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新興職業
周鴻諾不停的揉著自己的腦袋在書房裏唉聲歎氣,而旁邊的兩位小太監,你瞅瞅我,我瞅瞅你,都不敢吱聲,就這麽無奈的看著自己的主子。
兩位太監其實知道太子殿下為啥在那裏唉聲歎氣,因為太子讓他們收集了一些信息,而太子苦惱的原因就來源於這些信息。平時吧,小安子和小寶子還能說兩句哄主子開心的事情,但今天,他倆完全做了鴕鳥,一點也不敢聲張,這些信息都是記錄一個人的,他就是咱們得先帝陛下——周德輝。
三月初一,山根鎮鎮守周德輝走馬上任。剛去的時候,各種走訪,調研,過了一段時間,帶著四個人回來了,一個兢兢業業幹了三十年的老裏正——牛厚,一個不喜歡種地卻喜歡搞農業的落魄員外——車生維,還有兩個剛剛從煊北改造完成的兩個戰俘,鄧大虎、鄧大寶。春耕開始,我們的前皇帝陛下,跑遍了整個山根鎮。這裏補充下山根鎮情況:山根鎮作為寒山城的南門戶,其實一直是作為前線來守衛的,那人口就很少了,原本的十幾個村,也都在戰亂中荒廢了,隻有鎮子周圍的四個村子,還有點樣子。
而隨著墩泉城易主,周德輝上任,山根鎮迎來了自己的時代。
墩泉城的土改相對溫和,於是一些城裏,鎮子的人等不住,便選擇了有政策扶持的山根鎮,而一些戰俘、山裏村子的人,由於其他地方逐漸飽和,那山根鎮就成了一個好的選擇。山根鎮的春耕,那是周德輝親自主持的,由於種子、工具、牲畜都有鎮首府提供,所以周德輝從虎嘯林手裏借了五百新兵,幫忙維持秩序、開荒、處理一些糾紛,圓滿的完成了春耕,而累的夠嗆的周德輝呢,忙完春耕就再次走訪,帶回來了上述的四個人。牛厚,當裏正三十年,就成了鎮上的民事官,什麽人口普查,民事糾紛,都甩給了他。車維生,年輕的時候有點家產,喜歡研究農事,但不好耕種,再以前呢也沒啥,但現在就成了遊手好閑的破落戶,自己不會種地,但總搞些奇奇怪怪的東西,種一隴蔬菜,再來一隴高粱,要麽種一半棉花,搞一半豆子,有的年景吧,還真能收獲很多,但大多數年景,就很悲催了,搞了連飯都沒得吃,還是靠淳樸的老農接濟才挺過來,但就這樣一個在人們眼中的另類,成了鎮裏農事的主官,一上來就差點讓一些搬遷過來的老農們掉下巴,什麽高粱帶油菜、高粱加棉花……也就高粱加麥子看著還靠譜點,其他的,什麽玩意啊!但秉著對這屆政府的信任,還有那些新兵的幫襯,老農們就忍了,得虧是寒山城一直穩定的在收購高粱(釀酒),所以,勉勉強強的就推行下去了。最後兩位鄧家兄弟,算是有肉眼可見的能力,彪悍、威猛,曾經莫國的校尉,跟隨蔣輝被俘,就去挖礦了,這不剛剛改造回來,無心軍旅,評價還不錯,就分配在了山根鎮,而周德輝覺得這兩人搞個治安應該馬馬虎虎,就被忽悠來維持整個鎮子的治安。而周大人這就不見人了,你沒看錯,我們的周鎮首,躺平了。
周鴻諾一直在關注著自己的父親,從剛開始的舒心到現在的揪心,短短半年,自己都快要瘋了,前段時間,秋稅開收,原本聽說完成的還不錯,結果,父親一紙報告,拒不上交,理由是山根鎮初建,滿足新建鎮的免稅條款,雖然收稅了,但鎮首府要用作新修水利,新建道路,同時還附了一篇小抄,內容大體就是華思夏講的經濟學:流通的是錢,囤積的就是銅。
就連吳仕哲都被前皇帝大人給整懵了,免稅盡然可以這麽理解,不愧是我先皇。
