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淺撓著腦袋,一臉懵逼的看著台上的陳琦,漂亮的鳳眸中,透露著她這個年紀應該有的清澈的愚蠢。
很顯然,拓跋淺並沒有聽懂陳琦的話是什麽意思。
其實別說拓跋淺了,就算是即墨仙翁這位亞聖老者,也沒有聽懂陳琦這句話是什麽意思。
畢竟這句話太現代了,在沒有特殊語境的加持下,想要聽懂還真挺不容易的。
陳琦微笑看著拓跋淺,解釋道:“我所說的屁股,是指坐的位置,而腦袋是指想法。”
“這句話的意思簡單來說就是你坐的位置不同,你的想法自然也就不同。”
“就拿你剛才提的問題舉例,中原陳氏一族在太祖術皇帝未君臨帝位之時,確實是門閥世家,而且還是中原地區最大的武侯世家。”
“陳氏一族先後出過六名一品大將軍,十一名二品將軍,三十六名三品將軍,八十七名四品將軍和數百名雜號將軍。”
“至於校尉棋牌等低級軍官,更是難以數計,恐怕就算是陳氏宗族族譜都未必能將他們記完全,需要去中元帝國的宗人府去調檔才行。”
“中原陳氏作為門閥世家,所思所想自然是和後來的陳氏皇族是不一樣的。”
“雖然我們的祖先沒有變,我們的血脈傳承沒有變,我們的家傳禮教沒有變,但是我們的處境變了,我們的地位變了,所要思考的東西自然也就不一樣了。”
“民間有一句老話,叫做千年的世家,百年的王朝。”
“就拿中原地區來舉例吧,王朝更迭何其頻繁?”
“不算戰亂時期的小國內鬥,僅僅是能夠將中原地區大一統的王朝,就有姬夏,牟燕,淩周,苻秦,天啟,趙齊,李唐,劉漢和現在的陳元。”
“加上那些戰亂時期的小國,數量就更加恐怖了。”
“這些帝國王朝,國祚時間長的像姬夏和苻秦的國祚延綿都超過了六百年;趙齊和李唐的國祚延綿都超過了五百年。”
“國祚時間短的像淩周帝國,國祚僅七十八年,天啟帝國,國祚僅九十五年。”
“迄今為止,沒有一個帝國的國祚能夠傳承超過千年的。”
“而門閥世家的傳承呢?就不一樣了。”
“中元帝國的十大世家,傳承都超過了千年;中元十大世家之下,傳承超過千年的世家至少還有二十多個。”
“我想在其他四國,情況應該也和我們中元帝國差不多吧?”
四大帝國的使團長聞言,全都微微頷首,表示了認同。
陳琦笑著繼續說道:“這就是了。”
“世家傳承千年,絲毫不受王朝更迭影響,自然是有他們的一條處世之道的。”
“王朝興則家興,王朝敗則家避,王朝滅則家自保,戰亂起則散。”
“這四句話應該是很多門閥世家的祖訓了吧。”
“而在這四句話搭建的教育環境中,能夠教出忠君愛國,孝悌仁義的子弟嗎?”
