塚田好像也贊成。因此從下個星期起,又將引發另一個風暴。領帶夾的效果非同凡響。
某家電視台在黃金時段開了特別節目,並且在攝影棚配置了五十條電話線,徵求觀眾打電話進來,發表對事件的看法,同時呼籲兇手“務必打電話到節目來”。
節目尾聲主持人說在不到兩個小時裏一共獲了約二十名“兇手”的來電,一也一聽便捧腹大笑。
他當然不會打電話去的。
一也以沒有曝光的兇手身份受到媒體矚目,爽的幾乎要瘋了。
他一直沒有工作。擔心他狀況的父母偶爾會打電話關心他,他講電話的聲音充滿了生氣,仿佛找到一生誌業的人似的。一想到他的父母對此刻的他感到欣慰,我就覺得無地自容。
然後,我想到被藏在我懷裏的其他三名死者的紀念品。
有時候一也會從我懷裏取出它們端詳一番,這時他的表情就像剛完成自己的代表作的畫家——一副人生的意義就在於此似的。
然而,領帶夾的衝擊開始退燒時,仿佛算準了時機似的,應該早就被趕到舞台角落的那個自稱“兇手”的人又成了焦點人物。
這似乎是一開始與他接觸的那名私家偵探安排的。偵探也成了這一波漩渦的核心人物,他是對受到媒體追逐的快感食髓知味了嗎?他說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話——
自稱是“兇手”的那個人是不是知道真兇的身份?
警方對此完全不理會,但是媒體樂不可支。偵探與自稱“兇手”的人開始為各家媒體大肆報導。
偵探礙於職業的關係,臉部不能曝光,而自稱“兇手”的人,為了保護他的安全,也不能公開露麵。不過,經過處理之後的畫麵兩個人朦朧的身影,還是透過電波播送到全國。無數觀眾盯著這兩個人,聽他們發言。
自稱“兇手”的是在都內公寓獨居的二十歲重考生。說話的口氣顯得稚氣,甚至讓人覺得有些可愛。他受到嚴密的保護,但是一些熱衷揭秘、不守行規的媒體,執意查到他的個人資料,並加以報導。於是,雖然是一點一滴地,但是關於他的身份的情報逐漸被披露了。
自稱“兇手”的人不可能認識一也。他所說的事,以及偵探對他的發言煞有其事的解釋,全都錯得離譜。一也寫了好幾封匿名信給媒體,指摘這一點。一也受不了他真兇的“名聲”,被這種方式搶走了。
結果,騷動愈演愈烈,塚田和法子又藉此撈了一筆;被真兇嫁禍、飽受冤屈的這兩個人所說的話,現在世人願意傾聽了。
這場騷動沒完沒了地持續著,但是一個月後,也開始慢慢平息了。一也趁這個時候聯絡塚田。
“那個重考生的身份查不查的出來?是你的話,媒體應該會透露口風吧?”
問那個幹嘛?塚田一定這麽反問。一也急躁地回答:
“殺了他啊!”
我在平常待的置物箱裏聽著他的聲音,在內心玩味他的話——殺了他啊!
“那傢夥把我搞得很不爽,還有那個偵探也是。那傢夥把我跟那個重考兩年的白癡相提並論,竟然以為這事件是那個重考生的笨腦袋做得出來的,那個偵探的智商也夠低了。”
塚田可能說了什麽,而且是極力在勸說,一也有好幾次都插不上嘴,最後他吼了出來:
“你也真是笨,我怎麽可能會出那種紕漏?殺了那個重考生,我會立刻寄出犯罪聲明。我會說,電視報導那個傢夥時,雖然畫麵經過處理、用匿名,不過我還是靠那些線索查出他的身份。誰會想到是由你口中問出真兇那傢夥的身份的?”
塚田又在說什麽吧。一也笑了,他說:
“你太愛操心了,跟你說不要緊的。而且這陣子我們的事也有點退燒了吧?那個重考生是個不錯的獵物,這樣可以再讓它燒旺一點。”
雖然一也搬出一大堆理由,但是我不相信他所說的。他隻是生氣,想要泄恨罷了。他無法原諒那個想要搶走自己“名聲”的重考生。
大約十天之後,塚田有了聯絡,他說他從熟識的雜誌記者那裏問出了自稱“兇手”的重考生的身份。
“你果然跟媒體混的很熟。”一也笑道。“哎,等著瞧吧!憤怒的真兇將會製裁假兇手的。等我殺了他之後,你跟法子又要忙翻天了,最好有心理準備啊!”
