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奕抱拳:“遵命!”
“平南王熊淼來信問,未用盡的糧草,是否要歸還給豐都驛。”
陳琦擺手:“不必,那點散碎銀子,我豐都驛還不放在眼裏。”
“告訴平南王熊淼,他如果真的想要感謝我,就將益州府好好經營起來,給渝州府百姓免稅減負幾年吧。渝州府百姓已經實在供養不起平南軍的花銷了。”
秦奕點頭:“明白。”
陳琦點頭,擺擺手,示意秦奕可以退下了。
秦奕轉身,雙腳點地,直接飛出了蘭馨苑外。
柳源看著秦奕那來去如風的樣子,有些羨慕的說道:“秦伯真是老當益壯啊。這等身手,就算是精壯的漢子,都不是他的對手吧。”
陳琦微笑著點頭:“那是,大成境強者,豈是常理可以推斷的。”
柳源看向陳琦,有些不解的說道:“益州府的事情是怎麽回事兒?平南王熊淼為什麽要向你匯報?”
陳琦笑著喝了口水:“不是向我匯報,隻是告知一聲而已。”
“陛下封兩府之地給平南王熊淼作為他和平南軍的封地,這兩府之地就是渝州府和益州府。渝州府一直都在平南王府麾下統管,這倒是沒什麽問題。唯獨那益州府,有點兒麻煩。”
“益州府位於渝州府西,南臨苗國,西接吐蕃,北望西夏,轄地統禦蜀中千裏沃土,即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少有的天府之地。”
“益州府位於群山之中,地勢險要,棧道大多修建在懸崖絕壁之上,真正能夠允許大軍通行的地點隻有那麽零星的幾個,絕對的易守難攻。”
“蜀地民風剽悍,各種異族雜居在一起,民心很難歸一;加上南楚帝國、西夏帝國、中元帝國和吐蕃王國在那裏瘋狂的角力,各自扶持親近自己的勢力在那裏占山為王,彼此爭鬥。”
“這就導致了那裏山匪眾多,賊寇橫行,簡直比原來的豐都驛還混亂。所以才有了民間的那句老話‘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平蜀南平。’”
“在‘神諭之戰’初時,安南王陳繼雒出奇兵,攻下益州府,並且排出三萬親兵守衛益州府,將益州府收歸中元帝國所有。自那以後,益州府便成為了我中元帝國疆域中的一部分。”
“然而,安南王陳繼雒戰死後,接任之人為了對戰南楚帝國時有兵源上的優勢,將那三萬親兵全部調回到了渝州府。”
“益州府本來就是新歸中元帝國的,民心不穩,有三萬親兵震懾還能勉強壓製那些人的反叛之心,三萬親兵一走,那些人就像是脫了韁的野狗似的,開始瘋狂的報複中元帝國之人。”
“僅僅三個月,中元帝國的派遣到益州府的官員就被那些人給趕出了益州府,益州府再一次陷入到了無主之境。”
“南楚帝國和西夏帝國雖然也垂涎益州府這塊寶地,但是在看到中元帝國對那些土著都束手無策的情況下,也就放棄了染指益州府的打算。”
“然後,益州府就那麽名義上成為了中元帝國的領土,但是中元帝國卻難以對他行使管轄權。”
“當年,陛下欽封熊淼為平南王,並將益州府和渝州府都劃給平南王做他的封地。原本是想著讓熊淼在抵禦南楚的同時,可以伺機將益州府重新收歸王化之下。”
“然而,平南王熊淼手下雖然有雄兵三十萬,但是卻需要時刻保持和南楚帝國六十萬鎮北軍的對峙。哪裏還能分得出兵馬,去解決益州府叛亂的問題?”
