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後,元夕日,清早起床,練完早功的陳琦正坐在餐桌邊,慢悠悠的吃著元宵。
陳琦前世作為北方人,尤其鍾愛元宵這一口,特別是煮完元宵的湯,那在陳琦看來,簡直就是人間美味。
而對於南方人愛吃的湯圓,陳琦貌似並不是特別有興趣;這倒不是說湯圓有什麽不好的,單純就是個人愛好不同罷了。
說起這元宵和湯圓,很多人都不知道二者有什麽區別。
陳琦前世陪著自家奶奶搖過元宵,也跟著自己的姑父包過湯圓,對於這兩種食物,還是有一些了解的。
元宵和湯圓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麵:?
一是餡料不同?:
元宵一般隻用甜類餡料,常見的有紅豆沙、黑芝麻、核桃仁、棗泥、巧克力等。
湯圓則素、葷皆可,素餡除了與北方的甜類餡料大體相同之外,還會加上新鮮水果,如草莓、菠蘿、鮮橙等,而葷餡則是各種肉類,口味多甜鹹。
二是製作方法不同?:
元宵是“滾”出來的,製作時先將餡料製成小塊,再蘸上水,在盛著糯米麵的笸筐內滾,一邊滾一邊灑水和添粉,使其自然沾滿糯米粉並滾成一個個圓球狀,表皮鬆軟。
湯圓是“包”出來的,用黑芝麻、白砂糖為原料,首先把黑芝麻磨製成粉末狀,然後豬油、白砂糖相繼放入混合物揉成團做餡,外麵用糯米粉搓成圓形。
三是水煮時長與口感不同?:
元宵煮的時間長,要10分鍾以上,口感比較硬實,煮後湯比較濃。
湯圓煮的時間短,3至5分鍾即可,口感偏軟,煮後湯比較清。
四是保質期不同?:
元宵不宜冷凍,保質期較短,即使冷凍保存,保質期也不會超過5天,且表皮容易開裂。
湯圓可冷凍後長期保存,市麵上常見的速凍湯圓,一般保質期都在12個月以上。
五是地域與食用習俗?:
“元宵”是北方人的叫法,主要在正月十五食用。
“湯圓”是南方人的稱呼,南方人吃湯圓,首日就在大年初一的早上,正月裏的一些拜祖祭神的節日,湯圓也是重要供品,到了元宵節,南方人也會接著吃湯圓,以示吉祥。
陳琦在沒出宮赴任之前,就已經將元宵給搞出來了,顏皇後和陳環他們就吃過不少次,而且顏皇後尤其鍾愛豆沙餡兒的元宵。
等到陳琦去了南境赴任之後,陳琦每到元夕節,也會讓自己府裏的廚子幫忙做些元宵來吃,一來是為了解饞,二來則是為了烘托節日氛圍。
秦奕很了解陳琦的生活習慣,所以早在兩天前,他就安頓給府裏的廚師,準備好做元宵的東西,在元夕日這天,要給陳琦做元宵吃。
府裏的廚師也是跟隨陳琦兩年時間的老人了,對於陳琦的喜好還是有些了解的;特別還有了秦奕的提醒,那就更不敢大意了。
於是,府裏的廚師在今天天還沒亮,就開始準備食材,給陳琦搖元宵了。
果然,在陳琦練完早功之後,元宵也出鍋了,陳琦剛好吃上。
整個時間拿捏的恰到好處。
?乛?乛???? 完美!
陳琦不知不覺間,就將一碗元宵下肚,看著空空蕩蕩的碗,陳琦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自己府裏的廚子太會玩兒了,一碗九個元宵,沒有一個口味是重複的;陳琦每吃一個,都會有一種完全新鮮的感覺。
九個元宵,九種口味,吃完之後,陳琦覺得完全沒有吃夠,還想要來一碗。
像是知道陳琦的想法似的,秦奕再次端著一碗元宵走了進來,看到陳琦拿著一個空碗發呆,他笑嗬嗬的走到陳琦麵前說道。
“王爺,老劉師傅說,你多半一碗不太夠吃,讓我再給你送一碗過來。”
秦奕說著,就將那碗新做的元宵放在了陳琦麵前,拿走了陳琦手中的空碗。
陳琦看著麵前的元宵,微笑著點了點頭:“秦伯,去將老劉師傅請來吧。”
陳琦囑咐完秦奕,再次慢慢悠悠的吃起元宵來。
大約一刻鍾後,秦奕帶著一個微胖的中年男人從屋外走了進來。
中年男人剛想要下跪行禮,就被秦奕給拉住了。
秦奕朝著中年男人使了個眼色,在中年男人看來,並投來疑惑的目光時,秦奕朝著中年男人微微搖頭,讓他不要說話。
陳琦將第二晚的元宵吃完後,放下碗,就看到了站在不遠處的中年男人和秦奕。
陳琦微笑著朝二人招招手:“來,坐下說話。”
秦奕和中年男人來到餐桌邊坐下,秦奕倒是習慣了和陳琦同坐一張桌子,所以也就沒有什麽感覺。
可是中年男人就不一樣了,中年男人沒有見過多麽大的人物,更別說皇子龍孫了;自家這個主子他雖然見過幾麵,但是卻不敢和他說話。
就連坐在一張桌子上,中年男人都覺得哪哪都怪,屁股上像是紮了釘子似的,坐立難安。
陳琦看出來了中年男人的窘境,他笑著伸手,拍了拍中年男人那粗糙的手背道。
“老劉師傅,在這梅園住的可還習慣?”
