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百姓當是你的衣食父母!
大明:從科舉開始宰執天下 作者:一兩故事換酒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元璋狠狠瞪著夏之白,臉色冷峻至極,厲聲喝道:“你說什麽?!”
夏之白直視著朱元璋,不退分毫,鎮定而不卑不亢的道:“我說,你!會!死!”
“放肆!”朱元璋滿眼寒霜,銅鈴般的雙眸,仿佛要將夏之白當場給生吞活剝了。
這個‘死’字,徹底觸到了朱元璋的敏感神經,他現在對這個死字無比的忌諱跟惶恐。
他同樣怕死。
對死也有著莫大的恐懼。
自馬皇後病逝後,朝堂內外已很少有人敢提這個字了,如今夏之白的回答,卻是讓朱元璋又怒又懼。
他怒的是夏之白,竟敢在他麵前提死字,而懼的卻是另一件事,一件讓他越來越難以入眠的事。
他擔心自己為大明謀劃的一切,會不會變成人存政舉,人亡政息。
所以他極端講孝。
為的就是讓後世子孫不敢違抗他定下的規矩,讓百官必須按照大誥所書,督促後世帝王按他要求去做。
這就是大誥廣布的意義。
而這也是他最為擔心,也最害怕的事,他這些年之所以一直致力於推廣《大誥》,近乎做到人人皆知,就是想將此定為金科律令。
任何人都不能違抗。
以確保大明江山得以萬古永固。
隻是隨著夏之白一個‘死’字,將他內心長久的不安跟擔憂,徹底揭開了出來。
朱元璋慌了。
仿佛被人刺痛到了痛角。
他死死的盯著夏之白,試圖從夏之白臉上看出一些端倪,以此來堅定自己的意誌,這一切絕不會發生。
他的大明絕不會成為那樣,他朱的子孫,更不會違抗他定下的鐵律,夏之白是在故意激怒自己,好達成他不可告人的目的。
對。
一定是這樣。
夏之白看著朱元璋臉色不斷變化,心中暗歎一聲,仰頭看向了不遠處張著巨口的龍椅,輕笑道:
“生老病死,乃萬事萬物的必然規律,沒人能逃脫,你也不會例外。”
“你會死!”
“而你之所以這麽大反應,不是真的懼怕死亡本身,作為一個從屍山血海闖下來的帝王,你見過太多死亡了,早就練就了一副鐵石心腸。”
“或許死亡真落到伱頭上,是會讓你有些驚怒,但你現在更多擔心跟害怕的是,自己辛辛苦苦做的一切,會隨著你的身亡,人亡政息。”
“而你為大明、為你的朱家謀劃的千秋萬世的榮華富貴,會被那些不肖子孫給廢棄掉。”
“最終讓大明朝亡了!”
“住口!”朱元璋眼中已燃起了火焰,仿若受傷的獅子,在維護著自己最後的主權和尊嚴。
他對夏之白的殺意,在此刻達到了頂峰。
大明立國以來,他其實已很少發這種雷霆大怒了,也很少這麽想殺一個人,就算是胡惟庸,都沒有今天殺意這麽強烈濃鬱。
“你怕了?”夏之白負手而立,一臉嘲弄的看著朱元璋。
“怕?咱會怕?笑話!”朱元璋嗤笑一聲,眼神依舊冰寒,嘴上依舊不鬆口。
“咱有什麽好怕的?”
“咱是皇帝。”
“是這個天下的主子。”
“向來隻有別人怕咱,就沒有咱怕別人的。”
“你以為這些話能激怒咱?咱這一輩子什麽事沒遇到過,被人把刀架在脖子上都有好幾次,咱會怕?”
“咱的子孫,咱清楚,都是孝順的孩子,咱給他們定下的規律,他們不敢不從。”
“別家咱不敢肯定,但咱家的,咱還是有這個自信。”
朱元璋笑嗬嗬開口,他朱家的子弟,他一向很注重教育,也很注重培養孝道。
他相信沒人敢違抗。
而且他為此還特意將《大誥》分發到天下,就是想讓官員日後也能監督,讓他們不敢輕舉妄動。
夏之白大笑出聲。
“你笑什麽?”朱元璋冷聲道。
夏之白道:“我笑你真是自己騙自己太久,亦或者假話聽太多,真把官員的恭維話當真了。”
“你朱家的子弟真聽話?”
“這話你信嗎?”
“你如今尚在人世,分封到各地的藩王,尚且將你的話當耳旁風,不管不問,等你不在世,誰還會真把那一堆廢紙放心上?”
“活人是不會被死人製約的。”
“哪怕你是帝王。”
“至於你另一個約束之法,便是將《大誥》公布天下,讓官員百姓學習,等後世帝王犯了錯,讓這些官員百姓舉著《大誥》請命。”
“你不覺得太天真了嗎?”
“一本你洪武帝親自編寫的書,就能達到尚方寶劍的作用?而且陛下似乎忘了,這劍是皇室的。”
“噬主,你不怕嗎?”
