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琦沒有理會陳伽羅酸不拉幾的語氣,心中腹誹:活該!
陳伽羅將顏皇後的懿旨放到一旁:“你回去後,讓秦奕明天辰時進宮來見朕。之後的事情,你就不要再管了。”
陳琦點頭道:“好。知道了。”
陳伽羅頷首:“怎麽樣,今天上早朝,有什麽感覺?”
陳琦有些不解,陳伽羅明明之前已經問過了,為什麽又要問一遍。
陳伽羅顯然是看出了陳琦的疑惑:“朕知道你們三兄弟同氣連枝,關係密切。但是,你們畢竟還是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對於一些事情的感知也是不一樣的。”
“你也不用誤會什麽,同樣的問題,朕在陳環第一天上朝的時候就問過,也在陳瓊第一天上朝的時候也問過。你第一天上朝,朕也問了你同樣的問題。”
陳琦點頭,明白了陳伽羅的意思,陳伽羅這是準備教子了。
陳琦:“可以看的出,朝堂之上,派係還是挺多的,平日裏應該鬥的還蠻歡快的,是一場不錯的好戲。”
“不過,很顯然,之前皇室鮮少涉及朝堂,朝堂之上那些既得利益者已經將手中的權利看成他們的私有物了,是絕對不會允許被他人輕易染指的。”
“所以,今天恐怕也是難得一見的同仇敵愾,將矛頭都對準了我吧。”
陳伽羅嘴角微掀,露出一抹輕笑:“嗯,不錯,看出來了。”
“神諭之戰,看上去是中元帝國勝了。但是,背後造成的隱憂,現在是越來明顯了。”
“至高無上的皇室,在朝堂中的存在感幾乎為零。說句難聽的,如果不是四衙禁軍忠心於皇室,朕這個皇帝恐怕早就淪落成為傀儡了。”
“可是,四衙禁軍,守護的也不過就是皇室最後的顏麵罷了。”
“內閣中樞,六部九卿,地方官吏,幾乎被世家望族和功勳門閥壟斷。這些人忠於的根本不是帝國,不是皇室;他們忠心的,永遠都是他們身後的世家望族和功勳門閥。”
“他們將手中的權利看做是他們的私有物,決不允許他人輕易染指。朝廷派遣的官員,或是被他們威脅恐嚇,辭官歸隱,或是被他們威逼利誘,最後淪落為他們手中的傀儡。”
“時至今日,皇室在官場上的存在感,竟然少到隻有你一棵獨苗苗值得一觀。”
陳伽羅喝了口茶,繼續說道:“你今天在朝堂上的表現,朕很滿意。”
“你沒有鑽進那些人預設好的圈套中,而是憑借著一股莽勁兒,硬生生的將他們的圈套給攪和了個稀爛。”
“方法雖然算不上很高明,但是效果還是很不錯。”
“可是,這種胡攪蠻纏的方法,用一次兩次還行,用的次數多了,別人習慣了,甚至是感覺到疲倦了,效果也必然會大打折扣。”
“你有沒有想過,到了那個時候,你要怎麽辦?”
陳琦搖頭:“沒想過。”
“我是外臣,以後留在京中的時間不會很多,上朝的機會就更少了。我隻要不在京中,那些大臣們就算是給我安個十惡不赦的罪名,也奈何不了我。”
陳伽羅搖頭:“非也,非也。”
“按照常理,你這一次至少要在京中呆半年左右。五日一小朝,十日一大朝,你上朝的機會還多著呢。”
“用不了一個月,那些朝臣們就會習慣你的行事風格,到時候,你就算是有通天之能,也免不了朝堂上的一陣血雨腥風。”
“你需要想想接下來上朝要怎麽辦了。”
陳琦明知道陳伽羅是在危言聳聽,但是他還是沒來由的問了一句:“哦?臣一時不知該如何抉擇,請陛下指點。”
陳伽羅點頭:“其實方法很簡單,那就是給你自己落個實缺,在你皇子身份的背後,加上一層朝臣的屏障。這樣會給你免去很多的問題。”
陳琦終於明白陳伽羅的意思了,陳伽羅這明顯是不想讓他在接下來的半年時間裏,享福混日子。陳伽羅想要讓陳琦幫朝廷幹活兒。
陳琦撇撇嘴,他是真的不想接什麽實缺,他是真的就想好好的享受一下安靜的生活。
可是陳伽羅的提醒也並不是在無的放矢,他現在這種孑然一身的狀態,很容易招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手中握有實缺的話,就會讓那些文官們投鼠忌器,不敢輕易得罪。
不過,這個實缺選什麽地方,還是很有講究的。
陳琦看著陳伽羅道:“不知陛下有意讓我落哪個實缺?”
