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意的臉上泛起自豪神情,接著說:“東籲王朝是緬甸最強盛的封建王朝,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朝代。在國王莽應龍死後,全國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各地封建主重新割據。阿拉幹王朝封建主乘機率葡萄牙僱傭兵,並同東籲封建主聯合,於1599年攻占白古,俘獲緬王莽應裏。東籲王朝危在旦夕,少年英雄莽應龍幼子良淵王力挽狂瀾,占領以阿瓦為中心的糧倉地區,保住了上緬甸半壁河山,並遷都阿瓦城。繼其王位的阿那畢隆又光復了下緬甸的所有失地。麵對西方強國,東籲王朝也毫不畏懼,它於公元1613年,向葡萄牙宣戰,收復了被葡人占領的沙廉,將葡萄牙入侵者驅逐出境,再次完成了緬甸的統一。”
說到這裏,丹意頓了頓,眼眶濕潤地說,“轉眼幾百年後的今天,緬甸國力虛弱,竟被殘兵敗將占據國土,束手無策。”
公輸然明白她在拿東籲王朝驅逐葡萄牙人跟現緬甸政府無力驅趕國民軍作對比,如今,緬甸人人渴望戰爭英雄,以期重振國威,收復失地,但拿國民軍與葡萄牙入侵者相提並論總有些不妥。他不願傷害她的民族感情,便沉默不語。
劉常不屑地說:“東籲王朝窮兵黷武,統治期間舉全國之力,多次發起戰爭,令人民流離失所,餓殍遍野,這樣的英雄不要也罷。”
丹意臉色一寒,質問他:“國家驅逐外侮,怎能說窮兵黷武?莫非中國人強占他人之國才算英雄好漢嗎?”
“哼!”劉常說,“瑪丹意可能忘記了一段歷史,我給你講一講:
第九章 阿瓦古城
二、東籲王朝(下)
明萬曆七年(1579),緬軍進攻中國孟養,孟密、木邦、孟養等大片土地都淪於東籲王朝統治之下;
萬曆十年(1582),緬軍襲破幹崖進入姚關(今雲南施甸縣姚關);
萬曆十一年(1583),緬軍焚掠施甸(今雲南施甸),進攻順寧(今雲南鳳慶)、盞達(今雲南盈江縣蓮花街),所到之處“殺掠無算”;
萬曆十一年到十二年明軍進行反擊,暫時把東籲王朝勢力逐出了木邦、孟養、蠻莫等地;
萬曆十三年(1585)以後,緬軍繼續不斷入侵中國雲南邊境。由於明王朝的統治日趨腐朽,沒有能夠鞏固萬曆十一年到十二年自衛反擊戰所取得的成果,孟養、木邦等地區便先後為東籲王朝所控製;
萬曆二十一年(1593)底,緬軍大舉進犯,號稱大軍三十萬,戰象百頭。緬軍在侵占蠻莫後,分兵三路,一路進攻臘撒(在今雲南隴川縣境內),一路進攻遮放、芒市(今雲南潞西),一路進攻杉木龍;
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莽應龍孫子阿那畢隆派緬軍30萬進攻木邦,明軍救兵不至,木邦失陷。
數十年間,緬甸侵占大明國土十餘萬平方公裏。如今國民軍所占之地不過是我國的舊地而已,何來強占他人之國?”
丹意十分震怒,她俏臉通紅,大聲爭辯說:“在古代,中國領土僅僅局限於中原地區,數千年來,漢人南征北戰,滅亡無數小國,才終於創建如今龐大的國家,難道說,中國也在發動侵略麽?自古以來,亞洲西南便管理鬆弛,本是無主之地,緬甸取之,有何不可?”
杜幹坤忍不住說:“無主之地?實在可笑,中國早在這些地區行使管轄權,而且,緬甸也不過是明王朝的附庸國,敢與主人爭食,實在可笑!”
“現在已是文明社會,莫非漢人還在作天朝上國的迷夢?”丹意反唇相譏。氣氛立時緊張起來。
公輸然急忙製止劉常、杜幹坤,拉著丹意說:“這些歷史舊帳交由國家去梳理吧,我們的當務之急是尋找大衍司南,你既然不肯回仰光,就幫我們找找線索。”
丹意眼圈一紅,抽泣起來:“我受人欺負,你為什麽不幫我?”