老劉師傅臉上露出了一個有些勉強的笑容道:“回王爺,習慣,習慣。”
陳琦看著老劉師傅那有些手足無措的模樣,笑著說道:“老劉師傅,您跟隨我也有兩年了吧。”
“不用這麽緊張。”
老劉師傅尷尬的撓了撓頭道:“回,回王爺,不緊張。”
陳琦點了點頭道:“本王如果沒記錯的話,老劉師傅您應該是豐都驛人吧?”
“突然從豐都驛來到中元城,算是從中元城最南方來到中元城最北方了,而且還是在冬天;應該會有不太適應的地方吧?”
老劉師傅這一次沒有再搪塞陳琦,而是有些不太自然的說道。
“是,是有點不太適應。”
“關鍵是這裏太冷了,也太幹燥了。”
“偶爾身體會感覺有點不太適應。”
陳琦點了點頭,微笑著說道:“沒事兒,再過幾天,咱們就要回豐都驛了。”
“等回到豐都驛後,本王給你放段時間的假,你回去後好好休息休息。”
老劉師傅慌忙的擺擺手道:“不用,不用。”
“王爺,小的不需要休息,回去以後,小的還要給您做飯呢。”
陳琦知道老劉師傅這說的都是真心話,也就沒有再強求什麽,而是扭頭看向了秦奕道。
“秦伯,賞老劉師傅一百兩銀子,他今天做的元宵很好吃,本王很滿意。”
秦奕抱拳道:“是!”
老劉師傅也趕緊起身,抱拳躬身:“小的多謝王爺賞。”
陳琦站起身,親手將老劉師傅扶了起來:“好了,都是自家人,不用這麽客氣。”
“去吧,去休息吧。”
老劉師傅和秦奕朝陳琦行禮後,便退出了二堂。
吃飽喝足的陳琦,再一次來到書房中,認真的批閱起公文來。
今天晚上,他要去參加元夕詩詞會,公文得趕緊處理完,才能有時間。
..............................................................................................
傍晚時分,吃過晚飯的陳琦,騎上雪隱駒,在秦奕的陪同下,朝著中元城方向趕去。
今晚的詩會,是在中元城內的琉璃坊牡丹園舉辦。
牡丹園是一所前朝遺留的皇家園林,這裏曾經見證過無數的宮廷盛事。
踏入牡丹園,宛如進入了一幅古雅的畫卷。
園中曲徑通幽,蜿蜒的青石小路穿梭於繁花茂林之間。
高大的鬆柏猶如忠誠的衛士,蒼勁挺拔,鬆針在夕陽餘暉下閃爍著墨綠的光澤。
再往前走,便是大片盛開的牡丹。
紅的似火,粉的如霞,白的像雪,一朵朵嬌豔欲滴,花瓣層層疊疊,微風拂過,恰似一群盛裝的仙子在翩翩起舞。
為了能讓人們在冬日裏看到牡丹花,設計者還專門在中元城以北的溫泉和牡丹園之間,修建了一個暗渠,專門用來調溫泉水,滋養這些牡丹花。
花叢間錯落有致地擺放著幾座精巧的亭台樓閣,飛簷鬥拱雕梁畫棟,盡顯往昔皇家的奢華。
樓閣的窗欞上刻滿了精美的花紋,或是花鳥魚蟲,或是神話傳說中的祥瑞之物。
園子深處還有一方靜謐的湖泊,湖水清澈見底,倒映著周圍的景色,湖麵上偶爾泛起漣漪,像是歲月輕輕撥動的琴弦。
夜幕降臨的時候,陳琦也剛好抵達了牡丹園。
門口負責迎賓的官員,認識陳琦,知道陳琦現在算是中元帝國最負盛名的皇子,於是不敢有絲毫怠慢,趕緊小跑上前來見禮。
“臣禮部司正趙有龍,參見昭陽王殿下,殿下萬福!”
剛剛跳下馬的陳琦,將韁繩丟給秦奕後,邁步上前,將趙有龍扶了起來。
“趙大人免禮,本王沒來遲吧?”