陳伽羅搖頭:“這個事情,朕不做幹預。”
“內閣,六部,大理寺,翰林院,四衙禁軍……隻要你開口,朕就給你安排。”
陳琦點頭:“容臣想想看,等臣決定了補哪個缺,再告知陛下。”
陳伽羅頷首:“好。最好是在五日後的大朝會之前,告知朕。朕好提前做安排。”
陳琦點頭:“好,臣知道了。”
陳伽羅接著說道:“朕準備將治理流民的事情交給你處理,不知你意下如何?”
陳琦沉吟了片刻後問道:“不知陛下想要將流民問題治理到一個什麽樣的程度?”
陳伽羅聽到陳琦的話,臉上露出了一抹淡淡的笑意:“哦?這個問題,朕還真沒好好想過。你說說你的看法,朕聽聽。”
陳琦點頭:“好。”
“臣查閱過過去十年,中元城接收和處理流民的記錄。四境都有流民不遠千裏來中元城謀求一條生路的記錄。西境有三次,南境有兩次,東境有三次。”
“數量最多的是北境,一共有九次。”
“可以說,北境幾乎每年都有流民抵京,淪為乞丐,靠乞討為生。朝廷每年需要花費在施粥上的錢糧,但看一年的話,看上去是不多,但是經年累月之下,總數已經有近千萬兩白銀了。”
“而且,近五年來,北境流民問題,已呈愈演愈烈之勢。”
“而就今年從北境傳回來的信息看,今天的北境流民不僅人數是曆年之最,流民當中甚至出現了組織者和引導者,他們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帝都中元城。”
“很顯然,有些人在利用朝廷的善意,達到他們不可告人的目的。”
陳伽羅將顏皇後的懿旨放到一旁:“你回去後,讓秦奕明天辰時進宮來見朕。之後的事情,你就不要再管了。”
陳琦點頭道:“好。知道了。”
陳伽羅頷首:“怎麽樣,今天上早朝,有什麽感覺?”
陳琦有些不解,陳伽羅明明之前已經問過了,為什麽又要問一遍。
陳伽羅顯然是看出了陳琦的疑惑:“朕知道你們三兄弟同氣連枝,關係密切。但是,你們畢竟還是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對於一些事情的感知也是不一樣的。”
“你也不用誤會什麽,同樣的問題,朕在陳環第一天上朝的時候就問過,也在陳瓊第一天上朝的時候也問過。你第一天上朝,朕也問了你同樣的問題。”
陳琦點頭,明白了陳伽羅的意思,陳伽羅這是準備教子了。
陳琦:“可以看的出,朝堂之上,派係還是挺多的,平日裏應該鬥的還蠻歡快的,是一場不錯的好戲。”
“不過,很顯然,之前皇室鮮少涉及朝堂,朝堂之上那些既得利益者已經將手中的權利看成他們的私有物了,是絕對不會允許被他人輕易染指的。”
“所以,今天恐怕也是難得一見的同仇敵愾,將矛頭都對準了我吧。”
陳伽羅嘴角微掀,露出一抹輕笑:“嗯,不錯,看出來了。”
“神諭之戰,看上去是中元帝國勝了。但是,背後造成的隱憂,現在是越來明顯了。”
“至高無上的皇室,在朝堂中的存在感幾乎為零。說句難聽的,如果不是四衙禁軍忠心於皇室,朕這個皇帝恐怕早就淪落成為傀儡了。”
“可是,四衙禁軍,守護的也不過就是皇室最後的顏麵罷了。”
“內閣中樞,六部九卿,地方官吏,幾乎被世家望族和功勳門閥壟斷。這些人忠於的根本不是帝國,不是皇室;他們忠心的,永遠都是他們身後的世家望族和功勳門閥。”
“他們將手中的權利看做是他們的私有物,決不允許他人輕易染指。朝廷派遣的官員,或是被他們威脅恐嚇,辭官歸隱,或是被他們威逼利誘,最後淪落為他們手中的傀儡。”
“時至今日,皇室在官場上的存在感,竟然少到隻有你一棵獨苗苗值得一觀。”
陳伽羅喝了口茶,繼續說道:“你今天在朝堂上的表現,朕很滿意。”
“你沒有鑽進那些人預設好的圈套中,而是憑借著一股莽勁兒,硬生生的將他們的圈套給攪和了個稀爛。”
“方法雖然算不上很高明,但是效果還是很不錯。”
“可是,這種胡攪蠻纏的方法,用一次兩次還行,用的次數多了,別人習慣了,甚至是感覺到疲倦了,效果也必然會大打折扣。”
“你有沒有想過,到了那個時候,你要怎麽辦?”