陳琦這句話,其實已經是在誅門閥世家的心了,誅門閥世家的不臣之心。
競技場內鴉雀無聲,觀眾席上落針可聞,不管是五大帝國皇室成員,還是五大帝國門閥世家的代表們,全都閉著嘴,大氣都不敢喘,唯恐戰火燒到他們身上去。
隻有拓跋淺右手捂著紅唇,露出了驚訝的神色。
陳琦微笑著搖搖頭:“中原陳氏身為門閥世家時,自然也是遵循此道的。”
“什麽國家大義,什麽民族存亡,什麽百姓生死,和我們沒有半點關係。”
“流水的王朝,鐵打的世家。不管皇帝誰來坐,家族不亡就可以了。”
“可是當中原陳氏成為皇族之後,中原陳氏的身份變了,責任自然也就了了。”
“中原陳氏將自身的興衰榮辱與中元帝國興亡綁在了一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這個時候,中原陳氏身為門閥世家時堅守的一些準則,就不再適用了。”
“比方說,作為門閥世家,中原陳氏可以不在乎百姓的日子過的怎麽樣,百姓的生死與我無關,我隻需要保證我中原陳氏不敗落就夠了。”
“可是作為中元帝國的皇族,中原陳氏就需要把百姓的民生福祉放在第一位考慮了,因為民心所向是直接關係到國家存亡的。”
“又比方說,作為門閥世家時,中原陳氏可以通過抵禦外族積攢軍功的方式,讓中原陳氏在中原王朝中更好的站穩腳跟,積累更多的家族底蘊。這與忠君愛國無關,這與民族存亡無關。”
“當外族真的無法力敵之時,身為門閥世家的中原陳氏自然還是會以自保為主,不會做那種與民族共存亡的蠢事。”
“可是,當中原陳氏成為中元帝國皇族之後,抵禦外敵,守護中原百姓,守護中元帝國,就成為了中元皇室的使命。”
“民族存亡直接關乎著中原陳氏的存亡,中原陳氏不可能再有放棄民族,放棄百姓,放棄國家自保的可能了。”
“神諭之戰時,外有四國進犯,內有奸人草寇蜂起,中元帝國處於危急存亡之時。”
“中原陳氏皇族子弟身先士卒,禦敵於國門之外,馬革裹屍者不勝繁幾,為國捐軀者不勝繁幾,血灑疆場者不勝繁幾,就連我們的幾位姑姑,身為女子都披甲執刀,奔赴戰場禦敵去了。”
“以至於到了今天,陳氏皇族子弟依舊凋零,五國皇室中,陳氏皇族的人數甚至還比不上一些國家皇族人數的零頭。”
“正是因為有了陳氏皇族子弟身先士卒的帶領著將士們奮力拚殺,浴血奮戰,才保住了中原大地不受賊寇襲擾,中原百姓不受胡虜屠戮。”
陳琦看著拓跋淺,麵色平靜,語調輕柔的問道:“不知道現在,小姐可能理解我剛才說的那句話的含義了?”
拓跋淺認真的點點頭:“昭陽王殿下的意思是,一個人所處的位置不同,會影響他思維方式和最後決策。”
“不知道我理解的對嗎?”
陳琦笑了:“孺子可教也。”
“小姐理解的非常正確。”
“那麽,不知道我這算不算是回答了小姐最開始提出的那幾個問題了呢?”
拓跋淺點點頭,鄭重的給陳琦施了一禮:“多謝昭陽王殿下賜教,小女子感激不盡。”
陳琦微笑著頷首,算是接受了拓跋淺的禮。
陳琦環視一周後,輕咳一聲,喚醒了陷入沉思中的觀眾們。
而觀眾們在清醒之後,看向陳琦的眼神又變了。
世家門閥看陳琦的眼神從之前的好奇,變成了現在的驚恐和畏懼。
四國使團看陳琦的眼神從之前的防備,變成了現在的充滿殺意。
百姓們看陳琦的眼神從之前的崇拜,變成了現在的頂禮膜拜。
就連即墨仙翁都忍不住點了點頭,臉上露出了無比欣慰的表情。
陳琦沒有理會其他人的想法和變化,他微笑著喝了一口茶,潤了潤嗓子,繼續說道。
“好了,商賈的事兒就說到這裏吧。”
“很多事情,隻要你們能夠撥開表麵附著的灰塵,是很容易看清楚事物真實的內在的。”
“回到豐都驛發展上來……”
“豐都驛當時的情況,想要以最快的速度使民生恢複,使百姓富足,就不能恪守古製,將目光盯在土地之上,將心思花在農田裏麵。”
“豐都驛需要一條路,一條前人從未走過的路。”
“而我選擇的路,就是開埠通商,通過給來往商賈提供服務,賺取金錢,幫助百姓們盡快脫離困苦,恢複民生。”
“所以,你們也就看到了,豐都驛的很多變革,就是在為商賈提供便利而變的。”
“時至今日,豐都驛百姓們生活上的改變是我那一次選擇的最好的答卷,豐都驛的成功證明了我當時的選擇是沒有錯的。”
“當然,作為豐都驛的父母官,我並沒有因為豐都驛在開埠通商上有了一點成就就沾沾喜喜,我同樣明白農為本的道理。”
“所以,當那些在外的豐都驛流民歸鄉之後,我並沒有讓他們再去豐都城內去給商賈們做服務掙錢,而是給他們分了田產,分了農具,分了耕畜,讓他們回到了土地。”
“如今,我豐都驛去年一年的糧食收成就高達兩千五百餘萬石,今年預計糧食收成還會增長五成左右,預計收糧三千七百餘萬石。”
“這是個什麽概念呢?”
