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邇冷靜的說:“城市的空間永遠是擁擠的,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想解決擁堵,最後的出路肯定是在大容量的公共運輸上,可……考慮到我們的國民性格……有車開,誰願意轉向公交?”
王教授一頓。
擁堵問題從大的概念來說,就是總供、需的問題,任何一座世界級的大城市交通需求絕對是大於供應的,因為人多地少,所以你隻能在供需中間去找細縫。
大容量的公共運輸可以盡量降低每個人對交通資源的平均占有。陳子邇的想法很有道理。可老百姓開車還是坐公交,你管的了?
陳子邇說的很對,有汽車開,誰坐公交?
而且再從城市交通的角度來說,後世的絕大多數城市公交係統也做的太差了,等一個公交不知道要多久,路上又費時間,搞不好還擠要死,大多數時候你要到的地點和站台還有距離。
在這種情況下,兩下一對比,誰都會選擇自己開車,從這個角度說,跟素質其實關係不大,公交除了價格,幾乎毫無優勢。
這是個世界性難題,陳子邇想的所有辦法、理念都是緩解,盡量提高一點服務水平,要想根治,太難了。
王教授也沒再說什麽,有的時候他自己想想,也覺得長路漫漫。但路再難總要有人去走的。
他還是說起陳子邇的論文,“你的這個想法,我後來仔細的推演了一下邏輯,確實覺得我們一味的追求大馬路寬馬路的思想有問題,尤其你那個口號提的好,不要為車修路,要為人修路,要以人為本,不能以車為本,我和幾個同行都討論過,他們對你的想法大加讚賞!”
陳子邇謙虛道:“教授你謬讚了,我的一點小想法能給您這些學術界的前輩提供靈感,我感到很榮幸。”
王教授把論文拿給陳子邇,“你拿回去好好看看,覺得可以的話,咱們就投稿,投國內最牛的期刊,我覺得建刊的可能性很大,你這個大二學生肯定要創紀錄了。”
陳子邇問:“創紀錄,什麽記錄?”
“咱們中大的交通專業,還沒有大二的學生就發a類頂級期刊的先例,別說大二了,就是本科生都沒有,這個榮譽可不小。”王教授忘記剛剛的爭論,笑著解釋道。
陳子邇倒沒想過這個事,什麽a類期刊的,到底多牛逼,多難投稿他也不太清楚。
不過他看到了,老教授還是把他的名字寫成第一作者,這讓他惶恐。
陳子邇說:“教授,這論文的理論核心部分都是你完成的,我當第一作者不合適呀。”
老教授說:“噯,你不要說這個。現在我的很多研究生也是跟你一個想法,認為論文的核心是理論、是那些數學模型。我不這麽理解,數學模型掌握的人多了去了,但好的想法,可不容易有,這個論文的思想是你提出來的,這第一作者當然是你,我做的那點工作,辦公室裏哪個老師都能做,你不必過分謙虛,我不要那個名頭。”
王教授話說到這個份兒上,陳子邇也不知道再說什麽,隻是真誠的說了句‘謝謝’。
老教授心情不錯,說:“論文你拿回去看看有沒有什麽硬傷,比如錯別字什麽的,我最近有個項目比較忙,說不準就會有疏漏,要仔細點。”
陳子邇受教,說我一定好好看,然後告別離開。
他剛轉身,王教授攤開桌上的設計圖紙,鬼使神差的問了句,“對道路交叉口的渠化處理,你有什麽想法嗎?”
他最近在思考這個問題,或許是覺得陳子邇比較有想法才問的。
所謂的交叉口的渠化就是在四岔路口通過一些技術手段,減少車輛和行人在過馬路時的衝突點,這樣可以增加車和人的通行效率,使得整個交叉口更加的流暢,安全。
這些手段包括我們經常在交叉口看到的交通小島、鋼製柵欄以及一些標誌等,增設這些東西使車和人進入設計者想讓他們進入的車道,盡量做到每個人‘各行其道’。
其實在城裏道路中,最製約整個道路網絡服務水平的就是交叉口,這即使不是這專業的人平時也能感覺到,尤其是大城市,走兩步就有一個交叉口,然後一個紅綠燈。
等紅燈時間比開車時間還長。
所以專業的學者就在反覆想怎麽在最短的時間內,讓更多的車輛通過交叉口。
可以說交叉口就是城市道路這個木桶的短板,這裏好一點,那麽城市道路所能服務的車輛也就更多一點。
陳子邇這些上課是聽過一點,可是更高級的他也不懂,交通小島他知道。
隻是關於渠化……
他看了看老教授辦公桌上圖紙的交叉口那裏,再想到在前世的時候看到的交叉口,好像哪裏不對勁啊……
陳子邇仔細想了一下,怎麽都覺得好像哪裏不對,他試探著說:“這個單向四車道的路,右邊的車道在交叉口處為什麽還是四個車道?”