一也很聰明,也很冷靜,他花了許多時間,好好地準備。
當媒體不再關心,而自稱“兇手”的重考生也脫離了這個漩渦,回到父母的身邊——那是距離東京搭電車兩個小時、深夜開車不到一個小時的城鎮。一也很快找到了那裏,耐心地計劃著。
神總是眷顧珍惜時間的人。一也終於逮到機會了。距離最早的逸子謀殺案已過了一年半,此時是五月已近尾聲、連夜晚的空氣都帶著綠葉氣味的季節。
這一陣子就連媒體也不再盯著重考生了,而一也從塚田那裏得知警方並沒有特別加以保護他。
根據塚田的說法,被警方與媒體解放之後,這名重考生似乎去看精神科醫生了。信口開河、自白明明沒做的殺人罪行的他,必定被身邊的人認為有嚴重的妄想症吧。
某家電視台在黃金時段開了特別節目,並且在攝影棚配置了五十條電話線,徵求觀眾打電話進來,發表對事件的看法,同時呼籲兇手“務必打電話到節目來”。
節目尾聲主持人說在不到兩個小時裏一共獲了約二十名“兇手”的來電,一也一聽便捧腹大笑。
他當然不會打電話去的。
一也以沒有曝光的兇手身份受到媒體矚目,爽的幾乎要瘋了。
他一直沒有工作。擔心他狀況的父母偶爾會打電話關心他,他講電話的聲音充滿了生氣,仿佛找到一生誌業的人似的。一想到他的父母對此刻的他感到欣慰,我就覺得無地自容。
然後,我想到被藏在我懷裏的其他三名死者的紀念品。
有時候一也會從我懷裏取出它們端詳一番,這時他的表情就像剛完成自己的代表作的畫家——一副人生的意義就在於此似的。
然而,領帶夾的衝擊開始退燒時,仿佛算準了時機似的,應該早就被趕到舞台角落的那個自稱“兇手”的人又成了焦點人物。
這似乎是一開始與他接觸的那名私家偵探安排的。偵探也成了這一波漩渦的核心人物,他是對受到媒體追逐的快感食髓知味了嗎?他說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話——
自稱是“兇手”的那個人是不是知道真兇的身份?
警方對此完全不理會,但是媒體樂不可支。偵探與自稱“兇手”的人開始為各家媒體大肆報導。
偵探礙於職業的關係,臉部不能曝光,而自稱“兇手”的人,為了保護他的安全,也不能公開露麵。不過,經過處理之後的畫麵兩個人朦朧的身影,還是透過電波播送到全國。無數觀眾盯著這兩個人,聽他們發言。
自稱“兇手”的是在都內公寓獨居的二十歲重考生。說話的口氣顯得稚氣,甚至讓人覺得有些可愛。他受到嚴密的保護,但是一些熱衷揭秘、不守行規的媒體,執意查到他的個人資料,並加以報導。於是,雖然是一點一滴地,但是關於他的身份的情報逐漸被披露了。
自稱“兇手”的人不可能認識一也。他所說的事,以及偵探對他的發言煞有其事的解釋,全都錯得離譜。一也寫了好幾封匿名信給媒體,指摘這一點。一也受不了他真兇的“名聲”,被這種方式搶走了。
結果,騷動愈演愈烈,塚田和法子又藉此撈了一筆;被真兇嫁禍、飽受冤屈的這兩個人所說的話,現在世人願意傾聽了。
這場騷動沒完沒了地持續著,但是一個月後,也開始慢慢平息了。一也趁這個時候聯絡塚田。
“那個重考生的身份查不查的出來?是你的話,媒體應該會透露口風吧?”
問那個幹嘛?塚田一定這麽反問。一也急躁地回答:
“殺了他啊!”
我在平常待的置物箱裏聽著他的聲音,在內心玩味他的話——殺了他啊!
“那傢夥把我搞得很不爽,還有那個偵探也是。那傢夥把我跟那個重考兩年的白癡相提並論,竟然以為這事件是那個重考生的笨腦袋做得出來的,那個偵探的智商也夠低了。”
塚田可能說了什麽,而且是極力在勸說,一也有好幾次都插不上嘴,最後他吼了出來:
“你也真是笨,我怎麽可能會出那種紕漏?殺了那個重考生,我會立刻寄出犯罪聲明。我會說,電視報導那個傢夥時,雖然畫麵經過處理、用匿名,不過我還是靠那些線索查出他的身份。誰會想到是由你口中問出真兇那傢夥的身份的?”
塚田又在說什麽吧。一也笑了,他說:
“你太愛操心了,跟你說不要緊的。而且這陣子我們的事也有點退燒了吧?那個重考生是個不錯的獵物,這樣可以再讓它燒旺一點。”
雖然一也搬出一大堆理由,但是我不相信他所說的。他隻是生氣,想要泄恨罷了。他無法原諒那個想要搶走自己“名聲”的重考生。
大約十天之後,塚田有了聯絡,他說他從熟識的雜誌記者那裏問出了自稱“兇手”的重考生的身份。
“你果然跟媒體混的很熟。”一也笑道。“哎,等著瞧吧!憤怒的真兇將會製裁假兇手的。等我殺了他之後,你跟法子又要忙翻天了,最好有心理準備啊!”
一也很聰明,也很冷靜,他花了許多時間,好好地準備。
當媒體不再關心,而自稱“兇手”的重考生也脫離了這個漩渦,回到父母的身邊——那是距離東京搭電車兩個小時、深夜開車不到一個小時的城鎮。一也很快找到了那裏,耐心地計劃著。
神總是眷顧珍惜時間的人。一也終於逮到機會了。距離最早的逸子謀殺案已過了一年半,此時是五月已近尾聲、連夜晚的空氣都帶著綠葉氣味的季節。
這一陣子就連媒體也不再盯著重考生了,而一也從塚田那裏得知警方並沒有特別加以保護他。
根據塚田的說法,被警方與媒體解放之後,這名重考生似乎去看精神科醫生了。信口開河、自白明明沒做的殺人罪行的他,必定被身邊的人認為有嚴重的妄想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