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承澤大陸篇 第四十三章 佛門驚變
劍道天驕,從鎮壓諸天開始 作者:劍鬼非人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佛者,覺也。
在佛門綿延數千年的修行法門中,漸修點評頓悟為坐享其成,不悟佛法,指望天命降臨,此世不成,則修來世。
頓悟法門則評論漸修為強行汲取佛緣,非是成道之人,苦修隻是天道憐憫,予其法力爾!
各有其詞,各占其理,誰也不能說服誰。
但漸修法門極為悲苦,佛緣淺薄者,前路難行,縱有所得,也非一世可成。隻有佛門苦行僧能夠忍受百年孤寂,得證大道。
而頓悟法門,卻又太過講究悟性與佛緣,幾乎杜絕了那些資質平庸修士進入佛門修行。
在漸修頓悟的持續爭論中,佛門也隻能兼收並蓄,既吸納天資聰穎者,亦不推拒凡俗弟子。
不戒和尚並非頓悟法門修士,他的修為境界,來源於年輕時的刻苦修行,對於佛門的領悟或許不如諸位師兄師弟,但是武學精通,卻是冠絕不字輩高僧。
在佛門弟子的眼中,不戒和尚是最難相處的感佛門長輩,稍有紕漏,便是狠辣懲戒,絕不容情。
在同修之中,不戒和尚也是最嚴苛的,自己資質平庸,卻憑借苦修達到如今的修為境界,著實不易。
不戒和尚的一切出發點,都來自於對佛門的護持。倘若有一天讓他一個和尚殺人,他會毫不猶豫得在不戒條例中加上,不戒殺生。
李庭君與不戒和尚的相處過程中,對其護持佛門的本心沒有懷疑過。但他的行事風格,也著實不為人所喜。
隻是,在這佛門封禁之地的危機時刻,在麵對無盡掌魔的威脅之前,那個看似嚴苛又無情的不戒和尚,承接曆代佛門先祖的因果,毅然舍棄自己的肉身體魄,以精神意念,加持玄離實力。
這種自我犧牲的魄力,這份不懼因果的勇氣,都讓一向與他不對付的李庭君,深深欽佩。
“不了前輩,帶著他們離開吧。”
李庭君竟是持劍與玄離並列,沒有要離開的樣子。
“李劍尊,此乃佛門之事,你不用介入其中的。”
玄離開口,同樣是眾多佛門先祖的共同聲音,隻不過,這一次還加入了不戒和尚的。
劍僧不了也無法理解李庭君的做法,“即便我留下,也不可能扭轉局勢,李劍尊你這又是何必?”
李庭君卻是道“佛門先祖的覺悟,我已經看到。承接因果的魄力,我也已經見證。現在,是我對佛門的領悟,也是我進入佛門修行的因果。”
“我,不是很理解。”
“我曾經以為,斬斷因果的劍道,是我所追求的。倒是現在,我好像明白了,斬斷因果的確很強,甚至可以讓我的修為境界突飛猛進。但是,不戒前輩承接因果的做法,讓我明白了,拿起比放下更難!”
李庭君說著話,周身金芒璀璨,那是佛光燦然。
劍僧不了驚詫得看向李庭君,不知發生了什麽。
“佛說,人人皆可成佛,一念成佛,放下屠刀可成佛。看到塵世汙濁,淨化是佛,見到作奸犯科,懲戒是佛。見利而不忘義是佛,懸崖勒馬,回首是佛…世有千萬法,皆可成佛。但是,誰說成佛一定是修為境界呢?誰說凡人不是佛呢?佛一定無所不能嗎?佛一定高高在上嗎?佛一定傲視環宇嗎?佛一定,脫離塵俗嗎?”
