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止認識,還是好朋友呢!”付貴晃著腦袋,仿佛很懷念以往的日子,話也開始多了起來,“我跟他認識,那還是在溥儀才遜位不久。那時節,我在琉璃廠附近做個小巡警,每天別著警棍在管片兒溜達。有一天,我看見一個穿馬褂的人走過來,胳肢窩下還夾著一把油傘,像是哪個大學的學生。那時候大學生老鬧事,我就上了心,過去盤問。那學生說他叫許一城,正準備去北大上課。我一看他帶著油傘,心裏就起疑,北平晌晴薄日的,誰沒事會出門帶把傘啊,肯定有問題!”
付貴說著的時候,臉上浮現出笑容來。老人最喜歡回憶過去,而且對過去的記憶都特別深刻。我沒急著問他木戶筆記的事,而是安靜地聽著,希望能多聽到點關於許一城的事情。
“我不由分說,把他逮回了局子裏,帶入審訊室。剛坐下還沒一分鍾,又進來一撥人,說是有個人在古董鋪子裏失手打碎了一枚銅鏡。掌櫃的說這是漢鏡,價值連城,非讓他賠,兩人拉扯到了警局。警察人手不夠,我就索性把掌櫃的與顧客也帶進審訊室,兩件事一起審。我略問了問古董鋪子的案情原委,許一城在旁邊樂了,跟我說我幫你解決這案子,你把我放了吧。我不信,說你以為你是包青天吶?許一城一拍胸脯:這可是一樁大富貴。
“沒想到,這案子還真讓許一城給破了。他說漢唐銅鏡的材質是高錫青銅,江湖上有一種做舊的手法,是用水銀、明礬、鹿角灰摻著玄錫粉末去摩擦鏡麵,叫做磨鏡藥,磨出來幾可亂真,要水銀沁還是黑漆古都很容易。他把那掌櫃的手一抬,上頭還沾著錫粉,一望便知是個造假的作坊,專門訛人。於是我拘了掌櫃的,又帶著幾個夥計趕去那商鋪,順藤摸瓜起出來了一個贗品作坊,立了一功。
“我對這人立刻刮目相看,把他放了,還請去張記吃了一頓醬羊肉。從此我和許一城就成了熟人。琉璃廠這個地界,糾紛多因為古玩而起。有這麽個懂行的朋友在,我以後辦起案子來也方便。後來我才知道,人家是明眼梅花,五脈傳人,肯折節與我這個小警察交結,那是人家看得起我。後來許一城做到了五脈掌門,我也借勢破了幾個大案,成了南城的探長。”
說到這裏,付貴忽然變得有些困惑:“我實在沒想到,許一城這麽一個明白人,竟然會去盜賣佛頭。那傢夥的性格我最了解了,生平一恨糟蹋文物,二恨洋人奪寶,經常感嘆國家弱小,文物都得不到保護。當初孫殿英炸開慈禧墓,把他給氣得差點沒背過氣去。這樣一個人,居然會去盜賣佛頭,我到今天也想不清楚。”
我問:“您在審問他的時候,他沒告訴您?”
付貴聽到這,氣哼哼地咳了一聲:“哼。佛頭案發以後,北平警局要拿他。本來這案子沒我什麽事,我主動請纓去審他,認為這裏麵絕對有冤情。許一城是我的好朋友,我得想辦法替他洗刷。”
“您怎麽如此篤信?”
“因為這案子蹊蹺啊!我告訴你,盜賣佛頭這案子,唯一的證據,就是木戶有三在日本學報上登的那篇文章,這叫孤證。至於那枚佛頭他們是在哪盜的,什麽時候盜的,這些細節一概沒有。這麽一個案子,一城隻要推說都是那日本人所為,自己隻是受了矇騙,不說開釋,多少能有減刑。結果一城那混蛋根本不配合,什麽都不說,問來問去隻有一句話:老付你不懂。過了幾天,他索性認罪了,說左右是要死,這最後一份功勞不如送給老付你,你說可氣不可氣?”
他說到這裏,一拳砸在桌子上,酒盅掉在地上,摔成了五六片,顯然對這件事耿耿於懷了幾十年。老太太聞聲走進來,把碎片收走,又給他拿了一個新的。
這番話讓我呆在了原地。聽付貴的意思,許一城竟是自投羅網,主動承認了罪名。這在道理上完全說不通啊。藥不然見我沉默不語,搶先問道:“那個木戶有三,你打過交道麽?”
付貴聽完卻十分為難,他默默拿起酒杯又啜了一口:“我跟木戶有三不是特別熟悉。我也隻是跟他吃過兩次飯,還是跟許一城一起。我對日本鬼子沒好感,不過這個人,倒不是什麽壞人。我做探長這麽多年,什麽人我一眼就能看透。木戶有三這人,就是個書呆子,高度近視,不擅言辭,沒事就捧著本書看,兩耳不聞窗外事。我們吃的那兩頓飯,其實一共也沒說上幾句話,大部分時間都是我和許一城聊天,他陪在旁邊,一臉呆滯,也不知在想些什麽。若不是後來因為他而導致許一城入獄,我還真以為他是個好朋友呢——所以你們說我能解開木戶筆記的密碼,實在有點勉強,我跟他,真沒什麽交集。”
“審訊許一城的時候,木戶在嗎?”
