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琦:“你那裏有沒有收集到關於這個東倭太子大和橫承的具體信息?”
“有的。”淩錦點點頭,從袖筒中掏出一卷錦帛,遞給了陳琦道:“這是定東軍軍情司收集到的有關這位東倭太子大和橫承的資料。臣看了一下,收集的還挺詳細的。”
陳琦打開錦帛,仔細的閱讀著上麵的內容。
這東倭帝國太子大和橫承是東倭皇帝大和由目和皇後嘉榮氏所生的嫡長子,是東倭國皇位第一順位繼承人。
太子大天橫承以其仁厚的性情和高貴的人品而備受人們敬仰。他的外表散發著一種溫和而堅毅的氣質,宛如春日暖陽,溫暖著每一個與之接觸的人。
大天橫承的笑容如春風般和煦,眼神中透露出智慧和善意。他對待他人總是充滿關懷,無論貴賤貧富,都能給予平等的尊重和幫助。他的言行舉止優雅大方,謙遜有禮,讓人如沐春風。
東倭皇帝大和由目中年時得過一場怪病,致使其後來身體虧空嚴重,無力再執掌朝政。
大和橫承作為太子,順理成章的代君監國,統攬了東倭國的朝政。
大和橫承在國家事務中,展現出卓越的智慧和果斷的決策能力。他心係百姓,努力推動國家的發展和繁榮,為人民謀福祉。他傾聽民意,善於采納各方意見,以公正和平等的態度治理國家,贏得了人民的廣泛支持和愛戴。
無論是在宮廷還是民間,大天橫承都以其高尚的品德和仁愛之心成為了東倭國的典範。他的存在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人們的心靈,激勵著大家向著美好的未來努力前行。東倭國的人民因有這樣一位謙謙君子的太子而感到驕傲和安心。
大和橫承的儲君位置一直都挺穩定的,他的那些兄弟姐妹們也很是尊重這位長兄,從未有過想要和大和橫承爭奪儲君之位。
直到,大和橫承改革朝政時,將手伸到了東倭國四大家族及其附屬家族的勢力範圍內,一切就夠改變了。
在大和橫承改革朝政之前,東倭國的局勢一直保持著某種微妙的平衡。四大家族及其附屬家族宛如四根巨大的支柱,支撐著這個國家的穩定。然而,當大和橫承決心將手伸向這些家族的勢力範圍時,就如同在平靜的湖麵上投下了一塊巨石,引發了軒然大波。
原本沉寂的家族們開始騷動起來,他們感受到了來自大和橫承的威脅。權力的遊戲瞬間展開,各方勢力暗中勾結,明爭暗鬥。家族之間的結盟與背叛錯綜複雜,如同一張密密麻麻的蛛網。往日的盟友可能在瞬間變成敵人,而曾經的敵人也可能成為暫時的盟友。
東倭國的政治舞台變得風雲變幻,局勢愈發撲朔迷離。
半年前,荒廢朝政十多年的東倭皇帝大和由目,突然召開了皇室宗族會議。在會議上,以東倭皇帝大和由目為首的一幫皇室宗親,毫無預兆的將矛頭對向了這位勤勤懇懇,監理朝政十多載的東倭太子。
一幫長輩級的人物,用盡了這個世界上所有肮髒的心思來揣測,用盡了這個世界上所有難聽的話語來攻訐,用盡了這個世界上所有下作的手段來陷害,大和橫承這位將東倭國帶上一個新台階的功勳太子。
最開始的攻訐和詆毀,確實讓大和橫承愣了那麽一刹那,僅僅是片刻之後,大和橫承就知道這裏麵的彎彎繞。
再看到自己的生身父親,東倭皇帝大和由目的神態,大和橫承還有什麽不明白的呢?
