基本的人權和人道……”
“即便他是強姦犯,而且殺人未遂!”那蘭盯著老人露在被單外、比筷子粗不了多少的前臂,呼吸竟開始有些急促,“法律上對重刑犯的保外就醫好像嚴格很多。”
巴渝生木然點頭:“但他的病情太重,監獄係統的醫院無能為力,他符合保外就醫的條件。為了謹慎起見,我們還是得到法院批準,對他適當監控。從他的健康狀況看,造成更大危害的可能並不大,接觸過的醫生都認為,他的存活日屈指可數。”
“他病成這樣,卻有閑心要找我聊天?”那蘭說話很少帶這樣的嘲諷,尤其在巴渝生麵前。但今天,不知是進入了一個什麽樣的古怪磁場,她的自控力正經受著巨大的挑戰。或許,病床上的保釋犯就是異常的根源。
“非你不可。”
“而且,和‘血巾斷指案’有關?”那蘭突然覺得,說出“血巾斷指案”這聽上去很狗血可笑的五個字,也需要相當堅強。
巴渝生遲疑地點頭:“至少……他這樣宣稱。”
註:
1詳情請見《鎖命湖》。
2詳情請見《失魂雪》。
3.血巾斷指案
病床上的老者,一個精神高度分裂的強姦犯,點名要見那蘭,說是要揭示一個勢必震驚全江京、甚至全國的罪案謎底。
這謎底,一定會成為轉發次數最多的一條微博。
血巾斷指案的謎底。
過去三十年裏,江京發生了一係列女性失蹤案,每起案件間隔一兩年或者數年,迄今為止,至少有十位女性成為該案的受害者——像江京這樣的大城市,人口千萬,失蹤並非罕見,但這一係列失蹤案有個共同的特點令它與眾不同。
一個致命的特點。
1980年陽春的一天,一位普通的機關幹部心急如焚地等待著,希望失蹤了一周的妹妹倪鳳英奇蹟般出現。出現的是郵遞員的自行車,和一件小小的包裹。包裹上沒有來信人的地址,裏麵是一隻紙盒。紙盒裏是一條潔白的手絹,手絹的一角是倪鳳英自己繡上去的名字。
手絹的正中是一抹殷紅。
揭開手絹,下麵是一截慘白的手指!
不久,公安部門證實,手絹上正是倪鳳英的血跡。手指,是倪鳳英的手指。
老江京們都會記得,在那個清純的年代,倪鳳英失蹤案攫住了多少人心,成為多少食堂飯桌上的話題。一時間,青年女子們再不敢在天黑之後出門。與此同時,注重平民生活的《新江晚報》開始對這個案子進行連篇累牘的報導,配合著當年上映的偵破懸疑片,《405謀殺案》、《神女峰的迷霧》,邪惡臨近時低沉詭異的音樂似乎能透出報紙紙麵,一次次挑動著大眾的神經。
兇手會是誰?當時人們的猜測,可能是潛伏大陸三十年的美蔣特務、“四人幫”的爪牙、香港的黑社會。稍微現實點的猜測,是紡織廠裏哪位單戀倪鳳英又遭拒絕的小青年。
不管兇手是誰,他,或她,一定隱藏得很好,因為兇手的身份一直是個謎,倪鳳英的下落也保持著未知。
媒體和大眾的記憶都是短期的,尤其在全社會都蒸蒸日上的那個年代,人們沐浴在日新月異的變化中,一年、兩年、三年,逐漸淡忘了倪鳳英溫婉秀美的容顏。
直到三年後的一個夏日夜晚,馬芸的突然失蹤。
馬芸是位參加工作才一年的小學教師,在那個不幸的夏夜,江京正經歷著多年不遇的高溫,馬芸和幾位女友,同數百名江京市民一起,在清安江灘邊戲水納涼。歡笑中、酷熱中,馬芸主動提出到堤上給大家買冰棍兒,誰知這一去,就再也沒回來。
第一個將馬芸失蹤案和倪鳳英失蹤案聯繫在一起的,是文園區分局的幹警陳玉棟。當年,就是這位被稱為“小陳”的年輕公安,最初經手了倪鳳英失蹤案。當大多數人還隻是將馬芸失蹤作為一個獨立案件看待時,陳玉棟已經嗅出了這兩件時隔三年的失蹤案之間的關係。他將這個大膽的猜測上報領導,領回了一長串語重心長的“談話”:“倪鳳英失蹤案沒有破,不是你的錯,歷史上結不了的大案比比皆是,你也用不著這麽敏感,草木皆兵。何況,馬芸的這個案子是濱江分局負責的,我們協同尋找,在群眾中收集匯報來的線索,具體的刑偵工作,我們文園區也不能插手呀。”是啊,馬芸家住濱江區,陳玉棟連插手這個案子的機會都沒有。
陳玉棟回到宿舍,在一本“工作記錄”本上,寫下一句話:“我有一種預感,我的這個猜測,很快就會得到證實。”
不幸的是,陳玉棟的預感準確。在馬芸失蹤五天後,她心急如焚的父母收到了一個包裹。
一隻紙盒子,上麵隻有收信人的姓名地址,但沒有郵寄者的任何信息。
心切之下,馬父忘了警方的叮囑,有情況要立刻報告,而是冒冒失失地打開了紙盒子。然後大叫一聲,暈倒在地。
“還有高度的精神分裂。”
“沒錯,在你麵前,我班門不敢弄斧,差點兒忘了這條。如此多的嚴重疾病,保外就醫是最基本的人權和人道……”
