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都驛,豐都城,蘭園,學科區
陳琦和孔仁剛走進學科區的範圍內,就聽到了朗朗的讀書聲。孔仁站在原地,聽著學生們口中朗讀的內容;麵容從疑惑到欣喜,再到興奮,直至最後,孔仁甚至是有些癲狂了;他興奮的抓住了陳琦的胳膊,眼眸中是滿滿的求知欲。
孔仁:“賢弟,他們讀的這都是什麽書?好像有你在孔府時手書的《弟子規》,其他的我為什麽從來都沒有聽過。”
陳琦微笑著拍了拍孔仁緊握著他胳膊的手:“孔兄別急,待我慢慢道來。”
“他們背的一共是四本書,分別叫做《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和《弟子規》。這四本書呢,都屬於蒙學讀物,是專門用來給小孩子們啟蒙識字用的。這四本書是我在一次探訪古國遺跡的時候偶然得到的,經過多年的翻譯和總結,這才將這四本書完全複原了出來。”
“不過,這四本書中有很多的故事,因為年代久遠,無史料可考;我不得不將那些內容刪除,然後以我們現在有史料記載的故事補充代替。”
孔仁有些興奮的點頭道:“你做的沒錯。世間萬物,從來就不是一成不變的。順應潮流之下,必要的革新不僅不會將‘老’東西破壞;相反,這樣隻會為‘老’東西賦予新的生命。”
“這四本書我聽了個大概,我覺得很不錯,是值得萬世流傳的經典之作。”
“我在孔府時,也曾經被迫管理過孔府的蒙學學堂。”陳琦突然感慨道:“哇!那真的是,不堪回首,不堪回首啊。不堪回首的經曆。”
“孩子們生性跳脫,一個個像是不知疲倦般的,跑來跑去。讓他們坐在那裏靜靜的呆一刻鍾,都是癡心妄想。更別說讓他們讀書識字了!”
“我也曾經想過,有沒有什麽辦法,能夠讓他們主動有興趣去學習。我也做過很多的嚐試!威逼、利誘、恐嚇、甚至是體罰……可惜呀……並沒有任何的作用。除了他們去我父親那裏告狀,導致我被父親踢了一腳外,我什麽都沒得到。”
“打那之後,我便再也不去那個勞什子蒙學學堂了……”
“但是今天,當我聽到這四本蒙學讀物的時候,我對於蒙學有了一個全新的認知。這四本書很有趣,文字淺顯易懂,句式整齊,聲調和諧,每隔幾句,就會有一次押韻;如同童謠般,抑揚頓挫,朗朗上口。”
“而且,書中所講的內容,很多都是和史實有關,教孩子們學習忠孝仁德,禮義廉恥。潛移默化間,為孩子們樹立一個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才是蒙學教育真正應該做到的事情。”
陳琦點頭:“果然是英雄所見略同啊。孔兄所言,正是蒙學教育的意義。”
“門閥世家之所以可以無視國家法度,藐視眾生安危,長存千年不倒,萬年不朽,說到底,不就是因為他們手裏掌握著‘知識’這個稀缺資源嗎?”
