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嘛,誰真心對他好自然是心裏門兒清的,於是倆孩子打蛇隨棍上,日日歪纏著祖父要這要那,除了陀螺、孔明鎖等一大堆玩的東西,就連荷包、玉佩什麽的都直接從江老爺身上摘下來自己袖在懷裏。
你還別說,倆孩子越得瑟,江老爺笑得越開心。孩子跟自己親近啊這是!
把個姚采瀾給氣的,怎麽養出這麽些財迷來啊,我少了你吃還是少了你穿啊!
第一百三十 江南
墩子平日裏是最聽話的,是姚采瀾最最疼愛的乖寶貝,這酵候也忍不住低聲回了一句嘴,“我還沒有月錢呢!娘你平日裏最摳門了,都不肯多給我一個大錢!”
呃……那鐵錘呢?你除了有月錢之外,在第一春做著還另外領著一份不錯的薪水呢不是?
鐵錘心虛的縮了下脖子,張大了黑白分明的眼睛謹慎的辯解,“我平日裏愛買書,如今到了大名府正好去逛了幾個大書肆,整整買了兩大箱子的書回來。所以······最近實在是……手頭不太寬鬆。嗬嗬。”
姚采瀾有點恨鐵不成鋼,不捨得去訓小兒子,便點著鐵錘的鼻子訓斥,“你知不知道,我們一到這兒,你大伯母那邊就時時刻刻的盯著呢,生怕我們得了什麽好處去。這事若是讓那邊知道了,還不知又出什麽風波呢!你倆給我老實一點,少給我惹點事,行不行?!”
姚采瀾勒令這倆不知好歹的孩子把東西給送回去,結果反倒惹得江老爺不高興了,把姚采瀾叫了去劈頭蓋臉的說了一頓,鬍子一翹一翹的,把兩個孩子牢牢的攬在懷裏,不時的左親一下,右親一下的,間隙裏還要朝姚采瀾瞪眼睛,“是我送給他們的,怎麽著?!還嫌棄了?沒事就咕l罵孩子,看把我的小乖乖給嚇得!”
您哪隻眼睛看到他倆被我嚇到了?!沒辦法,姚采瀾隻好陪著笑又讓孩子收下了。這事給鬧的!
等江老爺終於選了個良辰吉日,讓墩子拜祭了祖祠,正式的把他寫進了家譜。姚采瀾好說歹說的,才得以脫身上路。
這一次隊伍又多加了五六個人,都是江老爺特地挑出來的,曾經往返過江南幾次,對路線比較熟悉。其中有兩個本就是江南人士,對江南的風土人情了解甚深,當地的方言也會講。這無疑是最大的助力了讓姚采瀾頓時覺得底氣足了不少。
一行人一路往東南走,又走了大概十幾天的功夫,才到了京杭大運河邊的一個碼頭,清頭鎮。這裏是個很大的碼頭來來往往的船隻如穿梭一般,密密麻麻。在這裏,棄車乘船,順流而下,暨節約時間又比坐馬車來的舒適。
不少人都是第一次坐船,包括姚采瀾在內,剛開始都興奮不已。當然如果不暈船的話,那就更完美了。姚采瀾、墩子和鐵錘倒是沒事,但是小惠、小青她們就遭罪了。幸虧姚采瀾早有準備,準備了些生薑、以及中藥方之類的,一頓忙亂過後,好不容易才有了些效用。
一路順風順水,隻用了十幾日,就到了皖州城。這種船尺寸並不大一行人等連帶東西還真不少,就包了兩艘船。姚采瀾每日裏喜歡帶著孩子們倚在船舷上往四外遠眺,景色真心的美啊越往南邊走,春色就越來越濃,綠色滿眼滿心,整艘船恍如行在畫中一般。
有時候經過村莊或小鎮,就能看見人來人往,岸邊泊著一艘艘的小船。有精壯的漁夫撒網打漁,有年老的艄公一邊擺渡一邊唱著一支悠長的號子,還有年輕美麗的姑娘在河邊浣衣……
見了如此美景,墩子便搖頭晃腦的背了白香山的三首《憶江南》: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鐵錘則更喜歡歐陽修的一首雙調,便一手拍著欄杆輕聲唱到:
江南蝶,斜日一雙雙。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韓壽愛偷香,天賦與輕狂。
微雨後,薄翅膩煙光。才伴遊蜂來小院,又隨飛絮過東牆,長是為花忙。