“怎麽可能,那傢夥要敢來北平,我一槍崩了他!”
“他有一本筆記,當時被當做證物收走了,還是你簽的字。你有沒有印象?”
付貴歪著頭沉思了一陣:“好像是有這麽一本東西……不對,是一摞,一共有三本。”
我們三個一聽,都是一驚。那種牛皮鑲銀筆記我手裏有一本,木戶加奈手裏有一本,居然還有第三本?
“筆記本裏寫的什麽內容你知道麽?”
“不知道,裏麵用的是密碼。我估計大概是考古筆記之類的東西吧——不過許一城自己已經承認,所以檢控方對這些筆記也沒什麽太大興趣,當成二類證據,沒費心思去破譯。”
果然這第三本筆記,也被加密過了。隻是不知道它用的密碼是和《素鼎錄》一樣,還是跟木戶筆記相同,抑或有自己專屬的密碼。
“後來這些筆記本的下落呢?”我問。
“日本領事館來了一個叫姊小路永德的外交官,說這是日本政府的財產,給收走了。”
“全收了?”
“啊,那當然,三本全拿走了。”
木戶有三筆記的來源搞清楚了,可是新的疑問重新發現:如果日本政府當時把筆記本收走,那麽我家裏那本筆記,到底是從何得來的呢?還有,第三本筆記,下落又在何處呢?
我又細細追問,也虧得付貴對當年那件事印象太深,許多細節都還記得。我問了一圈下來,發現付貴這個人隻是憑著對朋友的義氣,想要幫幫許一城罷了,他隻是個小探長,對於盜賣佛頭這件事本身,知道的恐怕還不如黃克武多。
綜合黃克武、付貴和木戶加奈的故事,許一城的形象逐漸豐滿了,但他與木戶有三在1931年7月到8月之間的經歷,卻還是一片空白。
我問道:“我爺爺,到死也沒再說什麽?”付貴搖搖頭道:“沒有。你爺爺許一城是個茶壺煮餃子的性子,他不想說的,你一個字也別想撬出來。他臨刑前夜,我帶了點酒菜去送行,勸他再好好想想,隻要他說一句話,我就有把握把這案子拖下去。可他什麽都沒說。等我把酒菜盤子端出監獄,發現案底粘了一張紙條。紙條上說他與我相識一場,總要留點東西做紀念。紙條指點我去南城一處偏僻的冰窖裏,從那裏拿到一件唐代的海獸葡萄青銅鏡。我知道他是什麽意思:咱們以鏡結識,就以鏡結束好了。”
付貴說著的時候,臉上浮現出笑容來。老人最喜歡回憶過去,而且對過去的記憶都特別深刻。我沒急著問他木戶筆記的事,而是安靜地聽著,希望能多聽到點關於許一城的事情。
“我不由分說,把他逮回了局子裏,帶入審訊室。剛坐下還沒一分鍾,又進來一撥人,說是有個人在古董鋪子裏失手打碎了一枚銅鏡。掌櫃的說這是漢鏡,價值連城,非讓他賠,兩人拉扯到了警局。警察人手不夠,我就索性把掌櫃的與顧客也帶進審訊室,兩件事一起審。我略問了問古董鋪子的案情原委,許一城在旁邊樂了,跟我說我幫你解決這案子,你把我放了吧。我不信,說你以為你是包青天吶?許一城一拍胸脯:這可是一樁大富貴。
“沒想到,這案子還真讓許一城給破了。他說漢唐銅鏡的材質是高錫青銅,江湖上有一種做舊的手法,是用水銀、明礬、鹿角灰摻著玄錫粉末去摩擦鏡麵,叫做磨鏡藥,磨出來幾可亂真,要水銀沁還是黑漆古都很容易。他把那掌櫃的手一抬,上頭還沾著錫粉,一望便知是個造假的作坊,專門訛人。於是我拘了掌櫃的,又帶著幾個夥計趕去那商鋪,順藤摸瓜起出來了一個贗品作坊,立了一功。
“我對這人立刻刮目相看,把他放了,還請去張記吃了一頓醬羊肉。從此我和許一城就成了熟人。琉璃廠這個地界,糾紛多因為古玩而起。有這麽個懂行的朋友在,我以後辦起案子來也方便。後來我才知道,人家是明眼梅花,五脈傳人,肯折節與我這個小警察交結,那是人家看得起我。後來許一城做到了五脈掌門,我也借勢破了幾個大案,成了南城的探長。”
說到這裏,付貴忽然變得有些困惑:“我實在沒想到,許一城這麽一個明白人,竟然會去盜賣佛頭。那傢夥的性格我最了解了,生平一恨糟蹋文物,二恨洋人奪寶,經常感嘆國家弱小,文物都得不到保護。當初孫殿英炸開慈禧墓,把他給氣得差點沒背過氣去。這樣一個人,居然會去盜賣佛頭,我到今天也想不清楚。”
我問:“您在審問他的時候,他沒告訴您?”
