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社寄來了剪報。不過還是沒有發現屍體。”
“寫的是什麽?”伊瀨失望道。
“唔,請您自己讀讀。”浜中從筆記本中抽出一小張剪報。
十八日白天,農夫河合次郎前往木津村附近挖山藥,在雜糙下發現一塊木板。挖出一看,那木板長約60厘米,寬約25厘米,上麵用墨筆寫著“第二海龍丸”的字樣。河合想起此地是不久前“匿名信兇殺案”的現場,說不定這木板與案件有什麽關係,於是向當地警察署報案。
本報記者在警察署看到,那塊橡木板厚僅一厘米,估計是木船的碎片,看上去相當老舊。船名似乎是後來寫上去的,不知是不是惡作劇。警方對附近的漁港進行調查後,沒有發現名為“第二海龍丸”的船隻。警方暫時認定,這與“匿名信兇殺案”沒有關聯。
伊瀨念完,將剪報扔在浜中麵前:“可笑。隻有鄉下的報紙才會對這種事大書特書吧。”
“城裏的報紙也會報導。畢竟,山野裏可能埋有兇殺案的屍體,這種新聞比較有噱頭。”浜中答道,小心翼翼地將剪報放進筆記本。
“那應該是某人的惡作劇吧,你沒有發現可笑之處嗎?山裏的兇案現場發現船上的木板,這根本就說不通,難道還把船開到山上不成?”
“是諷喻搜查舉步維艱嗎?”
“大張旗鼓地折騰半天,結果隻找到一塊木板,難道不好笑嗎?”
“話雖如此,但是,老師,如果這跟找不到屍體的兇殺案扯上關係,那就有趣了。可惜鄉下的警察不會有那麽大的好奇心。”
“任誰來看,都會覺得是惡作劇。城裏的警察也不會關心的。那張用片假名寫給警察的明信片隻不過是譁眾取寵罷了。”
“看來您很失望。”
“但我還是要忠實地將這些情況寫進稿子裏。結果真的很令人掃興。要不,我們把這部分內容刪掉吧,現在還來得及。”
“算了,還是留著吧。文章要有看點才好。如果隻有浦島和羽衣傳說,那就太無聊了。”浜中邊穿鞋子邊回頭說,“老師,那說定了,下個月月初,咱們就去三保鬆原。之前還希望您同主編見一麵。”
“當然,榮幸之至。我正想跟他好好談談呢。”
“那到時候我再聯繫您。再見。”浜中沒有用鞋拔,趿著鞋徑直就出去了。
一直迴避一旁的妻子走了出來,接過伊瀨遞過來的支票看了一眼:“發得真早啊。”隨後她瞪圓了眼睛,“這是迄今為止最多的一筆稿費了。雜誌社真的會讓你寫連載嗎?”
“他們連下次採風的地點都安排好了。看來,至少可以連載半年。”
“太好了!”妻子鬆了口氣。
三
五天後,浜中意氣風發地來見伊瀨:“老師,我是來問您什麽時候方便見一見我們主編的。”
“什麽時候都可以。”
“那後天在銀座的這個地方怎麽樣?”浜中說的地點是一家名為“鳥鍋”的小飯館。
“可以。請告訴主編,我屆時定會赴約。”伊瀨將地點、時間記在筆記本上。
“老師,樣刊剛到手,我也帶來了。所謂樣刊,是在正式印刷之前先試印的樣品,墨色還沒有調整。”
“快給我看看。”這是伊瀨第一次寫連載,於是迫不及待地打開看。浜中隻拿來了印有伊瀨的稿子的那幾頁。
伊瀨細緻地查看著樣刊上的文字。雖然是自己寫的東西,但印出來之後,他又發現了許多不完善之處。這個地方這樣寫就好了,那個地方再簡略點就好了——遣詞造句方麵的問題一一浮現。不過整體而言不算太糟。
看到最後,伊瀨的視線落在一段小字上,那是“編輯部注”:
正文中講述了一樁發生在丹後木津溫泉附近的兇殺案。後來,根據當地警察署的調查,現場周邊的山林中發現了一塊寫有“第二海龍丸”字樣的木船碎片。發現者稱,木板的大部分都埋在土中。警察署認為這與兇殺案沒有關聯。令人遺憾的是,到本刊截稿時為止,現場都沒有找到屍體。
伊瀨大驚失色:“這是你寫的?”他的語氣十分不滿。
“是的。”浜中平靜地說。
“不行啊,加上這段話,文章營造的懸疑氛圍就全破壞了。”
“我料到老師可能會不同意,而且馬上就要截稿了,所以自作主張了一回。既然兇殺案會勾起讀者的興趣,那我認為隻要時間來得及,最好將最新進展也一併加進去。”
“你好好看看,你自己也認為,把兇殺案加進去會勾起讀者的興趣,對吧?與其畫蛇添足掃讀者的興,不如像之前說的那樣,幹脆連兇殺案都不寫,不是更好?”
