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王,莫急!”陳琦朝著熊淼擺了擺手,示意他先坐下。
待到熊淼坐下後,陳琦這才繼續開口道:“南楚是肯定要滅的,否則我這數年來的謀劃就變得毫無意義了。”
“隻不過,現在還不是滅楚的時候。”
感受著眾人投來的疑惑的目光,陳琦也沒有讓他們再繼續提問,而是直接說出了他心中的想法。
“南楚帝國就算是遇上了蟲患,就算是遇上了危機,那它也是一個帝國,帝國的底蘊,是不容忽視的。”
“南楚帝國如今的內憂還沒有徹底爆發,還沒有到山窮水盡的那一步。”
“如果我們現在貿然對南楚帝國展開攻擊,其實對於南楚帝國朝廷和南楚皇室來說,算是幫了他們。”
“到時候,南楚帝國朝廷完全可以將他們現在的內部矛盾,全都轉嫁到我們的頭上。”
“到時候,南楚帝國的內部矛盾就會被轉換成外部矛盾。”
“屆時,南楚人同仇敵愾,軍民一起對抗我們中元帝國,我們不僅進攻會受挫,傷亡加大。”
“就算是最終拿下了南楚帝國,我們和南楚帝國的百姓們,也成了不死不休的仇敵;到時候再想要統治他們,恐怕就沒那麽容易了。”
陳琦頓了頓,接著說道:“如今,南楚內憂已成定局,南楚帝國內部那羸弱不堪的利益同盟,很有可能在一次偶然的誤會下,就徹底破裂。”
“等到了那個時候,南楚帝國內部打個昏天黑地的,百姓被迫卷入戰亂,南楚朝廷將很有可能會失去民心。”
“屆時,我們再以挽救南楚帝國百姓的名義,發兵南下。”
“不僅南楚帝國的百姓會簞食壺漿的喜迎王師,那些打的精疲力盡的各個利益團體,也會識趣的向我們投效。”
“那樣一來,不僅我們的戰損會少很多,戰鬥也不會特別激烈。”
“估摸著也就隻需要打一到兩場的大仗,我們就可以徹底滅掉南楚,立下不世之功。”
陳琦說完後,端起茶杯小口小口的品起茶來,將時間徹底留給在場的其他官員,讓他們自己好好琢磨琢磨。
在場的眾人沒有人再說話,都閉上了嘴巴,在心中思考著陳琦剛才所說的話。
這些人既然能當官,那麽他們的學識自然是不差的;他們缺乏的是戰略眼光和戰略思維。
而戰略眼光和戰略思維這個東西,完全是跟一個人的經曆息息相關的。
賬房先生當戰略家,那他的眼界絕對不會超過算盤那個方寸之間。
而太過於精算利益得失,也是很容易錯失機會,貽誤戰機的。
這也是為什麽人們會說,賬房先生是成不了戰略家的。
大約一刻鍾後,還是平南王熊淼最先從思緒中清醒了過來。
他起身,朝著陳琦抱拳躬身道:“多謝王爺指點,臣茅塞頓開。”
“確如王爺所言,現在還不是與南楚帝國開戰的良機。”
“接下來平南軍該如何行事,還請殿下示下。”
其餘官員在聽完熊淼的話後,也紛紛起身,朝著陳琦抱拳躬身,等待著陳琦的指示。
很顯然,不管他們想通了,還是沒想通,都將這個決策權徹底交給陳琦了;等候著陳琦的指示。
而這,也正是陳琦這些年來,經營南境的收獲——在南境獨一無二的權威。
陳琦擺手,示意眾人坐下,待到眾人坐好後,陳琦這才緩緩開口道。
“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一個字——‘避’。”
“避開一切有可能和南楚帝國發生矛盾的事件,讓南楚帝國朝廷和皇室,沒有機會抓住我們的失誤,將矛盾轉嫁到我們的頭上來。”
“南楚帝國內部的事情,就讓南楚帝國內部自己解決,我們一概不去理會。”
“豐都河沿岸的各個州府,要調集軍民,嚴守豐都河大堤,不讓南楚人有機會越過豐都河,進入到我們中元帝國來。”
“這也就是為什麽我從四年前開始,就力主要修建豐都河北岸大堤的原因。”
“如今,我們豐都河北岸的大堤,已經可以算得上是固若金湯,我們隻需要派人將河堤守住,不讓南楚的軍隊和百姓闖關過來即可。”
“其餘的,我們一概不管,一概不問。”
熊淼有些躊躇的看向陳琦道:“那,王爺,你說,南楚帝國的蟲患,會不會蔓延到我們中元帝國來?”