付貴聽到這,氣哼哼地咳了一聲:“哼。佛頭案發以後,北平警局要拿他。本來這案子沒我什麽事,我主動請纓去審他,認為這裏麵絕對有冤情。許一城是我的好朋友,我得想辦法替他洗刷。”
“您怎麽如此篤信?”
“因為這案子蹊蹺啊!我告訴你,盜賣佛頭這案子,唯一的證據,就是木戶有三在日本學報上登的那篇文章,這叫孤證。至於那枚佛頭他們是在哪盜的,什麽時候盜的,這些細節一概沒有。這麽一個案子,一城隻要推說都是那日本人所為,自己隻是受了矇騙,不說開釋,多少能有減刑。結果一城那混蛋根本不配合,什麽都不說,問來問去隻有一句話:老付你不懂。過了幾天,他索性認罪了,說左右是要死,這最後一份功勞不如送給老付你,你說可氣不可氣?”
他說到這裏,一拳砸在桌子上,酒盅掉在地上,摔成了五六片,顯然對這件事耿耿於懷了幾十年。老太太聞聲走進來,把碎片收走,又給他拿了一個新的。
這番話讓我呆在了原地。聽付貴的意思,許一城竟是自投羅網,主動承認了罪名。這在道理上完全說不通啊。藥不然見我沉默不語,搶先問道:“那個木戶有三,你打過交道麽?”
付貴聽完卻十分為難,他默默拿起酒杯又啜了一口:“我跟木戶有三不是特別熟悉。我也隻是跟他吃過兩次飯,還是跟許一城一起。我對日本鬼子沒好感,不過這個人,倒不是什麽壞人。我做探長這麽多年,什麽人我一眼就能看透。木戶有三這人,就是個書呆子,高度近視,不擅言辭,沒事就捧著本書看,兩耳不聞窗外事。我們吃的那兩頓飯,其實一共也沒說上幾句話,大部分時間都是我和許一城聊天,他陪在旁邊,一臉呆滯,也不知在想些什麽。若不是後來因為他而導致許一城入獄,我還真以為他是個好朋友呢——所以你們說我能解開木戶筆記的密碼,實在有點勉強,我跟他,真沒什麽交集。”
“審訊許一城的時候,木戶在嗎?”
“怎麽可能,那傢夥要敢來北平,我一槍崩了他!”
“他有一本筆記,當時被當做證物收走了,還是你簽的字。你有沒有印象?”
付貴歪著頭沉思了一陣:“好像是有這麽一本東西……不對,是一摞,一共有三本。”
我們三個一聽,都是一驚。那種牛皮鑲銀筆記我手裏有一本,木戶加奈手裏有一本,居然還有第三本?
“筆記本裏寫的什麽內容你知道麽?”
“不知道,裏麵用的是密碼。我估計大概是考古筆記之類的東西吧——不過許一城自己已經承認,所以檢控方對這些筆記也沒什麽太大興趣,當成二類證據,沒費心思去破譯。”
果然這第三本筆記,也被加密過了。隻是不知道它用的密碼是和《素鼎錄》一樣,還是跟木戶筆記相同,抑或有自己專屬的密碼。
“後來這些筆記本的下落呢?”我問。
“日本領事館來了一個叫姊小路永德的外交官,說這是日本政府的財產,給收走了。”
“全收了?”
“啊,那當然,三本全拿走了。”
木戶有三筆記的來源搞清楚了,可是新的疑問重新發現:如果日本政府當時把筆記本收走,那麽我家裏那本筆記,到底是從何得來的呢?還有,第三本筆記,下落又在何處呢?
我又細細追問,也虧得付貴對當年那件事印象太深,許多細節都還記得。我問了一圈下來,發現付貴這個人隻是憑著對朋友的義氣,想要幫幫許一城罷了,他隻是個小探長,對於盜賣佛頭這件事本身,知道的恐怕還不如黃克武多。
綜合黃克武、付貴和木戶加奈的故事,許一城的形象逐漸豐滿了,但他與木戶有三在1931年7月到8月之間的經歷,卻還是一片空白。
我問道:“我爺爺,到死也沒再說什麽?”付貴搖搖頭道:“沒有。你爺爺許一城是個茶壺煮餃子的性子,他不想說的,你一個字也別想撬出來。他臨刑前夜,我帶了點酒菜去送行,勸他再好好想想,隻要他說一句話,我就有把握把這案子拖下去。可他什麽都沒說。等我把酒菜盤子端出監獄,發現案底粘了一張紙條。紙條上說他與我相識一場,總要留點東西做紀念。紙條指點我去南城一處偏僻的冰窖裏,從那裏拿到一件唐代的海獸葡萄青銅鏡。我知道他是什麽意思:咱們以鏡結識,就以鏡結束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