大和橫承都沒有為自己辯駁一句,就將太子印信,太子手碟和兵符全部放在了大和由目麵前。他自貶為庶人,孑然一身的離開了東倭皇宮,從此下落不明了。
大和橫承在民間威望頗高,大和由於投鼠忌器,不敢明目張膽的將大和橫承處死;所以就隻能在暗地裏,做一些小動作,想要悄無聲息的將大和橫承弄死了。
同時,在暗地裏推動廢太子運動的東倭國四大家族,也對大和橫承沒有死而耿耿於懷。如果大和橫承沒有死,等到大和由目駕崩之日,憑借著大和橫承多年來在朝堂上的經營,難保大和橫承沒有繼位的可能。
如果大和橫承最後真的僥幸繼位了,那麽他就可以憑借著皇室掌握的軍事力量,將四大家族直接剿滅。等到那個時候,東倭帝國,恐怕就再也不會有什麽四大家族的存在了。
東倭國四大家族不敢賭,也賭不起,他們隻有親眼見到了大和橫承的屍體,他們才能徹底心安,不再擔驚受怕。
所以,就在大和橫承離開皇宮後不久,東倭國內,對於大和橫承的搜捕刺殺,也就同時展開了。
隻是,一直到現在,東倭國內對於大和橫承的近況都是一無所知的。他是死是活,是好是歹,人們皆無從得知。
而就在三個月前,東倭國內突然流行開了一個傳聞,說是有人在中元帝國東境的村莊內,見到過一位長相酷似大和橫承的年輕人,不知道是不是大和橫承本尊。
然後,就在傳聞傳開還沒有半個月,東倭國就傳來了倭寇搶奪東倭官軍新式戰船的消息。
緊接著,中元帝國東境屢遭倭寇屠戮的事情也就發生了。
要說這裏麵沒有什麽必然的聯係,陳琦是絕對不信的。
陳琦收起錦帛,閉眼思考了一會兒,緩緩的睜開了眼睛。
陳琦:“淩王爺,您不是說還有兩位四大家族子弟也失蹤了嗎?”
“你那裏有沒有他們的消息。”
淩錦點點頭:“有的。不過,這兩位應該鬧不出多大的事兒來。”
淩錦說著,從另外一個袖筒中,又掏出了一卷錦帛,遞給了陳琦。
陳琦接過錦帛,打開後快速的瀏覽了一下,就將兩卷錦帛丟到一旁去了。
就像淩錦說的那樣,這兩位雖然是東倭國四大家族子弟,也確實失蹤很長時間了。但是,這二位純粹就是花花公子,不學無術的那種,根本不值得讓人費盡心機的殺人滅口。
陳琦手指輕輕撚動,心中快速思索,著接下來的對策。
陳琦起身,率先走進耳室中,秦奕,淩錦等人緊隨其後。
陳琦麵對著沙盤,在腦海中瘋狂計算每種對策的可行性和存在的風險。
半個時辰後,陳琦計算過了十多條對策後,終於還是做出了決定。
陳琦看著淩錦道:“淩王爺,你讓手下的人,想辦法放出風去。”
“就說朝廷得知了倭寇犯邊,屠戮了中元帝國百姓的事兒,陛下非常的憤怒。調派了兩萬禁軍精銳,火速馳援東境。約摸著五天左右就能到達定東城。”
“淩王爺您擔心這幾天倭寇會繼續攻擊村莊,於是派出兩萬定東軍將東境沿海剩餘六個村莊的所有百姓,全都聚集起來,護送到定東城內。”
“具體的護送時間,就定在三天後。”
“意思就是這麽個意思,您看著再怎麽潤色一下吧。”
淩錦雖然還不是特別明白陳琦的意思,但是出於為臣的本能,還是應下了這個差事。
秦奕就沒那麽多的顧慮了,直接開口問道:“少爺,你這麽安排,是何用意?”
陳琦微笑著敲了敲沙盤:“你們說,這定東城內,有沒有東倭人的細作混跡其中啊?”
淩錦毫不遲疑的答道:“有,很多。定東軍記錄在案的,就有三十多人,全部在我們的監視之下。未在監視之下的,那就不計其數了。”
秦奕眉頭一皺,不解的說道:“既然已經知道了那些人是細作,為什麽不將他們除掉?還留著他們幹嘛?”
