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到了石頭村。
石頭村的老村長年紀很大了,做為石頭村的第一站,也是這條線唯一的大村子,老村長早早帶村民出來迎接了。
對他們來說,鄉委書記來,也是機遇。
看到這群人均是破履殘衫,李書記和趙成良心裏都不是滋味。
“李書記,冷主任,各位好,歡迎歡迎。”石頭村老村長當即迎接,握手。當握到趙成良時,老人還特意問了一句:“這位應該是衛生部門的趙成良同誌吧?”
這話讓人詫異。
“老村長還知道他?”李若男詫異地問。
“當然知道,我們石頭村也是楊梅和板栗大戶,尤其是板栗呢。趙成良同誌幫我們解決了這麽大的困難,當然知道,當然了也感謝李書記,嗬嗬。”老村長有點不好意思了。
李若男回頭看了趙成文一眼,這小子名氣比自己還大?
尷尬的冷波主任了,他的工作內容,卻成了局外人。
“李書記請,爬山累了,我們去裏麵先涼快,喝點茶,吃個午飯。”老村長說道。
這天悶熱,衣服已經全部都是濕的汗液。
到了房屋裏麵,擺好了一些涼菜,熱菜還在燒,有茶水和雪碧。
老村長還特意拿來了一台破舊的電風扇。
那電風扇咕咕響著,但風大,看著都已經是老古董了。
“老村長,趁著間隙,咱們就聊聊,下午的時候,我們村裏走走,談談你們的困難,想法,有啥說啥,沒事。”李書記說道。
“老村長,你有啥說啥,李書記是很開明的書記,和以前的書記都不一樣。”許豔敏還特意補充了一句。
“我知道我知道,都說青峰鄉百年才出了這麽一位為民的好書記呢,我們也是倍感珍惜。”老村長很是誠懇地說道。
說著他拿出紙條來,戴上了老花鏡,說道:“知道你們要來,我提前召集了村民會議,收集大家的訴求,列了幾條出來,我給你們念念。”
老村長把紙條往前挪了挪,轉了一下身子,找了個光線好的角度,就念了起來。
“第一條,貧窮,沒有收入來源;我想這點就不多說了。”老村長也是尷尬道。
“你們石頭村或者這一帶什麽項目較流行?”李書記問道。
“我們村啊,除了種田外,還有養殖,以及從山外打包來的手工飾品製作,不過那個東西,利潤極低極低的。每天搞死了也就搞個幾十塊錢,甚至都沒有。”老村長解釋道。
說著他繼續念下去。
“第二條,看病難,尤其是村裏的老人和婦女,這老人吧,去鄉上也不容易,又沒有錢,婦女嗎,人多科室少,價格貴,也是看不起。”老村長解釋道。
農村看病難是很現實的問題,尤其是老人,能拖則拖,都拖死過去了。
婦女也是一樣,這檢查起來都很麻煩困難,還死貴的。
“第三條嗎,年輕人留不住,都出去了,村裏就隻剩下些老人,一些留守婦女,方便照顧孩子和老人,孩子讀書也是個問題,尤其是這山路,不敢亂走啊,上次又孩子從懸崖上摔下去,好在救活了,不然。”老村長說著說著都哭了,以前人丁興旺的村子,到了春節,清明,國慶那都是很熱鬧的,習俗也是很多,現在就剩一群老人。
這些老人,每個村子每天都在死去,辦喪事的,一批一批的老死,再死多少年,村子就成了荒村了,再也沒有人了。