接連的發問,接連的質疑,代表著李庭君對於佛法的自身領悟。
也許,像他這樣斬斷因果,是對千年宿怨的終結。
但,不戒和尚選擇承接因果,卻需要更大的覺悟。
劍僧不了似乎明白了李庭君的用意,“所以,留下麵對威脅是佛,護持佛門未來,也是佛。諸法皆明,萬法皆佛。不拘於凡人和修士,不停留於境界強弱,也不著眼於佛法高深。放下是佛,拿起是佛。佛在心中,不在上界,也不在下界,更不在虛無縹緲的淨土,佛在,每個人的心中。”
封禁之地,積累了千年的佛嬰血腥在此刻失去撲鼻的惡臭,綿延了千年的佛嬰哀嚎在此時停歇。
在玄離身上,在不了身上,在李庭君身上,皆是出現燦然佛光,在空中緩緩流淌,落入封禁之地的陣法之中。
血色變為金黃,哀嚎化為歡聲。
一縷縷佛嬰靈魂在此刻仿若回到了母親懷抱,父親懷中,雙眼開合,是天倫共聚,是人倫之樂,是百家笑語,是千佛慈眉。
佛門外圍的怨靈,在此刻被佛光接引,來到這封禁之地。
他們的怨氣,他們的不滿,他們的痛苦,他們的嘶吼,在見到孩子的那一刻,轉瞬消逝。
曾經給他們希望的佛門,帶給他們無邊的絕望。而現在,佛門歸還他們的期冀,這因果,到此終結。
不,還未終結,在佛光的庇佑下,在佛法的引領下,佛嬰與怨靈進入輪回之中。
佛門先祖無法確定他們來世的福澤如何,但是有佛光庇佑,來世可再續親情,也會無災無病,一世安平。
這是佛門先祖對罪孽的救贖,是對那些被犧牲的佛嬰與怨靈的交代。
李庭君與玄離、不戒等諸多佛門先祖,在這一刻頓悟佛門精義。
也許他們的修為境界還遠遠達不到成佛的標準,但是他們的思想覺悟,已經足夠。
劍是利器,卻有造福之能;殺是凶性,卻有生機留存。
佛在心中,持劍非是屠夫;佛在嘴中,禪光卻也凡俗。
覺悟之力,覺悟之人,在這本是昏暗的虛空裂痕內,在這本是血腥遍布的封禁之地內,以燦然佛光,送那些受苦的靈魂往生極樂。
這才是李庭君想要看到的結果,也是他對佛門先祖的期待。
至於掌魔的威脅,至於空間的薄弱之處,那就是他和玄離的事情了。
李庭君本可以斬斷因果,自此離開佛門,前往道門繼續參悟劍道。
但是他留下了,真正的斬斷因果,不是斬斷自身,而是命運。
“不了師弟,萬望告知不動師兄,無須在獻祭佛嬰,也不用再為此憂心。我會在此,永恒鎮壓魔族。精神不滅,我戰不止。”
那是不戒和尚在說話,也是玄離與眾多佛門先祖共同的意思。
劍僧不了回頭看去,玄離與李庭君並肩,那是同生共死的決絕。
悲痛之餘,劍僧不了卻是隻能護持玄字輩弟子回返佛門,他們是佛門的希望,決不能在此出事。
李庭君是外人,也決不能死在此地。
劍僧不了想的是,自己會返回此地,替換李庭君。卻不知曉,佛門內部,已經出現驚天變故。
……
法堂之內,感知到封禁之地的危險,佛門掌教不動高僧無奈歎息,屬於他的宿命,終究是無可避免,自他接任掌教以來,便一直在等待這一天。
“不期師弟,這一世的百名嬰孩,嬰孩預備好了嗎?”
獻祭佛嬰,以最精純的佛氣,導引最純潔的血液,最純真的靈魂,加固封禁,這是佛門禁術,亦或者說,邪術。
佛門修士,自然也有走入極端之人。
不期作為佛門神境修士,本身實力非凡,又是不字輩僧眾,在佛門之中也有極高的威望。
不戒和尚主外,佛門內部事務便多是不離與不期主持。
包括這一百年,該獻祭的嬰孩,也是由不期來主導。
“師兄,真的必須如此嗎?”
