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都驛,豐都城,蘭園,蘭馨苑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透過雲層灑向大地,陳琦盤腿坐在涼亭頂上,享受這晨光的沐浴。紫氣東來,陰陽交隔,正是‘氣’最旺盛的時候,而這種氣對於武修來說,就是天然的養料和最佳的補品,在這種條件下修煉,是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一刻鍾後,紫氣消散,旭日高升,陳琦緩緩的睜開眼睛,長長的呼出一口濁氣。起身,飄然從涼亭頂端落下,邁步走進屋中。
這段時間,陳琦幾乎是天天都泡在蘭園中;蘭園有一種前世大學校園或者是研究所、研究院的那種感覺,陳琦很喜歡這樣一種氛圍;不需要天天的跟別人勾心鬥角的耍心機,玩兒謀略,可以踏踏實實的靜下心來,做研究,搞發明,那種純粹的感覺讓陳琦覺得很舒服,很自在。
最近幾天,陳琦幾乎是天天都呆在學科區裏,給學科區速成班的學生們講一些啟蒙教育的知識,像什麽《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陳琦早就將這些啟蒙書籍默寫出來,交由印篆坊刻板印刷去了。
印篆坊,蘭園內專門研究篆刻、雕刻和印刷的研學坊。這裏匯聚了中元帝國四大篆刻大家,還有數位專業從事木雕,石雕,金屬雕刻和微雕的能人異士。而陳琦給印篆坊的第一件工作就是研究雕版印刷術和活字印刷術。
印篆坊的那些能人和大家們一點都不含糊,僅僅三個月就完成了雕版印刷術的研究和改造,而且已經製造出來六套完整的金屬印刷版,隻有不是人為破壞,這六套完整的金屬印刷版用了三五千年的是一點毛病都沒有。
蘭園學科區速成班的學生已經臨近畢業,再過幾天就要被安排去豐都驛下設的啟航學堂中任教去了,陳琦想要抓緊時間,將前世的一些啟蒙經驗傳授給這些學生。
陳琦換好衣服,洗漱完畢後,邁步走出房間,就看到了秦奕提著兩個食盒走了過來。
秦奕:“少爺,早!”
陳琦:“秦伯,早!”
秦奕打完招呼,便拎著食盒走進涼亭,擺放在了石桌上。陳琦走上前,看了看石桌上的早餐,有豆漿,油條,茶葉蛋,還有幾盤點心。
秦奕將早餐擺好:“少爺,吃早飯了。”
“嗯!”陳琦:“一起吃?”
秦奕微笑著搖頭:“不了。最近辟穀,吃過辟穀丹了。”
“好吧。”陳琦拿起筷子,夾起一根油條咬了一口,鹹香酥脆;陳琦端起豆漿喝了一口,那清甜的豆香味瞬間就縈繞在口中,久久不散。
陳琦做夢都沒有想到,他竟然在異世界還有機會吃上豆漿油條這樣的早點;豆漿油條,華夏人吃了都說好。
秦奕微笑看著吃的樂嗬嗬的陳琦,眼中滿是長輩對晚輩的寵溺和慈愛:“少爺,你慢點吃。不夠還有。”
陳琦滿意的點點頭:“秦伯,我吃著,您說事兒。”
“好!”秦奕從袖筒中掏出一本小冊子,翻開後說道:“學科區擬定在三日後舉辦誓師大會,希望您到時候能夠親自到場,給那些孩子們加油鼓勁。”
“可以,這是我答應過他們的,自然是要去的。”陳琦略做思忖後說道:“三日後嘛?嚴寬和孔仁三日內應該能到豐都城吧?”
陳琦看向秦奕:“吩咐下去,嚴寬和孔仁到達豐都城後,不用進城,直接帶到蘭園來。”
“好。我一會兒就去安排。”秦奕頷首,繼續說道:“還有,戶部大司農轉來了內閣文書,今年發給南楚的良種共計三百萬石已經全部啟程了,由南衙禁軍親自押送,預計二十天後到達豐都驛。等到達豐都驛後,南楚那邊會來人辦理交割,交割的手續全權由我們豐都驛主司府代辦,交割結束後,南衙禁軍押運銀兩返回中元城。”
陳琦想了想:“按照往年的價格,一石良種賣一兩銀子,三百萬石良種,也就是三百萬兩銀子,對嗎?”
