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琦三人走到畫舫附近的踏板上,準備通過踏板登上畫舫。結果三人還沒有動,就被一位身穿絲綿長裙的俏麗女子抬手攔住了。


    她聲音清脆地說:“三位,想要登船,請對出下聯。本畫舫拒不接待無才學之人。”


    陳琦好奇的看向身旁的柳源,柳源心領神會的解釋道:“三爺,確實有這個規矩,我上次來,就是對上了楹聯,才獲準進入的。”


    他頓了頓又繼續說:“我聽說,中元城裏不少的富家公子都曾來過這個畫舫,想要進裏麵一探究竟。”


    “結果,他們連這第一關都過不去,隻好灰溜溜的離開了。”


    陳琦點點頭,看著俏麗女子道:“那就有勞小娘子出題了。”


    俏麗姑娘微微頷首,然後輕輕拉起一條紅繩,往下一拉。


    隻聽“嘩啦”一聲,畫舫中央的一卷紅綢順勢落下,並緩緩展開。


    眾人定睛一看,隻見那紅綢之上,赫然寫著一副上聯——“此地有佳山佳水,佳風佳月,更兼有佳人佳事,添千秋佳話。”


    柳源在看到這幅楹聯的時候,臉都黑了,這尼瑪是什麽倒黴運氣啊,怎麽遇上這麽一個上聯。


    柳源扭頭看向陳琦,想要看看陳琦有沒有頭緒。


    結果就發現陳琦嘴角帶笑,頗有興致的欣賞著那紅綢上的字。


    “這寫楹聯之人,應該是個女子;她雖然想要學習男子的筆力,將這幅楹聯寫的霸氣一些;隻是那手腕上的力道,終究還是欠缺了一些。”


    “這副楹聯,寫的是,嬌媚猶餘,霸氣不足。”


    聽到陳琦的話,陸源和柳源還好,他們已經見識過太多次陳琦的逆天操作了,這種僅憑文字就判斷出對方身份和特點的事兒,簡直太過稀鬆平常了。


    可是那位負責攔路出題的俏麗女子,在聽到陳琦的話後,臉上的驚訝之色,簡直是完全控製不住。


    沒辦法,親眼見證了所有過程的她,很難相信,陳琦僅僅靠著眼力,就能猜得出那麽多隱秘之事。


    此時此刻,俏麗女子對陳琦充滿了好奇。


    而就在剛才,陳琦在看到上聯的第一時間,就在前世的記憶中,找到了這幅上聯的出處,以及與其對應的下聯是什麽。


    這幅楹聯據傳說是前世明太祖朱元璋所做,是送給秦淮河胭脂地的一副楹聯。


    作為一位窮苦出身,大字不識幾個的朱元璋,怎會做出如此優美的一副楹聯呢?其實朱元璋是有寓意的,而且最起碼還是三個。


    其一,安置流民。


    元末烽煙四起,大批百姓流離失所,對此,朱元璋深有體會,因為自己手下那幫兄弟幾乎清一色都是流民。


    流民沒飯吃,沒地方住,將來還是會造反,是社會不穩定因素。


    朝廷在秦淮河畔帶頭辦妓院,可以有效帶動全國各地興辦妓院之風,從而安置大量的流民,尤其是那些女性流民。


    除了妓女、老鴇外,同樣還需要不少的服務人員,這都是可以養家糊口的工作。


    其二,籌錢。


    洪武二年是啥情況?大明剛建國不久,此時的大軍正在北上,和蒙元的殘餘勢力正在做最後的決戰,需要大量的軍費開支。


    而麵對一個滿目瘡痍的爛攤子,就算已經采取了鼓勵農耕、與民休養的政策,但時間太長,等不及,所以就想到了自己開妓院這麽個法子。


    這樣做的好處是無成本,來錢快,能夠大量吸納民間資本,實在是高。


    朱元璋的這招應該是跟春秋時期的管仲學的,他雖說大字不識幾個,但別忘了,其身邊的能人異士一堆。


    其三,報仇。


    《明實錄》曾記載過洪武二年的一道命令:“凡官吏宿娼者,杖六十,媒合之人減一等,若官員子孫宿娼者罪亦如之。”


    啥意思呢?


    就是規定逛妓院者必須隻能是商人,如果朝廷官員膽敢前往,嚴懲不貸,就連“媒合之人”都要處罰。


    自己可以拉人,別人就不行,頗有“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味道。


    其實不然,朱元璋和誰有仇?不是陳友諒、張士誠,也不是蒙元統治者,而是商人。


    在朱元璋看來,不管是哪個朝代,農民的日子都不好過,這怪不到蒙古人頭上,更怪不到陳友諒等人身上。


    這些都是商人的錯。


    是商人低買高賣,囤積居奇,為富不仁,欺壓鄉裏,才導致了民不聊生。


    然後……


    那為什麽朱元璋會如此仇視商人呢?


    甚至在登基之後,還害死了有著明初第一商賈的沈萬三。


    其實是因為在他小時候曾被屯米的奸商害過,餓死了好多的親人。


    如今整個江山都是自己的,不向那些奸商下手,更待何時?


    當然了,當了皇帝,手段不能太明目張膽,不然難以服眾,不過耍個小手段,玩個小陰招啥的還是沒問題的。


    所以,當朱元璋登基為帝後,首先就製定了“重農抑商”的政策,堂而皇之,名正言順的將商人的社會地位壓低,甚至是將他們和那些下九流的職業並列,成為了不能入仕為官的人。


    然後就是各種算計商人們的陰招了,比方說興辦了秦淮大院,“與商同樂”。


    因為官員是規定不準去的,農民沒錢去不了,讀書人想去不敢去,於是乎,商人逛窯子,一時間肆無忌憚起來,他們全都中了朱元璋的圈套。


    錢去了不說,德行也沒了,最可怕的是身子也掏空了。


    好一招殺人不見血,可見朱元璋對商人的仇恨有多深。


    不過千算萬算的朱元璋還是有一點沒料到,那就是到後來滿朝的文武大臣還是摻和了進來,而且還多是“公款消費”,這讓朱元璋很是頭疼。


    最後不得已下令要關閉秦淮大院,但是已經來不及了,非但沒關了,還繁榮昌盛了近三百年,成就了一段“秦淮八豔”的美名。


    不得不說,這個事情還是蠻諷刺的。


    陳琦拿起桌麵上的毛筆,蘸了一點墨汁,在一旁擺放著的紅綢上,果斷的書寫——“世間多癡男癡女,癡心癡夢,況複多癡情癡意,是幾輩癡人。”


    陳琦這一次沒有用前世宋徽宗的瘦金體和南唐後主李煜的金錯體,那兩種書法都太過於清秀了一些,少了男人的霸氣。


    書寫這幅楹聯的女子,既然喜歡模仿男子豪橫霸道的筆力,應該也是那種喜歡霸道男子的性格;那麽投其所好,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所以,陳琦這一次書寫楹聯,使用的是宋朝書法名家,黃庭堅的字體。


    黃庭堅的書法風格以剛勁有力的筆畫著稱,筆畫峻拔雄健,猶如刀削斧劈一般,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展現了其獨特的藝術魅力。


    陳琦寫完,將筆放在硯台之上,帶著柳源和陸源,邁步朝著畫舫內走去。


    隻留下俏麗女子呆滯的站在原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隻想當個鹹魚王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塞外閑人一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塞外閑人一枚並收藏我隻想當個鹹魚王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