陳琦和淩錦對視了一眼,無奈的搖了搖頭。
淩錦:“秦大人請暫息雷霆之怒,聽本王慢慢道來。”
淩錦見秦奕的情緒被安撫住了,這才緩緩開口道:“秦大人有所不知,東倭人在定東城內安排探子細作的事情,從中元帝國建立之初就有,從未斷過。定東軍和定東王府對於這些細作的監視也一直都存在。”
“老乾王,也就是初代定東王陳楚老主人,曾經絞殺過一批東倭人細作。幾乎是一次性的將東倭人潛藏在定東城內的細作全都弄死了。”
“東倭人的情報網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直接導致了東倭人在之後的十多年時間裏,在與中元帝國的交戰中,舉步維艱,徹底陷入了被動局麵。”
秦奕麵色欣喜的說道:“這不挺好的嗎?”
陳琦搖搖頭:“秦伯你光看到了好的一麵,對於未知的另一麵卻是一無所知啊。”
秦奕疑惑:“另一麵?是什麽?”
陳琦長歎一聲道:“東倭人是不會放棄了解中元帝國東境的消息,在定東城內安插自己的探子和細作的。不管前路多艱,他們都一定會達成自己的目的,不死不休。”
“也就是這個原因,東倭人的探子和細作是殺不完,除不清的。你前腳殺了,後腳他們就會再次派出別人來繼續滲透,保證他們的情報網不會崩潰。”
“隻要這些東倭人的探子和細作一直存在,那麽就意味著東倭人不會脫褲子放屁的,繼續往定東城派探子和細作。沒有新鮮血液,東倭人在定東城能夠看到什麽,能夠聽到什麽,就不是他們所能決定的了。”
“秦伯你想一下啊。如果,東倭人的探子和細作,全都在我的掌握之中,我想要讓他們得到什麽消息,他就能得到什麽消息,我不想讓他知道什麽消息,他就得不到什麽消息。”
“這樣的話,這些探子和細作,存不存在,還有什麽意義嗎?還有殺他們的必要嗎?”
“現在一怒之下,將這些細作和探子弄死。等到日後,人家再派來新的,更加高級的細作和探子,我們是不是又得花很長時間,從茫茫人海中,尋找那麽幾隻蟑螂和臭蟲。”
“找到了還則罷了。如果找不到,那些細作和探子,是不是就會成為隱患和威脅。”
“有百年當賊的,沒有百年防賊的。尋找那些細作和探子的蛛絲馬跡,通過他們的行為舉止,來判斷他們是不是別有所圖。這個過程是無比漫長,而且耗資耗巨大的。”
“所以呀,不管是從哪個角度出發,那些探子和細作活著,掌握在我們的監視之下,顯然更加有利於帝國和東境的發展,何樂而不為呢?”
秦奕終於恍然大悟,弄清楚了這件事背後隱藏著的種種曲折與貓膩,心中不由得長歎一聲:“玩心計耍手段的這些家夥們,心腸可真是夠黑啊!”
僅僅隻是關於是否要殺掉探子和奸細這麽簡單的一件事情,竟然能被陳琦等人說得天花亂墜、頭頭是道,令旁人根本無法辯駁。
就在這一刹那間,秦奕真正地陷入了對自身的深度質疑之中。他暗自思忖著,難道自己真的如他們所說那般愚鈍不堪嗎?
為何別人能夠輕易玩弄於股掌之間而不自知呢?這種感覺實在太糟糕了,仿佛整個世界都在嘲笑他的天真與無知。
而淩錦,在這一刻似乎也明白了陳琦剛才那樣安排的用意。
淩錦問道:“三殿下是準備在沿途設伏,全殲了這股倭狗嗎?”