“再說了,你當真會給官員這些權利?你自身連禦史勸諫都不肯聽,也根本不把百官當人,百官是有多想不開,會去冒死勸諫啊。”
“何況你理想中的官員,隻是一個個替你管理天下的管家,這些人是朱家的家仆,哪有這骨氣跟膽量。”
“至於百姓,更是笑話。”
“你公布大誥,預想中的情景,是這些百姓遇到欺壓,能頭頂大誥,直接抓著欺壓地方的士族進京告禦狀,沿途各司衙門還要派人保護。”
“但這麽多年,地方造反一起接一起,你抓的貪官一茬接一茬,可有一個百姓頂著大誥來告禦狀?”
“他們連告貪官汙吏都無門,還能去告皇帝?你自己難道不覺得這些想法很不切實際嗎?”
朱元璋一臉陰沉。
夏之白搖搖頭,肅然道:“你對天下所做的一切,其實是吸取了元朝滅亡的教訓。”
“你曾說過觀元朝之失天下,失在太寬。昔秦失於暴,漢興濟之以寬,以寬濟猛,是為得之。”
“今元朝失之於寬,故你濟之以猛,寬猛相濟,惟務適宜爾。”
“元之寬仁,並不是所謂的寬,而是有別於中原其它皇朝製度。”
“你認為元朝的失敗就在於,它沒有沿襲傳統,進行集權並強力的統禦天下,鬆散且有限的混亂管理,隻會導致天下紊亂,並最終導致元帝國崩潰。”
“而你吸取了教訓。”
“元朝寬言,所以失之以文教不興;元朝寬刑,所以失之以刑罰不中;元朝寬權,失之以君權不振。”
“你立國之後,瘋狂抓集權。”
“隻不過你心目中最好的集權,並不是曆往朝代那樣。”
“而是成為地主!”
“在你的印象中,地主就是那個最穩固最長久,也是最能行之有效管理地方的集權方式。”
“所以你才能這麽理直氣壯的把官員當做長工,隨意打罵打殺,將百姓視為奴隸,隨意踐踏壓榨。”
“你認為是自己給了百姓活路,讓百姓得以在天下存活,你也認為他們就該對你感恩戴德,該對你貢獻全部,哪怕是生命。”
“你所謂的愛民親民,隻不過是地主在嗬護自己的工具跟牲口,而你對地方的嚴密盯防,隻是為預防天下出現下一個朱元璋。”
“隻是你錯了。”
“並不是你給了底層百姓活命的機會,你也不是什麽百姓的君父,反而恰恰相反,是百姓養活了你建立的這個帝國。”
“百姓是你的衣食父母!”
夏之白直視著朱元璋,不退分毫,鎮定而不卑不亢的道:“我說,你!會!死!”
“放肆!”朱元璋滿眼寒霜,銅鈴般的雙眸,仿佛要將夏之白當場給生吞活剝了。
這個‘死’字,徹底觸到了朱元璋的敏感神經,他現在對這個死字無比的忌諱跟惶恐。
他同樣怕死。
對死也有著莫大的恐懼。
自馬皇後病逝後,朝堂內外已很少有人敢提這個字了,如今夏之白的回答,卻是讓朱元璋又怒又懼。
他怒的是夏之白,竟敢在他麵前提死字,而懼的卻是另一件事,一件讓他越來越難以入眠的事。
他擔心自己為大明謀劃的一切,會不會變成人存政舉,人亡政息。
所以他極端講孝。
為的就是讓後世子孫不敢違抗他定下的規矩,讓百官必須按照大誥所書,督促後世帝王按他要求去做。
這就是大誥廣布的意義。
而這也是他最為擔心,也最害怕的事,他這些年之所以一直致力於推廣《大誥》,近乎做到人人皆知,就是想將此定為金科律令。
任何人都不能違抗。
以確保大明江山得以萬古永固。
隻是隨著夏之白一個‘死’字,將他內心長久的不安跟擔憂,徹底揭開了出來。
朱元璋慌了。
仿佛被人刺痛到了痛角。
他死死的盯著夏之白,試圖從夏之白臉上看出一些端倪,以此來堅定自己的意誌,這一切絕不會發生。
他的大明絕不會成為那樣,他朱的子孫,更不會違抗他定下的鐵律,夏之白是在故意激怒自己,好達成他不可告人的目的。
對。
一定是這樣。
夏之白看著朱元璋臉色不斷變化,心中暗歎一聲,仰頭看向了不遠處張著巨口的龍椅,輕笑道:
“生老病死,乃萬事萬物的必然規律,沒人能逃脫,你也不會例外。”
“你會死!”
“而你之所以這麽大反應,不是真的懼怕死亡本身,作為一個從屍山血海闖下來的帝王,你見過太多死亡了,早就練就了一副鐵石心腸。”
“或許死亡真落到伱頭上,是會讓你有些驚怒,但你現在更多擔心跟害怕的是,自己辛辛苦苦做的一切,會隨著你的身亡,人亡政息。”
“而你為大明、為你的朱家謀劃的千秋萬世的榮華富貴,會被那些不肖子孫給廢棄掉。”
“最終讓大明朝亡了!”