趙有龍順著陳琦的力道起身:“沒有,沒有,殿下來的正是時候。”
陳琦前世作為北方人,尤其鍾愛元宵這一口,特別是煮完元宵的湯,那在陳琦看來,簡直就是人間美味。
而對於南方人愛吃的湯圓,陳琦貌似並不是特別有興趣;這倒不是說湯圓有什麽不好的,單純就是個人愛好不同罷了。
說起這元宵和湯圓,很多人都不知道二者有什麽區別。
陳琦前世陪著自家奶奶搖過元宵,也跟著自己的姑父包過湯圓,對於這兩種食物,還是有一些了解的。
元宵和湯圓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麵:?
一是餡料不同?:
元宵一般隻用甜類餡料,常見的有紅豆沙、黑芝麻、核桃仁、棗泥、巧克力等。
湯圓則素、葷皆可,素餡除了與北方的甜類餡料大體相同之外,還會加上新鮮水果,如草莓、菠蘿、鮮橙等,而葷餡則是各種肉類,口味多甜鹹。
二是製作方法不同?:
元宵是“滾”出來的,製作時先將餡料製成小塊,再蘸上水,在盛著糯米麵的笸筐內滾,一邊滾一邊灑水和添粉,使其自然沾滿糯米粉並滾成一個個圓球狀,表皮鬆軟。
湯圓是“包”出來的,用黑芝麻、白砂糖為原料,首先把黑芝麻磨製成粉末狀,然後豬油、白砂糖相繼放入混合物揉成團做餡,外麵用糯米粉搓成圓形。
三是水煮時長與口感不同?:
元宵煮的時間長,要10分鍾以上,口感比較硬實,煮後湯比較濃。
湯圓煮的時間短,3至5分鍾即可,口感偏軟,煮後湯比較清。
四是保質期不同?:
元宵不宜冷凍,保質期較短,即使冷凍保存,保質期也不會超過5天,且表皮容易開裂。
湯圓可冷凍後長期保存,市麵上常見的速凍湯圓,一般保質期都在12個月以上。
五是地域與食用習俗?:
“元宵”是北方人的叫法,主要在正月十五食用。
“湯圓”是南方人的稱呼,南方人吃湯圓,首日就在大年初一的早上,正月裏的一些拜祖祭神的節日,湯圓也是重要供品,到了元宵節,南方人也會接著吃湯圓,以示吉祥。
陳琦在沒出宮赴任之前,就已經將元宵給搞出來了,顏皇後和陳環他們就吃過不少次,而且顏皇後尤其鍾愛豆沙餡兒的元宵。
等到陳琦去了南境赴任之後,陳琦每到元夕節,也會讓自己府裏的廚子幫忙做些元宵來吃,一來是為了解饞,二來則是為了烘托節日氛圍。
秦奕很了解陳琦的生活習慣,所以早在兩天前,他就安頓給府裏的廚師,準備好做元宵的東西,在元夕日這天,要給陳琦做元宵吃。
府裏的廚師也是跟隨陳琦兩年時間的老人了,對於陳琦的喜好還是有些了解的;特別還有了秦奕的提醒,那就更不敢大意了。
於是,府裏的廚師在今天天還沒亮,就開始準備食材,給陳琦搖元宵了。
果然,在陳琦練完早功之後,元宵也出鍋了,陳琦剛好吃上。
整個時間拿捏的恰到好處。
?乛?乛???? 完美!
陳琦不知不覺間,就將一碗元宵下肚,看著空空蕩蕩的碗,陳琦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自己府裏的廚子太會玩兒了,一碗九個元宵,沒有一個口味是重複的;陳琦每吃一個,都會有一種完全新鮮的感覺。
九個元宵,九種口味,吃完之後,陳琦覺得完全沒有吃夠,還想要來一碗。
像是知道陳琦的想法似的,秦奕再次端著一碗元宵走了進來,看到陳琦拿著一個空碗發呆,他笑嗬嗬的走到陳琦麵前說道。
“王爺,老劉師傅說,你多半一碗不太夠吃,讓我再給你送一碗過來。”
秦奕說著,就將那碗新做的元宵放在了陳琦麵前,拿走了陳琦手中的空碗。
陳琦看著麵前的元宵,微笑著點了點頭:“秦伯,去將老劉師傅請來吧。”
陳琦囑咐完秦奕,再次慢慢悠悠的吃起元宵來。
大約一刻鍾後,秦奕帶著一個微胖的中年男人從屋外走了進來。
中年男人剛想要下跪行禮,就被秦奕給拉住了。
秦奕朝著中年男人使了個眼色,在中年男人看來,並投來疑惑的目光時,秦奕朝著中年男人微微搖頭,讓他不要說話。
陳琦將第二晚的元宵吃完後,放下碗,就看到了站在不遠處的中年男人和秦奕。
陳琦微笑著朝二人招招手:“來,坐下說話。”
秦奕和中年男人來到餐桌邊坐下,秦奕倒是習慣了和陳琦同坐一張桌子,所以也就沒有什麽感覺。
可是中年男人就不一樣了,中年男人沒有見過多麽大的人物,更別說皇子龍孫了;自家這個主子他雖然見過幾麵,但是卻不敢和他說話。
就連坐在一張桌子上,中年男人都覺得哪哪都怪,屁股上像是紮了釘子似的,坐立難安。
陳琦看出來了中年男人的窘境,他笑著伸手,拍了拍中年男人那粗糙的手背道。
“老劉師傅,在這梅園住的可還習慣?”
