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最後的招呼》作者:[日]東野圭吾|翻譯:劉姿君【完結】


    《二○一三年七月二十六日版》


    《好讀書櫃》典藏版


    【內容簡介】


    紅不起來?不打緊。


    日子仍得過,小說仍得寫……


    且聽「作家」東野圭吾,詼諧細數無名時期的冷暖點滴,


    辛辣吐嘈業界的種種奇聞怪象,幽默揭露與文學名家的交往趣事,


    分享和電影明星驚奇的第一類接觸,侃侃而談廣泛的極密私人嗜好。


    有點小刻薄,有點重名利;


    沒那麽遙不可及,卻也沒那麽平易近人……


    什麽?跟想像差太多?


    沒關係,你可以再靠近一些,


    保證能挖出東野流強韌的生存哲學!


    1年譜


    2作品自我解說


    3電影改編等


    4回憶


    5喜好


    6運動


    7作家的日常


    後記


    1年譜


    1958


    二月四日,生於大阪市生野區一家窮酸的小鍾錶眼鏡貴重金屬店,是姊弟三人中的老麽。比較怪的是,戶籍設在東區玉造。玉造是父親的出生地,圭吾不曾住過那裏。父親隻是為了念起來好聽才沒遷戶籍,造成往後不知多少年,每要申請戶籍謄本就得大費周章。不過,年長五歲的大姊倒是利用這點,被問起家住哪裏時,都莫名其妙報上「本籍在東區」的回答。


    圭吾很喜愛生長的生野區,隻是,如同其他散文中也曾提到的,這個地方有許多問題。家裏的老相簿貼著圭吾的露鳥照。為何一有男孩出生就會拍露鳥照?真是匪夷所思。對了,「東野」原本念「トウノ」(tou─no),是父親自作主張改為「ヒガツノ」(higashino),據說是考慮到無論依五十音(あいうえお,aiueo)或伊呂波(いろは,iroha【註:源自日本平安時代的《伊呂波歌》,是一種字母歌的形式。「いろは」為該詩歌的首三個音。】)的日文字母排序法,ヒガツノ都在トウノ後的緣故。這似乎與父親的從軍經驗有關,父親曾任中士,僅供參考。


    1959


    某日,坐學步車(據說是造成日本人內八的元兇)時,自數十公分高的地方跌落,臉上掛彩。右頰上的傷疤三年多未消,因此在這段理應最可愛的時期,竟沒留下任何一張照片。順帶一提,那傷疤如今雖已消失,但觸摸頰骨,仍感覺得出裏麵的肉是不連貫的。鼻子也有點歪,本人非常介意。


    1962


    某日,首次獨自到離家一公裏外的公園,迷了路、無助哭泣時,被三名國中女生發現,送交派出所,但等了又等,卻不見父母來找人,於是被帶至管區布施警察局。實情是,父母沉迷於大相撲轉播,沒發現圭吾不見。兩人看大鵬力士出賽時,圭吾正在布施警察局裏反覆說著「東野、大成市場」,大成市場是家附近的市場。警方在市場內廣播,母親當然沒聽到,因為她人在電視機前。待相撲賽事結束,上市場買菜途中,附近鄰居告訴她「剛剛廣播在找東野太太呢」,才總算發現大事不妙。父親前往布施警察局時,已過晚上八點,挨了狠狠一頓罵,活該。據說,當下圭吾在吃女警給的香蕉。順帶一提,一九九九年發表的《白夜行》開頭描寫的公園,就是圭吾迷路的那座公園。


    1964


    四月某日,進入大阪市立小路小學就讀。由於是公立學校,誰都可以入學,不過還是做了類似智力測驗的東西。其中有道依範例畫出相同圓形的題目,範例是等邊三角形。為甚麽會記得這種無聊的細節?也許因大腦正值發展關鍵期吧,真希望記得有用一點的事。


