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的是死者任職的出版社的三個人和他的妻子。他們特地載著棺材從東京開車趕來。”
“這樣啊……我從附近的居民那裏打聽到,沒有人見過死者死前在那一帶出沒。不知警方有沒有找到目擊者?”
“你這人的腦子都裝的是什麽呀!這鐵定是自殺,根本沒必要調查什麽目擊者。隻有兇殺案才需要這麽做。”
被訓斥一通的伊瀨離開了派出所。分別時,警察連個招呼都沒打。
伊瀨吩咐等在門外的計程車司機返回沼津。與他預想的一樣,跑這一趟的確沒花費多少時間,他決定不去修善寺過夜,直接返回東京。
車開上海岸線時還不到六點。但冬天白晝短暫,路旁的大海已經隱沒在夜色中,隻聽得見陣陣濤聲。
“司機先生,剛才我不是向一戶人家打聽過情況嗎?請在那戶人家前停一會兒。”
“明白。”
伊瀨再次來到那戶人家前叫門。門裏傳來飯碗碰撞的聲音,這家人肯定在吃晚飯吧。出來應門的還是之前的那名男子。
“真的非常不好意思,請問您能不能帶我去您剛才說的死者放置公文包的地方?拜託了。”伊瀨一個勁地鞠躬懇求,“計程車就停在外麵,來去都坐車。”
鄉下人就是質樸,聽說伊瀨和自殺者交情不淺,立馬答應了。
“容我冒昧,如果您有電筒的話,能不能借我用用?”
“您要找什麽東西?”
“也許會發現別的遺物。我想帶回去留個念。”
“喂,把電筒拿出來。”男子對房裏的妻子說。
男子依伊瀨所言,坐上了計程車。
“司機先生,往前再走一截。”伊瀨說完,行車便交給男子指揮。
“就在這一帶吧。”男子透過車窗窺視烏黑的海麵,讓司機停下車。
兩人下車朝海邊走去。男子用電筒照亮腳下的路,還不時照向前方。伊瀨的鞋子陷入沙灘,襪子和褲腿裏都是沙子。
“啊,找到了,就是那裏!”並肩而行的男子拉著伊瀨朝海邊走去。波浪的聲音越來越近,寒風從正麵撲打著兩人的臉龐。
“就是這塊岩石。”男子用電筒照著前方不遠處,一小塊岩石浮現出來。在海水的侵蝕下,岩石的上表麵平整如桌麵,下方則坑坑窪窪的。“公文包就放在這塊岩石上。”
“唔。”伊瀨朝岩石凝望片刻,從男子手中借過電筒,將附近掃視了一遍。岩石距離海岸大概五六米。
伊瀨將燈光投射在岩石附近,注視著沙灘上的圓形光斑。黑暗之中傳來陣陣濤聲,仿佛天地間隻有這片小小的光斑在移動,讓人不寒而慄。
“發現什麽沒有?”男子在黑暗中詢問。
“我還在找,不好意思,請再等等。”
沙灘上隻看得到海水衝來的海糙殘渣、貝殼碎片和小木棍。距武田自殺已兩天,海風又吹得這麽猛,警察說的鞋印早就不見蹤影,現場什麽都沒有留下。伊瀨正要放棄搜索、返回男子身邊,最後一次往光斑中看去,一個白色的物體進入視野,剛好掩藏在岩石背後。
伊瀨蹲下身子,拾起那東西放在掌中,吹走附在上麵的沙子,將電筒湊近該物體仔細查看。那是一顆菸蒂,離吸口一厘米的地方燒黑了,說不定是武田抽過的。伊瀨從口袋裏掏出一張紙,小心翼翼地將菸頭包起來收好。這舉動,仿佛是在模仿夏洛克·福爾摩斯。
第二天,伊瀨打電話給法務省的朋友。
“我也正想打電話找你呢。”對方先開口了。
“找到記錄了?”伊瀨難掩興奮。
“不知道算不算找到了……總之請你先來一趟。”
“好的。”
伊瀨正午之前趕到法務省,朋友在那裏負責監獄管理方麵的工作。伊瀨被帶到接待室裏與他會麵。
“我詳細翻閱了網走監獄從昭和初年開始的記錄。”朋友說道,但手上並沒有拿文件之類東西。伊瀨一開始還認為文件原件不能隨意示人,朋友肯定做了筆記。
“很辛苦吧?我掌握的線索隻有這些。隻知道是跟漁業有關的人。”伊瀨說。
“確實費了不少勁。不過,不是每年都有跟漁業相關的人被送進網走監獄,所以調查完成的時間比預想中早。”
“那有沒有什麽發現?”
