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年坐在塞納河一座橋的長椅上,當蒼穹破曉時,他抬起頭凝視。
一種非常淺淡的感覺、好像一條霧狀的星塵帶,流動著人類對曙光的祈盼和喜悅——這霧狀的朦朧感受,一下子重重撞入了他的意識中。
他從長椅上站起來,眼底倒映出人類所讚美的日出。
曾經,這世界每一縷光明,每一寸草木,及至每個存在的事物,對他而言都是概念——是名詞、動詞、形容詞,是語言定義,是界門綱目科屬種。
人類生來便能夠感知萬物。他們看到橙子時,想的是酸甜好吃的愉悅,而不是雙子葉植物綱;看到玫瑰時,想的是美麗與愛情的甜蜜,而不是薔薇科落葉灌木。
是這些感受的能力帶來了美與快樂,人類習慣於此,但從不會去想,對其它生命而言,感知,是一種怎樣的奇蹟。
此刻他站在這個奇蹟的門前,推開門後,會是什麽樣的世界?
當他想要探看時,不知道什麽時候,他已經走到了附近的香街上。
昔日繁華的大道麵目全非,玻璃櫥窗碎了一地,昂貴精緻的女裝半掛在衣架上,隨著破窗而入的風微動。
他從衣架中走過,指尖拂過衣料,空氣中似乎還瀰漫著淡淡的薰香。他覺得融寒的喜好應該是藍白係冷色調,也虧她父母給她取了這麽暖的名字,她一定是出生在春天……他忽然這樣想。
走回教堂的時候,天際一抹金紅,像一尾靈動的金魚,從畫的盡頭躍然而出,灑落徐徐金光。
.
教堂裏,融寒已經醒了過來,後頸的局麻還在,皮膚隻剩表層觸感。她伸手試一下,脖子上被纏繞了一圈防水繃帶。身上大大小小的傷口被消毒過了,衣服也穿得整齊。
她靜靜地呆坐著,回想看過的醫療論文——
類似腦機接駁埠的晶片怎麽拆卸?
幾年前有個案例,有電競選手去哈爾濱滑雪,不慎刮到樹上,把埠元件生生扯掉,傷到了附近的血管神經,留了後遺症——譬如陰冷天容易發生腦血管痙攣,但好在沒有危及生命。
……那麽就保佑她能成功吧。
她的目光移向前方神像,閉上了眼睛,祈禱。
教堂的門沒有聲音,斯年進來的時候,她正坐在椅子上,雙手交叉而握。
初升的朝暉,透過穹頂的圓形玻璃,將光茫施給人間。金色從她的眉眼,鼻子,嘴唇,下巴流瀉而過,流動出柔和的輪廓。
忽然融寒睜開眼睛,彩色的光,倒映在她漆黑明亮的瞳仁中。
在這驅趕了黑夜的曙光中,她看到如同天使一樣的人站在神像前,整個人好像誕生在聖潔的光輝裏。
他的身後是金色的十字架、耶穌和使徒的壁畫,天光透過穹頂落在他身上,驅趕了教堂最後一絲黑暗。
“……”融寒覺得身體被固定住了,光芒讓她動彈不得。她的目光燙到似的跳著收回,輕輕扶住額頭。理智把複雜的情緒壓下,換上平靜的聲調:“早安。”
不要憤怒,不能被他看出端倪。
聽到聲音,斯年意外了一下:“嗯?沒有生氣。”
她迎上視線,淡淡道:“憤怒是弱者的自我安慰。”
“那你剛才祈禱什麽?讓我猜猜,”斯年好整以暇靠近,微笑問:“逃亡計劃成功?打敗人工智慧?”
“不是,”融寒的心跳漏了一拍,反應很快地否定:“我……做了一個很長的夢。”
她回憶起夢中的命懸一線。狂猛的海風,急高的黑色巨浪,她飄在鬆垮的木筏上,身邊是絕望的同伴在哀鳴。
“我夢見了一場船難,像梅杜薩的海難,一切都變成了油畫……回到了恐懼的本能,懼怕死亡和黑夜,我拚命吶喊,想讓全世界都看到我……我的願望強烈到,幾乎撕裂一切。”
她就像畫中的人,不惜一切,向著遠方那一線光明呼喊,求生的意誌仿佛在海平線的那頭凝聚出了無盡光芒。
“我清晰地看見每個死去的人。夢裏有個意識忽然對我說……人類在死亡麵前迸發的巨大勇氣,對生命的至高無上的希望,還有什麽比這更崇高呢?”
於是當她從夢中睜開眼睛時,忽然理解了一種偉大的悲情和意誌。
而天色也像畫中那樣,灰暗中透著一絲光,仿佛全世界的力量都對她說:就在絕境中,放開你的勇氣,成為生命的勇者吧。
——逃離,反抗,終結這場噩夢。
斯年知道她夢見的是炸毀在羅浮宮的《梅杜薩之筏》。那幅油畫和她此刻的困頓掙紮,跨越三百年時空,形成共鳴,單單將他隔絕在外。
距離遠得不可觸碰。他緩慢道:“你最好別想以此打動我。”
融寒凝視他半晌,唇角略諷地扯起:“你會嗎?”
這些藝術中滲透的,是獨屬於人類的共鳴,你會理解並被打動嗎?
