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階段的目的就是為了完成你的完美係列謀殺,同時將d君的嫌疑升至最大值——這是你加害他的方式——使他忙於自保而根本不可能有精力察覺你的存在。別墅裏沒有鼠藥對你來說根本不是問題,因為藥品的更換本來就是你陷害他的方式之一。但是第四次謀殺你沒有一股腦的把所有不利於他的線索一一呈現,原因就是你要一次一次的給他倒髒水,一次一次的加深警察的印象。這一次,你先選擇安排他做第一目擊者,投毒的地點自然而然的變成了相對僻靜的r區,具體說就是他的住所附近。


    “這招很靈光,起碼我的上司很吃你這一套,他很自然的開始了對d君的關注。這是你樂於見到的,但僅僅如此夠嗎?你必須再進一步的把警方的思維限製在此。你很清楚,從一團亂麻到好不容易找出一個嫌疑犯,這對於急於破案卻束手無策的警方是多麽重要的一步,他們終於有點方向感了。所以,很快,第五起案件發生了,毛地黃苷這個隱藏的線索浮出水麵。


    “人的思維是有慣性的,當你產生了第一印象時,絕大多數人都會犯一個大錯,就是找出各種證據證明自己的觀點——不管它正確與否——而不會另闢蹊徑,重頭再來。所以說你的這個細節設計得很絕妙。它不像索性安排d君做目擊者這麽直白,但卻很能符合警察在調查取證後得出結論的那種成就感。很不幸我們的局長又上當了。他通過了解d君的病情找出了與毛地黃苷的聯繫,並相當順理成章地在自己的大腦中深深地又打上了一遍烙印,d君就是元兇。


    “這個時候我的上司必須有所作為了,監視d君的行動正式開始。而我們的可憐的記者對此也察覺到了,他的行動受到了限製,他不敢再為了調查好朋友的事情而四處亂跑,他雖然很鬱悶,但畢竟首要任務是先保住自己。更不幸的是,他把警方這些行動的原因歸罪於我,誤認為是我派出的人,我和他的關係也降至冰點。


    “這個時候的情況是:自認為大有希望的警方,無法施展隻顧自保的d君,焦頭爛額的我,躲在暗處偷笑的你。不過就算在當時的情況下,我自己也從來沒有質疑過d君的清白,因為我和單純調查連環案件的同事們不一樣,我已經把她的事情和連環毒殺放在了一併考慮,因此不存在謀殺自己朋友動機的他,也同樣絕不會是警方最終要找的人。所以我要求警局撤掉對d君的二十四小時跟蹤,而改為我親自對他進行所謂的鬆散的監視。我這麽做是為了緩和我們的關係,更是為了讓他有自由去調查,接近事件的真相。這個建議在我的堅持下被我的上司採納了。而我恰恰沒有考慮到的是,這是我的一個重大的失誤。


    “因為在第五起案件發生之後,我已經開始懷疑閣下了,但處處留意的你怎麽會給我留下證據呢?這時的我過於浮躁和急功近利,總是希望能和d君一起盡快把案子破掉,所以d君的行動受限讓我感覺對於案件的進程很不利,所以我作出了撤掉監視的決定,但沒想到同時也給了你機會。如果我當時就能想到這個決定恰恰幫了您的大忙,是無論如何都不會那麽做的。但是我太過主觀,隻想到了我和他應該怎麽做,怎麽抓到你,絲毫沒有從你的角度著想,從而忘了你此時麵臨的難題——d君的受限製雖然是你樂於看到的,但恰恰使他沒有機會進行最後兩次投毒。相信你在栽贓他的時候也未必想到了這一點,所以你那幾天也在苦惱如何使他的行動能夠自由一點。正當你一籌莫展的時候,我這個笨蛋卻做了您想做但無法做到的事情,沒有警察全天候盯他了。這個可喜的變化讓你可以繼續安排對他的陷害了,而如果警方一直盯他,估計最後兩次的毒殺都不會出現,因為不可能是d君幹的,所以說我倒成了你的幫凶。


    “萬分欣喜的閣下從容的開始了第三階段的下一步,假投毒。我不清楚此時的你是不是已經有了十成把握誌在必得,總之這個轉移我們警方注意力的步驟有點畫蛇添足,實際上沒有太多的意義,更多的隻是對警方的挑釁而已。但對於我來說,過多的毛地黃苷更加洗刷了d君的罪名,我的這種解釋也使警方把注意力從他的身上徹底轉移。但對於我的上司來說,專案組又一次進入了無頭蒼蠅狀態,除了我一遍一遍的告訴他我已經鎖定了兇犯以外,此時對我們來說仍然毫無希望可言。


    “我自己的決定性希望來源於那個時刻我對她的假遺書的解讀。說來慚愧,直到那個階段我才終於明白南山的‘鬼屋’對你來說是那麽重要。在這之前我一直懷疑你沒有死,但你就像幽靈一樣讓我看不見抓不著,我也搞不清哪裏是你的落腳點。相信d君看出遺書的含義要早於我,他也早早調查過你的別墅周邊,並且有一定的把握你就在那裏。雖然晚於他,但我在某天晚上也光臨了您的別墅,並且在通向別墅的小路上發現了一個煙盒,沒錯,mildseven。


    “我終於確信你的存在了,我不知道這算不算晚。我的第一反應是如何阻止你最後的兩件謀殺案,當時我並沒有意識到它們會在什麽時候發生,直到我桌邊的日曆提醒了我,你一定會在你們的生日前完成這些。我也意識到d君已經知道真相了,這就意味著他有生命危險,你完全有可能在完成所有的步驟之後殺害他,並造成一個他畏罪自殺的假象。但是在我還來不及思考應該先顧你還是他的時候,你馬上用事實提醒了我並印證了我的想法——最後兩件謀殺案幾乎同時發生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死於書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心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心和並收藏死於書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