“如果他們手中沒有了這個稀缺資源,將他們拉到和庶人同樣一個水平線上平等競爭。就憑門閥世家那幾塊上不得台麵的料,別說加官進爵了,恐怕連吃飯都是個問題。”
“而我建立學科區的目的,就是要將那所謂的稀缺資源變成廉價的地攤貨;我要讓每一個人都認識字,每一個人都可以讀書寫字;我要給那些被門閥世家貶的一無是處的庶民們一條上升的通道;我要讓那些被儒生們看不起的工匠,都有一條加官進爵的晉升之路;我要把門閥世家所有的‘榮耀’都扒下來,然後狠狠的踩在泥濘裏。讓他們知道,什麽叫做民心不可違,民心不可逆。讓他們知道,什麽叫做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陳琦的慷慨陳詞,讓孔仁聽著感覺熱血沸騰。雖說他出身孔家,而且孔家也算得上是門閥世家之首了;但仍然改變不了他對門閥世家的厭惡和嫌棄。沒辦法,有很多門閥世家的吃相太過難看了,真的是應了那句話,‘臉都不要了’……
孔仁聽過,更見過很多門閥世家肮髒齷齪的一麵。不說別人家,就他外公家,青州左氏家族,就是門閥世家中,敗類的典型代表。
左氏家族其實若論存世時間的話,遠比孔氏家族悠久;就算十大世家中,也沒有一個世家敢說自己家族的存世時間比左氏家族長。
但是,左氏家族的名聲在所有的門閥世家中,都算是差的。如同世人所說的那樣,左氏家族的存世時間,是靠著臉皮厚硬撐過來的。他們不僅舔中原人,他們連異族都舔,而且是毫無下限的硬舔。
一千三百年前,中原地區的帝國內部發生了內亂,三大家族為了爭奪帝位打的不可開交。當時,北方的匈人借機南下,三個月內連下六十一城,幾乎是將中原地區近半數的地方踩踏在他們的馬蹄之下,變成了他們的牧場。
這個時候,很多門閥世家都選擇了南遷,聚在一起抵抗著匈人的襲殺。甚至是結成戰略同盟,一起對敵,想要將匈人趕回北疆老家去。
同一時間,有很多的門閥世家選擇了屈服在匈人的淫威之下,變成匈人的帶路黨,成為匈人的走狗。而這些門閥世家,為首的正是當時在中原王朝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左氏家族。
左氏家族憑借著他們厚顏無恥的硬舔,在那個戰亂紛飛的年代裏,不僅沒有半點損失;甚至還靠著給匈人籌備糧草的機會,大賺特賺了一筆。左氏家族的風光一時無兩,成為了大陸上最富有,最權勢滔天的門閥世家。
然而,天不遂人願。匈人擅長的是弓馬騎射,遊牧狩獵,根本做不了經營一個帝國的營生。伴隨著他們幾次荒唐政策發布,搞得中原大地的百姓們天怒人怨,恨不得將匈人食肉剝皮。況且,中原人的數量是匈人的十數倍,想要統禦這麽多的人,光靠匈人是遠遠不夠的;匈人又不敢徹底相信中原人所謂的‘忠誠’,一來二去之下,匈人覺得執政越來越無力。然後,匈人們開始逐步的北撤,收縮自己占據的中原土地。直至最後,徹底的退出了中原大地,回到了他們祖祖輩輩生存的茫茫草原之上。
陳琦和孔仁剛走進學科區的範圍內,就聽到了朗朗的讀書聲。孔仁站在原地,聽著學生們口中朗讀的內容;麵容從疑惑到欣喜,再到興奮,直至最後,孔仁甚至是有些癲狂了;他興奮的抓住了陳琦的胳膊,眼眸中是滿滿的求知欲。
孔仁:“賢弟,他們讀的這都是什麽書?好像有你在孔府時手書的《弟子規》,其他的我為什麽從來都沒有聽過。”
陳琦微笑著拍了拍孔仁緊握著他胳膊的手:“孔兄別急,待我慢慢道來。”
“他們背的一共是四本書,分別叫做《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和《弟子規》。這四本書呢,都屬於蒙學讀物,是專門用來給小孩子們啟蒙識字用的。這四本書是我在一次探訪古國遺跡的時候偶然得到的,經過多年的翻譯和總結,這才將這四本書完全複原了出來。”
“不過,這四本書中有很多的故事,因為年代久遠,無史料可考;我不得不將那些內容刪除,然後以我們現在有史料記載的故事補充代替。”
孔仁有些興奮的點頭道:“你做的沒錯。世間萬物,從來就不是一成不變的。順應潮流之下,必要的革新不僅不會將‘老’東西破壞;相反,這樣隻會為‘老’東西賦予新的生命。”
“這四本書我聽了個大概,我覺得很不錯,是值得萬世流傳的經典之作。”
“我在孔府時,也曾經被迫管理過孔府的蒙學學堂。”陳琦突然感慨道:“哇!那真的是,不堪回首,不堪回首啊。不堪回首的經曆。”
“孩子們生性跳脫,一個個像是不知疲倦般的,跑來跑去。讓他們坐在那裏靜靜的呆一刻鍾,都是癡心妄想。更別說讓他們讀書識字了!”