“更何況,當年安南王陳繼雒之所以能夠用三萬奇兵就拿下益州府,那是因為當時的益州府隻有一幫沒開化的土著在那裏奮力反抗。”
“他們手裏拿的武器,除了石斧,就是竹矛,那是一丁點青銅都見不上,那些垃圾玩意兒連安南王親兵的鎧甲都破不了。簡直就是在被安南軍屠殺。”
“可是,事到如今,很多事情都已經變了,和原來大不一樣了。那些所謂的土匪,背後都有強權在支持他們。他們可以順利的從南楚,西夏,吐蕃購買到大量的製式兵刃。”
“他們的戰鬥力雖然很難比肩正規軍。但是,螞蟻多了,也是會咬死大象的,再想用三萬正規軍就拿下益州府,那可就真的是異想天開了。”
“所以,那益州府雖然名義上是平南王熊淼的封地。但事實卻是,平南王熊淼在益州府,連一粒米的稅都征不上來。三十萬平南軍,就靠著地無三裏平,人無三兩銀的渝州府百姓勉力供養。”
“這麽多年來,渝州府的賦稅是加了又加,增了又增,老百姓種一年田,那收成還不夠繳稅的呢。每到農閑時節,渝州府的百姓就會成群結隊的外出,到附近的州府乞討過活。”
“而平南王府和平南軍的日子,也好不到哪裏去。堂堂平南王熊淼,接待我的時候,穿著的蟒袍都是打了補丁的。平南王世子和郡主穿著倒還算光鮮,那還是為了去中元城參加春狩大典特意置辦了的。”
“平南軍近半數的戰甲都是殘缺不全的,兵刃的損傷也有近三成。平南王府隻能勉強滿足平南軍的溫飽和軍餉,根本沒有錢給平南軍換裝。”
“堂堂中元帝國的異姓王,整個中元帝國,權勢僅次於皇帝陛下的人,他們的日子…嗬嗬…還他娘比不上那些門閥世家的酸臭腐儒們呢……”
柳源聽到陳琦的話,也陷入了沉默。
柳源雖然出身相門世家,見識也算是不凡;對於中元帝國四境之事以及四位異姓王的由來和他們的權勢也是有過的了解的。
在他看來,平南王熊淼作為中元帝國的四位異姓王之一,就算不是富可敵國吧,也應該是錦衣玉食,富貴榮華傍身的吧。
然而,當他在陳琦口中,聽到南境的真實情況時,他實在是真的找不出什麽話來形容他此刻的心情了。
他現在才明白‘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更加讓他下定決心,要從柳相府那個錦繡窩裏走出來,親身感受一下這個世界了。
“平南王熊淼來信問,未用盡的糧草,是否要歸還給豐都驛。”
陳琦擺手:“不必,那點散碎銀子,我豐都驛還不放在眼裏。”
“告訴平南王熊淼,他如果真的想要感謝我,就將益州府好好經營起來,給渝州府百姓免稅減負幾年吧。渝州府百姓已經實在供養不起平南軍的花銷了。”
秦奕點頭:“明白。”
陳琦點頭,擺擺手,示意秦奕可以退下了。
秦奕轉身,雙腳點地,直接飛出了蘭馨苑外。
柳源看著秦奕那來去如風的樣子,有些羨慕的說道:“秦伯真是老當益壯啊。這等身手,就算是精壯的漢子,都不是他的對手吧。”
陳琦微笑著點頭:“那是,大成境強者,豈是常理可以推斷的。”
柳源看向陳琦,有些不解的說道:“益州府的事情是怎麽回事兒?平南王熊淼為什麽要向你匯報?”