老劉師傅臉上露出了一個有些勉強的笑容道:“回王爺,習慣,習慣。”
陳琦看著老劉師傅那有些手足無措的模樣,笑著說道:“老劉師傅,您跟隨我也有兩年了吧。”
“不用這麽緊張。”
老劉師傅尷尬的撓了撓頭道:“回,回王爺,不緊張。”
陳琦點了點頭道:“本王如果沒記錯的話,老劉師傅您應該是豐都驛人吧?”
“突然從豐都驛來到中元城,算是從中元城最南方來到中元城最北方了,而且還是在冬天;應該會有不太適應的地方吧?”
老劉師傅這一次沒有再搪塞陳琦,而是有些不太自然的說道。
“是,是有點不太適應。”
“關鍵是這裏太冷了,也太幹燥了。”
“偶爾身體會感覺有點不太適應。”
陳琦點了點頭,微笑著說道:“沒事兒,再過幾天,咱們就要回豐都驛了。”
“等回到豐都驛後,本王給你放段時間的假,你回去後好好休息休息。”
老劉師傅慌忙的擺擺手道:“不用,不用。”
“王爺,小的不需要休息,回去以後,小的還要給您做飯呢。”
陳琦知道老劉師傅這說的都是真心話,也就沒有再強求什麽,而是扭頭看向了秦奕道。
“秦伯,賞老劉師傅一百兩銀子,他今天做的元宵很好吃,本王很滿意。”
秦奕抱拳道:“是!”
老劉師傅也趕緊起身,抱拳躬身:“小的多謝王爺賞。”
陳琦站起身,親手將老劉師傅扶了起來:“好了,都是自家人,不用這麽客氣。”
“去吧,去休息吧。”
老劉師傅和秦奕朝陳琦行禮後,便退出了二堂。
吃飽喝足的陳琦,再一次來到書房中,認真的批閱起公文來。
今天晚上,他要去參加元夕詩詞會,公文得趕緊處理完,才能有時間。
..............................................................................................
傍晚時分,吃過晚飯的陳琦,騎上雪隱駒,在秦奕的陪同下,朝著中元城方向趕去。
今晚的詩會,是在中元城內的琉璃坊牡丹園舉辦。
牡丹園是一所前朝遺留的皇家園林,這裏曾經見證過無數的宮廷盛事。
踏入牡丹園,宛如進入了一幅古雅的畫卷。
園中曲徑通幽,蜿蜒的青石小路穿梭於繁花茂林之間。
高大的鬆柏猶如忠誠的衛士,蒼勁挺拔,鬆針在夕陽餘暉下閃爍著墨綠的光澤。
再往前走,便是大片盛開的牡丹。
紅的似火,粉的如霞,白的像雪,一朵朵嬌豔欲滴,花瓣層層疊疊,微風拂過,恰似一群盛裝的仙子在翩翩起舞。
為了能讓人們在冬日裏看到牡丹花,設計者還專門在中元城以北的溫泉和牡丹園之間,修建了一個暗渠,專門用來調溫泉水,滋養這些牡丹花。
花叢間錯落有致地擺放著幾座精巧的亭台樓閣,飛簷鬥拱雕梁畫棟,盡顯往昔皇家的奢華。
樓閣的窗欞上刻滿了精美的花紋,或是花鳥魚蟲,或是神話傳說中的祥瑞之物。
園子深處還有一方靜謐的湖泊,湖水清澈見底,倒映著周圍的景色,湖麵上偶爾泛起漣漪,像是歲月輕輕撥動的琴弦。
夜幕降臨的時候,陳琦也剛好抵達了牡丹園。
門口負責迎賓的官員,認識陳琦,知道陳琦現在算是中元帝國最負盛名的皇子,於是不敢有絲毫怠慢,趕緊小跑上前來見禮。
“臣禮部司正趙有龍,參見昭陽王殿下,殿下萬福!”
剛剛跳下馬的陳琦,將韁繩丟給秦奕後,邁步上前,將趙有龍扶了起來。
“趙大人免禮,本王沒來遲吧?”
趙有龍順著陳琦的力道起身:“沒有,沒有,殿下來的正是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