陳琦點頭:“我想,東倭人也明白,以他們的實力,和禁軍驍勇對戰,就算是他們仗著兵鋒正銳,也很難占到什麽便宜。”
“所以,如果這幫倭寇真的是奉了什麽人的命令,有目標的對東境沿海村莊實施針對性的屠殺的話。他們就一定會想方設法的在那些百姓沒有被運到定東城前,孤注一擲的出手,將這些百姓盡數截殺。”
“而且,這一切還必須是在禁軍驍勇抵達定東城前就做完。等到禁軍驍勇一到,他們就快速的返回大海,讓禁軍驍勇望洋興歎。”
陳琦緩了口氣,繼續說道:“所以,在如此緊迫的情況下。那些倭狗聽到這樣一個消息,就算明知道這個消息是假的,他們也會義無反顧的奮力一搏的。”
“有的。”淩錦點點頭,從袖筒中掏出一卷錦帛,遞給了陳琦道:“這是定東軍軍情司收集到的有關這位東倭太子大和橫承的資料。臣看了一下,收集的還挺詳細的。”
陳琦打開錦帛,仔細的閱讀著上麵的內容。
這東倭帝國太子大和橫承是東倭皇帝大和由目和皇後嘉榮氏所生的嫡長子,是東倭國皇位第一順位繼承人。
太子大天橫承以其仁厚的性情和高貴的人品而備受人們敬仰。他的外表散發著一種溫和而堅毅的氣質,宛如春日暖陽,溫暖著每一個與之接觸的人。
大天橫承的笑容如春風般和煦,眼神中透露出智慧和善意。他對待他人總是充滿關懷,無論貴賤貧富,都能給予平等的尊重和幫助。他的言行舉止優雅大方,謙遜有禮,讓人如沐春風。
東倭皇帝大和由目中年時得過一場怪病,致使其後來身體虧空嚴重,無力再執掌朝政。
大和橫承作為太子,順理成章的代君監國,統攬了東倭國的朝政。
大和橫承在國家事務中,展現出卓越的智慧和果斷的決策能力。他心係百姓,努力推動國家的發展和繁榮,為人民謀福祉。他傾聽民意,善於采納各方意見,以公正和平等的態度治理國家,贏得了人民的廣泛支持和愛戴。
無論是在宮廷還是民間,大天橫承都以其高尚的品德和仁愛之心成為了東倭國的典範。他的存在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人們的心靈,激勵著大家向著美好的未來努力前行。東倭國的人民因有這樣一位謙謙君子的太子而感到驕傲和安心。
大和橫承的儲君位置一直都挺穩定的,他的那些兄弟姐妹們也很是尊重這位長兄,從未有過想要和大和橫承爭奪儲君之位。
直到,大和橫承改革朝政時,將手伸到了東倭國四大家族及其附屬家族的勢力範圍內,一切就夠改變了。
在大和橫承改革朝政之前,東倭國的局勢一直保持著某種微妙的平衡。四大家族及其附屬家族宛如四根巨大的支柱,支撐著這個國家的穩定。然而,當大和橫承決心將手伸向這些家族的勢力範圍時,就如同在平靜的湖麵上投下了一塊巨石,引發了軒然大波。
原本沉寂的家族們開始騷動起來,他們感受到了來自大和橫承的威脅。權力的遊戲瞬間展開,各方勢力暗中勾結,明爭暗鬥。家族之間的結盟與背叛錯綜複雜,如同一張密密麻麻的蛛網。往日的盟友可能在瞬間變成敵人,而曾經的敵人也可能成為暫時的盟友。
東倭國的政治舞台變得風雲變幻,局勢愈發撲朔迷離。
半年前,荒廢朝政十多年的東倭皇帝大和由目,突然召開了皇室宗族會議。在會議上,以東倭皇帝大和由目為首的一幫皇室宗親,毫無預兆的將矛頭對向了這位勤勤懇懇,監理朝政十多載的東倭太子。
一幫長輩級的人物,用盡了這個世界上所有肮髒的心思來揣測,用盡了這個世界上所有難聽的話語來攻訐,用盡了這個世界上所有下作的手段來陷害,大和橫承這位將東倭國帶上一個新台階的功勳太子。
最開始的攻訐和詆毀,確實讓大和橫承愣了那麽一刹那,僅僅是片刻之後,大和橫承就知道這裏麵的彎彎繞。
再看到自己的生身父親,東倭皇帝大和由目的神態,大和橫承還有什麽不明白的呢?