陳琦笑著喝了口水:“不是向我匯報,隻是告知一聲而已。”
“陛下封兩府之地給平南王熊淼作為他和平南軍的封地,這兩府之地就是渝州府和益州府。渝州府一直都在平南王府麾下統管,這倒是沒什麽問題。唯獨那益州府,有點兒麻煩。”
“益州府位於渝州府西,南臨苗國,西接吐蕃,北望西夏,轄地統禦蜀中千裏沃土,即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少有的天府之地。”
“益州府位於群山之中,地勢險要,棧道大多修建在懸崖絕壁之上,真正能夠允許大軍通行的地點隻有那麽零星的幾個,絕對的易守難攻。”
“蜀地民風剽悍,各種異族雜居在一起,民心很難歸一;加上南楚帝國、西夏帝國、中元帝國和吐蕃王國在那裏瘋狂的角力,各自扶持親近自己的勢力在那裏占山為王,彼此爭鬥。”
“這就導致了那裏山匪眾多,賊寇橫行,簡直比原來的豐都驛還混亂。所以才有了民間的那句老話‘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平蜀南平。’”
“在‘神諭之戰’初時,安南王陳繼雒出奇兵,攻下益州府,並且排出三萬親兵守衛益州府,將益州府收歸中元帝國所有。自那以後,益州府便成為了我中元帝國疆域中的一部分。”
“然而,安南王陳繼雒戰死後,接任之人為了對戰南楚帝國時有兵源上的優勢,將那三萬親兵全部調回到了渝州府。”
“益州府本來就是新歸中元帝國的,民心不穩,有三萬親兵震懾還能勉強壓製那些人的反叛之心,三萬親兵一走,那些人就像是脫了韁的野狗似的,開始瘋狂的報複中元帝國之人。”
“僅僅三個月,中元帝國的派遣到益州府的官員就被那些人給趕出了益州府,益州府再一次陷入到了無主之境。”
“南楚帝國和西夏帝國雖然也垂涎益州府這塊寶地,但是在看到中元帝國對那些土著都束手無策的情況下,也就放棄了染指益州府的打算。”
“然後,益州府就那麽名義上成為了中元帝國的領土,但是中元帝國卻難以對他行使管轄權。”
“當年,陛下欽封熊淼為平南王,並將益州府和渝州府都劃給平南王做他的封地。原本是想著讓熊淼在抵禦南楚的同時,可以伺機將益州府重新收歸王化之下。”
“然而,平南王熊淼手下雖然有雄兵三十萬,但是卻需要時刻保持和南楚帝國六十萬鎮北軍的對峙。哪裏還能分得出兵馬,去解決益州府叛亂的問題?”
“更何況,當年安南王陳繼雒之所以能夠用三萬奇兵就拿下益州府,那是因為當時的益州府隻有一幫沒開化的土著在那裏奮力反抗。”
“他們手裏拿的武器,除了石斧,就是竹矛,那是一丁點青銅都見不上,那些垃圾玩意兒連安南王親兵的鎧甲都破不了。簡直就是在被安南軍屠殺。”
“可是,事到如今,很多事情都已經變了,和原來大不一樣了。那些所謂的土匪,背後都有強權在支持他們。他們可以順利的從南楚,西夏,吐蕃購買到大量的製式兵刃。”
“他們的戰鬥力雖然很難比肩正規軍。但是,螞蟻多了,也是會咬死大象的,再想用三萬正規軍就拿下益州府,那可就真的是異想天開了。”
“所以,那益州府雖然名義上是平南王熊淼的封地。但事實卻是,平南王熊淼在益州府,連一粒米的稅都征不上來。三十萬平南軍,就靠著地無三裏平,人無三兩銀的渝州府百姓勉力供養。”
“這麽多年來,渝州府的賦稅是加了又加,增了又增,老百姓種一年田,那收成還不夠繳稅的呢。每到農閑時節,渝州府的百姓就會成群結隊的外出,到附近的州府乞討過活。”
“而平南王府和平南軍的日子,也好不到哪裏去。堂堂平南王熊淼,接待我的時候,穿著的蟒袍都是打了補丁的。平南王世子和郡主穿著倒還算光鮮,那還是為了去中元城參加春狩大典特意置辦了的。”
“平南軍近半數的戰甲都是殘缺不全的,兵刃的損傷也有近三成。平南王府隻能勉強滿足平南軍的溫飽和軍餉,根本沒有錢給平南軍換裝。”
“堂堂中元帝國的異姓王,整個中元帝國,權勢僅次於皇帝陛下的人,他們的日子…嗬嗬…還他娘比不上那些門閥世家的酸臭腐儒們呢……”
柳源聽到陳琦的話,也陷入了沉默。
柳源雖然出身相門世家,見識也算是不凡;對於中元帝國四境之事以及四位異姓王的由來和他們的權勢也是有過的了解的。
在他看來,平南王熊淼作為中元帝國的四位異姓王之一,就算不是富可敵國吧,也應該是錦衣玉食,富貴榮華傍身的吧。
然而,當他在陳琦口中,聽到南境的真實情況時,他實在是真的找不出什麽話來形容他此刻的心情了。
他現在才明白‘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更加讓他下定決心,要從柳相府那個錦繡窩裏走出來,親身感受一下這個世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