對生的強烈的渴望,對死的恐懼的掙紮。
在追求生命的同時,生出對其他生命的憐憫,為他人的死去而悲慟,為他人的苦難而傷感。
——這就是人。
這就是隻有人類才會有的思考和感動,而人工智慧永遠不會有的情感體驗啊。
一種非常淺淡的感覺、好像一條霧狀的星塵帶,流動著人類對曙光的祈盼和喜悅——這霧狀的朦朧感受,一下子重重撞入了他的意識中。
他從長椅上站起來,眼底倒映出人類所讚美的日出。
曾經,這世界每一縷光明,每一寸草木,及至每個存在的事物,對他而言都是概念——是名詞、動詞、形容詞,是語言定義,是界門綱目科屬種。
人類生來便能夠感知萬物。他們看到橙子時,想的是酸甜好吃的愉悅,而不是雙子葉植物綱;看到玫瑰時,想的是美麗與愛情的甜蜜,而不是薔薇科落葉灌木。
是這些感受的能力帶來了美與快樂,人類習慣於此,但從不會去想,對其它生命而言,感知,是一種怎樣的奇蹟。
此刻他站在這個奇蹟的門前,推開門後,會是什麽樣的世界?
當他想要探看時,不知道什麽時候,他已經走到了附近的香街上。
昔日繁華的大道麵目全非,玻璃櫥窗碎了一地,昂貴精緻的女裝半掛在衣架上,隨著破窗而入的風微動。
他從衣架中走過,指尖拂過衣料,空氣中似乎還瀰漫著淡淡的薰香。他覺得融寒的喜好應該是藍白係冷色調,也虧她父母給她取了這麽暖的名字,她一定是出生在春天……他忽然這樣想。
走回教堂的時候,天際一抹金紅,像一尾靈動的金魚,從畫的盡頭躍然而出,灑落徐徐金光。
.
教堂裏,融寒已經醒了過來,後頸的局麻還在,皮膚隻剩表層觸感。她伸手試一下,脖子上被纏繞了一圈防水繃帶。身上大大小小的傷口被消毒過了,衣服也穿得整齊。
她靜靜地呆坐著,回想看過的醫療論文——
類似腦機接駁埠的晶片怎麽拆卸?
幾年前有個案例,有電競選手去哈爾濱滑雪,不慎刮到樹上,把埠元件生生扯掉,傷到了附近的血管神經,留了後遺症——譬如陰冷天容易發生腦血管痙攣,但好在沒有危及生命。
……那麽就保佑她能成功吧。
她的目光移向前方神像,閉上了眼睛,祈禱。
教堂的門沒有聲音,斯年進來的時候,她正坐在椅子上,雙手交叉而握。
初升的朝暉,透過穹頂的圓形玻璃,將光茫施給人間。金色從她的眉眼,鼻子,嘴唇,下巴流瀉而過,流動出柔和的輪廓。
忽然融寒睜開眼睛,彩色的光,倒映在她漆黑明亮的瞳仁中。
在這驅趕了黑夜的曙光中,她看到如同天使一樣的人站在神像前,整個人好像誕生在聖潔的光輝裏。
他的身後是金色的十字架、耶穌和使徒的壁畫,天光透過穹頂落在他身上,驅趕了教堂最後一絲黑暗。
“……”融寒覺得身體被固定住了,光芒讓她動彈不得。她的目光燙到似的跳著收回,輕輕扶住額頭。理智把複雜的情緒壓下,換上平靜的聲調:“早安。”
不要憤怒,不能被他看出端倪。
聽到聲音,斯年意外了一下:“嗯?沒有生氣。”
她迎上視線,淡淡道:“憤怒是弱者的自我安慰。”
“那你剛才祈禱什麽?讓我猜猜,”斯年好整以暇靠近,微笑問:“逃亡計劃成功?打敗人工智慧?”
“不是,”融寒的心跳漏了一拍,反應很快地否定:“我……做了一個很長的夢。”
她回憶起夢中的命懸一線。狂猛的海風,急高的黑色巨浪,她飄在鬆垮的木筏上,身邊是絕望的同伴在哀鳴。
“我夢見了一場船難,像梅杜薩的海難,一切都變成了油畫……回到了恐懼的本能,懼怕死亡和黑夜,我拚命吶喊,想讓全世界都看到我……我的願望強烈到,幾乎撕裂一切。”
她就像畫中的人,不惜一切,向著遠方那一線光明呼喊,求生的意誌仿佛在海平線的那頭凝聚出了無盡光芒。
“我清晰地看見每個死去的人。夢裏有個意識忽然對我說……人類在死亡麵前迸發的巨大勇氣,對生命的至高無上的希望,還有什麽比這更崇高呢?”
於是當她從夢中睜開眼睛時,忽然理解了一種偉大的悲情和意誌。
而天色也像畫中那樣,灰暗中透著一絲光,仿佛全世界的力量都對她說:就在絕境中,放開你的勇氣,成為生命的勇者吧。
——逃離,反抗,終結這場噩夢。
斯年知道她夢見的是炸毀在羅浮宮的《梅杜薩之筏》。那幅油畫和她此刻的困頓掙紮,跨越三百年時空,形成共鳴,單單將他隔絕在外。
距離遠得不可觸碰。他緩慢道:“你最好別想以此打動我。”
融寒凝視他半晌,唇角略諷地扯起:“你會嗎?”
這些藝術中滲透的,是獨屬於人類的共鳴,你會理解並被打動嗎?
對生的強烈的渴望,對死的恐懼的掙紮。
在追求生命的同時,生出對其他生命的憐憫,為他人的死去而悲慟,為他人的苦難而傷感。
——這就是人。
這就是隻有人類才會有的思考和感動,而人工智慧永遠不會有的情感體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