提到小抄,太子府領地裏出現了一個新興職業——小抄人。這些人最開始就是學院的學子,記錄老師們講課內容的小抄,但由於華思夏這個另類的出現,教師容量有限,很多人想聽課沒地坐怎麽辦?有些有頭臉的人物,比如華思夏的老師,總不能次次都來聽課,但又想聽,怎麽辦?於是小抄人這個職業粉墨登場,之前的學子們一看,記錄小抄還能賺外快,於是就把這個職業發展壯大,而華思夏對此,就一個要求,買賣可以,價格不高於五個銅幣,對此,學子們並無意義,畢竟華老師的思想,那是如星辰大海一樣深邃,一切的核心以不阻礙知識傳播為目的,所以學子們欣然接受,而一些平常替家裏長者來記錄講課內容的一些老書生,管家,將這個職業覆蓋到了全學院,於是小抄人正式變成全民參與。其他老師講的小抄還好,帶著耳朵帶著手直接記錄就好,但這位華老師的就頭疼了,有些問題沒答案;有些問題好多答案;下麵的學子們提了好多問題,有些有答案,有些沒答案,這就頭疼了,因為還得帶腦子來。所以小抄人裏麵能出售華老師小抄的,那絕對是牛人,根本不愁賣。而我們的周德輝大人,就是這小抄人的忠實買家。
周德輝的政績暫時不好評定,所以像甘(甘高陽)丞相,吳(吳仕哲)尚書等都選擇了睜隻眼閉隻眼,留給周鴻諾頭疼去吧,反正老爺子隻要不醉心皇權,政績馬馬虎虎,那就隨他玩去吧。
“我說你就去跟兒子透個底,兒子都已經托人問我幾次了?”蘇氏對自己的丈夫苦口婆心的勸道。
“你懂什麽,為夫在炎武城真麽多年,別的本事沒有,但這雙招子看人,那還是有些門道的,別看我帶著這幾個人都不顯山露水的,那是因為你兒子實行的政策顛覆了以往任何朝代,為夫要不是靠著小抄,真被那姓華的小子給說對了,這一個小小的山根鎮,我都玩不轉。所以,隻要給他們兩年時間,哼,絕對讓諾兒刮目相看,他兒子能做成的,他爹不用親自出手,就能做的更好,咱們作為皇族,首先的能力就是會識人,用人。”周德輝說道。
其實大家是真誤解了他,作為曾經的皇帝,那是跟華思夏這小子爭口氣呢,但親力親為的搞政績不是周德輝的理想,作為一個豁達的皇帝,地位、名聲那些都已成過往雲煙,為自己兒子發現人才,推薦人才才是自己當這鎮首的原因,同時跟華小子置置氣,也蠻有一番風味。
周鴻諾不停的揉著自己的腦袋在書房裏唉聲歎氣,而旁邊的兩位小太監,你瞅瞅我,我瞅瞅你,都不敢吱聲,就這麽無奈的看著自己的主子。
兩位太監其實知道太子殿下為啥在那裏唉聲歎氣,因為太子讓他們收集了一些信息,而太子苦惱的原因就來源於這些信息。平時吧,小安子和小寶子還能說兩句哄主子開心的事情,但今天,他倆完全做了鴕鳥,一點也不敢聲張,這些信息都是記錄一個人的,他就是咱們得先帝陛下——周德輝。
三月初一,山根鎮鎮守周德輝走馬上任。剛去的時候,各種走訪,調研,過了一段時間,帶著四個人回來了,一個兢兢業業幹了三十年的老裏正——牛厚,一個不喜歡種地卻喜歡搞農業的落魄員外——車生維,還有兩個剛剛從煊北改造完成的兩個戰俘,鄧大虎、鄧大寶。春耕開始,我們的前皇帝陛下,跑遍了整個山根鎮。這裏補充下山根鎮情況:山根鎮作為寒山城的南門戶,其實一直是作為前線來守衛的,那人口就很少了,原本的十幾個村,也都在戰亂中荒廢了,隻有鎮子周圍的四個村子,還有點樣子。
而隨著墩泉城易主,周德輝上任,山根鎮迎來了自己的時代。
墩泉城的土改相對溫和,於是一些城裏,鎮子的人等不住,便選擇了有政策扶持的山根鎮,而一些戰俘、山裏村子的人,由於其他地方逐漸飽和,那山根鎮就成了一個好的選擇。山根鎮的春耕,那是周德輝親自主持的,由於種子、工具、牲畜都有鎮首府提供,所以周德輝從虎嘯林手裏借了五百新兵,幫忙維持秩序、開荒、處理一些糾紛,圓滿的完成了春耕,而累的夠嗆的周德輝呢,忙完春耕就再次走訪,帶回來了上述的四個人。牛厚,當裏正三十年,就成了鎮上的民事官,什麽人口普查,民事糾紛,都甩給了他。