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都驛,豐都城,主司府
五日後,陳琦坐在二堂的主位之上,下首位坐著一名發須花白的老者,老者氣宇軒昂,儀態不凡,一點也看不出這個年紀應該有的老態。
老者不是旁人,正是原平南軍先鋒大將潘方;也是此次應對豐都河水患前線指揮部的指揮使。
潘方的下首位,坐著四名武官,是四府派來協助潘方調度軍隊的守備府副將。
潘方微笑著衝陳琦抱拳道:“殿下,此番天佑我中元帝國,沒有將水患降到我中元帝國百姓身上。實在是萬幸了。”
“既然如此,那咱們這個前線指揮部,是不是就可以撤銷了呀?各州府的守備軍,是不是也可以盡快返回轄區了。”
“畢竟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四萬人馬,人吃馬嚼,每天都在花錢的。”
陳琦微笑著搖搖頭:“老將軍莫急,水患危機雖然沒有了,但是難民危機還在啊。”
潘方有點疑惑:“難民?”
“此次的決堤口不是在南楚帝國嗎?難民也是南楚帝國的難民吧。那和我們中元帝國有什麽關係?”
陳琦無奈的搖搖頭:“老將軍,您莫不是忘了十年前的那場疫病災難?”
潘方搖搖頭,十年前,那也太長時間了,他哪裏能記得住啊。
陳琦無奈的笑了笑:“十年前,同樣是梅雨季,豐都河水位瘋漲,南楚帝國臨江段河堤潰壩決堤,導致下遊區域近百萬南楚百姓受災。”
“南楚帝國無糧賑災,隻得放任那些災民自求生路。”
“一時間,南楚官家的渡船,民間的漁船,甚至小的舢板,都成了難民們尋求活路的工具。”
“而他們尋求活路的地方也很明確,那就是隻有一江之隔,被譽為中元糧倉的四府一驛。”
“不計其數的難民們強行突破了中元帝國官兵的封鎖,進入中元帝國討一口飯吃。”
“伴隨著這些難民而來的,就是那可怕的瘟疫。”
“一時間,四府一驛轄區內瘟疫快速蔓延,一旬(十天)之後,瘟疫突破了四府一驛的屏障,傳入了內陸的其他州府。”
“那場疫病,中元帝國百姓染疫人數超過八百萬,死亡人數超過了四十萬。而死者之中,就有原台州府刺史劉永舟,原南境巡察使趙岩,原徽州府刺史羅宇和現任吳州府刺史張良大人的胞弟張善。”
陳琦起身,長歎一聲道:“說句實話,相比於在南楚帝國一側決堤,我更希望的是能夠在豐都驛轄區內決堤。”
“不為別的,最起碼我們能讓我們的百姓們吃好喝好,不讓他們因為受災而變成流民。”
“最起碼,我們能夠掌控好我們的百姓,不讓他們向外跑,將災難帶給別人。”
“不瞞諸位,我豐都驛沿河的百姓都遷到豐都驛北邊地勢較高的地方了。我們已經準備好,在豐都驛這一側泄洪了。”
“結果……人算不如天算,一切還是晚了。”
陳琦看向在坐的五位武將道:“其實,現在才是進入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我們現在必須要考慮,如何防範南楚難民進入到我們中元帝國。沿河數千裏,我們不可能將所有的河道都封鎖。”
“一來我們沒有那麽多的人,二來我們沒有那麽多的錢和糧。”
還沒等潘方等人說話,就聽到屋外傳來了說話聲:“殿下所言甚是,有千年做賊的人,沒有千年防賊的人。”
