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靜的天界馬上就要迎來一場暴風雨,皇宮裏麵的人焦急不安,整個地靈看上去都像是很平靜,但已經在無聲的運動中死去了不少人,但百姓們卻不知道現在的情況,都以為太子進了靈城之後,就已經跟地靈王和好了,因為也沒有傳出什麽奇怪的事情出來,這是太子從天界出來後,唯一的一次平靜,當然地靈的百姓們還是都在歌頌地靈王的寬宏大量,畢竟太子這一趟可真是惹了不少麻煩,但地靈王都沒有大發雷霆,倒是還親自到城門外迎接的太子,這讓百姓覺得他們遇到了一個好的王爺。
一場政權的爭奪,不見得說非要一個是壞人,另一個是好人,最後好人登頂。
權力的鬥爭往往沒有哪一方是對的,也沒有哪一方是錯的,在天界來說,皇上需要清除未來皇上身邊的障礙,鞏固天界的完整性,也是鞏固第五家族在天界獨一無二的姓氏,為百姓找到一位可以讓他們信任的帝王,對地靈來說地靈王已經是天界最好的王爺了,百姓不愁吃不愁穿,生活已經遠遠的超出了整個天界其他地區的幸福感。
地靈王府來了一位和尚,地靈王親自到大門外迎接,在行了禮之後請入了小皇宮,和尚在地靈王府呆了不到一柱香的時間就從王府裏麵走了出來,依舊漫步蹣跚的往宮外走去,地靈王吩咐身邊的兩位副將,快馬加鞭也出了城,一個往東一個往北。
等和尚離開小皇宮之後,地靈王吩咐人重新把在小皇宮裏麵呆了三天的幾位副將都請到了大殿上麵,一番酒宴之後,地靈王當場就表明了現在的局勢,而且表示願意聽趙天驕的,可以直接出城,願意跟著地靈王的當場加官進爵,地靈王很隨和的樣子,讓眾人也都覺得這位王爺說的也都是真的,而且現在趙家也還在城內平安無事,王爺不可能出爾反爾。
八位副將全部在思量的之後,有五位願意跟著地靈王,剩下的三位說是從進入軍營就開始跟著趙將軍,所以還是要跟著趙將軍,但跟地靈王說不管怎樣,還都是地靈的護城軍,保護地靈的百姓和地靈王為主。
地靈王笑著說沒事,現在他們三個就可以直接出城了,三人你看我我看你,覺得王爺是真心的要放自己出去,這才放心的叩頭之後直接往大殿外麵而去,剛跨出高高的門檻,一個影子從三人的麵前飄了過去,三個腦袋全部落地,滾進了大殿裏麵,完整的屍體都還來不及反應,項上人頭就已經掉了,隨即整個脖子都跟著往外噴血,大殿裏麵剩下的五位副將也都全部傻眼。
誰能想到地靈王會直接殺掉不從的三人,剛剛還明明一臉的微笑,給人一種信任的感覺,現在依舊是一臉微笑,隻不過臉上多了一份冷漠,多年吃齋念佛的他趕緊雙手合並默念‘阿彌陀佛’,然後直接當場給五位將軍全部都加官進爵,一律從副將升為大將軍,令牌全部都發了下去,命令也隨即往城外傳去,從今天起地靈王收回趙天驕大將軍的令牌。
也就是說趙天驕現在什麽都不是了,也就是單單的一個護城軍,地靈王直接吩咐五位大將軍可以直接出城了,以後一切的事情全部都聽地靈王的親自調遣,地靈王下令從今日起若是有護城軍投靠趙天驕的,一律斬殺,五位將軍領命直接出了小皇宮往城外而去,對他們來說能坐上大將軍的位置已經是祖上積德了,畢竟在地靈擁有真實權力的除了地靈王,下來就是大將軍了。
以前在地靈,大將軍隻有一個,趙天驕就是,趙天驕歸地靈王管,地靈王把護城軍的令牌給了趙天驕,他在地靈實際上也算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澳城和傾城的護城軍總將軍都是副將,全部歸趙天驕所管,大將軍隻有一個,現在卻一下子有了七位大將軍,靈城的這五位,剛剛派去澳城和傾城的兩位,他們現在都是平等的,隻不過現在都親自歸地靈王所管了,收回了趙天驕的一切權力和職務,雖說這和之前也沒什麽區別,但還是讓他們願意跟著地靈王。
畢竟親自受地靈王接見還是有很大的不同,比之前所有的事情都要先請報給趙天驕,趙天驕做不了主的還要請示地靈王才能定下來,現在就不用了,自己的護城軍完全就歸自己所管了,放在他們上誰都願意。