唱完又禁不住感嘆起來,“怪不得大哥老喜歡往外跑呢。這輩子如果沒到過江南,就太可惜了!”這孩子,整天老氣橫秋的,剛剛十二歲呢,談什麽這輩子啊。
等到了皖城上了岸,江府跟來的幾個人便熟門熟路的先找了一家幹淨的客棧,包下了整整兩個院子來。不出兩三日,又找了信得過的中人尋到了兩家位置不錯的院子,都是按照姚采瀾的要求,選在了城郊地帶,風景好,交通也不算偏僻。
姚采瀾坐著車領著孩子們看了看,當場就拍板定下了一家,然後麻溜的帶著人搬家,正式入主。
江南的住宅比起北地大不相同,小樓多,到處都是綠樹叢生,花朵滿枝,整個院子雖然小巧玲瓏,卻又緊湊得很,住起來一點也沒有逼仄的感覺。後院起了好幾座二層的樓,坐落在花叢掩映當中,看起來極為別致。大家都這座宅子都很喜歡,剛住進去的時候,天天成群結隊的在院子裏轉悠,看看花,看看竹子。
江南處處充滿了詩意。就連鐵錘這個懶散的,這兩天也忽然來了興致,把布滿塵土的琴從行李箱中找出來,叮叮咚咚的,合著滿院綠色,彈得很是盡興。
一安頓下來,姚采瀾就派人給曾家送拜帖,待有了回音就帶上幾個孩子拜訪曾家。
江夫人的正經娘家早已敗落,唯一的弟弟早些年就得病去了,膝下也沒有子女,整個家就這麽散了。因此,姚采瀾要拜訪的是曾家本家。江夫人其實隻是曾家的偏支,與本家隔了好幾服。曾家家大業大,枝葉繁茂,不少的子弟在京都和各處為官,勢力不可小覷。江家跟人家比起來,就算是小門小戶了,根本不能同日而語。
姚采瀾換好了正式的衣裳,領上三個裝扮一新的孩子,拿上早就備好的禮物,不過就是些北地的特產而已,足夠新奇稀罕,但絕算不上名貴。第一次登門拜訪,還需謹慎一些,既要表露誠意,又不能讓人輕視了。
世家大族,果然不同反響。光這宅子是格外的博大幽深,青磚木樓,雕樑畫棟的,移步換景,曲徑通幽處,很是讓人大開眼界。
姚采瀾他們跟著出來迎接的一個頭髮梳的流光水滑的老嬤嬤動轉西轉的,足足走了有一炷香的功夫,才算是到了內院。
曾家掌權的是曾老夫人,一頭銀絲,通身的氣派,臉上是久居高位的優雅和從容。見了姚采瀾一行人滿臉很親切的笑容,很平易近人的直接讓姚采瀾稱呼她為“外祖母”,讓孩子們叫她“曾祖母”,又拉著鐵錘和墩子的手問這問那,末了又埋怨姚采瀾在外尋了宅子,非得留她一家人住在曾府。
姚采瀾並不敢把這位老太君的話十分當真,尋了個由頭婉絕了。曾家老老小小簡直有上百rr子人,裏邊的利益關係錯綜複雜,自己還是不去摻合的好。
老夫人滿臉的不高興,轉眼卻又指點著旁邊伺候的如今管著家的大奶奶,“金鳳,江家的這事就教給你了,有什麽事就讓采瀾直接找你,務必要周旋好了!”一旁站著的大奶奶忙點頭應著了。
這曾家一向以慈善之家著稱,對姚采瀾這遠房的親戚倒也算是真心實意。
老太太喜歡熱鬧,看鐵錘嘴巴甜、說話討喜,而墩子又乖巧,有事沒事的就愛把鐵錘和墩子一起喚過去玩耍,也讓初來乍到的他們迅速的認識了不少可以一起玩的朋友。小惠是已經訂了親的人,是不好太頻繁出門做客的。越是大戶人家,越是講究這個。
在給鐵錘尋覓書館、蕭先生開診鋪以及給墩子尋覓良醫的事情上,曾家都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尤其是鐵錘,得以在曾家家塾附學,這還真是天大的麵子。因為曾家人才輩出,上百年間,光進士就出了好幾位,舉人、秀才就更多了。所以,曾家家塾在江南也是遠近聞名的。
姚采瀾除了時常進去看看老太太之外,另外也給在其中起著關鍵作用的大奶奶備了份厚禮,這也是應該的禮節,畢竟是幾乎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那位大奶奶姚采瀾跟她打過幾回交道,不愧是老太太親自挑選的長房長媳,果然做事穩妥,滴水不漏。姚采瀾便也誠心誠意的想與她相交。