“神諭之戰時,中元帝國一年的軍糧損耗是在三千三百萬石到三千八百萬石左右。”
“我豐都驛現在一年的糧食收成,就足以支撐中元帝國和四國開戰而不受缺糧影響。”
‘崩!’陳琦的這一句話,像是一記重錘,重重的砸在了四國使團所有人的頭上,把他們敲的頭腦發昏,不知所措。
不由自主的吞咽了一口口水,四國使團再次想起中元帝國那讓他們垂涎欲滴的‘五國擂台戰’賭注時,竟然覺得自己好像有點太小家子氣了。
合著那些在他們看來無比珍貴的東西,放在人家中元帝國眼裏,竟然隻不過是一個小小軍驛僅僅一年的收成。
這種落差,讓四國使團都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陳琦的臉上,再次掛上了如沐春風般的微笑。
“好了,剛才我大哥已經說過了,中元帝國的第三場政論我們放棄了。”
“我上台來呢,並不是參加政論;隻是受到即墨仙翁相邀,與各位聊聊天,談談心,交流交流治理地方的經驗罷了。”
“我覺得今天交流的已經夠多的了,就到這裏吧。”
“您說呢?”陳琦最後一句話,是問即墨仙翁的。
即墨仙翁微笑著點了點頭:“好。”
“老夫多謝昭陽王殿下賜教了,老夫收獲頗豐啊。”
“等‘五國擂台戰’結束之後,如果昭陽王殿下有空,可以來我墨穀坐坐,與我坐而論道如何?”
陳琦微笑著拱手道:“仙翁誠意相邀,小子不敢拒絕。”
“小子得空後,定當登門求教。”
即墨仙翁伸手將躬身的陳琦扶起,拍了拍陳琦的肩膀,看那表情就知道對陳琦很是滿意。
陳琦道別之後,便飛身落下了擂台,回到了中元帝國使團所在的觀賽區。
陳環在眾人看不到的地方,給陳琦比了一個大拇指;陳琦見狀,笑得更加燦爛了。
所有人都以為,陳琦剛才那番有關中原陳氏是門閥世家還是皇室的言論,會為自己招來麻煩。
畢竟陳琦說的一些話,其實是挺冒犯祖宗的。
但是,隻有少數的幾個人才知道,陳琦的那番話,其實是在為中原陳氏皇族立命。
當陳琦的那番話傳入到中原百姓的耳朵裏時,中原陳氏和中元帝國,都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裏,成為中原大地不二的主人。
陳琦微笑著坐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沒有理會周遭那些很是狂熱的眼神。
即墨仙翁輕咳一聲,看向另外四國使團道:“四國可還有人要上台論政?”
四國使團麵麵相覷一番後,都地下了自己那高貴的頭顱。
即墨仙翁問了三遍,依舊無人應答。
即墨仙翁便直接宣布了第一天政論結束,明天辰時開始第二天的擂台比試,比試內容到時候在競技台上臨時抽取。
即墨仙翁宣布完,身形一閃就消失了。
觀眾們在驚歎了片刻後,隨即也排著隊,陸陸續續的離開了競技場。
四國使團則是都坐在原地,等待著觀眾們走個差不多了,才起身跟隨著人群,往競技場外走去。
競技場外,人們三三兩兩的聚集在一起,小聲的討論著剛才競技場內的事情。
而話題最為集中的,當然就是陳琦和他說的那些話了。
在百姓們的口中,現在的陳琦不僅僅隻是財神爺轉世,聚財能力超凡;還是古之聖人轉世,為救苦救難而來,是百姓的福星。
陳琦隱隱的聽了一耳朵,冷汗頓時就下來了。
他是萬萬沒有想到,這個話題怎麽就扯到這上麵來了。
娘的,說他是古之聖人轉世,是百姓們救苦救難的福星,那不是把他往火坑裏推嗎?
這要是再傳下去,他他娘的是不是不當皇帝都不行了?
