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定在十一月十日發行,之後會陸陸續續得到一些反響。我很期待呀!”浜中在列車上說。
“不知會怎麽樣呢。我不覺得自己寫的東西能勾起讀者的興趣。”這倒不是謙遜,伊瀨真是這麽想的。
“這種類型的連載是我們首先策劃的,讀者對新鮮事物總會很敏感。我擔心的是,別的雜誌會不會模仿我們的創意。”
“浜中君,你這麽說,我十分感激。但我自己全無自信,總感覺寫得不夠專業。”
“老師淵博的學識定會大受歡迎。我的經驗雖淺,但編輯的直覺大體還是有的。”浜中的話未必是恭維,他對此似乎深信不疑。
“話雖如此,浜中君,這趟旅行幾乎毫無收穫,我總感覺對不起主編和社長。”
“沒關係。社長反正是出於個人愛好才做雜誌的,從未想過要賺多少錢。何況主編也清楚,我們此行隻去了三保鬆原和京都的鬆尾。”
“但我們的花費有點超標啊。住京都國際觀光酒店似乎太奢侈了。”
“讓我們的作者住高檔次的酒店,也是我們應盡的禮儀。”浜中說。
之前的宴席上,社長自己也宣稱,採風的時候可以坐飛機,也可以住高檔酒店。可是和上次相比,這次旅行的內容太貧乏了,伊瀨擔心很難以此為基礎寫出文章來。
“可是……”伊瀨自言自語道。
浜中寬慰說:“寫兇殺案的後續發展不就很好嗎?”
“又寫那個啊?如果是另一起兇殺案倒還好說,但相同的東西連寫兩期,就有點於心不安了。”
“每個人都會對兇殺案感興趣。”浜中強調道。
在他看來,隻寫民俗學方麵的內容,會缺乏現代氣息。如果將兇殺案的故事加進去,至少能在當今和古代之間建立起聯繫。不管讀者有多麽喜歡旅行,如果隻讓他們看那些老掉牙的東西,都會生出疏離感。說到底,這類遊記中,如果不插入生動的案件,就喚不起讀者的共鳴。
“打個比方。”浜中兀自說下去,“最近《奧之細道》1不是又熱起來了嗎?雖然也可以重走芭蕉當年的路線,寫出一篇遊記,但如果隻是回顧的話,最終仍會落入俗套。無論以現代視角對芭蕉的詩作怎樣的解釋,芭蕉畢竟是三百年前的人。如果要為這樣的遊記增添現代氣息,不將當今流行的要素注入其中是不行的。”
1日本俳聖鬆尾芭蕉所著遊記,是其最著名的代表作。
“唔。”
“咱們一直在說遊記,其實我反對遊記過度文學化的傾向,因為那樣一來,讀者的想像就會被作者的思想所束縛、限製。當然,作者必須要有獨立鮮明的思想,但也不能剝奪讀者對旅行的無限遐思。我覺得,在貼上‘文學’的標籤之後,遊記的意義就免不了遭到誤解。”
浜中一邊喝著小瓶威士忌,一邊滔滔不絕地陳述著自己的觀點。
“不過令我驚訝的是,老師竟然向警察提到了鬆尾神社打聽到的那名女子。看來您對她印象深刻啊。”浜中竊笑道。他的發言總算告一段落。
“我當時隻是突然想到一句古話:犯罪背後總有女人。不是專門針對鬆尾神社聽到的那個女人發問的。”
“未必吧……不過話說回來,那個女人捐贈了海龍酒匾額……唔,請等等。”浜中扳著指頭,嘟噥道,“再過三天應該就有消息了。”
“什麽消息?”
“廣島縣瀨戶內海沿岸各市鎮村是否有名為‘海龍’的釀酒公司的消息。在鬆尾神社看到那塊匾額後,我一到國際觀光酒店,就邊查地圖邊寫信給各地的公務所,包括沼隈、豐田、安芸、佐伯、禦調這幾個郡。”
“你還真是勤勉呢。”伊瀨讚賞道。
說出來可能會讓浜中嘲笑,此時伊瀨心中浮現出一名二十七八歲的女子的身影,但她似乎跟案子沒多大聯繫。伊瀨在明石人丸神社內偶遇的這名女子,不知為何總是在他腦海中揮之不去。
那次相遇發生在歌會開始後,神社內的建築前。女子參加了歌會,不知出於何種原因,中途離開,走在半道上正好與伊瀨碰麵。
女人的形象頗為復古,臉頰豐腴,眉眼間流露著十足的日本韻味。這個年頭,幾乎找不到這樣的古典美人了。或許正是在古代皇室尊崇的人丸神社,才能遇見這種宮廷貴婦氣質的女子。
伊瀨對她念念不忘,所以才會不自覺地在警察署提到她。當然,他是從名為“海龍”的酒聯想到這名女子的。鬆尾神社的神官也說過,捐贈“海龍”匾額的是一位穿和服的美女。
回家後,伊瀨一直睡到傍晚。晚上坐火車實在太累了。這次出行,一路輾轉於清水、京都、木津、城崎之間,他早已不堪其苦。
第二天,伊瀨開始整理採風筆記,構思文章,查閱專業書籍,收集民俗資料。準備了一周之後,他便開始提筆寫稿。
“老公,浜中先生來了。”妻子來書房通報。
伊瀨不知浜中為何事而來。一進客廳,就看見浜中屈膝跪地。
“辛苦老師了。”浜中的娃娃臉上浮現出難得的成熟表情,老老實實地問候道。
“哪裏哪裏,你才辛苦呢。”伊瀨勒緊纏衣帶,“客套話就免了吧。你找我有什麽事?”
