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視頻,有觀點認為:一個人去世50年後,就會被這個世界所忘記,如同沒有來過這個世界一樣,剛去世的前幾年還會被兒孫祭奠,50年之後,當兒孫老到自己的事情都會忘記的時候,這個爺爺輩的人可能基本就真的在這個世界上消失了。


    當人的一生被快進到一分鍾的時間,很多東西似乎真的就不值一提了,一個人的生命在浩翰的宇宙中實在太小了,空空而來又空空而去,借母親的孕育來到這個世界,最後又變成“化肥”,以塵埃的形式回歸到天地之間,所珍視的金錢地位、世間冷暖、酸甜苦辣,忽然一個瞬間就喪失了所有的意義。似乎珍惜當下,不留戀也不遺憾就挺好,孝敬生養自己的,愛護自己生養的,此生就足夠了。


    但我是一個人,有獨立的價值觀和需求,我可以接受我生前所有的平庸,或者說在我有能力爭取之前的平凡我都可以接受,如果我一輩子都在為物質富有而奮鬥,當年老體衰之後,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時候,如果我僅僅像我前麵提到的那樣,當失去物質創造的能力,精神也會是萬分空虛的,我也一定是不甘心而又絕望的,物質上我有可能是幸福的,但我一定是喪失了精神,喪失了靈魂的,我的人生對我個人來說充滿了意義這不需懷疑,對後來人來說,我曾經存在得得確確沒有一點意義,不,半點意義也沒有。


    考慮到這一點,我就想:“如何能讓一芥埃塵有點與眾不同的意義呢?”我決定參考先賢長生之謎。


    讀《論語》便知仲尼,讀《周易》便知文王,讀《離騷》便知屈平,讀《素書》便知子房,讀《道德經》便知老子,讀曲詩詞賦便知文宗武皇,我會去想,留一名作在世,是否能得長生呢?中華五千年曆史中,長生之輩實在太多了,起初我簡單的認為,寫書就能流芳千古,作惡就會遺臭萬年,留下一份屬於自己的創造就足夠長生了,果然終究是我小看了宇宙,小看了天地對善惡,對萬物的包容,滾滾長河中埋沒的紅極一時之徒實在太多。後來我感覺我是參透了一點的,古來先賢那些長生之輩的長生,隻是人類文明傳承時附帶給那些推動文明發展人的一點福利罷了,先賢這座巍然大山,原來也隻是人類文明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啊。


    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五陰盛。其實當我想通過創造去體現我所追求的意義的時候,終究會求而不得的,但我現在的能力也僅此而已,這已經是我的最優路線了。為今之計,我隻能將我心中以文字為載體的長生訣記載在這個地方,並盡我全力去奉行:所書文字需以傳承文明、造福蒼生為目的,不能以獲取功名利祿、滿足私欲為指導;所書所言在精不在多,要遵循大道至簡的原則,留下足夠的空間供讀者思考,以刺激產生新的文明火花,要像水一樣,不能過於柔懦,亦不可強加思想。


    本書收錄本人原創作品,題材包括有律詩、律詞、七古、五古、曲、賦、序、記、傳、表等,因才疏學淺、未經專業學習,望讀者多多指點,多多包容。


    我希望我可以保持終身學習的心態,一生都在學習之中度過;我希望我生前能物質幸福,死後能精神奉獻;我希望我能讓你們覽有所獲……


    壬寅年丁未月戊寅日(2022.07.24)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文海詞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水瓢飲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水瓢飲酒並收藏文海詞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