秦奕點頭:“是的。咱們中元帝國內良種交易價格是在一石良種賣三錢銀子,賣給南楚的良種價格翻了三倍多,一石良種賣一兩銀子。”
“中元帝國全境有七成的地方都是一年一收,也就是一年種一次,收獲一次;有兩成的地方可以做到一年兩收,隻有豐都河沿岸的一些州府,特別是四府一驛,才能做到一年三收。”
“而南楚呢,全境隻要不是山地那種不能耕種的土地,其餘的地方都可以做到一年三收。所以說,南楚相比於中元帝國,有著得天獨厚的氣候優勢。”
“因此,往年中元帝國賣給南楚帝國的糧種最多也不會超過兩百萬擔,按照南楚帝國的耕地麵積來算,最多也就是勉強能滿足一年兩收。在不省吃儉用的情況下,夠南楚帝國的所有人吃一年的。當然,如果南楚帝國的那些貴族們不知道節製,鋪張浪費的情況下,南楚帝國百姓們挨餓也不是什麽罕見的事兒。”
陳琦眼眸微眯:“可是,朝廷今年賣給南楚帝國的良種多了一百萬石。按照秦伯您剛才所說,南楚帝國憑借著這三百萬石的良種,完全可以做到一年三收,南楚帝國的糧食收獲會提升近三成;在不改變老百姓們日常生活的情況下,南楚帝國的餘糧儲備會增加數倍。”
秦奕點頭:“理論上是這樣的。南楚之所以在神諭之戰後一蹶不振,長時間無法恢複國力到鼎盛時期,糧食短缺是最重要的原因。而造成糧食短缺的原因,自然就是中元帝國對良種的管控了。”
“所以,我也搞不懂朝廷為什麽會選擇這麽做,就算朝廷缺錢,這種選擇也無異於是在飲鴆止渴。這三百萬兩白銀,能夠在多大程度上解決朝廷的燃眉之急,還有待疑問。但是,南楚帝國多得到的那一百萬石的良種,可是實打實的;隻要不遇上天災人禍,南楚帝國的糧食儲備一定會成倍的提升,糧食短缺問題,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透過雲層灑向大地,陳琦盤腿坐在涼亭頂上,享受這晨光的沐浴。紫氣東來,陰陽交隔,正是‘氣’最旺盛的時候,而這種氣對於武修來說,就是天然的養料和最佳的補品,在這種條件下修煉,是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一刻鍾後,紫氣消散,旭日高升,陳琦緩緩的睜開眼睛,長長的呼出一口濁氣。起身,飄然從涼亭頂端落下,邁步走進屋中。
這段時間,陳琦幾乎是天天都泡在蘭園中;蘭園有一種前世大學校園或者是研究所、研究院的那種感覺,陳琦很喜歡這樣一種氛圍;不需要天天的跟別人勾心鬥角的耍心機,玩兒謀略,可以踏踏實實的靜下心來,做研究,搞發明,那種純粹的感覺讓陳琦覺得很舒服,很自在。
最近幾天,陳琦幾乎是天天都呆在學科區裏,給學科區速成班的學生們講一些啟蒙教育的知識,像什麽《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陳琦早就將這些啟蒙書籍默寫出來,交由印篆坊刻板印刷去了。
印篆坊,蘭園內專門研究篆刻、雕刻和印刷的研學坊。這裏匯聚了中元帝國四大篆刻大家,還有數位專業從事木雕,石雕,金屬雕刻和微雕的能人異士。而陳琦給印篆坊的第一件工作就是研究雕版印刷術和活字印刷術。
印篆坊的那些能人和大家們一點都不含糊,僅僅三個月就完成了雕版印刷術的研究和改造,而且已經製造出來六套完整的金屬印刷版,隻有不是人為破壞,這六套完整的金屬印刷版用了三五千年的是一點毛病都沒有。
蘭園學科區速成班的學生已經臨近畢業,再過幾天就要被安排去豐都驛下設的啟航學堂中任教去了,陳琦想要抓緊時間,將前世的一些啟蒙經驗傳授給這些學生。
陳琦換好衣服,洗漱完畢後,邁步走出房間,就看到了秦奕提著兩個食盒走了過來。
秦奕:“少爺,早!”