“不會有問題的,責任全部由編輯部承擔。如果拿掉兇殺案,整篇文章就沒有點睛之筆了。”浜中毫不退讓地反駁道。
事已至此,多說無益。伊瀨又從頭到尾略讀了一遍文章。他發現,自己在描述乘渡船從淡路的洲本到紀州的過程時,提到了對友島的印象。
見伊瀨謹小慎微的模樣,浜中在一旁冷笑。
“老師。”他開口道。
伊瀨聞言,發現浜中看他的眼神就像是在打量一名初出茅廬的作家。
“字好像印得太深了。”伊瀨遮羞道。
“這是樣刊,等正式印刷時會糾正。對了,主編說,您曾在文中寫到在人丸神社裏碰到的一位女性,如果對此再多寫幾筆,就會更出彩。”
“那個地方啊。”伊瀨眯起了眼。在人丸神社的社務所,一群女子在舉辦歌會。他邊走邊觀望那裏的情形時,眼前突然出現一名二十七八歲、身材苗條的女子,又很快就消失在一旁建築物的陰影中,那裏也在舉行歌會。伊瀨對那名女子記憶猶新。
“不過,如果對那個情節描述過多,就會顯得太刻意。”
“我同意。我覺得現在這麽寫恰到好處,反而能給讀者留下想像空間。不過真不可思議啊,我對此完全沒有記憶。老師的觀察真敏銳。”
“哪裏。你當時在漫無目的地轉悠,所以沒注意到罷了。”
“是美女嗎?”
“嗯,很漂亮。說不定,她是住在蘆屋附近的年輕主婦。可惜沒跟她說上話。”
“在以三十六歌仙聞名的人丸神社,這一幕真有點浪漫呢。將來還會有這樣的機會,到時請您也在文中添上一筆。”
“別開玩笑了,不可能每去一個地方旅行都會碰到有魅力的女性。如果次次都寫,那就是瞎編了。這一招那麽管用的話,我早就是流行作家了。”
“鄙社的主編目光獨到,能發現有潛力的作家。他之前擔任文藝雜誌主編的時候,就發掘了不少人才……”
接著,浜中列舉了兩三位二戰後聲名顯赫的作家,說他們都受到了武田主編的提攜。這句話的潛台詞就是,如果你也能得到主編賞識,就會出人頭地。這是極其誘人的鼓動。
“寫的是什麽?”伊瀨失望道。
“唔,請您自己讀讀。”浜中從筆記本中抽出一小張剪報。
十八日白天,農夫河合次郎前往木津村附近挖山藥,在雜糙下發現一塊木板。挖出一看,那木板長約60厘米,寬約25厘米,上麵用墨筆寫著“第二海龍丸”的字樣。河合想起此地是不久前“匿名信兇殺案”的現場,說不定這木板與案件有什麽關係,於是向當地警察署報案。
本報記者在警察署看到,那塊橡木板厚僅一厘米,估計是木船的碎片,看上去相當老舊。船名似乎是後來寫上去的,不知是不是惡作劇。警方對附近的漁港進行調查後,沒有發現名為“第二海龍丸”的船隻。警方暫時認定,這與“匿名信兇殺案”沒有關聯。
伊瀨念完,將剪報扔在浜中麵前:“可笑。隻有鄉下的報紙才會對這種事大書特書吧。”
“城裏的報紙也會報導。畢竟,山野裏可能埋有兇殺案的屍體,這種新聞比較有噱頭。”浜中答道,小心翼翼地將剪報放進筆記本。
“那應該是某人的惡作劇吧,你沒有發現可笑之處嗎?山裏的兇案現場發現船上的木板,這根本就說不通,難道還把船開到山上不成?”
“是諷喻搜查舉步維艱嗎?”
“大張旗鼓地折騰半天,結果隻找到一塊木板,難道不好笑嗎?”
“話雖如此,但是,老師,如果這跟找不到屍體的兇殺案扯上關係,那就有趣了。可惜鄉下的警察不會有那麽大的好奇心。”
“任誰來看,都會覺得是惡作劇。城裏的警察也不會關心的。那張用片假名寫給警察的明信片隻不過是譁眾取寵罷了。”
“看來您很失望。”
“但我還是要忠實地將這些情況寫進稿子裏。結果真的很令人掃興。要不,我們把這部分內容刪掉吧,現在還來得及。”
“算了,還是留著吧。文章要有看點才好。如果隻有浦島和羽衣傳說,那就太無聊了。”浜中邊穿鞋子邊回頭說,“老師,那說定了,下個月月初,咱們就去三保鬆原。之前還希望您同主編見一麵。”
“當然,榮幸之至。我正想跟他好好談談呢。”
“那到時候我再聯繫您。再見。”浜中沒有用鞋拔,趿著鞋徑直就出去了。
一直迴避一旁的妻子走了出來,接過伊瀨遞過來的支票看了一眼:“發得真早啊。”隨後她瞪圓了眼睛,“這是迄今為止最多的一筆稿費了。雜誌社真的會讓你寫連載嗎?”