來到南地,墩子的病果然好了很多,頻率降低了,程度也降低了不少。喜得姚采瀾誠心誠意的跑到了城外的舟山寺上了不少的香油錢。
墩子的事終於算是部分性的解決了,西北的戰事便顯得更加緊要了。
由於曾大奶奶的全力幫助,姚采瀾結交到了本地衛所的一位楊千戶的夫人。
衛所之間是有驛站作為通訊手段的,利用這位樣千戶的關係,至少江家與西北戰地的書信聯繫又重新建立了起來。
江清山的書信越發的少了,從楊夫人那裏也打聽不到什麽詳細的消息。試想,就是貴為皇帝的也未必能清晰的知曉戰場上的境況,何況是遙遠的南方了。
姚采瀾開始絞盡腦汁的想折,琢磨些自以為可能有效的法子,每次都寫上厚厚一遝子信件過去。信裏無非是嘮叨什麽“狹路相逢勇者勝”,還有其他的自己瞎琢磨的所謂對付羌戎強大奇兵的天馬行空的法子,諸如生石灰撒馬眼之類,自己看看都覺得可笑得很。
第一百三十一 盼歸
轉過了一年,石頭便很高興的寫了信來炫耀。他通過了考成了府學正式的生員,再也不用額外付費了,而且還有朝廷提供的錢糧可拿。
盡管石頭則信裏極力渲染他如何用功,如何努力,如何出奇製勝、天道酬勤,對於石頭在讀書的天分,姚采瀾始終是沒有信心的。她能通過考試應該跟跟他祖父有相當一部分的關係。不過,石頭的付出肯定也不少,隻能說,金錢的力量是巨大的,每年附學生員必須繳納的學費確實不是個小數目,這酒使得一直畏讀書如虎的石頭終於也勤奮了
小惠也開始參與在宛州城開設錦繡莊的事,姚采瀾想讓她提前熟悉熟悉,以免婚後經營產業時不得其法。其中,姚采瀾還暗地裏給了曾大奶奶一成的幹股,因為其中與官府打交道之處頗多,曾大奶奶在中間出了不少的力。往後錦繡莊的經營也得靠上曾家,所以,這一成的幹股給的倒也不虧。
鐵錘則在林靜軒的支持下開始負責第一春的事情。這次雖然沒有驚動曾大奶奶,但與曾家的幾位小少爺也脫不了幹係。他在曾家附學,與曾家的幾位小少爺很快就很熟了,並且與其中的一兩個,很快就成了很不錯的朋友。
不過,曾家的家塾規矩十分森嚴,作業繁多而且要求嚴苛,令鐵錘苦不堪言。
你還別說,倆孩子越得瑟,江老爺笑得越開心。孩子跟自己親近啊這是!
把個姚采瀾給氣的,怎麽養出這麽些財迷來啊,我少了你吃還是少了你穿啊!
第一百三十 江南
墩子平日裏是最聽話的,是姚采瀾最最疼愛的乖寶貝,這酵候也忍不住低聲回了一句嘴,“我還沒有月錢呢!娘你平日裏最摳門了,都不肯多給我一個大錢!”
呃……那鐵錘呢?你除了有月錢之外,在第一春做著還另外領著一份不錯的薪水呢不是?
鐵錘心虛的縮了下脖子,張大了黑白分明的眼睛謹慎的辯解,“我平日裏愛買書,如今到了大名府正好去逛了幾個大書肆,整整買了兩大箱子的書回來。所以······最近實在是……手頭不太寬鬆。嗬嗬。”
姚采瀾有點恨鐵不成鋼,不捨得去訓小兒子,便點著鐵錘的鼻子訓斥,“你知不知道,我們一到這兒,你大伯母那邊就時時刻刻的盯著呢,生怕我們得了什麽好處去。這事若是讓那邊知道了,還不知又出什麽風波呢!你倆給我老實一點,少給我惹點事,行不行?!”
姚采瀾勒令這倆不知好歹的孩子把東西給送回去,結果反倒惹得江老爺不高興了,把姚采瀾叫了去劈頭蓋臉的說了一頓,鬍子一翹一翹的,把兩個孩子牢牢的攬在懷裏,不時的左親一下,右親一下的,間隙裏還要朝姚采瀾瞪眼睛,“是我送給他們的,怎麽著?!還嫌棄了?沒事就咕l罵孩子,看把我的小乖乖給嚇得!”
您哪隻眼睛看到他倆被我嚇到了?!沒辦法,姚采瀾隻好陪著笑又讓孩子收下了。這事給鬧的!