“即便他是強姦犯,而且殺人未遂!”那蘭盯著老人露在被單外、比筷子粗不了多少的前臂,呼吸竟開始有些急促,“法律上對重刑犯的保外就醫好像嚴格很多。”
巴渝生木然點頭:“但他的病情太重,監獄係統的醫院無能為力,他符合保外就醫的條件。為了謹慎起見,我們還是得到法院批準,對他適當監控。從他的健康狀況看,造成更大危害的可能並不大,接觸過的醫生都認為,他的存活日屈指可數。”
“他病成這樣,卻有閑心要找我聊天?”那蘭說話很少帶這樣的嘲諷,尤其在巴渝生麵前。但今天,不知是進入了一個什麽樣的古怪磁場,她的自控力正經受著巨大的挑戰。或許,病床上的保釋犯就是異常的根源。
“非你不可。”
“而且,和‘血巾斷指案’有關?”那蘭突然覺得,說出“血巾斷指案”這聽上去很狗血可笑的五個字,也需要相當堅強。
巴渝生遲疑地點頭:“至少……他這樣宣稱。”
註:
1詳情請見《鎖命湖》。
2詳情請見《失魂雪》。
3.血巾斷指案
病床上的老者,一個精神高度分裂的強姦犯,點名要見那蘭,說是要揭示一個勢必震驚全江京、甚至全國的罪案謎底。
這謎底,一定會成為轉發次數最多的一條微博。
血巾斷指案的謎底。
過去三十年裏,江京發生了一係列女性失蹤案,每起案件間隔一兩年或者數年,迄今為止,至少有十位女性成為該案的受害者——像江京這樣的大城市,人口千萬,失蹤並非罕見,但這一係列失蹤案有個共同的特點令它與眾不同。
一個致命的特點。
1980年陽春的一天,一位普通的機關幹部心急如焚地等待著,希望失蹤了一周的妹妹倪鳳英奇蹟般出現。出現的是郵遞員的自行車,和一件小小的包裹。包裹上沒有來信人的地址,裏麵是一隻紙盒。紙盒裏是一條潔白的手絹,手絹的一角是倪鳳英自己繡上去的名字。
手絹的正中是一抹殷紅。
揭開手絹,下麵是一截慘白的手指!
不久,公安部門證實,手絹上正是倪鳳英的血跡。手指,是倪鳳英的手指。
老江京們都會記得,在那個清純的年代,倪鳳英失蹤案攫住了多少人心,成為多少食堂飯桌上的話題。一時間,青年女子們再不敢在天黑之後出門。與此同時,注重平民生活的《新江晚報》開始對這個案子進行連篇累牘的報導,配合著當年上映的偵破懸疑片,《405謀殺案》、《神女峰的迷霧》,邪惡臨近時低沉詭異的音樂似乎能透出報紙紙麵,一次次挑動著大眾的神經。
兇手會是誰?當時人們的猜測,可能是潛伏大陸三十年的美蔣特務、“四人幫”的爪牙、香港的黑社會。稍微現實點的猜測,是紡織廠裏哪位單戀倪鳳英又遭拒絕的小青年。
不管兇手是誰,他,或她,一定隱藏得很好,因為兇手的身份一直是個謎,倪鳳英的下落也保持著未知。
媒體和大眾的記憶都是短期的,尤其在全社會都蒸蒸日上的那個年代,人們沐浴在日新月異的變化中,一年、兩年、三年,逐漸淡忘了倪鳳英溫婉秀美的容顏。
直到三年後的一個夏日夜晚,馬芸的突然失蹤。
馬芸是位參加工作才一年的小學教師,在那個不幸的夏夜,江京正經歷著多年不遇的高溫,馬芸和幾位女友,同數百名江京市民一起,在清安江灘邊戲水納涼。歡笑中、酷熱中,馬芸主動提出到堤上給大家買冰棍兒,誰知這一去,就再也沒回來。
第一個將馬芸失蹤案和倪鳳英失蹤案聯繫在一起的,是文園區分局的幹警陳玉棟。當年,就是這位被稱為“小陳”的年輕公安,最初經手了倪鳳英失蹤案。當大多數人還隻是將馬芸失蹤作為一個獨立案件看待時,陳玉棟已經嗅出了這兩件時隔三年的失蹤案之間的關係。他將這個大膽的猜測上報領導,領回了一長串語重心長的“談話”:“倪鳳英失蹤案沒有破,不是你的錯,歷史上結不了的大案比比皆是,你也用不著這麽敏感,草木皆兵。何況,馬芸的這個案子是濱江分局負責的,我們協同尋找,在群眾中收集匯報來的線索,具體的刑偵工作,我們文園區也不能插手呀。”是啊,馬芸家住濱江區,陳玉棟連插手這個案子的機會都沒有。
陳玉棟回到宿舍,在一本“工作記錄”本上,寫下一句話:“我有一種預感,我的這個猜測,很快就會得到證實。”
不幸的是,陳玉棟的預感準確。在馬芸失蹤五天後,她心急如焚的父母收到了一個包裹。
一隻紙盒子,上麵隻有收信人的姓名地址,但沒有郵寄者的任何信息。
心切之下,馬父忘了警方的叮囑,有情況要立刻報告,而是冒冒失失地打開了紙盒子。然後大叫一聲,暈倒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