“唔,老師,我把雜誌帶來了。本應早點來的,結果晚了,非常抱歉。”浜中從皮包中取出一本嶄新的《糙枕》雜誌,畢恭畢敬地遞給伊瀨。
“是嗎,謝謝。”伊瀨接過來,看了看目錄。因為是新連載,目錄頁上的標題也用了相當大的字號。伊瀨打開雜誌,翻到相應的頁碼,版式不錯,插入的照片是浜中拍的,也挺合適。
看著自己印成鉛字的文章,伊瀨不知不覺沉浸在閱讀之中。
“老師。”浜中在伊瀨麵前喚道。
“啊,不好意思。我看出神了。”伊瀨合上雜誌。
“老師的文章在編輯部內贏得了一致好評。”浜中笑眯眯地說。
“是嗎。多謝。”
“已經發行三天了,托您的福,銷量還不錯。”
“但這不是我文章寫得好,而是因為你們的策劃做得好。”
“哪裏,自然是拜老師妙筆所賜……我帶來的三四封讀者來信就是證據。從信上看,大家都滿懷期待啊。”
“不敢當。”對作者來說,沒有比讀者來信更令人快樂的了。對伊瀨而言尤其如此,因為這是他第一次收到讀者來信。之前他隻是在冷門小雜誌上發表了一些不起眼的文章而已。
果不其然,讀者來信中洋溢著讚賞之詞,說伊瀨開創了遊記的新形式,將民俗學適當地融入文中,就像是聆聽現場講課一般,讓人備感樂趣。被人讚美當然沒有不開心的道理,伊瀨不由得露出了笑容。
“不知會怎麽樣呢。我不覺得自己寫的東西能勾起讀者的興趣。”這倒不是謙遜,伊瀨真是這麽想的。
“這種類型的連載是我們首先策劃的,讀者對新鮮事物總會很敏感。我擔心的是,別的雜誌會不會模仿我們的創意。”
“浜中君,你這麽說,我十分感激。但我自己全無自信,總感覺寫得不夠專業。”
“老師淵博的學識定會大受歡迎。我的經驗雖淺,但編輯的直覺大體還是有的。”浜中的話未必是恭維,他對此似乎深信不疑。
“話雖如此,浜中君,這趟旅行幾乎毫無收穫,我總感覺對不起主編和社長。”
“沒關係。社長反正是出於個人愛好才做雜誌的,從未想過要賺多少錢。何況主編也清楚,我們此行隻去了三保鬆原和京都的鬆尾。”
“但我們的花費有點超標啊。住京都國際觀光酒店似乎太奢侈了。”
“讓我們的作者住高檔次的酒店,也是我們應盡的禮儀。”浜中說。
之前的宴席上,社長自己也宣稱,採風的時候可以坐飛機,也可以住高檔酒店。可是和上次相比,這次旅行的內容太貧乏了,伊瀨擔心很難以此為基礎寫出文章來。
“可是……”伊瀨自言自語道。
浜中寬慰說:“寫兇殺案的後續發展不就很好嗎?”