“他們連下次採風的地點都安排好了。看來,至少可以連載半年。”
“太好了!”妻子鬆了口氣。
三
五天後,浜中意氣風發地來見伊瀨:“老師,我是來問您什麽時候方便見一見我們主編的。”
“什麽時候都可以。”
“那後天在銀座的這個地方怎麽樣?”浜中說的地點是一家名為“鳥鍋”的小飯館。
“可以。請告訴主編,我屆時定會赴約。”伊瀨將地點、時間記在筆記本上。
“老師,樣刊剛到手,我也帶來了。所謂樣刊,是在正式印刷之前先試印的樣品,墨色還沒有調整。”
“快給我看看。”這是伊瀨第一次寫連載,於是迫不及待地打開看。浜中隻拿來了印有伊瀨的稿子的那幾頁。
伊瀨細緻地查看著樣刊上的文字。雖然是自己寫的東西,但印出來之後,他又發現了許多不完善之處。這個地方這樣寫就好了,那個地方再簡略點就好了——遣詞造句方麵的問題一一浮現。不過整體而言不算太糟。
看到最後,伊瀨的視線落在一段小字上,那是“編輯部注”:
正文中講述了一樁發生在丹後木津溫泉附近的兇殺案。後來,根據當地警察署的調查,現場周邊的山林中發現了一塊寫有“第二海龍丸”字樣的木船碎片。發現者稱,木板的大部分都埋在土中。警察署認為這與兇殺案沒有關聯。令人遺憾的是,到本刊截稿時為止,現場都沒有找到屍體。
伊瀨大驚失色:“這是你寫的?”他的語氣十分不滿。
“是的。”浜中平靜地說。
“不行啊,加上這段話,文章營造的懸疑氛圍就全破壞了。”
“我料到老師可能會不同意,而且馬上就要截稿了,所以自作主張了一回。既然兇殺案會勾起讀者的興趣,那我認為隻要時間來得及,最好將最新進展也一併加進去。”
“你好好看看,你自己也認為,把兇殺案加進去會勾起讀者的興趣,對吧?與其畫蛇添足掃讀者的興,不如像之前說的那樣,幹脆連兇殺案都不寫,不是更好?”
“不會有問題的,責任全部由編輯部承擔。如果拿掉兇殺案,整篇文章就沒有點睛之筆了。”浜中毫不退讓地反駁道。
事已至此,多說無益。伊瀨又從頭到尾略讀了一遍文章。他發現,自己在描述乘渡船從淡路的洲本到紀州的過程時,提到了對友島的印象。
見伊瀨謹小慎微的模樣,浜中在一旁冷笑。
“老師。”他開口道。
伊瀨聞言,發現浜中看他的眼神就像是在打量一名初出茅廬的作家。
“字好像印得太深了。”伊瀨遮羞道。
“這是樣刊,等正式印刷時會糾正。對了,主編說,您曾在文中寫到在人丸神社裏碰到的一位女性,如果對此再多寫幾筆,就會更出彩。”
“那個地方啊。”伊瀨眯起了眼。在人丸神社的社務所,一群女子在舉辦歌會。他邊走邊觀望那裏的情形時,眼前突然出現一名二十七八歲、身材苗條的女子,又很快就消失在一旁建築物的陰影中,那裏也在舉行歌會。伊瀨對那名女子記憶猶新。
“不過,如果對那個情節描述過多,就會顯得太刻意。”
“我同意。我覺得現在這麽寫恰到好處,反而能給讀者留下想像空間。不過真不可思議啊,我對此完全沒有記憶。老師的觀察真敏銳。”
“哪裏。你當時在漫無目的地轉悠,所以沒注意到罷了。”
“是美女嗎?”
“嗯,很漂亮。說不定,她是住在蘆屋附近的年輕主婦。可惜沒跟她說上話。”
“在以三十六歌仙聞名的人丸神社,這一幕真有點浪漫呢。將來還會有這樣的機會,到時請您也在文中添上一筆。”
“別開玩笑了,不可能每去一個地方旅行都會碰到有魅力的女性。如果次次都寫,那就是瞎編了。這一招那麽管用的話,我早就是流行作家了。”
“鄙社的主編目光獨到,能發現有潛力的作家。他之前擔任文藝雜誌主編的時候,就發掘了不少人才……”
接著,浜中列舉了兩三位二戰後聲名顯赫的作家,說他們都受到了武田主編的提攜。這句話的潛台詞就是,如果你也能得到主編賞識,就會出人頭地。這是極其誘人的鼓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