“到昭和十五年為止,都沒有符合你所說條件的人。”
“……”
“昭和十六年三月的記錄空白。”朋友說。
“空白……什麽意思?”
“也就是說,文件恰好缺了那一頁。”
“缺了一頁?”
“我發現頁碼不對,連忙用手指沿著裝訂線掰開查看,發現有人用剃刀將那一頁割走的痕跡。”
“什麽!”伊瀨驚得差點當場跳起來,“這種事情怎麽可能發生?”
“這些老舊的文件都存放在專門的房間中。管理員若要這麽做,也並非絕無可能。”
“管理員……他們到底為何要這麽做呢?”
“況且管理這些檔案的都是年輕人。他們應該沒有理由去做這種事。”
“那會是誰做的呢?”
“不知道。”
“會不會是法務省的相關人員在閱讀文件時偷偷幹的呢?”
“有可能。但也不能斷定割走的那頁文件上,一定記載了你要找的囚犯資料。”
“說的也是……”昭和十六年,伊瀨覺得那個時期一定發生了什麽。若果真如此,那割走這份記錄的人就是想藉此掩蓋某些不可告人的真相。
“文件有沒有借給法務省之外的人?或許那人割走記錄後將文件還回來,還佯裝毫不知情。”伊瀨問。若有人與他抱有相同的目的來到這裏,就完全有可能這麽做。那人不僅閱讀了相關記錄,還要確保別人看不到這些記錄。伊瀨感到仿佛有一個看不見的對手在暗處潛行。
“文件被人帶出去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朋友強調道,“這些畢竟是關係到人權的絕密文件,外人接觸不到,更別說帶出去了。就算是法務省內部人士,也隻有相關負責人在必要時才能查看,而且還需要部長以上級別的長官蓋章許可。”
伊瀨悶哼了兩聲。他不認為自己的對手在法務省內部。但在絕對禁止外借的條件下,那一頁文件又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覺地被割走的呢?
“最近是否有人閱覽過囚犯名簿?既然閱覽這類文件需要嚴格遵守程序,那肯定會留下申請記錄吧?”伊瀨問。
“必須填寫閱覽申請表。你不會是想查看那張申請表吧?”
“當然想。你不會不給我看吧?”
“法務省內有人提出申請,最近的一次已經是五年前的事了。申請人是行刑局長。”
“這樣啊……我從附近的居民那裏打聽到,沒有人見過死者死前在那一帶出沒。不知警方有沒有找到目擊者?”
“你這人的腦子都裝的是什麽呀!這鐵定是自殺,根本沒必要調查什麽目擊者。隻有兇殺案才需要這麽做。”
被訓斥一通的伊瀨離開了派出所。分別時,警察連個招呼都沒打。
伊瀨吩咐等在門外的計程車司機返回沼津。與他預想的一樣,跑這一趟的確沒花費多少時間,他決定不去修善寺過夜,直接返回東京。
車開上海岸線時還不到六點。但冬天白晝短暫,路旁的大海已經隱沒在夜色中,隻聽得見陣陣濤聲。
“司機先生,剛才我不是向一戶人家打聽過情況嗎?請在那戶人家前停一會兒。”
“明白。”
伊瀨再次來到那戶人家前叫門。門裏傳來飯碗碰撞的聲音,這家人肯定在吃晚飯吧。出來應門的還是之前的那名男子。
“真的非常不好意思,請問您能不能帶我去您剛才說的死者放置公文包的地方?拜託了。”伊瀨一個勁地鞠躬懇求,“計程車就停在外麵,來去都坐車。”
鄉下人就是質樸,聽說伊瀨和自殺者交情不淺,立馬答應了。
“容我冒昧,如果您有電筒的話,能不能借我用用?”
“您要找什麽東西?”