等江老爺終於選了個良辰吉日,讓墩子拜祭了祖祠,正式的把他寫進了家譜。姚采瀾好說歹說的,才得以脫身上路。
這一次隊伍又多加了五六個人,都是江老爺特地挑出來的,曾經往返過江南幾次,對路線比較熟悉。其中有兩個本就是江南人士,對江南的風土人情了解甚深,當地的方言也會講。這無疑是最大的助力了讓姚采瀾頓時覺得底氣足了不少。
一行人一路往東南走,又走了大概十幾天的功夫,才到了京杭大運河邊的一個碼頭,清頭鎮。這裏是個很大的碼頭來來往往的船隻如穿梭一般,密密麻麻。在這裏,棄車乘船,順流而下,暨節約時間又比坐馬車來的舒適。
不少人都是第一次坐船,包括姚采瀾在內,剛開始都興奮不已。當然如果不暈船的話,那就更完美了。姚采瀾、墩子和鐵錘倒是沒事,但是小惠、小青她們就遭罪了。幸虧姚采瀾早有準備,準備了些生薑、以及中藥方之類的,一頓忙亂過後,好不容易才有了些效用。
一路順風順水,隻用了十幾日,就到了皖州城。這種船尺寸並不大一行人等連帶東西還真不少,就包了兩艘船。姚采瀾每日裏喜歡帶著孩子們倚在船舷上往四外遠眺,景色真心的美啊越往南邊走,春色就越來越濃,綠色滿眼滿心,整艘船恍如行在畫中一般。
有時候經過村莊或小鎮,就能看見人來人往,岸邊泊著一艘艘的小船。有精壯的漁夫撒網打漁,有年老的艄公一邊擺渡一邊唱著一支悠長的號子,還有年輕美麗的姑娘在河邊浣衣……
見了如此美景,墩子便搖頭晃腦的背了白香山的三首《憶江南》: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鐵錘則更喜歡歐陽修的一首雙調,便一手拍著欄杆輕聲唱到:
江南蝶,斜日一雙雙。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韓壽愛偷香,天賦與輕狂。
微雨後,薄翅膩煙光。才伴遊蜂來小院,又隨飛絮過東牆,長是為花忙。
唱完又禁不住感嘆起來,“怪不得大哥老喜歡往外跑呢。這輩子如果沒到過江南,就太可惜了!”這孩子,整天老氣橫秋的,剛剛十二歲呢,談什麽這輩子啊。
等到了皖城上了岸,江府跟來的幾個人便熟門熟路的先找了一家幹淨的客棧,包下了整整兩個院子來。不出兩三日,又找了信得過的中人尋到了兩家位置不錯的院子,都是按照姚采瀾的要求,選在了城郊地帶,風景好,交通也不算偏僻。
姚采瀾坐著車領著孩子們看了看,當場就拍板定下了一家,然後麻溜的帶著人搬家,正式入主。
江南的住宅比起北地大不相同,小樓多,到處都是綠樹叢生,花朵滿枝,整個院子雖然小巧玲瓏,卻又緊湊得很,住起來一點也沒有逼仄的感覺。後院起了好幾座二層的樓,坐落在花叢掩映當中,看起來極為別致。大家都這座宅子都很喜歡,剛住進去的時候,天天成群結隊的在院子裏轉悠,看看花,看看竹子。
江南處處充滿了詩意。就連鐵錘這個懶散的,這兩天也忽然來了興致,把布滿塵土的琴從行李箱中找出來,叮叮咚咚的,合著滿院綠色,彈得很是盡興。
一安頓下來,姚采瀾就派人給曾家送拜帖,待有了回音就帶上幾個孩子拜訪曾家。
江夫人的正經娘家早已敗落,唯一的弟弟早些年就得病去了,膝下也沒有子女,整個家就這麽散了。因此,姚采瀾要拜訪的是曾家本家。江夫人其實隻是曾家的偏支,與本家隔了好幾服。曾家家大業大,枝葉繁茂,不少的子弟在京都和各處為官,勢力不可小覷。江家跟人家比起來,就算是小門小戶了,根本不能同日而語。
姚采瀾換好了正式的衣裳,領上三個裝扮一新的孩子,拿上早就備好的禮物,不過就是些北地的特產而已,足夠新奇稀罕,但絕算不上名貴。第一次登門拜訪,還需謹慎一些,既要表露誠意,又不能讓人輕視了。
世家大族,果然不同反響。光這宅子是格外的博大幽深,青磚木樓,雕樑畫棟的,移步換景,曲徑通幽處,很是讓人大開眼界。
姚采瀾他們跟著出來迎接的一個頭髮梳的流光水滑的老嬤嬤動轉西轉的,足足走了有一炷香的功夫,才算是到了內院。