    這一年應該舉辦過東京奧運。阿貝貝(abebebik)選手路跑的模樣鮮明地留在我眼底,但究竟是在現場直播看到的,還是在市川昆導演的紀錄片看到的,則不可考。那部紀錄片我看了兩次,是記憶中最早的電影。對了,小學的營養午餐很難吃。開學典禮後家長在場的那回還好,第二天起就難吃到極點。關於營養午餐,圭吾有著數不盡的痛苦回憶。欲知詳情,請看散文集《當時我們是一群傻蛋》。


    1965


    某日,爆發營養午餐蚯蚓事件,詳情也寫在《當時我們是一群傻蛋》裏。一提再提雖然很煩,但我和營養午餐有仇。小學二年級時,我聯絡簿上的成績全是3。那是個全5為優秀兒童代名詞的時代,大姊、二姊不時獲得這枚勳章,所以學校的老師也相當看好東野家的老三,況且又是男孩嘛,當然會有所期待,沒想到卻是個全3。國語、數學、自然、社會、體育、音樂、生活,樣樣都是3。換句話說,就是「普通」。既然這麽整齊,為了和最高、最低對抗,算是「最普通」吧,令人有種「抱歉啦,讓你們失望了」的感覺。置身於眾老師失望與同情交織的視線中,挺不好受的。


    1966


    某天,邂逅科幻特攝影集《超異象之謎》(ultraq,【註:內容描述飛行員萬城目淳、其助手戶川一平,及新聞攝影師江戶川由利子遭遇的種種不可思議事件,且多半與怪獸有關。】)。之前當然也在別處看過怪獸,但在家裏電視機前能瞧見可是大事一件。若沒與這節目相遇,自然不知後續係列作中登場的變身英雄超人力霸王(ultraman)和超人七號(ultra7),那麽,就不會在雜誌《小說subaru》上寫下以〈怪獸少年的逆襲〉為題的散文,散文也不會發展成《當時我們是一群傻蛋》,東野家便不致因此蒙羞。究竟是邂逅好,還是不邂逅好?


    1968


    九月某日,莫名其妙成為兒童會(差不多等於國、高中的學生會)副會長候選人。當時五年級有五班,每班得推派一名候選人。或許很多人基於好意,將此解釋為圭吾必定具有相當的領導能力,才會被硬拱出來。但圭吾並不是那種人,再怎麽說,都是「最普通」,是凡人的代表。話講在前頭,我連班長都沒當過,頂多當保健股長或園藝股長(這是幹嘛的?)。既然如此,為甚麽非出來選兒童會副會長不可?理由隻有一個,因為好玩。每個人都認為「叫圭吾去選一定很好玩」,候選人必須在全校同學麵前發表政見,圭吾上台會是甚麽樣子?大家都很感興趣。這搞不好是一種變相的霸淩,隻是本人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便勇敢麵對政見發表會。而且,還把政見發表和才藝表演搞混,心想既然是才藝表演,一定要搞笑才行,因此準備了充滿笑點的講稿。目的圓滿達成,發表會上全場大爆笑。不僅如此,還高票當選。圭吾竟然當選副會長?連父母都傻眼:「怎麽會這樣?」隻不過,意氣風發地當上副會長的圭吾並沒有甚麽表現,隻是在會長旁邊呆呆地站了半年而已。


    對了,該年發生三億圓事件。三億圓,三○○○○○○○○圓。由於金額實在太大,圭吾不覺得犯人是個壞人,反倒認為他是幹下大事的英雄,而且周圍的大人也都稱讚「那傢夥腦筋真好」。這或許是圭吾對智能型犯罪感興趣的起始吧。