“我也曾經想過,有沒有什麽辦法,能夠讓他們主動有興趣去學習。我也做過很多的嚐試!威逼、利誘、恐嚇、甚至是體罰……可惜呀……並沒有任何的作用。除了他們去我父親那裏告狀,導致我被父親踢了一腳外,我什麽都沒得到。”
“打那之後,我便再也不去那個勞什子蒙學學堂了……”
“但是今天,當我聽到這四本蒙學讀物的時候,我對於蒙學有了一個全新的認知。這四本書很有趣,文字淺顯易懂,句式整齊,聲調和諧,每隔幾句,就會有一次押韻;如同童謠般,抑揚頓挫,朗朗上口。”
“而且,書中所講的內容,很多都是和史實有關,教孩子們學習忠孝仁德,禮義廉恥。潛移默化間,為孩子們樹立一個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才是蒙學教育真正應該做到的事情。”
陳琦點頭:“果然是英雄所見略同啊。孔兄所言,正是蒙學教育的意義。”
“門閥世家之所以可以無視國家法度,藐視眾生安危,長存千年不倒,萬年不朽,說到底,不就是因為他們手裏掌握著‘知識’這個稀缺資源嗎?”
“如果他們手中沒有了這個稀缺資源,將他們拉到和庶人同樣一個水平線上平等競爭。就憑門閥世家那幾塊上不得台麵的料,別說加官進爵了,恐怕連吃飯都是個問題。”
“而我建立學科區的目的,就是要將那所謂的稀缺資源變成廉價的地攤貨;我要讓每一個人都認識字,每一個人都可以讀書寫字;我要給那些被門閥世家貶的一無是處的庶民們一條上升的通道;我要讓那些被儒生們看不起的工匠,都有一條加官進爵的晉升之路;我要把門閥世家所有的‘榮耀’都扒下來,然後狠狠的踩在泥濘裏。讓他們知道,什麽叫做民心不可違,民心不可逆。讓他們知道,什麽叫做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陳琦的慷慨陳詞,讓孔仁聽著感覺熱血沸騰。雖說他出身孔家,而且孔家也算得上是門閥世家之首了;但仍然改變不了他對門閥世家的厭惡和嫌棄。沒辦法,有很多門閥世家的吃相太過難看了,真的是應了那句話,‘臉都不要了’……
孔仁聽過,更見過很多門閥世家肮髒齷齪的一麵。不說別人家,就他外公家,青州左氏家族,就是門閥世家中,敗類的典型代表。
左氏家族其實若論存世時間的話,遠比孔氏家族悠久;就算十大世家中,也沒有一個世家敢說自己家族的存世時間比左氏家族長。
但是,左氏家族的名聲在所有的門閥世家中,都算是差的。如同世人所說的那樣,左氏家族的存世時間,是靠著臉皮厚硬撐過來的。他們不僅舔中原人,他們連異族都舔,而且是毫無下限的硬舔。
一千三百年前,中原地區的帝國內部發生了內亂,三大家族為了爭奪帝位打的不可開交。當時,北方的匈人借機南下,三個月內連下六十一城,幾乎是將中原地區近半數的地方踩踏在他們的馬蹄之下,變成了他們的牧場。
這個時候,很多門閥世家都選擇了南遷,聚在一起抵抗著匈人的襲殺。甚至是結成戰略同盟,一起對敵,想要將匈人趕回北疆老家去。
同一時間,有很多的門閥世家選擇了屈服在匈人的淫威之下,變成匈人的帶路黨,成為匈人的走狗。而這些門閥世家,為首的正是當時在中原王朝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左氏家族。
左氏家族憑借著他們厚顏無恥的硬舔,在那個戰亂紛飛的年代裏,不僅沒有半點損失;甚至還靠著給匈人籌備糧草的機會,大賺特賺了一筆。左氏家族的風光一時無兩,成為了大陸上最富有,最權勢滔天的門閥世家。
然而,天不遂人願。匈人擅長的是弓馬騎射,遊牧狩獵,根本做不了經營一個帝國的營生。伴隨著他們幾次荒唐政策發布,搞得中原大地的百姓們天怒人怨,恨不得將匈人食肉剝皮。況且,中原人的數量是匈人的十數倍,想要統禦這麽多的人,光靠匈人是遠遠不夠的;匈人又不敢徹底相信中原人所謂的‘忠誠’,一來二去之下,匈人覺得執政越來越無力。然後,匈人們開始逐步的北撤,收縮自己占據的中原土地。直至最後,徹底的退出了中原大地,回到了他們祖祖輩輩生存的茫茫草原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