“豐都河沿岸的州府,可都是中元帝國的糧袋子,我們這裏若是發生了蟲患,那麽後果將會不堪設想。”
陳琦微笑著擺擺手道:“平南王無需過慮。”
“南楚帝國這一次爆發的蟲災,主要是蝗蟲和蜩蟲,這些東西雖然破壞力極強,但是卻並不太擅長遠距離飛行。”
“豐都河最窄的地方也有數裏寬,最寬的地方甚至超過了十數裏。”
“那些蟲子根本飛不了那麽遠,就得掉進水裏,變成豐都河裏的魚食。”
“所以,完全不需要擔心這些。”
陳琦喝了口茶,接著說道:“當然,為了以防萬一,早做些準備還是沒有問題的。”
“我已經讓蘭園農科坊製作了一批專門針對蝗蟲和蜩蟲的藥,你們走的時候,都帶回去一部分,然後分發給距離豐都河大堤比較近的那些農戶,讓他們灑到田裏去。”
“到時候,就算是有了萬一,也不會對我們產生太大的影響的。”
陳琦放下茶盞,看著熊淼道:“哦,對了,熊王爺。”
“你渝州府和鎮北關之間,是有陸路通道的,很有可能成為蟲患北遷的突破口。”
“我已經安排人,給渝州府送去了六百張密網;那些密網是能夠攔住蝗蟲和蜩蟲的。”
“你回去後,讓人將那些密網分布在陸路通道之間,防止蟲患北遷。”
熊淼起身,朝著陳琦抱拳道:“諾!”
陳琦點點頭,擺手示意熊淼坐下。
陳琦扭頭看向在坐的其他官員道:“好了,有關南楚帝國蟲患的情報已經和諸位分享完畢了。”
“現在,該宣讀聖旨了。”
待到熊淼坐下後,陳琦這才繼續開口道:“南楚是肯定要滅的,否則我這數年來的謀劃就變得毫無意義了。”
“隻不過,現在還不是滅楚的時候。”
感受著眾人投來的疑惑的目光,陳琦也沒有讓他們再繼續提問,而是直接說出了他心中的想法。
“南楚帝國就算是遇上了蟲患,就算是遇上了危機,那它也是一個帝國,帝國的底蘊,是不容忽視的。”
“南楚帝國如今的內憂還沒有徹底爆發,還沒有到山窮水盡的那一步。”
“如果我們現在貿然對南楚帝國展開攻擊,其實對於南楚帝國朝廷和南楚皇室來說,算是幫了他們。”
“到時候,南楚帝國朝廷完全可以將他們現在的內部矛盾,全都轉嫁到我們的頭上。”
“到時候,南楚帝國的內部矛盾就會被轉換成外部矛盾。”
“屆時,南楚人同仇敵愾,軍民一起對抗我們中元帝國,我們不僅進攻會受挫,傷亡加大。”
“就算是最終拿下了南楚帝國,我們和南楚帝國的百姓們,也成了不死不休的仇敵;到時候再想要統治他們,恐怕就沒那麽容易了。”
陳琦頓了頓,接著說道:“如今,南楚內憂已成定局,南楚帝國內部那羸弱不堪的利益同盟,很有可能在一次偶然的誤會下,就徹底破裂。”
“等到了那個時候,南楚帝國內部打個昏天黑地的,百姓被迫卷入戰亂,南楚朝廷將很有可能會失去民心。”
“屆時,我們再以挽救南楚帝國百姓的名義,發兵南下。”
“不僅南楚帝國的百姓會簞食壺漿的喜迎王師,那些打的精疲力盡的各個利益團體,也會識趣的向我們投效。”
“那樣一來,不僅我們的戰損會少很多,戰鬥也不會特別激烈。”
“估摸著也就隻需要打一到兩場的大仗,我們就可以徹底滅掉南楚,立下不世之功。”
陳琦說完後,端起茶杯小口小口的品起茶來,將時間徹底留給在場的其他官員,讓他們自己好好琢磨琢磨。
在場的眾人沒有人再說話,都閉上了嘴巴,在心中思考著陳琦剛才所說的話。
這些人既然能當官,那麽他們的學識自然是不差的;他們缺乏的是戰略眼光和戰略思維。