很快撤掉趙天驕大將軍的命令傳遍了整個地靈,地靈王召集所有的官員到小皇宮的大殿裏麵,正式商議此次的事件,有支持造反的,也有反對的,但也都是極個別的,地靈王始終都沒有張口說話,隻是在聽所有人的意見,最後的結果和執行副將的一樣,反對的按了一個罪名全部當場殺死,剩下的全部都是擁護地靈王的決定,但地靈王還是沒說要真的造反,隻是說要保護地靈不受侵害,這一趟太子很明顯要對地靈不利,所以要做好以防萬一。
就這樣一下午的時間地靈傳出了對太子各種不利的消息,當然隻是針對太子,沒有針對皇上,大致的謠言都是說太子殿下從離開根特來到地靈之後,就做出了很多不能挽回的錯事和大事,要是讓太子繼續當皇上的話,地靈甚至對天界來說都是災難,這就是輿論,地靈王現在就要製造輿論倒向自己,就算是不能倒向自己,也要把所有的罪名和不利的言論都引向太子。
這樣的話到時候在城外太子死去的消息就不會太突然,這麽多百姓都希望他受到懲罰,那也說不定是誰殺死他的。
早在兩天前地靈王就已經飛鴿傳書到了土坨山後麵的軍營,那天晚上從土坨山上過來的軍隊就直接接管了呂慶郎的大渡河,在大殿上麵地靈王問太子要是回去的路線會是哪個方向,多半的人都認為太子一定會從原路返回,不可能從北邊回去,一是因為北邊比較遠,二是因為北邊是徐大將的地盤,雖然北涼沒有地靈現在這麽壯大,但北涼基本上全部都是軍隊,而且傳言北涼對天界的威脅僅次於地靈,所以皇上不可能讓太子再次冒險從北涼回根特。
所以眾官員都說一定會從原路返回,把重兵調往大渡河才是首選,地靈王坐在椅子上想了半天後道:“如果太子要是從北涼走的話,北涼會偏向哪一邊,這個問題諸位有什麽見解?”
站在最前麵的官員跪下道:“啟稟王爺,臣這些年主管外交事宜,從在北涼駐紮的地靈官員傳來的信報來看,如果地靈和根特對抗的話,北涼打算袖手旁觀,當然也會麵子上麵動用一下軍隊,但不會真的對抗哪一邊,所以王爺可以放心如果皇上下令攻打地靈,北邊已經算是比較安全的一麵,有北涼軍在,他們會擺擺樣子,不會來真的,我們主要擔心的就是三不管了,然後就是大渡河,這兩個地方是我們的重要戰場,隻要守住那裏,基本上禁軍不可能進的來。”
另一位官員也道:“臣讚成狄大人的看法,至於天空之海根本無須擔心,相信這麽遠的距離,憑著天界的水軍,還不能這麽長距離的跨過天空之海來登陸地靈,我們的東岸邊還是有很強的防守水軍和護城軍,唯一要擔心的也就是三不管跟大渡河了,現在靈城護城軍有五萬之多,澳城有三萬,傾城有三萬,東海岸有水軍和護城軍一共三萬,挨著北涼的岸邊北岸有兩萬護城軍,三不管跟大渡河現有五萬護城軍,現如今地靈的全部護城軍在二十二萬左右,對抗天界的八十萬大軍可能有點差距。”
“但是畢竟口岸隻有三不管一個地方,而且我們占有最好的優勢位置,他們人多進不來也沒有辦法,所以臣以為應該直接把澳城和傾城的六萬大軍全部調往大渡河,我們要嚴守大渡河,至於北岸的兩萬護城軍足以了,東海岸更是不用擔心,三萬護城軍絕對讓海上過來的靠不近岸邊,地勢優於我們,王爺現在就應該飛鴿傳書連夜調動軍隊。”
這時候另外一個站出來道:“臣覺得狄大人和王大人的建議不妥,三不管跟大渡河固然重要,但要是把軍隊全部調往大渡河的話,我們北邊就成了薄弱的地方,雖然這麽些年地靈對北涼也有不少的物資救濟,北涼不少的軍餉都來自於咱們地靈,而且北涼王也承諾跟咱們地靈永世和平,但問題是如果真的打起來,王爺敢相信北涼的那個莽夫?當年他可是跟龍族對抗的人物,滿腦子的蠻力,這些年雖然低調了很多,他們北涼的人都擅長馬術,遊牧的性格讓他們本來就驍勇善戰,萬一到時候真的從背後捅咱們一刀,想要從大渡河調兵到北岸可是來不及的,臣覺得兩邊都重要,大渡河要守天界的禁軍,北岸要防北涼軍的偷襲。”
地靈王點了點頭,望著諸位道:“本王也覺得北岸不能輕敵,不過還是要以大渡河為重,太子明天出城,地靈派出一萬護城軍護送,就說擔心太子的安危,所以要親自送太子到大渡河,狄大人就由你來送行可好?”