“十年前的事情已經證明了,封鎖江麵是解決不了難民入侵的問題的。我們必須要考慮另一種,更加合適的方法。”
陳琦聽到這個聲音,整個人的神色都有一種說不出的振奮,他當然知道說話之人是誰了。
一名青衣漢子一馬當先的從屋外走了進來,衝著陳琦一抱拳道:“湘江府刺史彭越見過殿下。”
沒錯,剛才說話之人正是湘江府刺史彭越,而緊跟在彭越身後進來的,正是其他三府刺史那有些風塵仆仆的身影。
三人走進屋,衝著陳琦抱拳躬身道:“參見殿下。”
陳琦微笑著走上前,將四人托起:“四位大人免禮,請入座詳談。”
四人也不廢話,走到座位上坐下,原來的四名守備軍副將在看到來人的第一瞬間就站了起來,等到四位刺史大人落座後,他們四人站在了他們的身後。
陳琦:“我原本是想要請四位刺史大人過府詳談的,又擔心耽誤了諸位的公務,這才傳信給你們,告知你們一聲。”
“沒想到,諸位這麽賣我陳琦麵子,大老遠的還親自趕來了。”
陳琦衝著四人抱拳躬身道:“陳琦謝過諸位大人了。”
四位刺史大人起身,衝著陳琦抱拳回禮,眼中隱隱有些悸動。他們為官數十載,還是第一次見這麽有親和力的皇室中人。
陳琦雙手下壓,讓四位刺史大人坐下,這才接著說道:“四位大人都是通曉政務之人,前麵的那些介紹我就不廢話了。”
“現在,我們就商量一下,如何解決南楚帝國有可能帶來的難民危機。”
“具我目前收到的情報信息來看,就南楚帝國近幾年的產糧情況和存糧情況,他們是沒有足夠的糧食用於賑災的。”
“況且,十年前的那場災難,對於我們來說是災難,對於南楚帝國來說,意義就不一樣了。”
“即便是‘神諭之戰’時期,南楚帝國通過數十年的鏖戰,也沒對中元帝國造成那麽大的人員損傷。”
“所以,難保南楚帝國不會借助此次水災,依樣畫葫蘆的將十年前的方法再來一次。”
“而且,按照他們一貫的作風來看,他們也一定還是會采用十年前的那種方法,將危機轉嫁給我們。”
“因此,我可以肯定,南楚帝國朝廷就算有糧食,也不會用於賑災的。”
“這種事情是避無可避的,我們必須要想到解決方法。”
在座所有人都沉默了,腦海中一想到那數十萬,上百萬的難民烏泱泱的往中元帝國來的場景,他們就忍不住打了一個寒顫。
五日後,陳琦坐在二堂的主位之上,下首位坐著一名發須花白的老者,老者氣宇軒昂,儀態不凡,一點也看不出這個年紀應該有的老態。
老者不是旁人,正是原平南軍先鋒大將潘方;也是此次應對豐都河水患前線指揮部的指揮使。
潘方的下首位,坐著四名武官,是四府派來協助潘方調度軍隊的守備府副將。
潘方微笑著衝陳琦抱拳道:“殿下,此番天佑我中元帝國,沒有將水患降到我中元帝國百姓身上。實在是萬幸了。”
“既然如此,那咱們這個前線指揮部,是不是就可以撤銷了呀?各州府的守備軍,是不是也可以盡快返回轄區了。”
“畢竟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四萬人馬,人吃馬嚼,每天都在花錢的。”
陳琦微笑著搖搖頭:“老將軍莫急,水患危機雖然沒有了,但是難民危機還在啊。”
潘方有點疑惑:“難民?”
“此次的決堤口不是在南楚帝國嗎?難民也是南楚帝國的難民吧。那和我們中元帝國有什麽關係?”
陳琦無奈的搖搖頭:“老將軍,您莫不是忘了十年前的那場疫病災難?”