不期的眼中,不知是不忍,還是不舍,亦或者是別的情緒。
不動道:“先祖願意犧牲自己的清譽,甚至是性命,也要鎮壓封禁之地,我又如何能退縮呢?”
“但是,每一次,都是一百名嬰孩,千年之久,死在佛門手上的嬰孩還不夠嗎?”
“不期師弟,你今天怎麽了?如果沒有這些嬰孩的犧牲,你有想過承澤大陸會死多少人嗎?”
“是啊,沒有這些嬰孩的犧牲,承澤大陸或許早就被攻破了,也許每個人都會死,也許整個世界都會被顛覆。可,存續的代價,不該是這些孩子來承擔。”
不動似乎極為詫異,“不期師弟,我記得你當初進入佛門,是為了尋求庇護,人貴在生,隻要活著,就還有希望。”
不期逐漸開始失控,身軀顫抖,“可是千百年過去了,佛門依舊沒有徹底解決隱患的方式,不是嗎?”
“所以我才要給後世爭取更多的時間。”
“不,師兄,不要再這樣了,不能再繼續下去了。”
“師弟……”
不動睜開雙眼,幾乎要厲聲斥責不期了。
然而,在不動的身後,一柄降魔杵已經蓄勢已久,懸在他的頭頂。
“不動,師兄……對不起,佛門的罪孽,已經太多了。”
不動心思百轉,不明白師弟為何要這樣,“如果我不能獻祭這些佛嬰,封禁之地就會被打破。屆時,整個承澤大陸都會被侵蝕,師弟真的要因為一時的婦人之仁,致使蒼生於不顧嗎?”
不期清淚兩行,“師兄,我曾經也是被獻祭的孩子之一。”
“什麽?”不動難以置信。
“有人告訴我,是佛門帶走了我的哥哥。而那個被獻祭的孩子,本該是我。”
不動頓時心如死灰。
在佛門綿延數千年的修行法門中,漸修點評頓悟為坐享其成,不悟佛法,指望天命降臨,此世不成,則修來世。
頓悟法門則評論漸修為強行汲取佛緣,非是成道之人,苦修隻是天道憐憫,予其法力爾!
各有其詞,各占其理,誰也不能說服誰。
但漸修法門極為悲苦,佛緣淺薄者,前路難行,縱有所得,也非一世可成。隻有佛門苦行僧能夠忍受百年孤寂,得證大道。
而頓悟法門,卻又太過講究悟性與佛緣,幾乎杜絕了那些資質平庸修士進入佛門修行。
在漸修頓悟的持續爭論中,佛門也隻能兼收並蓄,既吸納天資聰穎者,亦不推拒凡俗弟子。
不戒和尚並非頓悟法門修士,他的修為境界,來源於年輕時的刻苦修行,對於佛門的領悟或許不如諸位師兄師弟,但是武學精通,卻是冠絕不字輩高僧。
在佛門弟子的眼中,不戒和尚是最難相處的感佛門長輩,稍有紕漏,便是狠辣懲戒,絕不容情。
在同修之中,不戒和尚也是最嚴苛的,自己資質平庸,卻憑借苦修達到如今的修為境界,著實不易。
不戒和尚的一切出發點,都來自於對佛門的護持。倘若有一天讓他一個和尚殺人,他會毫不猶豫得在不戒條例中加上,不戒殺生。
李庭君與不戒和尚的相處過程中,對其護持佛門的本心沒有懷疑過。但他的行事風格,也著實不為人所喜。
隻是,在這佛門封禁之地的危機時刻,在麵對無盡掌魔的威脅之前,那個看似嚴苛又無情的不戒和尚,承接曆代佛門先祖的因果,毅然舍棄自己的肉身體魄,以精神意念,加持玄離實力。
這種自我犧牲的魄力,這份不懼因果的勇氣,都讓一向與他不對付的李庭君,深深欽佩。
“不了前輩,帶著他們離開吧。”
李庭君竟是持劍與玄離並列,沒有要離開的樣子。
“李劍尊,此乃佛門之事,你不用介入其中的。”
玄離開口,同樣是眾多佛門先祖的共同聲音,隻不過,這一次還加入了不戒和尚的。
劍僧不了也無法理解李庭君的做法,“即便我留下,也不可能扭轉局勢,李劍尊你這又是何必?”
