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草民認為大明缺人才!
大明:從科舉開始宰執天下 作者:一兩故事換酒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善長盯著夏之白,目光冷冽。
他已漸漸理清了,自己的弟弟之所以有此遭遇,多半是夏之白害的。
因為夏之白沒有在榜單上,又拿出了這麽多驚世的東西,若是不給予名次,怎麽都不對。
這豈不是說陛下有眼無珠,朝廷識人不明?而朱元璋是不會承認自己錯的,那就一定得有個人出來頂事。
自己弟弟就遭了無妄之災。
一切都是因為夏之白。
若不是他,自己弟弟怎麽可能舉族被流放?
李善長眼中滿是怨恨。
他對朱元璋也很是不滿,自己早早跟著朱元璋,為大明立下了這麽多功績,結果自己弟弟就犯了這麽點小錯,就被治罪,太過荒唐了。
尤其對他自己兒子卻那麽縱容。
更是荒唐的可笑。
不公。
又如何服人?
這天下是靠著他們打下來的。
麵對著百官投來的目光,夏之白麵色平靜。
對於這些立國功臣,夏之白是有一定敬意的,但也僅此而已。
他要做的事,注定要與很多人為敵。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他從來到應天府那一刻起,便將生死拋於腦後了,雖然幾經波瀾,最終還是如願的站在了這裏。
他的心已激蕩起來。
相較於夏之白的平靜,其他人則沒有那麽淡定,很多麵色一窘,甚至身子都被注視的緊張起來。
麵對著這些開國功臣,麵對著這些朝廷重臣,他們雖然也很想淡定,但身體卻是不支持。
這一幕,自是落入到很多大臣眼裏,一些武將,更是毫不遮掩的顯露著鄙夷之色。
文人,終是上不得台麵。
沒多久。
就聽到一道尖細的聲音傳來。
“靜!”
“陛下駕到,百官肅靜。”
這道聲音一出,全場瞬間鴉雀無聲。
百官垂首。
很快,一道身穿五爪龍袍的中年男子,就邁著龍行虎步來了。
朱標緊緊跟隨在身邊。
百官覲見。
朱元璋豪爽的抬手,道:“眾卿平身,今日是咱大明新科的殿試,咱大明立國已有十八年。”
“這是第二屆科舉。”
“雖然這次科舉雖有些波折,但都不算事,好事多磨嘛。”
“咱倒不覺得有什麽。”
朱元璋很豪邁的開口,顯得很是大氣跟豁達,他看向下麵的進士,滿意的點點頭。
“這次科舉為咱大明選出了不少的人才,廣納賢才,任賢使能,也是朝廷之本職。”
“五湖四海皆為大明所用。”
“國家才能昌盛。”
“暴元無道,對咱華夏子弟,多是排擠,不僅不給高官,更是分為下等,簡直是倒行逆施。”
“咱大明就不一樣。”
“咱不僅要用,更要重用。”
“而且咱用人一向不拘一格,尤其喜歡搞五湖四海。”
“咱剛起步的時候,就下詔:誠慮有隱居山林或屈在下僚者,其令有司悉心推訪以聞。”
“咱當時想的很簡單,就是網絡尚未出仕或沉淪基層的人,想著將天下賢才一網打盡。”
“咱也的確如願了。”
“得了朱升、劉基、李善長等謀士,為咱是大開視野,為一統天下,恢複中華奠定了基礎。”
“這是咱最初的用人之道。”
“大明立國後,咱感覺過去的用人太拘束了,不夠大方,也難以吸納到足夠多的治國良才。”
“咱又頒布了一道詔令。”
“朝廷懸爵祿以待天下之士,資格者,為常流設耳,若有賢才,豈拘常例?”