而戰略眼光和戰略思維這個東西,完全是跟一個人的經曆息息相關的。
賬房先生當戰略家,那他的眼界絕對不會超過算盤那個方寸之間。
而太過於精算利益得失,也是很容易錯失機會,貽誤戰機的。
這也是為什麽人們會說,賬房先生是成不了戰略家的。
大約一刻鍾後,還是平南王熊淼最先從思緒中清醒了過來。
他起身,朝著陳琦抱拳躬身道:“多謝王爺指點,臣茅塞頓開。”
“確如王爺所言,現在還不是與南楚帝國開戰的良機。”
“接下來平南軍該如何行事,還請殿下示下。”
其餘官員在聽完熊淼的話後,也紛紛起身,朝著陳琦抱拳躬身,等待著陳琦的指示。
很顯然,不管他們想通了,還是沒想通,都將這個決策權徹底交給陳琦了;等候著陳琦的指示。
而這,也正是陳琦這些年來,經營南境的收獲——在南境獨一無二的權威。
陳琦擺手,示意眾人坐下,待到眾人坐好後,陳琦這才緩緩開口道。
“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一個字——‘避’。”
“避開一切有可能和南楚帝國發生矛盾的事件,讓南楚帝國朝廷和皇室,沒有機會抓住我們的失誤,將矛盾轉嫁到我們的頭上來。”
“南楚帝國內部的事情,就讓南楚帝國內部自己解決,我們一概不去理會。”
“豐都河沿岸的各個州府,要調集軍民,嚴守豐都河大堤,不讓南楚人有機會越過豐都河,進入到我們中元帝國來。”
“這也就是為什麽我從四年前開始,就力主要修建豐都河北岸大堤的原因。”
“如今,我們豐都河北岸的大堤,已經可以算得上是固若金湯,我們隻需要派人將河堤守住,不讓南楚的軍隊和百姓闖關過來即可。”
“其餘的,我們一概不管,一概不問。”
熊淼有些躊躇的看向陳琦道:“那,王爺,你說,南楚帝國的蟲患,會不會蔓延到我們中元帝國來?”
“豐都河沿岸的州府,可都是中元帝國的糧袋子,我們這裏若是發生了蟲患,那麽後果將會不堪設想。”
陳琦微笑著擺擺手道:“平南王無需過慮。”
“南楚帝國這一次爆發的蟲災,主要是蝗蟲和蜩蟲,這些東西雖然破壞力極強,但是卻並不太擅長遠距離飛行。”
“豐都河最窄的地方也有數裏寬,最寬的地方甚至超過了十數裏。”
“那些蟲子根本飛不了那麽遠,就得掉進水裏,變成豐都河裏的魚食。”
“所以,完全不需要擔心這些。”
陳琦喝了口茶,接著說道:“當然,為了以防萬一,早做些準備還是沒有問題的。”
“我已經讓蘭園農科坊製作了一批專門針對蝗蟲和蜩蟲的藥,你們走的時候,都帶回去一部分,然後分發給距離豐都河大堤比較近的那些農戶,讓他們灑到田裏去。”
“到時候,就算是有了萬一,也不會對我們產生太大的影響的。”
陳琦放下茶盞,看著熊淼道:“哦,對了,熊王爺。”
“你渝州府和鎮北關之間,是有陸路通道的,很有可能成為蟲患北遷的突破口。”
“我已經安排人,給渝州府送去了六百張密網;那些密網是能夠攔住蝗蟲和蜩蟲的。”
“你回去後,讓人將那些密網分布在陸路通道之間,防止蟲患北遷。”
熊淼起身,朝著陳琦抱拳道:“諾!”
陳琦點點頭,擺手示意熊淼坐下。
陳琦扭頭看向在坐的其他官員道:“好了,有關南楚帝國蟲患的情報已經和諸位分享完畢了。”
“現在,該宣讀聖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