    1969


    四月某日,發生一件令人不安的事。也許是五年級時發表的政見很有趣,升上六年級,竟落得競選會長的下場。盡管心想這可不是開玩笑的,但全班同學一致推舉圭吾。一被拱就無法拒絕的圭吾決心競選,當天起便努力練習政見發表。他還是分不出政見發表和才藝表演的不同,絞盡腦汁想著如何取悅觀眾。然後,傻傻搞不清的政見發表結束,圭吾又當選了。由於不是依學科能力來選的,所以這個會長當得很心虛。最難熬的是開會時必須擔任主席,他自然沒辦法主持會議,總是向當副會長的女生求助,隻會站在一旁憨笑。


    對了,年底圭吾理了平頭。不是因犯甚麽錯,隻是認為既然上國中就得理平頭,不如早一步習慣。不料,理完才發現,原來自己是個斷崖絕壁級的大扁頭,難看極了,真是後悔莫及。


    1970


    三月,大阪舉辦萬國博覽會,那空前盛況就如同現今的環球影城開幕。還是小學生的圭吾,和朋友搭地鐵去了好幾次,很慶幸自己住在大阪。第一次接觸外國人大概也是這段日子。當時很流行在地鐵裏找外國人說話,和他們握手。盡管會講的隻有一句「哈囉」,但那份積極要是持續下去,搞不好現下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直到九月閉幕為止,大概去過二十次。美國館和蘇聯館前大排長龍,裏頭的展出卻很無聊。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華歌爾?理佳fèng紉機館,其中有很多裸體影片,令人心跳加速。


    有個男人爬上太陽塔【註:大阪萬博的代表性建築,由岡本太郎設計,外觀猶如一尊古老雕像。塔頂至底端有「黃金之麵」、「太陽之臉」、「暗黑之星」及「地底之星」四個麵具。】,在太陽的眼珠待了一個星期,應該是在抗議甚麽吧。一家人談起大便該怎麽辦,討論得口沫橫飛。對於父親「一定是用紙包起來丟掉」的說法,大姊接過話「然後有人撿到打開」,惹得全家哄堂大笑。好一戶蠢人家。


    還有,四月時,圭吾進了東生野中學。聽姊姊們說這是所糟透的國中,進去一看,果真一點也沒錯。關於國中,請參考《當年我們是一群傻蛋》。


    1972


    冬天某日,劄幌冬季奧運開幕。日丸飛行隊【註:日本奧運跳台滑雪代表隊,亦稱「太陽旗飛行隊」。】包辦金、銀、銅牌,國二的圭吾深受感動。這真是一件令人雀躍無比的大事,圭吾甚至買了所有的體育報猛看。報上刊有笠穀幸生選手跳躍的分解動作照片,圭吾還模仿笠穀選手到處跳。所以,當笠穀選手輸掉九十公尺跳台時,圭吾遭到莫大的打擊。從此,圭吾完全成為跳台滑雪的俘虜,電視轉播一定不缺席。繼笠穀選手,又有秋元正博及八木弘和等世界級好手輩出,亦是讓圭吾持續抱持興趣的原因。這兩位選手在寧靜湖冬奧的表現也很傑出,八木選手還奪得銀牌。但此後日本便一蹶不振,尤其塞拉耶佛、卡加利冬奧更是慘得教人想哭。卡加利的團體成績竟是最後一名。


    那時,全世界最厲害的是芬蘭的馬蒂?尼凱寧(mattinyk?nen)選手,在v字跳躍成為主流前,他是跳台滑雪之王。因為太厲害,各國都爭相偷學他跳躍技巧的秘密。圭吾也在劄幌舉辦世界盃跳台滑雪賽之際,參觀過北星學園女子短大佐佐木敏副教授的研究,內容主要是以計算機分析他的跳躍,運用當時的成果創作的作品便是《鳥人計劃》。現下回想,那部作品原來起源於國二。話雖如此,這場大家拚命拍攝馬蒂?尼凱寧跳躍動作的大賽,卻是由v字跳躍的創始人博克勒夫(janbokl?v)選手獲勝,實在諷刺。不過,當下很多人說「那種跳法不管用」就是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概是最後的招呼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野圭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野圭吾並收藏大概是最後的招呼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