“凡是有大才之人,咱都不拘常理的重用,破格提拔,就是不想浪費人才。”
“按照往常情況,這次的會試第一落不到夏之白頭上,但咱就是不拘一格。”
“咱認為他對大明有功,而且是大功,獻上如此利國神物,足以讓咱大明活人千萬,讓千萬百姓受益,所以咱特意提拔其為第一。”
“凡大明子民,德才兼備之人,都可為朝廷效力,為咱效力。”
“咱都一視同仁。”
“不過無規矩不成方圓。”
“咱是要重用你們,但咱大明朝畢竟家大業大,不能再想以前那麽隨心所欲,得先立好規矩。”
朱元璋目光一沉,眼神微不可查的掃了夏之白一眼,這才繼續道:
“咱不是那些蒙古人,隻知道蠻橫的欺壓,咱不一樣,咱要定下一些章程,讓大明的士人,有章可依,有章可用,如此國家才能昌盛,天下才能長久,爾等也才能人盡其用。”
“咱決定。”
“考中一甲功名的進士,今後都授翰林院修撰。”
“考中二甲一下功名的進士,擇優授予翰林院編纂、檢討等官職,品級從正五品到從七品不等。”
“朝廷畢竟跟地方不同。”
“咱的確很想直接使用,但咱也得先讓你們熟悉一下朝廷情況,所以你們都會在翰林院待上幾年。”
“等了解清楚,在委以重任。”
夏之白微微頷首。
進士亦有差別。
他若沒記錯,朱元璋對進士有過細分,進入翰林院的進士,分配到承欶監、六科的進食,統稱為庶吉士。
分配到六部、督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實務部門的,依然稱進士。
而那些年輕、能力不足、閱曆淺薄等因素,沒有分配工作授予官職的,則稱為‘觀政進士’。
相較而言,觀政進士地位最低,進士的實權最大,庶進士的地位最清高,不過朱元璋有一點很好,就是不限製前程,沒有高下之分。
朱元璋用人很開放。
大開大合,五湖四海都用人。
隻是如今的天下,太過注重聖賢書了,道理道理,如今隻講道,卻失了‘理’。
這是天下的缺失,也是大明的缺失。
當補齊。
而且翰林院目前隻相當於一個秘書處,雖然前途光明,但不是夏之白想去的。
他也不願在其中熬數年。
夏之白站了出來。
當看到夏之白站出來時,朱元璋臉色猛地一沉,眼神一下變得陰翳,朱標也臉色微變。
其他人也麵露驚色。
夏之白拱手道:“治天下惟以用人為本,其餘皆枝葉事耳。賞善不遺匹夫,聚天下賢才為大明所用,非豪傑雄主,超凡心胸者不可包容。”
“草民以為善。”
“陛下用人不拘一格,也不局限於三門,即家門,學門,公門,而是海納百川,隻是臣認為還不夠。”
“人事即政治。”
“五湖四海,任人唯賢,用人關乎事業傳承,江山永固。”
“陛下之雄心,日月可鑒。”
“而陛下出身草莽,以匹夫之身,坐擁天下。”
“此天下之幸也。”
“更是中華大地之幸也。”
“然當今世道有缺,草民以為大明不缺賢才。”
“缺人才。”
“缺經綸濟世的人才。”
“更缺編織道理、經天緯地的大學士,草民以為,朝廷應當及時補齊缺漏。”
他已漸漸理清了,自己的弟弟之所以有此遭遇,多半是夏之白害的。
因為夏之白沒有在榜單上,又拿出了這麽多驚世的東西,若是不給予名次,怎麽都不對。
這豈不是說陛下有眼無珠,朝廷識人不明?而朱元璋是不會承認自己錯的,那就一定得有個人出來頂事。
自己弟弟就遭了無妄之災。
一切都是因為夏之白。
若不是他,自己弟弟怎麽可能舉族被流放?
李善長眼中滿是怨恨。
他對朱元璋也很是不滿,自己早早跟著朱元璋,為大明立下了這麽多功績,結果自己弟弟就犯了這麽點小錯,就被治罪,太過荒唐了。
尤其對他自己兒子卻那麽縱容。
更是荒唐的可笑。
不公。
又如何服人?
這天下是靠著他們打下來的。
麵對著百官投來的目光,夏之白麵色平靜。
對於這些立國功臣,夏之白是有一定敬意的,但也僅此而已。
他要做的事,注定要與很多人為敵。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他從來到應天府那一刻起,便將生死拋於腦後了,雖然幾經波瀾,最終還是如願的站在了這裏。
他的心已激蕩起來。
相較於夏之白的平靜,其他人則沒有那麽淡定,很多麵色一窘,甚至身子都被注視的緊張起來。
麵對著這些開國功臣,麵對著這些朝廷重臣,他們雖然也很想淡定,但身體卻是不支持。
這一幕,自是落入到很多大臣眼裏,一些武將,更是毫不遮掩的顯露著鄙夷之色。
文人,終是上不得台麵。
沒多久。
就聽到一道尖細的聲音傳來。
“靜!”
