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聞越國公曾經傾心於淇王妃,也就是他的同胞妹妹。
霎時間,各種流言滿天飛,紛紛指責越國公不顧綱常倫理,一盆盆髒水往他身上潑。
而坊間傳聞更是厲害,添鹽加醋地描黑越國公與淇王妃的關係,稱兩人曾經還是一對愛侶。
為了讓傳聞更加逼真,有人拿去年淇王府舉辦的賞花大會時,越國公送淇王妃薑花來說事,列舉了十項越國公心悅淇王妃的證據。
於是,一封封彈劾的奏折,鋪天蓋地地被呈上元武帝的禦案。
元武帝看了,不置一詞。
越國公似乎沒有受到影響,可每次朝會時,都有人會看到越國公眼下的黧黑。
流言蜚語越演越烈,最後演變成淇王妃曾經流掉的孩子,實則是越國公的這種話。
這事長孫燾瞞得很緊,陸明瑜並未聽到隻言片語。
而太後,也在這個時候,舉行所謂的茶話會,把宗室媳婦都召入宮中。
一番見禮寒暄過後,宗婦分坐兩側,高坐鳳椅上的太後神情溫柔,含笑看向陸明瑜:“淇王妃這肚子真是一點都不顯,三個月了吧?”
陸明瑜噙著淺淺的笑意,既不顯得疏離,也不顯得諂媚:“是,太後。”
福王妃是這裏輩分最高的,當今都要叫她一聲曾祖母,看著長孫家的人開枝散葉,她心裏高興,聞言慈藹地道:“淇王妃,頭三個月最是要緊,應該在家裏將養才是,今兒怎麽出來和我們這群老婆子湊熱鬧?”
話中沒有責怪之意,陸明瑜恭敬地回答:“謝福王妃掛念,今日是宗婦們首次入宮拜見太後的日子,我心裏敬著太後,自然要來的。”
太後笑容柔軟雍容:“淇王妃的心意本宮知曉,但子嗣為大,萬萬不能大意了,像這種家裏親戚見麵的日子,其實也不必來,哀家不會見怪於你的。”
陸明瑜斂住嘴角幾不可查的譏笑:“早知太後如此大度,臣妾就在家裏偷回賴了,怪就怪臣妾誤會了春禧姑姑的意思,還以為今日就算是天上下刀子也要來呢!”
春禧姑姑是太後身邊近身伺候的宮人。
太後聞言麵色一僵,語氣卻愈加溫柔:“春禧跟了哀家數十年,她行事一向穩妥,想必是淇王妃孕中多思的緣故,所以才會認為春禧態度強硬。”
陸明瑜點點頭,表情讚同,話語敷衍:“是是是,臣妾不該編排春禧姑姑的不是,太後最是仁慈的一個人,是臣妾狹隘了。”
有一種認錯態度,能讓人氣血上湧,太後看著陸明瑜那誠懇認錯的模樣,氣不打一處來,語氣都沒了方才的自然:“淇王妃知曉就好。”
陸明瑜笑了笑,沒有接話。
太後想象中的誠惶誠恐認錯,完全沒有發生在陸明瑜身上,她生出一種被藐視之感,本來需要一大籮筐廢話做鋪墊的事,她忍不住直接提了出來,就是為了氣死這不知好歹的淇王妃,一解心頭之恨。
“淇王妃,淇王府後院就你一人,別說側妃了,甚至通房侍妾也沒有,眼下你又懷著身孕,總不能委屈了淇王。”
“再者你這腹中也不知是男是女,淇王都二十多了,也該有個承襲爵位的小世子,你這身體單薄的,風一吹就倒,把淇王府的子嗣傳承寄托在你身上,委實有些強求了。”
“所以哀家挑選了幾個適齡的女子,賜婚淇王為側妃,讓她們為你承受那生育之痛,你隻管好好的做你的淇王妃,享受天家榮華富貴即可。”
外頭的傳言太後自然是聽進耳裏的,恰逢齊國公在她耳邊遊說,說皇帝似乎很看重淇王這個皇叔,為了皇帝好,就該拉攏淇王。
而眼下就是最好的時機,淇王因為淇王妃而被人笑話是綠頭烏龜,心裏肯定已經惱了,這時候送幾個美麗溫柔的貴女去身邊,淇王必定會高興。
太後一聽十分在理,當即就挑選了一些知書達理的女子,準備賜婚給淇王做側妃。
今日把宗婦聚到清寧宮,就是為了通知陸明瑜這件事,若是陸明瑜不從,她就拿陸明瑜開刀,好在宗婦麵前立威。
陸明瑜平靜地聽著太後把這個又臭又長的連環屁放完,不說好,也不說不好,隻是笑吟吟地道。
“民間有句話說得好,正所謂長嫂如母,太後費心為昭華操持此事合情合理,隻是眼下熱孝期還未滿,是否操之過急了?”