“住口!”朱元璋眼中已燃起了火焰,仿若受傷的獅子,在維護著自己最後的主權和尊嚴。
他對夏之白的殺意,在此刻達到了頂峰。
大明立國以來,他其實已很少發這種雷霆大怒了,也很少這麽想殺一個人,就算是胡惟庸,都沒有今天殺意這麽強烈濃鬱。
“你怕了?”夏之白負手而立,一臉嘲弄的看著朱元璋。
“怕?咱會怕?笑話!”朱元璋嗤笑一聲,眼神依舊冰寒,嘴上依舊不鬆口。
“咱有什麽好怕的?”
“咱是皇帝。”
“是這個天下的主子。”
“向來隻有別人怕咱,就沒有咱怕別人的。”
“你以為這些話能激怒咱?咱這一輩子什麽事沒遇到過,被人把刀架在脖子上都有好幾次,咱會怕?”
“咱的子孫,咱清楚,都是孝順的孩子,咱給他們定下的規律,他們不敢不從。”
“別家咱不敢肯定,但咱家的,咱還是有這個自信。”
朱元璋笑嗬嗬開口,他朱家的子弟,他一向很注重教育,也很注重培養孝道。
他相信沒人敢違抗。
而且他為此還特意將《大誥》分發到天下,就是想讓官員日後也能監督,讓他們不敢輕舉妄動。
夏之白大笑出聲。
“你笑什麽?”朱元璋冷聲道。
夏之白道:“我笑你真是自己騙自己太久,亦或者假話聽太多,真把官員的恭維話當真了。”
“你朱家的子弟真聽話?”
“這話你信嗎?”
“你如今尚在人世,分封到各地的藩王,尚且將你的話當耳旁風,不管不問,等你不在世,誰還會真把那一堆廢紙放心上?”
“活人是不會被死人製約的。”
“哪怕你是帝王。”
“至於你另一個約束之法,便是將《大誥》公布天下,讓官員百姓學習,等後世帝王犯了錯,讓這些官員百姓舉著《大誥》請命。”
“你不覺得太天真了嗎?”
“一本你洪武帝親自編寫的書,就能達到尚方寶劍的作用?而且陛下似乎忘了,這劍是皇室的。”
“噬主,你不怕嗎?”
“再說了,你當真會給官員這些權利?你自身連禦史勸諫都不肯聽,也根本不把百官當人,百官是有多想不開,會去冒死勸諫啊。”
“何況你理想中的官員,隻是一個個替你管理天下的管家,這些人是朱家的家仆,哪有這骨氣跟膽量。”
“至於百姓,更是笑話。”
“你公布大誥,預想中的情景,是這些百姓遇到欺壓,能頭頂大誥,直接抓著欺壓地方的士族進京告禦狀,沿途各司衙門還要派人保護。”
“但這麽多年,地方造反一起接一起,你抓的貪官一茬接一茬,可有一個百姓頂著大誥來告禦狀?”
“他們連告貪官汙吏都無門,還能去告皇帝?你自己難道不覺得這些想法很不切實際嗎?”
朱元璋一臉陰沉。
夏之白搖搖頭,肅然道:“你對天下所做的一切,其實是吸取了元朝滅亡的教訓。”
“你曾說過觀元朝之失天下,失在太寬。昔秦失於暴,漢興濟之以寬,以寬濟猛,是為得之。”
“今元朝失之於寬,故你濟之以猛,寬猛相濟,惟務適宜爾。”
“元之寬仁,並不是所謂的寬,而是有別於中原其它皇朝製度。”
“你認為元朝的失敗就在於,它沒有沿襲傳統,進行集權並強力的統禦天下,鬆散且有限的混亂管理,隻會導致天下紊亂,並最終導致元帝國崩潰。”
“而你吸取了教訓。”
“元朝寬言,所以失之以文教不興;元朝寬刑,所以失之以刑罰不中;元朝寬權,失之以君權不振。”
“你立國之後,瘋狂抓集權。”
“隻不過你心目中最好的集權,並不是曆往朝代那樣。”
“而是成為地主!”
“在你的印象中,地主就是那個最穩固最長久,也是最能行之有效管理地方的集權方式。”
“所以你才能這麽理直氣壯的把官員當做長工,隨意打罵打殺,將百姓視為奴隸,隨意踐踏壓榨。”
“你認為是自己給了百姓活路,讓百姓得以在天下存活,你也認為他們就該對你感恩戴德,該對你貢獻全部,哪怕是生命。”
“你所謂的愛民親民,隻不過是地主在嗬護自己的工具跟牲口,而你對地方的嚴密盯防,隻是為預防天下出現下一個朱元璋。”
“隻是你錯了。”
“並不是你給了底層百姓活命的機會,你也不是什麽百姓的君父,反而恰恰相反,是百姓養活了你建立的這個帝國。”
“百姓是你的衣食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