李庭君卻是道“佛門先祖的覺悟,我已經看到。承接因果的魄力,我也已經見證。現在,是我對佛門的領悟,也是我進入佛門修行的因果。”
“我,不是很理解。”
“我曾經以為,斬斷因果的劍道,是我所追求的。倒是現在,我好像明白了,斬斷因果的確很強,甚至可以讓我的修為境界突飛猛進。但是,不戒前輩承接因果的做法,讓我明白了,拿起比放下更難!”
李庭君說著話,周身金芒璀璨,那是佛光燦然。
劍僧不了驚詫得看向李庭君,不知發生了什麽。
“佛說,人人皆可成佛,一念成佛,放下屠刀可成佛。看到塵世汙濁,淨化是佛,見到作奸犯科,懲戒是佛。見利而不忘義是佛,懸崖勒馬,回首是佛…世有千萬法,皆可成佛。但是,誰說成佛一定是修為境界呢?誰說凡人不是佛呢?佛一定無所不能嗎?佛一定高高在上嗎?佛一定傲視環宇嗎?佛一定,脫離塵俗嗎?”
接連的發問,接連的質疑,代表著李庭君對於佛法的自身領悟。
也許,像他這樣斬斷因果,是對千年宿怨的終結。
但,不戒和尚選擇承接因果,卻需要更大的覺悟。
劍僧不了似乎明白了李庭君的用意,“所以,留下麵對威脅是佛,護持佛門未來,也是佛。諸法皆明,萬法皆佛。不拘於凡人和修士,不停留於境界強弱,也不著眼於佛法高深。放下是佛,拿起是佛。佛在心中,不在上界,也不在下界,更不在虛無縹緲的淨土,佛在,每個人的心中。”
封禁之地,積累了千年的佛嬰血腥在此刻失去撲鼻的惡臭,綿延了千年的佛嬰哀嚎在此時停歇。
在玄離身上,在不了身上,在李庭君身上,皆是出現燦然佛光,在空中緩緩流淌,落入封禁之地的陣法之中。
血色變為金黃,哀嚎化為歡聲。
一縷縷佛嬰靈魂在此刻仿若回到了母親懷抱,父親懷中,雙眼開合,是天倫共聚,是人倫之樂,是百家笑語,是千佛慈眉。
佛門外圍的怨靈,在此刻被佛光接引,來到這封禁之地。
他們的怨氣,他們的不滿,他們的痛苦,他們的嘶吼,在見到孩子的那一刻,轉瞬消逝。
曾經給他們希望的佛門,帶給他們無邊的絕望。而現在,佛門歸還他們的期冀,這因果,到此終結。
不,還未終結,在佛光的庇佑下,在佛法的引領下,佛嬰與怨靈進入輪回之中。
佛門先祖無法確定他們來世的福澤如何,但是有佛光庇佑,來世可再續親情,也會無災無病,一世安平。
這是佛門先祖對罪孽的救贖,是對那些被犧牲的佛嬰與怨靈的交代。
李庭君與玄離、不戒等諸多佛門先祖,在這一刻頓悟佛門精義。
也許他們的修為境界還遠遠達不到成佛的標準,但是他們的思想覺悟,已經足夠。
劍是利器,卻有造福之能;殺是凶性,卻有生機留存。
佛在心中,持劍非是屠夫;佛在嘴中,禪光卻也凡俗。
覺悟之力,覺悟之人,在這本是昏暗的虛空裂痕內,在這本是血腥遍布的封禁之地內,以燦然佛光,送那些受苦的靈魂往生極樂。
這才是李庭君想要看到的結果,也是他對佛門先祖的期待。
至於掌魔的威脅,至於空間的薄弱之處,那就是他和玄離的事情了。