陳琦:“秦伯,早!”
秦奕打完招呼,便拎著食盒走進涼亭,擺放在了石桌上。陳琦走上前,看了看石桌上的早餐,有豆漿,油條,茶葉蛋,還有幾盤點心。
秦奕將早餐擺好:“少爺,吃早飯了。”
“嗯!”陳琦:“一起吃?”
秦奕微笑著搖頭:“不了。最近辟穀,吃過辟穀丹了。”
“好吧。”陳琦拿起筷子,夾起一根油條咬了一口,鹹香酥脆;陳琦端起豆漿喝了一口,那清甜的豆香味瞬間就縈繞在口中,久久不散。
陳琦做夢都沒有想到,他竟然在異世界還有機會吃上豆漿油條這樣的早點;豆漿油條,華夏人吃了都說好。
秦奕微笑看著吃的樂嗬嗬的陳琦,眼中滿是長輩對晚輩的寵溺和慈愛:“少爺,你慢點吃。不夠還有。”
陳琦滿意的點點頭:“秦伯,我吃著,您說事兒。”
“好!”秦奕從袖筒中掏出一本小冊子,翻開後說道:“學科區擬定在三日後舉辦誓師大會,希望您到時候能夠親自到場,給那些孩子們加油鼓勁。”
“可以,這是我答應過他們的,自然是要去的。”陳琦略做思忖後說道:“三日後嘛?嚴寬和孔仁三日內應該能到豐都城吧?”
陳琦看向秦奕:“吩咐下去,嚴寬和孔仁到達豐都城後,不用進城,直接帶到蘭園來。”
“好。我一會兒就去安排。”秦奕頷首,繼續說道:“還有,戶部大司農轉來了內閣文書,今年發給南楚的良種共計三百萬石已經全部啟程了,由南衙禁軍親自押送,預計二十天後到達豐都驛。等到達豐都驛後,南楚那邊會來人辦理交割,交割的手續全權由我們豐都驛主司府代辦,交割結束後,南衙禁軍押運銀兩返回中元城。”
陳琦想了想:“按照往年的價格,一石良種賣一兩銀子,三百萬石良種,也就是三百萬兩銀子,對嗎?”
秦奕點頭:“是的。咱們中元帝國內良種交易價格是在一石良種賣三錢銀子,賣給南楚的良種價格翻了三倍多,一石良種賣一兩銀子。”
“中元帝國全境有七成的地方都是一年一收,也就是一年種一次,收獲一次;有兩成的地方可以做到一年兩收,隻有豐都河沿岸的一些州府,特別是四府一驛,才能做到一年三收。”
“而南楚呢,全境隻要不是山地那種不能耕種的土地,其餘的地方都可以做到一年三收。所以說,南楚相比於中元帝國,有著得天獨厚的氣候優勢。”
“因此,往年中元帝國賣給南楚帝國的糧種最多也不會超過兩百萬擔,按照南楚帝國的耕地麵積來算,最多也就是勉強能滿足一年兩收。在不省吃儉用的情況下,夠南楚帝國的所有人吃一年的。當然,如果南楚帝國的那些貴族們不知道節製,鋪張浪費的情況下,南楚帝國百姓們挨餓也不是什麽罕見的事兒。”
陳琦眼眸微眯:“可是,朝廷今年賣給南楚帝國的良種多了一百萬石。按照秦伯您剛才所說,南楚帝國憑借著這三百萬石的良種,完全可以做到一年三收,南楚帝國的糧食收獲會提升近三成;在不改變老百姓們日常生活的情況下,南楚帝國的餘糧儲備會增加數倍。”
秦奕點頭:“理論上是這樣的。南楚之所以在神諭之戰後一蹶不振,長時間無法恢複國力到鼎盛時期,糧食短缺是最重要的原因。而造成糧食短缺的原因,自然就是中元帝國對良種的管控了。”
“所以,我也搞不懂朝廷為什麽會選擇這麽做,就算朝廷缺錢,這種選擇也無異於是在飲鴆止渴。這三百萬兩白銀,能夠在多大程度上解決朝廷的燃眉之急,還有待疑問。但是,南楚帝國多得到的那一百萬石的良種,可是實打實的;隻要不遇上天災人禍,南楚帝國的糧食儲備一定會成倍的提升,糧食短缺問題,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