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0月31日,克裏斯多福·雷諾茲在《洛杉機時報》發表名為《蓋蒂博物館即將購得私人手中最後一幅拉斐爾》,文中引用了理査德·費根“傑作人間蒸發”的論調。


    s·m·貝爾曼在撰寫的《杜威恩》一書中,總結杜威恩的銷售策略,那就是“藝術是無價的”。


    為了進一步探討“藝術與擁有權之間複雜的互相影響”,以及洞察人人皆可享有藝術品與獨樂樂之間的差別,可參看《他們偷走藝術品,我們全都蒙受損失》一文,作者席德·’史密斯,文聿刊載幹2002年12月22日的《芝加哥論壇報》。


    羅伯特·希斯考克在bbc電台一檔叫做“偷香”的節目中談到了藝術品竊賊,該節目播出於2001年7月8日。


    皮埃爾·卡巴納在《偉大的收藏家》(new youk:farrar,straus.1961,pix)一書中記栽了馬歇爾·德·埃斯特雷的奇聞異事。這本關於收藏家與他們的占有欲的經典著作是如此廣泛深入,以至於它本身險些成為它探討的那些狂熱事例之一。


    亞當·斯密頭腦中明確的例子是黃金、白銀、鑽石,這些東西的“主要價值……乃是由它們的美而體現出來的”,而不是它們的實用價值。同理可以適用於藝術品。在他那篇關於藝術與藝術買賣史的精闢著作中,科林普拉特引用了斯密一段文字,該文埋目是《富裕的標誌》(london:harper collins,2004),他所引用的段落來自亞當·斯密的《國富論》第一卷第11章。


    麥金泰爾的評論出現在一篇富於剌激性的短文《隻準看不準摸:占有的藝術》中;短文刊登在2002年1月13日的倫教《泰晤士報》上。


    第二十章:“我是皮特·布魯格爾”


    《芝加哥論壇報》把竊賊形容為“很有教養的犯罪分子”,以上描述見2002年12月22日的《芝加哥論壇報》。


    第一箱,也是迄今為止最好的一箱關於考爾陶德失竊案的文聿,是亨利·波特寫的《“耶穌”被竊一案》,刊栽於1991年10月出版的《標準晚報》雜誌,我在文中直接引用了波特的文章,和我自己對丹尼斯·法爾的採訪。


    第二十一章:蒙娜麗莎的微笑


    埃倫·戈爾關於阿敏將軍收集被竊藝術品的言論參看朱迪斯·亨尼斯的《為什麽偉大的藝術品總是被偷走(並且很少被尋回》》一文,該文刊登在1990年7月的《鑑定家》中。


    喬治亞娜最好的傳記是阿曼達·福爾曼撰寫的《喬治亞娜:德文郡女公爵》(new youk:pandom house,1999)


    第二十三章:騙子還是小醜?


    在基思亞歷山大為880製作的紀錄片《世紀竊案》中,恩格開玩笑說他犯罪比賜足球在行多了。


    第三十一章:一個陌生人


    在基思亞歷山大為880製作的紀錄片《世紀竊案》中,約輸森說覺得査理·希爾看起來“太優雅”了,不可能是個警察。


    第三十四章:追捕的快感


    彼得斯科特在他的自傳《紳士大盜:一個飛賊的回憶錄》中形容犯罪“充滿了性快感和反社會的快感”(london hapercollins,1995,p.4)。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是名畫總會被偷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美]愛德華·多爾尼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美]愛德華·多爾尼克並收藏是名畫總會被偷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