王教授疑惑,說:“啥意思?這就是四車道路,到交叉口當然也是四車道。”
“不對,不對。”陳子邇連連擺手,說:“我們可以在進入交叉口的時候,在右邊車道再加一個車道。”
這是陳子邇前世經常看到的設計,隻要你注意觀察就會發現城市道路交叉口,不論是單向四車道還是三車道的路,在紅綠燈路口那裏,四個方向右邊車道統一會增加一個車道,這個空間通過略微縮減每個車道的一點寬度以及壓縮一點點的綠化帶獲得,或者將左側車道減少一個也是可以的。
王教授一頓。
擁堵問題從大的概念來說,就是總供、需的問題,任何一座世界級的大城市交通需求絕對是大於供應的,因為人多地少,所以你隻能在供需中間去找細縫。
大容量的公共運輸可以盡量降低每個人對交通資源的平均占有。陳子邇的想法很有道理。可老百姓開車還是坐公交,你管的了?
陳子邇說的很對,有汽車開,誰坐公交?
而且再從城市交通的角度來說,後世的絕大多數城市公交係統也做的太差了,等一個公交不知道要多久,路上又費時間,搞不好還擠要死,大多數時候你要到的地點和站台還有距離。
在這種情況下,兩下一對比,誰都會選擇自己開車,從這個角度說,跟素質其實關係不大,公交除了價格,幾乎毫無優勢。
這是個世界性難題,陳子邇想的所有辦法、理念都是緩解,盡量提高一點服務水平,要想根治,太難了。
王教授也沒再說什麽,有的時候他自己想想,也覺得長路漫漫。但路再難總要有人去走的。
他還是說起陳子邇的論文,“你的這個想法,我後來仔細的推演了一下邏輯,確實覺得我們一味的追求大馬路寬馬路的思想有問題,尤其你那個口號提的好,不要為車修路,要為人修路,要以人為本,不能以車為本,我和幾個同行都討論過,他們對你的想法大加讚賞!”
陳子邇謙虛道:“教授你謬讚了,我的一點小想法能給您這些學術界的前輩提供靈感,我感到很榮幸。”
王教授把論文拿給陳子邇,“你拿回去好好看看,覺得可以的話,咱們就投稿,投國內最牛的期刊,我覺得建刊的可能性很大,你這個大二學生肯定要創紀錄了。”
陳子邇問:“創紀錄,什麽記錄?”
“咱們中大的交通專業,還沒有大二的學生就發a類頂級期刊的先例,別說大二了,就是本科生都沒有,這個榮譽可不小。”王教授忘記剛剛的爭論,笑著解釋道。
陳子邇倒沒想過這個事,什麽a類期刊的,到底多牛逼,多難投稿他也不太清楚。
不過他看到了,老教授還是把他的名字寫成第一作者,這讓他惶恐。
陳子邇說:“教授,這論文的理論核心部分都是你完成的,我當第一作者不合適呀。”
老教授說:“噯,你不要說這個。現在我的很多研究生也是跟你一個想法,認為論文的核心是理論、是那些數學模型。我不這麽理解,數學模型掌握的人多了去了,但好的想法,可不容易有,這個論文的思想是你提出來的,這第一作者當然是你,我做的那點工作,辦公室裏哪個老師都能做,你不必過分謙虛,我不要那個名頭。”
王教授話說到這個份兒上,陳子邇也不知道再說什麽,隻是真誠的說了句‘謝謝’。
老教授心情不錯,說:“論文你拿回去看看有沒有什麽硬傷,比如錯別字什麽的,我最近有個項目比較忙,說不準就會有疏漏,要仔細點。”
陳子邇受教,說我一定好好看,然後告別離開。
他剛轉身,王教授攤開桌上的設計圖紙,鬼使神差的問了句,“對道路交叉口的渠化處理,你有什麽想法嗎?”
他最近在思考這個問題,或許是覺得陳子邇比較有想法才問的。
所謂的交叉口的渠化就是在四岔路口通過一些技術手段,減少車輛和行人在過馬路時的衝突點,這樣可以增加車和人的通行效率,使得整個交叉口更加的流暢,安全。
這些手段包括我們經常在交叉口看到的交通小島、鋼製柵欄以及一些標誌等,增設這些東西使車和人進入設計者想讓他們進入的車道,盡量做到每個人‘各行其道’。
其實在城裏道路中,最製約整個道路網絡服務水平的就是交叉口,這即使不是這專業的人平時也能感覺到,尤其是大城市,走兩步就有一個交叉口,然後一個紅綠燈。
等紅燈時間比開車時間還長。
所以專業的學者就在反覆想怎麽在最短的時間內,讓更多的車輛通過交叉口。
可以說交叉口就是城市道路這個木桶的短板,這裏好一點,那麽城市道路所能服務的車輛也就更多一點。
陳子邇這些上課是聽過一點,可是更高級的他也不懂,交通小島他知道。
隻是關於渠化……
他看了看老教授辦公桌上圖紙的交叉口那裏,再想到在前世的時候看到的交叉口,好像哪裏不對勁啊……
陳子邇仔細想了一下,怎麽都覺得好像哪裏不對,他試探著說:“這個單向四車道的路,右邊的車道在交叉口處為什麽還是四個車道?”
王教授疑惑,說:“啥意思?這就是四車道路,到交叉口當然也是四車道。”
“不對,不對。”陳子邇連連擺手,說:“我們可以在進入交叉口的時候,在右邊車道再加一個車道。”
這是陳子邇前世經常看到的設計,隻要你注意觀察就會發現城市道路交叉口,不論是單向四車道還是三車道的路,在紅綠燈路口那裏,四個方向右邊車道統一會增加一個車道,這個空間通過略微縮減每個車道的一點寬度以及壓縮一點點的綠化帶獲得,或者將左側車道減少一個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