這個現實問題不隻是青峰鄉的問題,全國都有。
“是不是我談得有點多。”老村長也尷尬了。
“沒有沒有,很現實很實在的問題。這致富和留住年輕人本來就是我的重要工作,看病的問題趙成良也會回去想辦法。”李書記也知道困難,她也有心無力,這些問題不是她能解決的。
“那咱們先吃飯。”老村長見飯菜都端上來了。
這飯桌菜還是很足的,農村這點吃的還是有的,雞肉,豬肉,臘肉,魚,各種青菜,農家特產等。
“招待不周,隻能將就著吃了。”老村長說道。
“已經很豐盛了,不能超標了,不然啊反而吃出問題來。”李書記覺得沒有問題,那就沒有超標。
畢竟隻是農家的東西,不像大酒店。
“你們也一起吃,晚上可以吃剩菜剩飯,別扔了。”李書記吩咐道。
“好。”老村長和幾個村委幹部也都坐了下來。
大家敬了酒,飽餐了一頓。
中午休息了片刻。
老村長就帶著大家考察石頭村的情況。
石頭村要過一夜,裏麵的村子就連著走,到裏麵的村子再過夜,然後折回,這個過程大概3-4天左右。
去看了楊梅,板栗,橘子,還有一些農婦的養殖。
“這些雞,你們一般怎麽賣出去?”李書記問農婦道。
“存下雞蛋,和雞一起去,出山拿到集市上賣。”村婦回答道。
“那能賣得出去嗎?”李書記又問道。
“平時是賣不出去的,過年過節的可以。因為這雞蛋和雞家家戶戶都有,不缺,出山也是農村,除非是去市裏賣,但去縣城又是不現實的。”村婦回答道。
這也是青峰鄉很多農副產品,家庭養殖產品也賣不出去的原因。
“走網上呢?”趙成良插嘴問了一句。
“網上?網上我也不懂啊。”村婦回答道。
“我們村之前有文化走過網上,也走不通。”這時老村長過來解釋道:“因為走網上,快遞進不來,咱們不可能為了一個快遞往山外跑吧?如果走郵政,時間要很久。快遞的收費很貴,因為我們這種地方,快遞成本高。”
李書記轉過頭來,看了趙成良一眼,問道:“如果走纜繩的話,是否可以做到?”
“那要走青峰鄉開始走,走玲瓏山,過這山頂,在下山,這距離可就長了,這麽遠的距離幾百萬是不夠的。”趙成良解釋道。
“快遞是資本,他們不進來很正常,隧道是不可能的事了,能考慮的唯獨就是盤山公路了。哎。”李書記很失落的歎了口氣。
石頭村的老村長年紀很大了,做為石頭村的第一站,也是這條線唯一的大村子,老村長早早帶村民出來迎接了。
對他們來說,鄉委書記來,也是機遇。
看到這群人均是破履殘衫,李書記和趙成良心裏都不是滋味。
“李書記,冷主任,各位好,歡迎歡迎。”石頭村老村長當即迎接,握手。當握到趙成良時,老人還特意問了一句:“這位應該是衛生部門的趙成良同誌吧?”
這話讓人詫異。
“老村長還知道他?”李若男詫異地問。
“當然知道,我們石頭村也是楊梅和板栗大戶,尤其是板栗呢。趙成良同誌幫我們解決了這麽大的困難,當然知道,當然了也感謝李書記,嗬嗬。”老村長有點不好意思了。
李若男回頭看了趙成文一眼,這小子名氣比自己還大?