大和橫承都沒有為自己辯駁一句,就將太子印信,太子手碟和兵符全部放在了大和由目麵前。他自貶為庶人,孑然一身的離開了東倭皇宮,從此下落不明了。
大和橫承在民間威望頗高,大和由於投鼠忌器,不敢明目張膽的將大和橫承處死;所以就隻能在暗地裏,做一些小動作,想要悄無聲息的將大和橫承弄死了。
同時,在暗地裏推動廢太子運動的東倭國四大家族,也對大和橫承沒有死而耿耿於懷。如果大和橫承沒有死,等到大和由目駕崩之日,憑借著大和橫承多年來在朝堂上的經營,難保大和橫承沒有繼位的可能。
如果大和橫承最後真的僥幸繼位了,那麽他就可以憑借著皇室掌握的軍事力量,將四大家族直接剿滅。等到那個時候,東倭帝國,恐怕就再也不會有什麽四大家族的存在了。
東倭國四大家族不敢賭,也賭不起,他們隻有親眼見到了大和橫承的屍體,他們才能徹底心安,不再擔驚受怕。
所以,就在大和橫承離開皇宮後不久,東倭國內,對於大和橫承的搜捕刺殺,也就同時展開了。
隻是,一直到現在,東倭國內對於大和橫承的近況都是一無所知的。他是死是活,是好是歹,人們皆無從得知。
而就在三個月前,東倭國內突然流行開了一個傳聞,說是有人在中元帝國東境的村莊內,見到過一位長相酷似大和橫承的年輕人,不知道是不是大和橫承本尊。
然後,就在傳聞傳開還沒有半個月,東倭國就傳來了倭寇搶奪東倭官軍新式戰船的消息。
緊接著,中元帝國東境屢遭倭寇屠戮的事情也就發生了。
要說這裏麵沒有什麽必然的聯係,陳琦是絕對不信的。
陳琦收起錦帛,閉眼思考了一會兒,緩緩的睜開了眼睛。
陳琦:“淩王爺,您不是說還有兩位四大家族子弟也失蹤了嗎?”
“你那裏有沒有他們的消息。”
淩錦點點頭:“有的。不過,這兩位應該鬧不出多大的事兒來。”
淩錦說著,從另外一個袖筒中,又掏出了一卷錦帛,遞給了陳琦。
陳琦接過錦帛,打開後快速的瀏覽了一下,就將兩卷錦帛丟到一旁去了。
就像淩錦說的那樣,這兩位雖然是東倭國四大家族子弟,也確實失蹤很長時間了。但是,這二位純粹就是花花公子,不學無術的那種,根本不值得讓人費盡心機的殺人滅口。
陳琦手指輕輕撚動,心中快速思索,著接下來的對策。
陳琦起身,率先走進耳室中,秦奕,淩錦等人緊隨其後。
陳琦麵對著沙盤,在腦海中瘋狂計算每種對策的可行性和存在的風險。
半個時辰後,陳琦計算過了十多條對策後,終於還是做出了決定。
陳琦看著淩錦道:“淩王爺,你讓手下的人,想辦法放出風去。”
“就說朝廷得知了倭寇犯邊,屠戮了中元帝國百姓的事兒,陛下非常的憤怒。調派了兩萬禁軍精銳,火速馳援東境。約摸著五天左右就能到達定東城。”
“淩王爺您擔心這幾天倭寇會繼續攻擊村莊,於是派出兩萬定東軍將東境沿海剩餘六個村莊的所有百姓,全都聚集起來,護送到定東城內。”
“具體的護送時間,就定在三天後。”
“意思就是這麽個意思,您看著再怎麽潤色一下吧。”
淩錦雖然還不是特別明白陳琦的意思,但是出於為臣的本能,還是應下了這個差事。
秦奕就沒那麽多的顧慮了,直接開口問道:“少爺,你這麽安排,是何用意?”
陳琦微笑著敲了敲沙盤:“你們說,這定東城內,有沒有東倭人的細作混跡其中啊?”
淩錦毫不遲疑的答道:“有,很多。定東軍記錄在案的,就有三十多人,全部在我們的監視之下。未在監視之下的,那就不計其數了。”
秦奕眉頭一皺,不解的說道:“既然已經知道了那些人是細作,為什麽不將他們除掉?還留著他們幹嘛?”