“幫你?”公輸然一怔,這國家之爭,兩人立場相悖,又如何能幫?他說,“中緬是友邦,二戰期間中國派遣遠征軍入緬作戰,與緬甸軍民生死與共,抵禦日軍,中國數十萬將士因此長眠於緬甸國土,這些深情厚誼遠遠勝過歷史上的小小紛爭。以後大家不許再討論剛才的話題!”
丹意抬起淚眼看著公輸然,突然抱住他,頭擠進他懷裏,抽泣愈加厲害,弄得公輸然一時不知所措。其他人都露出奇怪的神情來。
七人背上行囊告別船夫,往古城走去。
所謂城池幾乎湮滅,城牆塌陷,蘿藤盤繞,隻依稀將王城與外界劃分開來。皇宮隻剩一堆廢墟,大家挑開不時擋在身前的荊棘,在斷壁殘垣組成的迷宮裏遊走,仿佛在時光機器裏穿梭,歷史像空氣中流淌的水一樣,漣漣地流過每個人的腦海。走過一段城牆,大家眼前一亮,前麵出現一組白色佛塔,大小相同,公輸然數了數,足有七百多座。它們圍繞在一個大石台四周,仿若守護佛經的天神。塔身嵌有石碑,石碑上密密麻麻寫滿了怪異的文字,丹意粗略瀏覽一番,說:“這是巴利文鐫寫的經書,我們叫它天書,傳說阿瓦王朝的敏東國王曾在此處舉行莊嚴的佛事,他召集僧人以接力的方式誦讀這本天書。當最後一個音符消散在曼德勒山的密林裏,時光已逝去六月有餘,接力誦讀過經書的僧人共有2400位。”
大家嘖嘖稱嘆。在白塔一側,有一座奇特的柱雕,一隻像貓頭鷹的巨鳥石像站在高高的磚柱上,它眼大嘴彎,體肥翅短,頭戴幾乎和身體一樣高的錐形王冠。公輸然頃刻被它吸引住了。這隻鳥雖為石雕,但雙目犀利,隱隱透出無上的尊貴,就如傲視天下的帝王,這眼神太真實了,就像它還活著一樣。丹意走過來說:“這是貓頭鷹,象徵著智慧和吉祥,是緬甸人最喜愛的動物之一。”
說到這裏,丹意頓了頓,眼眶濕潤地說,“轉眼幾百年後的今天,緬甸國力虛弱,竟被殘兵敗將占據國土,束手無策。”
公輸然明白她在拿東籲王朝驅逐葡萄牙人跟現緬甸政府無力驅趕國民軍作對比,如今,緬甸人人渴望戰爭英雄,以期重振國威,收復失地,但拿國民軍與葡萄牙入侵者相提並論總有些不妥。他不願傷害她的民族感情,便沉默不語。
劉常不屑地說:“東籲王朝窮兵黷武,統治期間舉全國之力,多次發起戰爭,令人民流離失所,餓殍遍野,這樣的英雄不要也罷。”
丹意臉色一寒,質問他:“國家驅逐外侮,怎能說窮兵黷武?莫非中國人強占他人之國才算英雄好漢嗎?”