“也許會發現別的遺物。我想帶回去留個念。”
“喂,把電筒拿出來。”男子對房裏的妻子說。
男子依伊瀨所言,坐上了計程車。
“司機先生,往前再走一截。”伊瀨說完,行車便交給男子指揮。
“就在這一帶吧。”男子透過車窗窺視烏黑的海麵,讓司機停下車。
兩人下車朝海邊走去。男子用電筒照亮腳下的路,還不時照向前方。伊瀨的鞋子陷入沙灘,襪子和褲腿裏都是沙子。
“啊,找到了,就是那裏!”並肩而行的男子拉著伊瀨朝海邊走去。波浪的聲音越來越近,寒風從正麵撲打著兩人的臉龐。
“就是這塊岩石。”男子用電筒照著前方不遠處,一小塊岩石浮現出來。在海水的侵蝕下,岩石的上表麵平整如桌麵,下方則坑坑窪窪的。“公文包就放在這塊岩石上。”
“唔。”伊瀨朝岩石凝望片刻,從男子手中借過電筒,將附近掃視了一遍。岩石距離海岸大概五六米。
伊瀨將燈光投射在岩石附近,注視著沙灘上的圓形光斑。黑暗之中傳來陣陣濤聲,仿佛天地間隻有這片小小的光斑在移動,讓人不寒而慄。
“發現什麽沒有?”男子在黑暗中詢問。
“我還在找,不好意思,請再等等。”
沙灘上隻看得到海水衝來的海糙殘渣、貝殼碎片和小木棍。距武田自殺已兩天,海風又吹得這麽猛,警察說的鞋印早就不見蹤影,現場什麽都沒有留下。伊瀨正要放棄搜索、返回男子身邊,最後一次往光斑中看去,一個白色的物體進入視野,剛好掩藏在岩石背後。
伊瀨蹲下身子,拾起那東西放在掌中,吹走附在上麵的沙子,將電筒湊近該物體仔細查看。那是一顆菸蒂,離吸口一厘米的地方燒黑了,說不定是武田抽過的。伊瀨從口袋裏掏出一張紙,小心翼翼地將菸頭包起來收好。這舉動,仿佛是在模仿夏洛克·福爾摩斯。
第二天,伊瀨打電話給法務省的朋友。
“我也正想打電話找你呢。”對方先開口了。
“找到記錄了?”伊瀨難掩興奮。
“不知道算不算找到了……總之請你先來一趟。”
“好的。”
伊瀨正午之前趕到法務省,朋友在那裏負責監獄管理方麵的工作。伊瀨被帶到接待室裏與他會麵。
“我詳細翻閱了網走監獄從昭和初年開始的記錄。”朋友說道,但手上並沒有拿文件之類東西。伊瀨一開始還認為文件原件不能隨意示人,朋友肯定做了筆記。
“很辛苦吧?我掌握的線索隻有這些。隻知道是跟漁業有關的人。”伊瀨說。
“確實費了不少勁。不過,不是每年都有跟漁業相關的人被送進網走監獄,所以調查完成的時間比預想中早。”
“那有沒有什麽發現?”
“到昭和十五年為止,都沒有符合你所說條件的人。”
“……”
“昭和十六年三月的記錄空白。”朋友說。
“空白……什麽意思?”
“也就是說,文件恰好缺了那一頁。”
“缺了一頁?”
“我發現頁碼不對,連忙用手指沿著裝訂線掰開查看,發現有人用剃刀將那一頁割走的痕跡。”
“什麽!”伊瀨驚得差點當場跳起來,“這種事情怎麽可能發生?”
“這些老舊的文件都存放在專門的房間中。管理員若要這麽做,也並非絕無可能。”
“管理員……他們到底為何要這麽做呢?”
“況且管理這些檔案的都是年輕人。他們應該沒有理由去做這種事。”
“那會是誰做的呢?”
“不知道。”
“會不會是法務省的相關人員在閱讀文件時偷偷幹的呢?”
“有可能。但也不能斷定割走的那頁文件上,一定記載了你要找的囚犯資料。”
“說的也是……”昭和十六年,伊瀨覺得那個時期一定發生了什麽。若果真如此,那割走這份記錄的人就是想藉此掩蓋某些不可告人的真相。
“文件有沒有借給法務省之外的人?或許那人割走記錄後將文件還回來,還佯裝毫不知情。”伊瀨問。若有人與他抱有相同的目的來到這裏,就完全有可能這麽做。那人不僅閱讀了相關記錄,還要確保別人看不到這些記錄。伊瀨感到仿佛有一個看不見的對手在暗處潛行。
“文件被人帶出去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朋友強調道,“這些畢竟是關係到人權的絕密文件,外人接觸不到,更別說帶出去了。就算是法務省內部人士,也隻有相關負責人在必要時才能查看,而且還需要部長以上級別的長官蓋章許可。”
伊瀨悶哼了兩聲。他不認為自己的對手在法務省內部。但在絕對禁止外借的條件下,那一頁文件又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覺地被割走的呢?
“最近是否有人閱覽過囚犯名簿?既然閱覽這類文件需要嚴格遵守程序,那肯定會留下申請記錄吧?”伊瀨問。
“必須填寫閱覽申請表。你不會是想查看那張申請表吧?”
“當然想。你不會不給我看吧?”
“法務省內有人提出申請,最近的一次已經是五年前的事了。申請人是行刑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