這一刻,麵對競技場內數萬人而麵不改色的陳琦真的慌了。
很顯然,拓跋淺並沒有聽懂陳琦的話是什麽意思。
其實別說拓跋淺了,就算是即墨仙翁這位亞聖老者,也沒有聽懂陳琦這句話是什麽意思。
畢竟這句話太現代了,在沒有特殊語境的加持下,想要聽懂還真挺不容易的。
陳琦微笑看著拓跋淺,解釋道:“我所說的屁股,是指坐的位置,而腦袋是指想法。”
“這句話的意思簡單來說就是你坐的位置不同,你的想法自然也就不同。”
“就拿你剛才提的問題舉例,中原陳氏一族在太祖術皇帝未君臨帝位之時,確實是門閥世家,而且還是中原地區最大的武侯世家。”
“陳氏一族先後出過六名一品大將軍,十一名二品將軍,三十六名三品將軍,八十七名四品將軍和數百名雜號將軍。”
“至於校尉棋牌等低級軍官,更是難以數計,恐怕就算是陳氏宗族族譜都未必能將他們記完全,需要去中元帝國的宗人府去調檔才行。”
“中原陳氏作為門閥世家,所思所想自然是和後來的陳氏皇族是不一樣的。”
“雖然我們的祖先沒有變,我們的血脈傳承沒有變,我們的家傳禮教沒有變,但是我們的處境變了,我們的地位變了,所要思考的東西自然也就不一樣了。”
“民間有一句老話,叫做千年的世家,百年的王朝。”
“就拿中原地區來舉例吧,王朝更迭何其頻繁?”
“不算戰亂時期的小國內鬥,僅僅是能夠將中原地區大一統的王朝,就有姬夏,牟燕,淩周,苻秦,天啟,趙齊,李唐,劉漢和現在的陳元。”
“加上那些戰亂時期的小國,數量就更加恐怖了。”
“這些帝國王朝,國祚時間長的像姬夏和苻秦的國祚延綿都超過了六百年;趙齊和李唐的國祚延綿都超過了五百年。”
“國祚時間短的像淩周帝國,國祚僅七十八年,天啟帝國,國祚僅九十五年。”
“迄今為止,沒有一個帝國的國祚能夠傳承超過千年的。”
“而門閥世家的傳承呢?就不一樣了。”
“中元帝國的十大世家,傳承都超過了千年;中元十大世家之下,傳承超過千年的世家至少還有二十多個。”
“我想在其他四國,情況應該也和我們中元帝國差不多吧?”
四大帝國的使團長聞言,全都微微頷首,表示了認同。
陳琦笑著繼續說道:“這就是了。”
“世家傳承千年,絲毫不受王朝更迭影響,自然是有他們的一條處世之道的。”
“王朝興則家興,王朝敗則家避,王朝滅則家自保,戰亂起則散。”
“這四句話應該是很多門閥世家的祖訓了吧。”
“而在這四句話搭建的教育環境中,能夠教出忠君愛國,孝悌仁義的子弟嗎?”