按照大秦慣例,民間要為父母斬衰三年,也就是戴孝三年。皇家則沒有那麽嚴苛,不過也要過百日熱孝期。
現在先帝和先太後才去了一個月,太後卻想著給淇王賜側妃,這不是急著投仙胎那麽急嗎?
太後似乎早料到她會這麽說,聞言溫聲勸道:“不是說定下就馬上嫁過去,這側妃也不是尋常的妾,算得上淇王府半個主子,總不能草草納進府裏,肯定要一些時間準備。”
“等側妃準備好了,剛好就可以嫁過來為你分擔伺候淇王的辛勞。而且算上日子,那時候你肚子更大了,側妃也能照顧你。”
陸明瑜噙著笑意聽著,頭上的步搖珠翠輕輕晃動,一張明淨的小臉,仿佛誤入凡塵的精靈。
可等太後說完,她忽然用帕子掩著唇大聲嘔了起來:“嘔……”
綠猗連忙輕輕拍打她的背,臉上盡是惶急的神色:“王妃,這是怎麽了?”
陸明瑜又嘔了幾下,她捏著帕子一角擦了擦嘴,茫然道:“不知呀,可能是吃撐了吧,有些惡心。”
綠猗擔憂道:“奴婢早上就勸過您了,盡管王爺做的早餐好吃,您也不能貪嘴,這下好了,要是王爺知道您撐了,指不定又手忙腳亂。”
陸明瑜不以為意:“哪有那麽嚴重?許是孕吐也說不定。”
綠猗還是不放心:“等回府了,讓大夫好好看看,開些藥膳補補。”
陸明瑜溫柔地笑了:“好,依你們就是。”
主仆倆一唱一搭,仿佛沒有聽到太後適才說的話,眾人微微垂下眼眸,不敢去看太後的臉色。
霎時間,各種流言滿天飛,紛紛指責越國公不顧綱常倫理,一盆盆髒水往他身上潑。
而坊間傳聞更是厲害,添鹽加醋地描黑越國公與淇王妃的關係,稱兩人曾經還是一對愛侶。
為了讓傳聞更加逼真,有人拿去年淇王府舉辦的賞花大會時,越國公送淇王妃薑花來說事,列舉了十項越國公心悅淇王妃的證據。
於是,一封封彈劾的奏折,鋪天蓋地地被呈上元武帝的禦案。
元武帝看了,不置一詞。
越國公似乎沒有受到影響,可每次朝會時,都有人會看到越國公眼下的黧黑。
流言蜚語越演越烈,最後演變成淇王妃曾經流掉的孩子,實則是越國公的這種話。
這事長孫燾瞞得很緊,陸明瑜並未聽到隻言片語。
而太後,也在這個時候,舉行所謂的茶話會,把宗室媳婦都召入宮中。
一番見禮寒暄過後,宗婦分坐兩側,高坐鳳椅上的太後神情溫柔,含笑看向陸明瑜:“淇王妃這肚子真是一點都不顯,三個月了吧?”
陸明瑜噙著淺淺的笑意,既不顯得疏離,也不顯得諂媚:“是,太後。”
福王妃是這裏輩分最高的,當今都要叫她一聲曾祖母,看著長孫家的人開枝散葉,她心裏高興,聞言慈藹地道:“淇王妃,頭三個月最是要緊,應該在家裏將養才是,今兒怎麽出來和我們這群老婆子湊熱鬧?”
話中沒有責怪之意,陸明瑜恭敬地回答:“謝福王妃掛念,今日是宗婦們首次入宮拜見太後的日子,我心裏敬著太後,自然要來的。”
太後笑容柔軟雍容:“淇王妃的心意本宮知曉,但子嗣為大,萬萬不能大意了,像這種家裏親戚見麵的日子,其實也不必來,哀家不會見怪於你的。”
陸明瑜斂住嘴角幾不可查的譏笑:“早知太後如此大度,臣妾就在家裏偷回賴了,怪就怪臣妾誤會了春禧姑姑的意思,還以為今日就算是天上下刀子也要來呢!”