潘方搖搖頭,十年前,那也太長時間了,他哪裏能記得住啊。
陳琦無奈的笑了笑:“十年前,同樣是梅雨季,豐都河水位瘋漲,南楚帝國臨江段河堤潰壩決堤,導致下遊區域近百萬南楚百姓受災。”
“南楚帝國無糧賑災,隻得放任那些災民自求生路。”
“一時間,南楚官家的渡船,民間的漁船,甚至小的舢板,都成了難民們尋求活路的工具。”
“而他們尋求活路的地方也很明確,那就是隻有一江之隔,被譽為中元糧倉的四府一驛。”
“不計其數的難民們強行突破了中元帝國官兵的封鎖,進入中元帝國討一口飯吃。”
“伴隨著這些難民而來的,就是那可怕的瘟疫。”
“一時間,四府一驛轄區內瘟疫快速蔓延,一旬(十天)之後,瘟疫突破了四府一驛的屏障,傳入了內陸的其他州府。”
“那場疫病,中元帝國百姓染疫人數超過八百萬,死亡人數超過了四十萬。而死者之中,就有原台州府刺史劉永舟,原南境巡察使趙岩,原徽州府刺史羅宇和現任吳州府刺史張良大人的胞弟張善。”
陳琦起身,長歎一聲道:“說句實話,相比於在南楚帝國一側決堤,我更希望的是能夠在豐都驛轄區內決堤。”
“不為別的,最起碼我們能讓我們的百姓們吃好喝好,不讓他們因為受災而變成流民。”
“最起碼,我們能夠掌控好我們的百姓,不讓他們向外跑,將災難帶給別人。”
“不瞞諸位,我豐都驛沿河的百姓都遷到豐都驛北邊地勢較高的地方了。我們已經準備好,在豐都驛這一側泄洪了。”
“結果……人算不如天算,一切還是晚了。”
陳琦看向在坐的五位武將道:“其實,現在才是進入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我們現在必須要考慮,如何防範南楚難民進入到我們中元帝國。沿河數千裏,我們不可能將所有的河道都封鎖。”
“一來我們沒有那麽多的人,二來我們沒有那麽多的錢和糧。”
還沒等潘方等人說話,就聽到屋外傳來了說話聲:“殿下所言甚是,有千年做賊的人,沒有千年防賊的人。”
“十年前的事情已經證明了,封鎖江麵是解決不了難民入侵的問題的。我們必須要考慮另一種,更加合適的方法。”
陳琦聽到這個聲音,整個人的神色都有一種說不出的振奮,他當然知道說話之人是誰了。
一名青衣漢子一馬當先的從屋外走了進來,衝著陳琦一抱拳道:“湘江府刺史彭越見過殿下。”
沒錯,剛才說話之人正是湘江府刺史彭越,而緊跟在彭越身後進來的,正是其他三府刺史那有些風塵仆仆的身影。
三人走進屋,衝著陳琦抱拳躬身道:“參見殿下。”
陳琦微笑著走上前,將四人托起:“四位大人免禮,請入座詳談。”
四人也不廢話,走到座位上坐下,原來的四名守備軍副將在看到來人的第一瞬間就站了起來,等到四位刺史大人落座後,他們四人站在了他們的身後。
陳琦:“我原本是想要請四位刺史大人過府詳談的,又擔心耽誤了諸位的公務,這才傳信給你們,告知你們一聲。”
“沒想到,諸位這麽賣我陳琦麵子,大老遠的還親自趕來了。”
陳琦衝著四人抱拳躬身道:“陳琦謝過諸位大人了。”
四位刺史大人起身,衝著陳琦抱拳回禮,眼中隱隱有些悸動。他們為官數十載,還是第一次見這麽有親和力的皇室中人。
陳琦雙手下壓,讓四位刺史大人坐下,這才接著說道:“四位大人都是通曉政務之人,前麵的那些介紹我就不廢話了。”
“現在,我們就商量一下,如何解決南楚帝國有可能帶來的難民危機。”
“具我目前收到的情報信息來看,就南楚帝國近幾年的產糧情況和存糧情況,他們是沒有足夠的糧食用於賑災的。”
“況且,十年前的那場災難,對於我們來說是災難,對於南楚帝國來說,意義就不一樣了。”
“即便是‘神諭之戰’時期,南楚帝國通過數十年的鏖戰,也沒對中元帝國造成那麽大的人員損傷。”
“所以,難保南楚帝國不會借助此次水災,依樣畫葫蘆的將十年前的方法再來一次。”
“而且,按照他們一貫的作風來看,他們也一定還是會采用十年前的那種方法,將危機轉嫁給我們。”
“因此,我可以肯定,南楚帝國朝廷就算有糧食,也不會用於賑災的。”
“這種事情是避無可避的,我們必須要想到解決方法。”
在座所有人都沉默了,腦海中一想到那數十萬,上百萬的難民烏泱泱的往中元帝國來的場景,他們就忍不住打了一個寒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