曾家掌權的是曾老夫人,一頭銀絲,通身的氣派,臉上是久居高位的優雅和從容。見了姚采瀾一行人滿臉很親切的笑容,很平易近人的直接讓姚采瀾稱呼她為“外祖母”,讓孩子們叫她“曾祖母”,又拉著鐵錘和墩子的手問這問那,末了又埋怨姚采瀾在外尋了宅子,非得留她一家人住在曾府。
姚采瀾並不敢把這位老太君的話十分當真,尋了個由頭婉絕了。曾家老老小小簡直有上百rr子人,裏邊的利益關係錯綜複雜,自己還是不去摻合的好。
老夫人滿臉的不高興,轉眼卻又指點著旁邊伺候的如今管著家的大奶奶,“金鳳,江家的這事就教給你了,有什麽事就讓采瀾直接找你,務必要周旋好了!”一旁站著的大奶奶忙點頭應著了。
這曾家一向以慈善之家著稱,對姚采瀾這遠房的親戚倒也算是真心實意。
老太太喜歡熱鬧,看鐵錘嘴巴甜、說話討喜,而墩子又乖巧,有事沒事的就愛把鐵錘和墩子一起喚過去玩耍,也讓初來乍到的他們迅速的認識了不少可以一起玩的朋友。小惠是已經訂了親的人,是不好太頻繁出門做客的。越是大戶人家,越是講究這個。
在給鐵錘尋覓書館、蕭先生開診鋪以及給墩子尋覓良醫的事情上,曾家都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尤其是鐵錘,得以在曾家家塾附學,這還真是天大的麵子。因為曾家人才輩出,上百年間,光進士就出了好幾位,舉人、秀才就更多了。所以,曾家家塾在江南也是遠近聞名的。
姚采瀾除了時常進去看看老太太之外,另外也給在其中起著關鍵作用的大奶奶備了份厚禮,這也是應該的禮節,畢竟是幾乎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那位大奶奶姚采瀾跟她打過幾回交道,不愧是老太太親自挑選的長房長媳,果然做事穩妥,滴水不漏。姚采瀾便也誠心誠意的想與她相交。
來到南地,墩子的病果然好了很多,頻率降低了,程度也降低了不少。喜得姚采瀾誠心誠意的跑到了城外的舟山寺上了不少的香油錢。
墩子的事終於算是部分性的解決了,西北的戰事便顯得更加緊要了。
由於曾大奶奶的全力幫助,姚采瀾結交到了本地衛所的一位楊千戶的夫人。
衛所之間是有驛站作為通訊手段的,利用這位樣千戶的關係,至少江家與西北戰地的書信聯繫又重新建立了起來。
江清山的書信越發的少了,從楊夫人那裏也打聽不到什麽詳細的消息。試想,就是貴為皇帝的也未必能清晰的知曉戰場上的境況,何況是遙遠的南方了。
姚采瀾開始絞盡腦汁的想折,琢磨些自以為可能有效的法子,每次都寫上厚厚一遝子信件過去。信裏無非是嘮叨什麽“狹路相逢勇者勝”,還有其他的自己瞎琢磨的所謂對付羌戎強大奇兵的天馬行空的法子,諸如生石灰撒馬眼之類,自己看看都覺得可笑得很。
第一百三十一 盼歸
轉過了一年,石頭便很高興的寫了信來炫耀。他通過了考成了府學正式的生員,再也不用額外付費了,而且還有朝廷提供的錢糧可拿。
盡管石頭則信裏極力渲染他如何用功,如何努力,如何出奇製勝、天道酬勤,對於石頭在讀書的天分,姚采瀾始終是沒有信心的。她能通過考試應該跟跟他祖父有相當一部分的關係。不過,石頭的付出肯定也不少,隻能說,金錢的力量是巨大的,每年附學生員必須繳納的學費確實不是個小數目,這酒使得一直畏讀書如虎的石頭終於也勤奮了
小惠也開始參與在宛州城開設錦繡莊的事,姚采瀾想讓她提前熟悉熟悉,以免婚後經營產業時不得其法。其中,姚采瀾還暗地裏給了曾大奶奶一成的幹股,因為其中與官府打交道之處頗多,曾大奶奶在中間出了不少的力。往後錦繡莊的經營也得靠上曾家,所以,這一成的幹股給的倒也不虧。
鐵錘則在林靜軒的支持下開始負責第一春的事情。這次雖然沒有驚動曾大奶奶,但與曾家的幾位小少爺也脫不了幹係。他在曾家附學,與曾家的幾位小少爺很快就很熟了,並且與其中的一兩個,很快就成了很不錯的朋友。
不過,曾家的家塾規矩十分森嚴,作業繁多而且要求嚴苛,令鐵錘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