陳琦搖頭:“沒想過。”
“我是外臣,以後留在京中的時間不會很多,上朝的機會就更少了。我隻要不在京中,那些大臣們就算是給我安個十惡不赦的罪名,也奈何不了我。”
陳伽羅搖頭:“非也,非也。”
“按照常理,你這一次至少要在京中呆半年左右。五日一小朝,十日一大朝,你上朝的機會還多著呢。”
“用不了一個月,那些朝臣們就會習慣你的行事風格,到時候,你就算是有通天之能,也免不了朝堂上的一陣血雨腥風。”
“你需要想想接下來上朝要怎麽辦了。”
陳琦明知道陳伽羅是在危言聳聽,但是他還是沒來由的問了一句:“哦?臣一時不知該如何抉擇,請陛下指點。”
陳伽羅點頭:“其實方法很簡單,那就是給你自己落個實缺,在你皇子身份的背後,加上一層朝臣的屏障。這樣會給你免去很多的問題。”
陳琦終於明白陳伽羅的意思了,陳伽羅這明顯是不想讓他在接下來的半年時間裏,享福混日子。陳伽羅想要讓陳琦幫朝廷幹活兒。
陳琦撇撇嘴,他是真的不想接什麽實缺,他是真的就想好好的享受一下安靜的生活。
可是陳伽羅的提醒也並不是在無的放矢,他現在這種孑然一身的狀態,很容易招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手中握有實缺的話,就會讓那些文官們投鼠忌器,不敢輕易得罪。
不過,這個實缺選什麽地方,還是很有講究的。
陳琦看著陳伽羅道:“不知陛下有意讓我落哪個實缺?”
陳伽羅搖頭:“這個事情,朕不做幹預。”
“內閣,六部,大理寺,翰林院,四衙禁軍……隻要你開口,朕就給你安排。”
陳琦點頭:“容臣想想看,等臣決定了補哪個缺,再告知陛下。”
陳伽羅頷首:“好。最好是在五日後的大朝會之前,告知朕。朕好提前做安排。”
陳琦點頭:“好,臣知道了。”
陳伽羅接著說道:“朕準備將治理流民的事情交給你處理,不知你意下如何?”
陳琦沉吟了片刻後問道:“不知陛下想要將流民問題治理到一個什麽樣的程度?”
陳伽羅聽到陳琦的話,臉上露出了一抹淡淡的笑意:“哦?這個問題,朕還真沒好好想過。你說說你的看法,朕聽聽。”
陳琦點頭:“好。”
“臣查閱過過去十年,中元城接收和處理流民的記錄。四境都有流民不遠千裏來中元城謀求一條生路的記錄。西境有三次,南境有兩次,東境有三次。”
“數量最多的是北境,一共有九次。”
“可以說,北境幾乎每年都有流民抵京,淪為乞丐,靠乞討為生。朝廷每年需要花費在施粥上的錢糧,但看一年的話,看上去是不多,但是經年累月之下,總數已經有近千萬兩白銀了。”
“而且,近五年來,北境流民問題,已呈愈演愈烈之勢。”
“而就今年從北境傳回來的信息看,今天的北境流民不僅人數是曆年之最,流民當中甚至出現了組織者和引導者,他們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帝都中元城。”
“很顯然,有些人在利用朝廷的善意,達到他們不可告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