春禧姑姑是太後身邊近身伺候的宮人。
太後聞言麵色一僵,語氣卻愈加溫柔:“春禧跟了哀家數十年,她行事一向穩妥,想必是淇王妃孕中多思的緣故,所以才會認為春禧態度強硬。”
陸明瑜點點頭,表情讚同,話語敷衍:“是是是,臣妾不該編排春禧姑姑的不是,太後最是仁慈的一個人,是臣妾狹隘了。”
有一種認錯態度,能讓人氣血上湧,太後看著陸明瑜那誠懇認錯的模樣,氣不打一處來,語氣都沒了方才的自然:“淇王妃知曉就好。”
陸明瑜笑了笑,沒有接話。
太後想象中的誠惶誠恐認錯,完全沒有發生在陸明瑜身上,她生出一種被藐視之感,本來需要一大籮筐廢話做鋪墊的事,她忍不住直接提了出來,就是為了氣死這不知好歹的淇王妃,一解心頭之恨。
“淇王妃,淇王府後院就你一人,別說側妃了,甚至通房侍妾也沒有,眼下你又懷著身孕,總不能委屈了淇王。”
“再者你這腹中也不知是男是女,淇王都二十多了,也該有個承襲爵位的小世子,你這身體單薄的,風一吹就倒,把淇王府的子嗣傳承寄托在你身上,委實有些強求了。”
“所以哀家挑選了幾個適齡的女子,賜婚淇王為側妃,讓她們為你承受那生育之痛,你隻管好好的做你的淇王妃,享受天家榮華富貴即可。”
外頭的傳言太後自然是聽進耳裏的,恰逢齊國公在她耳邊遊說,說皇帝似乎很看重淇王這個皇叔,為了皇帝好,就該拉攏淇王。
而眼下就是最好的時機,淇王因為淇王妃而被人笑話是綠頭烏龜,心裏肯定已經惱了,這時候送幾個美麗溫柔的貴女去身邊,淇王必定會高興。
太後一聽十分在理,當即就挑選了一些知書達理的女子,準備賜婚給淇王做側妃。
今日把宗婦聚到清寧宮,就是為了通知陸明瑜這件事,若是陸明瑜不從,她就拿陸明瑜開刀,好在宗婦麵前立威。
陸明瑜平靜地聽著太後把這個又臭又長的連環屁放完,不說好,也不說不好,隻是笑吟吟地道。
“民間有句話說得好,正所謂長嫂如母,太後費心為昭華操持此事合情合理,隻是眼下熱孝期還未滿,是否操之過急了?”
按照大秦慣例,民間要為父母斬衰三年,也就是戴孝三年。皇家則沒有那麽嚴苛,不過也要過百日熱孝期。
現在先帝和先太後才去了一個月,太後卻想著給淇王賜側妃,這不是急著投仙胎那麽急嗎?
太後似乎早料到她會這麽說,聞言溫聲勸道:“不是說定下就馬上嫁過去,這側妃也不是尋常的妾,算得上淇王府半個主子,總不能草草納進府裏,肯定要一些時間準備。”
“等側妃準備好了,剛好就可以嫁過來為你分擔伺候淇王的辛勞。而且算上日子,那時候你肚子更大了,側妃也能照顧你。”
陸明瑜噙著笑意聽著,頭上的步搖珠翠輕輕晃動,一張明淨的小臉,仿佛誤入凡塵的精靈。
可等太後說完,她忽然用帕子掩著唇大聲嘔了起來:“嘔……”
綠猗連忙輕輕拍打她的背,臉上盡是惶急的神色:“王妃,這是怎麽了?”
陸明瑜又嘔了幾下,她捏著帕子一角擦了擦嘴,茫然道:“不知呀,可能是吃撐了吧,有些惡心。”
綠猗擔憂道:“奴婢早上就勸過您了,盡管王爺做的早餐好吃,您也不能貪嘴,這下好了,要是王爺知道您撐了,指不定又手忙腳亂。”
陸明瑜不以為意:“哪有那麽嚴重?許是孕吐也說不定。”
綠猗還是不放心:“等回府了,讓大夫好好看看,開些藥膳補補。”
陸明瑜溫柔地笑了:“好,依你們就是。”
主仆倆一唱一搭,仿佛沒有聽到太後適才說的話,眾人微微垂下眼眸,不敢去看太後的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