那位剛剛講話的狄大人一下子愣住了,但還是回道:“臣領命。”
一場政權的爭奪,不見得說非要一個是壞人,另一個是好人,最後好人登頂。
權力的鬥爭往往沒有哪一方是對的,也沒有哪一方是錯的,在天界來說,皇上需要清除未來皇上身邊的障礙,鞏固天界的完整性,也是鞏固第五家族在天界獨一無二的姓氏,為百姓找到一位可以讓他們信任的帝王,對地靈來說地靈王已經是天界最好的王爺了,百姓不愁吃不愁穿,生活已經遠遠的超出了整個天界其他地區的幸福感。
地靈王府來了一位和尚,地靈王親自到大門外迎接,在行了禮之後請入了小皇宮,和尚在地靈王府呆了不到一柱香的時間就從王府裏麵走了出來,依舊漫步蹣跚的往宮外走去,地靈王吩咐身邊的兩位副將,快馬加鞭也出了城,一個往東一個往北。
等和尚離開小皇宮之後,地靈王吩咐人重新把在小皇宮裏麵呆了三天的幾位副將都請到了大殿上麵,一番酒宴之後,地靈王當場就表明了現在的局勢,而且表示願意聽趙天驕的,可以直接出城,願意跟著地靈王的當場加官進爵,地靈王很隨和的樣子,讓眾人也都覺得這位王爺說的也都是真的,而且現在趙家也還在城內平安無事,王爺不可能出爾反爾。
八位副將全部在思量的之後,有五位願意跟著地靈王,剩下的三位說是從進入軍營就開始跟著趙將軍,所以還是要跟著趙將軍,但跟地靈王說不管怎樣,還都是地靈的護城軍,保護地靈的百姓和地靈王為主。
地靈王笑著說沒事,現在他們三個就可以直接出城了,三人你看我我看你,覺得王爺是真心的要放自己出去,這才放心的叩頭之後直接往大殿外麵而去,剛跨出高高的門檻,一個影子從三人的麵前飄了過去,三個腦袋全部落地,滾進了大殿裏麵,完整的屍體都還來不及反應,項上人頭就已經掉了,隨即整個脖子都跟著往外噴血,大殿裏麵剩下的五位副將也都全部傻眼。
誰能想到地靈王會直接殺掉不從的三人,剛剛還明明一臉的微笑,給人一種信任的感覺,現在依舊是一臉微笑,隻不過臉上多了一份冷漠,多年吃齋念佛的他趕緊雙手合並默念‘阿彌陀佛’,然後直接當場給五位將軍全部都加官進爵,一律從副將升為大將軍,令牌全部都發了下去,命令也隨即往城外傳去,從今天起地靈王收回趙天驕大將軍的令牌。
也就是說趙天驕現在什麽都不是了,也就是單單的一個護城軍,地靈王直接吩咐五位大將軍可以直接出城了,以後一切的事情全部都聽地靈王的親自調遣,地靈王下令從今日起若是有護城軍投靠趙天驕的,一律斬殺,五位將軍領命直接出了小皇宮往城外而去,對他們來說能坐上大將軍的位置已經是祖上積德了,畢竟在地靈擁有真實權力的除了地靈王,下來就是大將軍了。
以前在地靈,大將軍隻有一個,趙天驕就是,趙天驕歸地靈王管,地靈王把護城軍的令牌給了趙天驕,他在地靈實際上也算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澳城和傾城的護城軍總將軍都是副將,全部歸趙天驕所管,大將軍隻有一個,現在卻一下子有了七位大將軍,靈城的這五位,剛剛派去澳城和傾城的兩位,他們現在都是平等的,隻不過現在都親自歸地靈王所管了,收回了趙天驕的一切權力和職務,雖說這和之前也沒什麽區別,但還是讓他們願意跟著地靈王。
畢竟親自受地靈王接見還是有很大的不同,比之前所有的事情都要先請報給趙天驕,趙天驕做不了主的還要請示地靈王才能定下來,現在就不用了,自己的護城軍完全就歸自己所管了,放在他們上誰都願意。
很快撤掉趙天驕大將軍的命令傳遍了整個地靈,地靈王召集所有的官員到小皇宮的大殿裏麵,正式商議此次的事件,有支持造反的,也有反對的,但也都是極個別的,地靈王始終都沒有張口說話,隻是在聽所有人的意見,最後的結果和執行副將的一樣,反對的按了一個罪名全部當場殺死,剩下的全部都是擁護地靈王的決定,但地靈王還是沒說要真的造反,隻是說要保護地靈不受侵害,這一趟太子很明顯要對地靈不利,所以要做好以防萬一。