“哼!”劉常說,“瑪丹意可能忘記了一段歷史,我給你講一講:
第九章 阿瓦古城
二、東籲王朝(下)
明萬曆七年(1579),緬軍進攻中國孟養,孟密、木邦、孟養等大片土地都淪於東籲王朝統治之下;
萬曆十年(1582),緬軍襲破幹崖進入姚關(今雲南施甸縣姚關);
萬曆十一年(1583),緬軍焚掠施甸(今雲南施甸),進攻順寧(今雲南鳳慶)、盞達(今雲南盈江縣蓮花街),所到之處“殺掠無算”;
萬曆十一年到十二年明軍進行反擊,暫時把東籲王朝勢力逐出了木邦、孟養、蠻莫等地;
萬曆十三年(1585)以後,緬軍繼續不斷入侵中國雲南邊境。由於明王朝的統治日趨腐朽,沒有能夠鞏固萬曆十一年到十二年自衛反擊戰所取得的成果,孟養、木邦等地區便先後為東籲王朝所控製;
萬曆二十一年(1593)底,緬軍大舉進犯,號稱大軍三十萬,戰象百頭。緬軍在侵占蠻莫後,分兵三路,一路進攻臘撒(在今雲南隴川縣境內),一路進攻遮放、芒市(今雲南潞西),一路進攻杉木龍;
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莽應龍孫子阿那畢隆派緬軍30萬進攻木邦,明軍救兵不至,木邦失陷。
數十年間,緬甸侵占大明國土十餘萬平方公裏。如今國民軍所占之地不過是我國的舊地而已,何來強占他人之國?”
丹意十分震怒,她俏臉通紅,大聲爭辯說:“在古代,中國領土僅僅局限於中原地區,數千年來,漢人南征北戰,滅亡無數小國,才終於創建如今龐大的國家,難道說,中國也在發動侵略麽?自古以來,亞洲西南便管理鬆弛,本是無主之地,緬甸取之,有何不可?”
杜幹坤忍不住說:“無主之地?實在可笑,中國早在這些地區行使管轄權,而且,緬甸也不過是明王朝的附庸國,敢與主人爭食,實在可笑!”
“現在已是文明社會,莫非漢人還在作天朝上國的迷夢?”丹意反唇相譏。氣氛立時緊張起來。
公輸然急忙製止劉常、杜幹坤,拉著丹意說:“這些歷史舊帳交由國家去梳理吧,我們的當務之急是尋找大衍司南,你既然不肯回仰光,就幫我們找找線索。”
丹意眼圈一紅,抽泣起來:“我受人欺負,你為什麽不幫我?”
“幫你?”公輸然一怔,這國家之爭,兩人立場相悖,又如何能幫?他說,“中緬是友邦,二戰期間中國派遣遠征軍入緬作戰,與緬甸軍民生死與共,抵禦日軍,中國數十萬將士因此長眠於緬甸國土,這些深情厚誼遠遠勝過歷史上的小小紛爭。以後大家不許再討論剛才的話題!”
丹意抬起淚眼看著公輸然,突然抱住他,頭擠進他懷裏,抽泣愈加厲害,弄得公輸然一時不知所措。其他人都露出奇怪的神情來。
七人背上行囊告別船夫,往古城走去。
所謂城池幾乎湮滅,城牆塌陷,蘿藤盤繞,隻依稀將王城與外界劃分開來。皇宮隻剩一堆廢墟,大家挑開不時擋在身前的荊棘,在斷壁殘垣組成的迷宮裏遊走,仿佛在時光機器裏穿梭,歷史像空氣中流淌的水一樣,漣漣地流過每個人的腦海。走過一段城牆,大家眼前一亮,前麵出現一組白色佛塔,大小相同,公輸然數了數,足有七百多座。它們圍繞在一個大石台四周,仿若守護佛經的天神。塔身嵌有石碑,石碑上密密麻麻寫滿了怪異的文字,丹意粗略瀏覽一番,說:“這是巴利文鐫寫的經書,我們叫它天書,傳說阿瓦王朝的敏東國王曾在此處舉行莊嚴的佛事,他召集僧人以接力的方式誦讀這本天書。當最後一個音符消散在曼德勒山的密林裏,時光已逝去六月有餘,接力誦讀過經書的僧人共有2400位。”
大家嘖嘖稱嘆。在白塔一側,有一座奇特的柱雕,一隻像貓頭鷹的巨鳥石像站在高高的磚柱上,它眼大嘴彎,體肥翅短,頭戴幾乎和身體一樣高的錐形王冠。公輸然頃刻被它吸引住了。這隻鳥雖為石雕,但雙目犀利,隱隱透出無上的尊貴,就如傲視天下的帝王,這眼神太真實了,就像它還活著一樣。丹意走過來說:“這是貓頭鷹,象徵著智慧和吉祥,是緬甸人最喜愛的動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