“又寫那個啊?如果是另一起兇殺案倒還好說,但相同的東西連寫兩期,就有點於心不安了。”
“每個人都會對兇殺案感興趣。”浜中強調道。
在他看來,隻寫民俗學方麵的內容,會缺乏現代氣息。如果將兇殺案的故事加進去,至少能在當今和古代之間建立起聯繫。不管讀者有多麽喜歡旅行,如果隻讓他們看那些老掉牙的東西,都會生出疏離感。說到底,這類遊記中,如果不插入生動的案件,就喚不起讀者的共鳴。
“打個比方。”浜中兀自說下去,“最近《奧之細道》1不是又熱起來了嗎?雖然也可以重走芭蕉當年的路線,寫出一篇遊記,但如果隻是回顧的話,最終仍會落入俗套。無論以現代視角對芭蕉的詩作怎樣的解釋,芭蕉畢竟是三百年前的人。如果要為這樣的遊記增添現代氣息,不將當今流行的要素注入其中是不行的。”
1日本俳聖鬆尾芭蕉所著遊記,是其最著名的代表作。
“唔。”
“咱們一直在說遊記,其實我反對遊記過度文學化的傾向,因為那樣一來,讀者的想像就會被作者的思想所束縛、限製。當然,作者必須要有獨立鮮明的思想,但也不能剝奪讀者對旅行的無限遐思。我覺得,在貼上‘文學’的標籤之後,遊記的意義就免不了遭到誤解。”
浜中一邊喝著小瓶威士忌,一邊滔滔不絕地陳述著自己的觀點。
“不過令我驚訝的是,老師竟然向警察提到了鬆尾神社打聽到的那名女子。看來您對她印象深刻啊。”浜中竊笑道。他的發言總算告一段落。
“我當時隻是突然想到一句古話:犯罪背後總有女人。不是專門針對鬆尾神社聽到的那個女人發問的。”
“未必吧……不過話說回來,那個女人捐贈了海龍酒匾額……唔,請等等。”浜中扳著指頭,嘟噥道,“再過三天應該就有消息了。”
“什麽消息?”
“廣島縣瀨戶內海沿岸各市鎮村是否有名為‘海龍’的釀酒公司的消息。在鬆尾神社看到那塊匾額後,我一到國際觀光酒店,就邊查地圖邊寫信給各地的公務所,包括沼隈、豐田、安芸、佐伯、禦調這幾個郡。”
“你還真是勤勉呢。”伊瀨讚賞道。
說出來可能會讓浜中嘲笑,此時伊瀨心中浮現出一名二十七八歲的女子的身影,但她似乎跟案子沒多大聯繫。伊瀨在明石人丸神社內偶遇的這名女子,不知為何總是在他腦海中揮之不去。
那次相遇發生在歌會開始後,神社內的建築前。女子參加了歌會,不知出於何種原因,中途離開,走在半道上正好與伊瀨碰麵。
女人的形象頗為復古,臉頰豐腴,眉眼間流露著十足的日本韻味。這個年頭,幾乎找不到這樣的古典美人了。或許正是在古代皇室尊崇的人丸神社,才能遇見這種宮廷貴婦氣質的女子。
伊瀨對她念念不忘,所以才會不自覺地在警察署提到她。當然,他是從名為“海龍”的酒聯想到這名女子的。鬆尾神社的神官也說過,捐贈“海龍”匾額的是一位穿和服的美女。
回家後,伊瀨一直睡到傍晚。晚上坐火車實在太累了。這次出行,一路輾轉於清水、京都、木津、城崎之間,他早已不堪其苦。
第二天,伊瀨開始整理採風筆記,構思文章,查閱專業書籍,收集民俗資料。準備了一周之後,他便開始提筆寫稿。
“老公,浜中先生來了。”妻子來書房通報。
伊瀨不知浜中為何事而來。一進客廳,就看見浜中屈膝跪地。
“辛苦老師了。”浜中的娃娃臉上浮現出難得的成熟表情,老老實實地問候道。
“哪裏哪裏,你才辛苦呢。”伊瀨勒緊纏衣帶,“客套話就免了吧。你找我有什麽事?”
“唔,老師,我把雜誌帶來了。本應早點來的,結果晚了,非常抱歉。”浜中從皮包中取出一本嶄新的《糙枕》雜誌,畢恭畢敬地遞給伊瀨。
“是嗎,謝謝。”伊瀨接過來,看了看目錄。因為是新連載,目錄頁上的標題也用了相當大的字號。伊瀨打開雜誌,翻到相應的頁碼,版式不錯,插入的照片是浜中拍的,也挺合適。
看著自己印成鉛字的文章,伊瀨不知不覺沉浸在閱讀之中。
“老師。”浜中在伊瀨麵前喚道。
“啊,不好意思。我看出神了。”伊瀨合上雜誌。
“老師的文章在編輯部內贏得了一致好評。”浜中笑眯眯地說。
“是嗎。多謝。”
“已經發行三天了,托您的福,銷量還不錯。”
“但這不是我文章寫得好,而是因為你們的策劃做得好。”
“哪裏,自然是拜老師妙筆所賜……我帶來的三四封讀者來信就是證據。從信上看,大家都滿懷期待啊。”
“不敢當。”對作者來說,沒有比讀者來信更令人快樂的了。對伊瀨而言尤其如此,因為這是他第一次收到讀者來信。之前他隻是在冷門小雜誌上發表了一些不起眼的文章而已。
果不其然,讀者來信中洋溢著讚賞之詞,說伊瀨開創了遊記的新形式,將民俗學適當地融入文中,就像是聆聽現場講課一般,讓人備感樂趣。被人讚美當然沒有不開心的道理,伊瀨不由得露出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