尷尬的冷波主任了,他的工作內容,卻成了局外人。
“李書記請,爬山累了,我們去裏麵先涼快,喝點茶,吃個午飯。”老村長說道。
這天悶熱,衣服已經全部都是濕的汗液。
到了房屋裏麵,擺好了一些涼菜,熱菜還在燒,有茶水和雪碧。
老村長還特意拿來了一台破舊的電風扇。
那電風扇咕咕響著,但風大,看著都已經是老古董了。
“老村長,趁著間隙,咱們就聊聊,下午的時候,我們村裏走走,談談你們的困難,想法,有啥說啥,沒事。”李書記說道。
“老村長,你有啥說啥,李書記是很開明的書記,和以前的書記都不一樣。”許豔敏還特意補充了一句。
“我知道我知道,都說青峰鄉百年才出了這麽一位為民的好書記呢,我們也是倍感珍惜。”老村長很是誠懇地說道。
說著他拿出紙條來,戴上了老花鏡,說道:“知道你們要來,我提前召集了村民會議,收集大家的訴求,列了幾條出來,我給你們念念。”
老村長把紙條往前挪了挪,轉了一下身子,找了個光線好的角度,就念了起來。
“第一條,貧窮,沒有收入來源;我想這點就不多說了。”老村長也是尷尬道。
“你們石頭村或者這一帶什麽項目較流行?”李書記問道。
“我們村啊,除了種田外,還有養殖,以及從山外打包來的手工飾品製作,不過那個東西,利潤極低極低的。每天搞死了也就搞個幾十塊錢,甚至都沒有。”老村長解釋道。
說著他繼續念下去。
“第二條,看病難,尤其是村裏的老人和婦女,這老人吧,去鄉上也不容易,又沒有錢,婦女嗎,人多科室少,價格貴,也是看不起。”老村長解釋道。
農村看病難是很現實的問題,尤其是老人,能拖則拖,都拖死過去了。
婦女也是一樣,這檢查起來都很麻煩困難,還死貴的。
“第三條嗎,年輕人留不住,都出去了,村裏就隻剩下些老人,一些留守婦女,方便照顧孩子和老人,孩子讀書也是個問題,尤其是這山路,不敢亂走啊,上次又孩子從懸崖上摔下去,好在救活了,不然。”老村長說著說著都哭了,以前人丁興旺的村子,到了春節,清明,國慶那都是很熱鬧的,習俗也是很多,現在就剩一群老人。
這些老人,每個村子每天都在死去,辦喪事的,一批一批的老死,再死多少年,村子就成了荒村了,再也沒有人了。
這個現實問題不隻是青峰鄉的問題,全國都有。
“是不是我談得有點多。”老村長也尷尬了。
“沒有沒有,很現實很實在的問題。這致富和留住年輕人本來就是我的重要工作,看病的問題趙成良也會回去想辦法。”李書記也知道困難,她也有心無力,這些問題不是她能解決的。
“那咱們先吃飯。”老村長見飯菜都端上來了。
這飯桌菜還是很足的,農村這點吃的還是有的,雞肉,豬肉,臘肉,魚,各種青菜,農家特產等。
“招待不周,隻能將就著吃了。”老村長說道。
“已經很豐盛了,不能超標了,不然啊反而吃出問題來。”李書記覺得沒有問題,那就沒有超標。
畢竟隻是農家的東西,不像大酒店。
“你們也一起吃,晚上可以吃剩菜剩飯,別扔了。”李書記吩咐道。
“好。”老村長和幾個村委幹部也都坐了下來。
大家敬了酒,飽餐了一頓。
中午休息了片刻。
老村長就帶著大家考察石頭村的情況。
石頭村要過一夜,裏麵的村子就連著走,到裏麵的村子再過夜,然後折回,這個過程大概3-4天左右。
去看了楊梅,板栗,橘子,還有一些農婦的養殖。
“這些雞,你們一般怎麽賣出去?”李書記問農婦道。
“存下雞蛋,和雞一起去,出山拿到集市上賣。”村婦回答道。
“那能賣得出去嗎?”李書記又問道。
“平時是賣不出去的,過年過節的可以。因為這雞蛋和雞家家戶戶都有,不缺,出山也是農村,除非是去市裏賣,但去縣城又是不現實的。”村婦回答道。
這也是青峰鄉很多農副產品,家庭養殖產品也賣不出去的原因。
“走網上呢?”趙成良插嘴問了一句。
“網上?網上我也不懂啊。”村婦回答道。
“我們村之前有文化走過網上,也走不通。”這時老村長過來解釋道:“因為走網上,快遞進不來,咱們不可能為了一個快遞往山外跑吧?如果走郵政,時間要很久。快遞的收費很貴,因為我們這種地方,快遞成本高。”
李書記轉過頭來,看了趙成良一眼,問道:“如果走纜繩的話,是否可以做到?”
“那要走青峰鄉開始走,走玲瓏山,過這山頂,在下山,這距離可就長了,這麽遠的距離幾百萬是不夠的。”趙成良解釋道。
“快遞是資本,他們不進來很正常,隧道是不可能的事了,能考慮的唯獨就是盤山公路了。哎。”李書記很失落的歎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