陳琦這句話,其實已經是在誅門閥世家的心了,誅門閥世家的不臣之心。
競技場內鴉雀無聲,觀眾席上落針可聞,不管是五大帝國皇室成員,還是五大帝國門閥世家的代表們,全都閉著嘴,大氣都不敢喘,唯恐戰火燒到他們身上去。
隻有拓跋淺右手捂著紅唇,露出了驚訝的神色。
陳琦微笑著搖搖頭:“中原陳氏身為門閥世家時,自然也是遵循此道的。”
“什麽國家大義,什麽民族存亡,什麽百姓生死,和我們沒有半點關係。”
“流水的王朝,鐵打的世家。不管皇帝誰來坐,家族不亡就可以了。”
“可是當中原陳氏成為皇族之後,中原陳氏的身份變了,責任自然也就了了。”
“中原陳氏將自身的興衰榮辱與中元帝國興亡綁在了一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這個時候,中原陳氏身為門閥世家時堅守的一些準則,就不再適用了。”
“比方說,作為門閥世家,中原陳氏可以不在乎百姓的日子過的怎麽樣,百姓的生死與我無關,我隻需要保證我中原陳氏不敗落就夠了。”
“可是作為中元帝國的皇族,中原陳氏就需要把百姓的民生福祉放在第一位考慮了,因為民心所向是直接關係到國家存亡的。”
“又比方說,作為門閥世家時,中原陳氏可以通過抵禦外族積攢軍功的方式,讓中原陳氏在中原王朝中更好的站穩腳跟,積累更多的家族底蘊。這與忠君愛國無關,這與民族存亡無關。”
“當外族真的無法力敵之時,身為門閥世家的中原陳氏自然還是會以自保為主,不會做那種與民族共存亡的蠢事。”
“可是,當中原陳氏成為中元帝國皇族之後,抵禦外敵,守護中原百姓,守護中元帝國,就成為了中元皇室的使命。”
“民族存亡直接關乎著中原陳氏的存亡,中原陳氏不可能再有放棄民族,放棄百姓,放棄國家自保的可能了。”
“神諭之戰時,外有四國進犯,內有奸人草寇蜂起,中元帝國處於危急存亡之時。”
“中原陳氏皇族子弟身先士卒,禦敵於國門之外,馬革裹屍者不勝繁幾,為國捐軀者不勝繁幾,血灑疆場者不勝繁幾,就連我們的幾位姑姑,身為女子都披甲執刀,奔赴戰場禦敵去了。”
“以至於到了今天,陳氏皇族子弟依舊凋零,五國皇室中,陳氏皇族的人數甚至還比不上一些國家皇族人數的零頭。”
“正是因為有了陳氏皇族子弟身先士卒的帶領著將士們奮力拚殺,浴血奮戰,才保住了中原大地不受賊寇襲擾,中原百姓不受胡虜屠戮。”
陳琦看著拓跋淺,麵色平靜,語調輕柔的問道:“不知道現在,小姐可能理解我剛才說的那句話的含義了?”
拓跋淺認真的點點頭:“昭陽王殿下的意思是,一個人所處的位置不同,會影響他思維方式和最後決策。”
“不知道我理解的對嗎?”
陳琦笑了:“孺子可教也。”
“小姐理解的非常正確。”
“那麽,不知道我這算不算是回答了小姐最開始提出的那幾個問題了呢?”
拓跋淺點點頭,鄭重的給陳琦施了一禮:“多謝昭陽王殿下賜教,小女子感激不盡。”
陳琦微笑著頷首,算是接受了拓跋淺的禮。
陳琦環視一周後,輕咳一聲,喚醒了陷入沉思中的觀眾們。
而觀眾們在清醒之後,看向陳琦的眼神又變了。
世家門閥看陳琦的眼神從之前的好奇,變成了現在的驚恐和畏懼。
四國使團看陳琦的眼神從之前的防備,變成了現在的充滿殺意。
百姓們看陳琦的眼神從之前的崇拜,變成了現在的頂禮膜拜。
就連即墨仙翁都忍不住點了點頭,臉上露出了無比欣慰的表情。
陳琦沒有理會其他人的想法和變化,他微笑著喝了一口茶,潤了潤嗓子,繼續說道。
“好了,商賈的事兒就說到這裏吧。”
“很多事情,隻要你們能夠撥開表麵附著的灰塵,是很容易看清楚事物真實的內在的。”
“回到豐都驛發展上來……”
“豐都驛當時的情況,想要以最快的速度使民生恢複,使百姓富足,就不能恪守古製,將目光盯在土地之上,將心思花在農田裏麵。”
“豐都驛需要一條路,一條前人從未走過的路。”
“而我選擇的路,就是開埠通商,通過給來往商賈提供服務,賺取金錢,幫助百姓們盡快脫離困苦,恢複民生。”
“所以,你們也就看到了,豐都驛的很多變革,就是在為商賈提供便利而變的。”
“時至今日,豐都驛百姓們生活上的改變是我那一次選擇的最好的答卷,豐都驛的成功證明了我當時的選擇是沒有錯的。”
“當然,作為豐都驛的父母官,我並沒有因為豐都驛在開埠通商上有了一點成就就沾沾喜喜,我同樣明白農為本的道理。”
“所以,當那些在外的豐都驛流民歸鄉之後,我並沒有讓他們再去豐都城內去給商賈們做服務掙錢,而是給他們分了田產,分了農具,分了耕畜,讓他們回到了土地。”
“如今,我豐都驛去年一年的糧食收成就高達兩千五百餘萬石,今年預計糧食收成還會增長五成左右,預計收糧三千七百餘萬石。”
“這是個什麽概念呢?”