陳琦和淩錦對視了一眼,無奈的搖了搖頭。
淩錦:“秦大人請暫息雷霆之怒,聽本王慢慢道來。”
淩錦見秦奕的情緒被安撫住了,這才緩緩開口道:“秦大人有所不知,東倭人在定東城內安排探子細作的事情,從中元帝國建立之初就有,從未斷過。定東軍和定東王府對於這些細作的監視也一直都存在。”
“老乾王,也就是初代定東王陳楚老主人,曾經絞殺過一批東倭人細作。幾乎是一次性的將東倭人潛藏在定東城內的細作全都弄死了。”
“東倭人的情報網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直接導致了東倭人在之後的十多年時間裏,在與中元帝國的交戰中,舉步維艱,徹底陷入了被動局麵。”
秦奕麵色欣喜的說道:“這不挺好的嗎?”
陳琦搖搖頭:“秦伯你光看到了好的一麵,對於未知的另一麵卻是一無所知啊。”
秦奕疑惑:“另一麵?是什麽?”
陳琦長歎一聲道:“東倭人是不會放棄了解中元帝國東境的消息,在定東城內安插自己的探子和細作的。不管前路多艱,他們都一定會達成自己的目的,不死不休。”
“也就是這個原因,東倭人的探子和細作是殺不完,除不清的。你前腳殺了,後腳他們就會再次派出別人來繼續滲透,保證他們的情報網不會崩潰。”
“隻要這些東倭人的探子和細作一直存在,那麽就意味著東倭人不會脫褲子放屁的,繼續往定東城派探子和細作。沒有新鮮血液,東倭人在定東城能夠看到什麽,能夠聽到什麽,就不是他們所能決定的了。”
“秦伯你想一下啊。如果,東倭人的探子和細作,全都在我的掌握之中,我想要讓他們得到什麽消息,他就能得到什麽消息,我不想讓他知道什麽消息,他就得不到什麽消息。”
“這樣的話,這些探子和細作,存不存在,還有什麽意義嗎?還有殺他們的必要嗎?”
“現在一怒之下,將這些細作和探子弄死。等到日後,人家再派來新的,更加高級的細作和探子,我們是不是又得花很長時間,從茫茫人海中,尋找那麽幾隻蟑螂和臭蟲。”
“找到了還則罷了。如果找不到,那些細作和探子,是不是就會成為隱患和威脅。”
“有百年當賊的,沒有百年防賊的。尋找那些細作和探子的蛛絲馬跡,通過他們的行為舉止,來判斷他們是不是別有所圖。這個過程是無比漫長,而且耗資耗巨大的。”
“所以呀,不管是從哪個角度出發,那些探子和細作活著,掌握在我們的監視之下,顯然更加有利於帝國和東境的發展,何樂而不為呢?”
秦奕終於恍然大悟,弄清楚了這件事背後隱藏著的種種曲折與貓膩,心中不由得長歎一聲:“玩心計耍手段的這些家夥們,心腸可真是夠黑啊!”
僅僅隻是關於是否要殺掉探子和奸細這麽簡單的一件事情,竟然能被陳琦等人說得天花亂墜、頭頭是道,令旁人根本無法辯駁。
就在這一刹那間,秦奕真正地陷入了對自身的深度質疑之中。他暗自思忖著,難道自己真的如他們所說那般愚鈍不堪嗎?
為何別人能夠輕易玩弄於股掌之間而不自知呢?這種感覺實在太糟糕了,仿佛整個世界都在嘲笑他的天真與無知。
而淩錦,在這一刻似乎也明白了陳琦剛才那樣安排的用意。
淩錦問道:“三殿下是準備在沿途設伏,全殲了這股倭狗嗎?”
陳琦點頭:“我想,東倭人也明白,以他們的實力,和禁軍驍勇對戰,就算是他們仗著兵鋒正銳,也很難占到什麽便宜。”
“所以,如果這幫倭寇真的是奉了什麽人的命令,有目標的對東境沿海村莊實施針對性的屠殺的話。他們就一定會想方設法的在那些百姓沒有被運到定東城前,孤注一擲的出手,將這些百姓盡數截殺。”
“而且,這一切還必須是在禁軍驍勇抵達定東城前就做完。等到禁軍驍勇一到,他們就快速的返回大海,讓禁軍驍勇望洋興歎。”
陳琦緩了口氣,繼續說道:“所以,在如此緊迫的情況下。那些倭狗聽到這樣一個消息,就算明知道這個消息是假的,他們也會義無反顧的奮力一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