就這樣一下午的時間地靈傳出了對太子各種不利的消息,當然隻是針對太子,沒有針對皇上,大致的謠言都是說太子殿下從離開根特來到地靈之後,就做出了很多不能挽回的錯事和大事,要是讓太子繼續當皇上的話,地靈甚至對天界來說都是災難,這就是輿論,地靈王現在就要製造輿論倒向自己,就算是不能倒向自己,也要把所有的罪名和不利的言論都引向太子。
這樣的話到時候在城外太子死去的消息就不會太突然,這麽多百姓都希望他受到懲罰,那也說不定是誰殺死他的。
早在兩天前地靈王就已經飛鴿傳書到了土坨山後麵的軍營,那天晚上從土坨山上過來的軍隊就直接接管了呂慶郎的大渡河,在大殿上麵地靈王問太子要是回去的路線會是哪個方向,多半的人都認為太子一定會從原路返回,不可能從北邊回去,一是因為北邊比較遠,二是因為北邊是徐大將的地盤,雖然北涼沒有地靈現在這麽壯大,但北涼基本上全部都是軍隊,而且傳言北涼對天界的威脅僅次於地靈,所以皇上不可能讓太子再次冒險從北涼回根特。
所以眾官員都說一定會從原路返回,把重兵調往大渡河才是首選,地靈王坐在椅子上想了半天後道:“如果太子要是從北涼走的話,北涼會偏向哪一邊,這個問題諸位有什麽見解?”
站在最前麵的官員跪下道:“啟稟王爺,臣這些年主管外交事宜,從在北涼駐紮的地靈官員傳來的信報來看,如果地靈和根特對抗的話,北涼打算袖手旁觀,當然也會麵子上麵動用一下軍隊,但不會真的對抗哪一邊,所以王爺可以放心如果皇上下令攻打地靈,北邊已經算是比較安全的一麵,有北涼軍在,他們會擺擺樣子,不會來真的,我們主要擔心的就是三不管了,然後就是大渡河,這兩個地方是我們的重要戰場,隻要守住那裏,基本上禁軍不可能進的來。”
另一位官員也道:“臣讚成狄大人的看法,至於天空之海根本無須擔心,相信這麽遠的距離,憑著天界的水軍,還不能這麽長距離的跨過天空之海來登陸地靈,我們的東岸邊還是有很強的防守水軍和護城軍,唯一要擔心的也就是三不管跟大渡河了,現在靈城護城軍有五萬之多,澳城有三萬,傾城有三萬,東海岸有水軍和護城軍一共三萬,挨著北涼的岸邊北岸有兩萬護城軍,三不管跟大渡河現有五萬護城軍,現如今地靈的全部護城軍在二十二萬左右,對抗天界的八十萬大軍可能有點差距。”
“但是畢竟口岸隻有三不管一個地方,而且我們占有最好的優勢位置,他們人多進不來也沒有辦法,所以臣以為應該直接把澳城和傾城的六萬大軍全部調往大渡河,我們要嚴守大渡河,至於北岸的兩萬護城軍足以了,東海岸更是不用擔心,三萬護城軍絕對讓海上過來的靠不近岸邊,地勢優於我們,王爺現在就應該飛鴿傳書連夜調動軍隊。”
這時候另外一個站出來道:“臣覺得狄大人和王大人的建議不妥,三不管跟大渡河固然重要,但要是把軍隊全部調往大渡河的話,我們北邊就成了薄弱的地方,雖然這麽些年地靈對北涼也有不少的物資救濟,北涼不少的軍餉都來自於咱們地靈,而且北涼王也承諾跟咱們地靈永世和平,但問題是如果真的打起來,王爺敢相信北涼的那個莽夫?當年他可是跟龍族對抗的人物,滿腦子的蠻力,這些年雖然低調了很多,他們北涼的人都擅長馬術,遊牧的性格讓他們本來就驍勇善戰,萬一到時候真的從背後捅咱們一刀,想要從大渡河調兵到北岸可是來不及的,臣覺得兩邊都重要,大渡河要守天界的禁軍,北岸要防北涼軍的偷襲。”
地靈王點了點頭,望著諸位道:“本王也覺得北岸不能輕敵,不過還是要以大渡河為重,太子明天出城,地靈派出一萬護城軍護送,就說擔心太子的安危,所以要親自送太子到大渡河,狄大人就由你來送行可好?”
那位剛剛講話的狄大人一下子愣住了,但還是回道:“臣領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