“陛下駕到,百官肅靜。”
這道聲音一出,全場瞬間鴉雀無聲。
百官垂首。
很快,一道身穿五爪龍袍的中年男子,就邁著龍行虎步來了。
朱標緊緊跟隨在身邊。
百官覲見。
朱元璋豪爽的抬手,道:“眾卿平身,今日是咱大明新科的殿試,咱大明立國已有十八年。”
“這是第二屆科舉。”
“雖然這次科舉雖有些波折,但都不算事,好事多磨嘛。”
“咱倒不覺得有什麽。”
朱元璋很豪邁的開口,顯得很是大氣跟豁達,他看向下麵的進士,滿意的點點頭。
“這次科舉為咱大明選出了不少的人才,廣納賢才,任賢使能,也是朝廷之本職。”
“五湖四海皆為大明所用。”
“國家才能昌盛。”
“暴元無道,對咱華夏子弟,多是排擠,不僅不給高官,更是分為下等,簡直是倒行逆施。”
“咱大明就不一樣。”
“咱不僅要用,更要重用。”
“而且咱用人一向不拘一格,尤其喜歡搞五湖四海。”
“咱剛起步的時候,就下詔:誠慮有隱居山林或屈在下僚者,其令有司悉心推訪以聞。”
“咱當時想的很簡單,就是網絡尚未出仕或沉淪基層的人,想著將天下賢才一網打盡。”
“咱也的確如願了。”
“得了朱升、劉基、李善長等謀士,為咱是大開視野,為一統天下,恢複中華奠定了基礎。”
“這是咱最初的用人之道。”
“大明立國後,咱感覺過去的用人太拘束了,不夠大方,也難以吸納到足夠多的治國良才。”
“咱又頒布了一道詔令。”
“朝廷懸爵祿以待天下之士,資格者,為常流設耳,若有賢才,豈拘常例?”
“凡是有大才之人,咱都不拘常理的重用,破格提拔,就是不想浪費人才。”
“按照往常情況,這次的會試第一落不到夏之白頭上,但咱就是不拘一格。”
“咱認為他對大明有功,而且是大功,獻上如此利國神物,足以讓咱大明活人千萬,讓千萬百姓受益,所以咱特意提拔其為第一。”
“凡大明子民,德才兼備之人,都可為朝廷效力,為咱效力。”
“咱都一視同仁。”
“不過無規矩不成方圓。”
“咱是要重用你們,但咱大明朝畢竟家大業大,不能再想以前那麽隨心所欲,得先立好規矩。”
朱元璋目光一沉,眼神微不可查的掃了夏之白一眼,這才繼續道:
“咱不是那些蒙古人,隻知道蠻橫的欺壓,咱不一樣,咱要定下一些章程,讓大明的士人,有章可依,有章可用,如此國家才能昌盛,天下才能長久,爾等也才能人盡其用。”
“咱決定。”
“考中一甲功名的進士,今後都授翰林院修撰。”
“考中二甲一下功名的進士,擇優授予翰林院編纂、檢討等官職,品級從正五品到從七品不等。”
“朝廷畢竟跟地方不同。”
“咱的確很想直接使用,但咱也得先讓你們熟悉一下朝廷情況,所以你們都會在翰林院待上幾年。”
“等了解清楚,在委以重任。”
夏之白微微頷首。
進士亦有差別。
他若沒記錯,朱元璋對進士有過細分,進入翰林院的進士,分配到承欶監、六科的進食,統稱為庶吉士。
分配到六部、督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實務部門的,依然稱進士。
而那些年輕、能力不足、閱曆淺薄等因素,沒有分配工作授予官職的,則稱為‘觀政進士’。
相較而言,觀政進士地位最低,進士的實權最大,庶進士的地位最清高,不過朱元璋有一點很好,就是不限製前程,沒有高下之分。
朱元璋用人很開放。
大開大合,五湖四海都用人。
隻是如今的天下,太過注重聖賢書了,道理道理,如今隻講道,卻失了‘理’。
這是天下的缺失,也是大明的缺失。
當補齊。
而且翰林院目前隻相當於一個秘書處,雖然前途光明,但不是夏之白想去的。
他也不願在其中熬數年。
夏之白站了出來。
當看到夏之白站出來時,朱元璋臉色猛地一沉,眼神一下變得陰翳,朱標也臉色微變。
其他人也麵露驚色。
夏之白拱手道:“治天下惟以用人為本,其餘皆枝葉事耳。賞善不遺匹夫,聚天下賢才為大明所用,非豪傑雄主,超凡心胸者不可包容。”
“草民以為善。”
“陛下用人不拘一格,也不局限於三門,即家門,學門,公門,而是海納百川,隻是臣認為還不夠。”
“人事即政治。”
“五湖四海,任人唯賢,用人關乎事業傳承,江山永固。”
“陛下之雄心,日月可鑒。”
“而陛下出身草莽,以匹夫之身,坐擁天下。”
“此天下之幸也。”
“更是中華大地之幸也。”
“然當今世道有缺,草民以為大明不缺賢才。”
“缺人才。”
“缺經綸濟世的人才。”
“更缺編織道理、經天緯地的大學士,草民以為,朝廷應當及時補齊缺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