車維生,年輕的時候有點家產,喜歡研究農事,但不好耕種,再以前呢也沒啥,但現在就成了遊手好閑的破落戶,自己不會種地,但總搞些奇奇怪怪的東西,種一隴蔬菜,再來一隴高粱,要麽種一半棉花,搞一半豆子,有的年景吧,還真能收獲很多,但大多數年景,就很悲催了,搞了連飯都沒得吃,還是靠淳樸的老農接濟才挺過來,但就這樣一個在人們眼中的另類,成了鎮裏農事的主官,一上來就差點讓一些搬遷過來的老農們掉下巴,什麽高粱帶油菜、高粱加棉花……也就高粱加麥子看著還靠譜點,其他的,什麽玩意啊!但秉著對這屆政府的信任,還有那些新兵的幫襯,老農們就忍了,得虧是寒山城一直穩定的在收購高粱(釀酒),所以,勉勉強強的就推行下去了。最後兩位鄧家兄弟,算是有肉眼可見的能力,彪悍、威猛,曾經莫國的校尉,跟隨蔣輝被俘,就去挖礦了,這不剛剛改造回來,無心軍旅,評價還不錯,就分配在了山根鎮,而周德輝覺得這兩人搞個治安應該馬馬虎虎,就被忽悠來維持整個鎮子的治安。而周大人這就不見人了,你沒看錯,我們的周鎮首,躺平了。
周鴻諾一直在關注著自己的父親,從剛開始的舒心到現在的揪心,短短半年,自己都快要瘋了,前段時間,秋稅開收,原本聽說完成的還不錯,結果,父親一紙報告,拒不上交,理由是山根鎮初建,滿足新建鎮的免稅條款,雖然收稅了,但鎮首府要用作新修水利,新建道路,同時還附了一篇小抄,內容大體就是華思夏講的經濟學:流通的是錢,囤積的就是銅。
就連吳仕哲都被前皇帝大人給整懵了,免稅盡然可以這麽理解,不愧是我先皇。
提到小抄,太子府領地裏出現了一個新興職業——小抄人。這些人最開始就是學院的學子,記錄老師們講課內容的小抄,但由於華思夏這個另類的出現,教師容量有限,很多人想聽課沒地坐怎麽辦?有些有頭臉的人物,比如華思夏的老師,總不能次次都來聽課,但又想聽,怎麽辦?於是小抄人這個職業粉墨登場,之前的學子們一看,記錄小抄還能賺外快,於是就把這個職業發展壯大,而華思夏對此,就一個要求,買賣可以,價格不高於五個銅幣,對此,學子們並無意義,畢竟華老師的思想,那是如星辰大海一樣深邃,一切的核心以不阻礙知識傳播為目的,所以學子們欣然接受,而一些平常替家裏長者來記錄講課內容的一些老書生,管家,將這個職業覆蓋到了全學院,於是小抄人正式變成全民參與。其他老師講的小抄還好,帶著耳朵帶著手直接記錄就好,但這位華老師的就頭疼了,有些問題沒答案;有些問題好多答案;下麵的學子們提了好多問題,有些有答案,有些沒答案,這就頭疼了,因為還得帶腦子來。所以小抄人裏麵能出售華老師小抄的,那絕對是牛人,根本不愁賣。而我們的周德輝大人,就是這小抄人的忠實買家。
周德輝的政績暫時不好評定,所以像甘(甘高陽)丞相,吳(吳仕哲)尚書等都選擇了睜隻眼閉隻眼,留給周鴻諾頭疼去吧,反正老爺子隻要不醉心皇權,政績馬馬虎虎,那就隨他玩去吧。
“我說你就去跟兒子透個底,兒子都已經托人問我幾次了?”蘇氏對自己的丈夫苦口婆心的勸道。
“你懂什麽,為夫在炎武城真麽多年,別的本事沒有,但這雙招子看人,那還是有些門道的,別看我帶著這幾個人都不顯山露水的,那是因為你兒子實行的政策顛覆了以往任何朝代,為夫要不是靠著小抄,真被那姓華的小子給說對了,這一個小小的山根鎮,我都玩不轉。所以,隻要給他們兩年時間,哼,絕對讓諾兒刮目相看,他兒子能做成的,他爹不用親自出手,就能做的更好,咱們作為皇族,首先的能力就是會識人,用人。”周德輝說道。
其實大家是真誤解了他,作為曾經的皇帝,那是跟華思夏這小子爭口氣呢,但親力親為的搞政績不是周德輝的理想,作為一個豁達的皇帝,地位、名聲那些都已成過往雲煙,為自己兒子發現人才,推薦人才才是自己當這鎮首的原因,同時跟華小子置置氣,也蠻有一番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