李庭君本可以斬斷因果,自此離開佛門,前往道門繼續參悟劍道。
但是他留下了,真正的斬斷因果,不是斬斷自身,而是命運。
“不了師弟,萬望告知不動師兄,無須在獻祭佛嬰,也不用再為此憂心。我會在此,永恒鎮壓魔族。精神不滅,我戰不止。”
那是不戒和尚在說話,也是玄離與眾多佛門先祖共同的意思。
劍僧不了回頭看去,玄離與李庭君並肩,那是同生共死的決絕。
悲痛之餘,劍僧不了卻是隻能護持玄字輩弟子回返佛門,他們是佛門的希望,決不能在此出事。
李庭君是外人,也決不能死在此地。
劍僧不了想的是,自己會返回此地,替換李庭君。卻不知曉,佛門內部,已經出現驚天變故。
……
法堂之內,感知到封禁之地的危險,佛門掌教不動高僧無奈歎息,屬於他的宿命,終究是無可避免,自他接任掌教以來,便一直在等待這一天。
“不期師弟,這一世的百名嬰孩,嬰孩預備好了嗎?”
獻祭佛嬰,以最精純的佛氣,導引最純潔的血液,最純真的靈魂,加固封禁,這是佛門禁術,亦或者說,邪術。
佛門修士,自然也有走入極端之人。
不期作為佛門神境修士,本身實力非凡,又是不字輩僧眾,在佛門之中也有極高的威望。
不戒和尚主外,佛門內部事務便多是不離與不期主持。
包括這一百年,該獻祭的嬰孩,也是由不期來主導。
“師兄,真的必須如此嗎?”
不期的眼中,不知是不忍,還是不舍,亦或者是別的情緒。
不動道:“先祖願意犧牲自己的清譽,甚至是性命,也要鎮壓封禁之地,我又如何能退縮呢?”
“但是,每一次,都是一百名嬰孩,千年之久,死在佛門手上的嬰孩還不夠嗎?”
“不期師弟,你今天怎麽了?如果沒有這些嬰孩的犧牲,你有想過承澤大陸會死多少人嗎?”
“是啊,沒有這些嬰孩的犧牲,承澤大陸或許早就被攻破了,也許每個人都會死,也許整個世界都會被顛覆。可,存續的代價,不該是這些孩子來承擔。”
不動似乎極為詫異,“不期師弟,我記得你當初進入佛門,是為了尋求庇護,人貴在生,隻要活著,就還有希望。”
不期逐漸開始失控,身軀顫抖,“可是千百年過去了,佛門依舊沒有徹底解決隱患的方式,不是嗎?”
“所以我才要給後世爭取更多的時間。”
“不,師兄,不要再這樣了,不能再繼續下去了。”
“師弟……”
不動睜開雙眼,幾乎要厲聲斥責不期了。
然而,在不動的身後,一柄降魔杵已經蓄勢已久,懸在他的頭頂。
“不動,師兄……對不起,佛門的罪孽,已經太多了。”
不動心思百轉,不明白師弟為何要這樣,“如果我不能獻祭這些佛嬰,封禁之地就會被打破。屆時,整個承澤大陸都會被侵蝕,師弟真的要因為一時的婦人之仁,致使蒼生於不顧嗎?”
不期清淚兩行,“師兄,我曾經也是被獻祭的孩子之一。”
“什麽?”不動難以置信。
“有人告訴我,是佛門帶走了我的哥哥。而那個被獻祭的孩子,本該是我。”
不動頓時心如死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