“神諭之戰時,中元帝國一年的軍糧損耗是在三千三百萬石到三千八百萬石左右。”
“我豐都驛現在一年的糧食收成,就足以支撐中元帝國和四國開戰而不受缺糧影響。”
‘崩!’陳琦的這一句話,像是一記重錘,重重的砸在了四國使團所有人的頭上,把他們敲的頭腦發昏,不知所措。
不由自主的吞咽了一口口水,四國使團再次想起中元帝國那讓他們垂涎欲滴的‘五國擂台戰’賭注時,竟然覺得自己好像有點太小家子氣了。
合著那些在他們看來無比珍貴的東西,放在人家中元帝國眼裏,竟然隻不過是一個小小軍驛僅僅一年的收成。
這種落差,讓四國使團都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陳琦的臉上,再次掛上了如沐春風般的微笑。
“好了,剛才我大哥已經說過了,中元帝國的第三場政論我們放棄了。”
“我上台來呢,並不是參加政論;隻是受到即墨仙翁相邀,與各位聊聊天,談談心,交流交流治理地方的經驗罷了。”
“我覺得今天交流的已經夠多的了,就到這裏吧。”
“您說呢?”陳琦最後一句話,是問即墨仙翁的。
即墨仙翁微笑著點了點頭:“好。”
“老夫多謝昭陽王殿下賜教了,老夫收獲頗豐啊。”
“等‘五國擂台戰’結束之後,如果昭陽王殿下有空,可以來我墨穀坐坐,與我坐而論道如何?”
陳琦微笑著拱手道:“仙翁誠意相邀,小子不敢拒絕。”
“小子得空後,定當登門求教。”
即墨仙翁伸手將躬身的陳琦扶起,拍了拍陳琦的肩膀,看那表情就知道對陳琦很是滿意。
陳琦道別之後,便飛身落下了擂台,回到了中元帝國使團所在的觀賽區。
陳環在眾人看不到的地方,給陳琦比了一個大拇指;陳琦見狀,笑得更加燦爛了。
所有人都以為,陳琦剛才那番有關中原陳氏是門閥世家還是皇室的言論,會為自己招來麻煩。
畢竟陳琦說的一些話,其實是挺冒犯祖宗的。
但是,隻有少數的幾個人才知道,陳琦的那番話,其實是在為中原陳氏皇族立命。
當陳琦的那番話傳入到中原百姓的耳朵裏時,中原陳氏和中元帝國,都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裏,成為中原大地不二的主人。
陳琦微笑著坐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沒有理會周遭那些很是狂熱的眼神。
即墨仙翁輕咳一聲,看向另外四國使團道:“四國可還有人要上台論政?”
四國使團麵麵相覷一番後,都地下了自己那高貴的頭顱。
即墨仙翁問了三遍,依舊無人應答。
即墨仙翁便直接宣布了第一天政論結束,明天辰時開始第二天的擂台比試,比試內容到時候在競技台上臨時抽取。
即墨仙翁宣布完,身形一閃就消失了。
觀眾們在驚歎了片刻後,隨即也排著隊,陸陸續續的離開了競技場。
四國使團則是都坐在原地,等待著觀眾們走個差不多了,才起身跟隨著人群,往競技場外走去。
競技場外,人們三三兩兩的聚集在一起,小聲的討論著剛才競技場內的事情。
而話題最為集中的,當然就是陳琦和他說的那些話了。
在百姓們的口中,現在的陳琦不僅僅隻是財神爺轉世,聚財能力超凡;還是古之聖人轉世,為救苦救難而來,是百姓的福星。
陳琦隱隱的聽了一耳朵,冷汗頓時就下來了。
他是萬萬沒有想到,這個話題怎麽就扯到這上麵來了。
娘的,說他是古之聖人轉世,是百姓們救苦救難的福星,那不是把他往火坑裏推嗎?
這要是再傳下去,他他娘的是不是不當皇帝都不行了?
這一刻,麵對競技場內數萬人而麵不改色的陳琦真的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