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牛人就是牛人
給崇禎出點子:抓經濟,搞錢 作者:相山晚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對於畢懋康和宋應星這兩人的人生軌跡,胡文霆在後世時,曾通過史書對其進行過一些了解,由於這兩人太過於熱衷技術方麵的事情,而不怎麽擅長做官,因此,兩人的仕途都並不十分順暢。
史書上是這樣介紹畢懋康其人的,畢懋康,字孟侯,號東郊,歙縣上路人,萬曆二十六年中進士,授中書舍人,後累遷廣西道監察禦史、右僉都禦史、陝西巡按、山東巡鹽禦史。
陝西旱災期間,畢懋康曾組織廣設粥廠,大放倉廩,助流民漸複其業,累計救活民眾約一萬多人。萬曆四十二年,主持修建曆山書院,為當時濟南最大書院。後遭宦官魏忠賢排擠、禦史王際逵彈劾,遂被削籍。
崇禎初年,被起用為南京通政使,升兵部右侍郎,旋自免歸。辭別時,崇禎帝命其製武剛車、神飛炮等。
崇禎八年,械成後,編輯《軍器圖說》以進崇禎帝。因功升南京戶部右侍郎,總督糧餉,不與宦官同流告歸。
根據時間推算,此時的畢懋康應該還處於辭去南京兵部侍郎一職後,在家研究各種軍器的階段。
而宋應星其人則是非常推崇張載的關學,並從中接受了唯物主義自然觀。他對天文學、聲學、農學及工藝製造之學有很大興趣,曾熟讀過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等書。
可是他的科舉之路卻並沒有畢懋康那麽順利,自從在萬曆四十三年鄉試中舉之後,在後麵的數次會試中均宣告失敗,於是在崇禎初年的最後一次會試失敗後,就徹底斷絕了科舉的念頭。
根據史書上的相關記載,此時的宋應星應該是在家侍奉父母順便研究學問或者是在外求學的途中。
當兩人被領進來之後,胡文霆見到的是一老一中兩位穿著極其普通的男子,老的大約在六十來歲左右,中年的則大約在四十多歲的樣子。
胡文霆非常謙遜的進行了自我介紹之後,兩人也向胡文霆通報了姓名,原來年長的就是火器專家畢懋康,而中年男子則是農學家和博物學家宋應星。
在把名字和兩人對上號之後,胡文霆連忙向宋應星尊稱了一聲宋先生,而尊稱畢懋康為少司馬(因其辭官前的職位為南京兵部右侍郎)。
緊接著,胡文霆大致的向兩人介紹了一下,自己讓陛下派人千裏迢迢把他們找來的目的,說自己這裏非常缺乏各類研究性的人才,而自己早就聽說了兩位前輩的大名,而且也非常仰慕兩位前輩的才華,因此才求著陛下出麵把兩位前輩給請來了。
聽說胡文霆把他們請來,並不是單純的做官,而是主要從事研究工作之後,兩人臉上的表情馬上變得神采飛揚起來,不再像剛開始的時候那樣一本正經。
在胡文霆又大致介紹了一下研究內容之後,畢懋康就有些急不可耐的催促道:“你也不要再浪費口舌說那麽多了,你帶我兩人到實地參觀一下之後,一切不都明白了嗎,總勝過你在這裏空口白牙說上半天,我們卻還是聽得有些稀裏糊塗的。”宋應星也在一旁配合著點了點頭。
胡文霆聽了之後,連忙抱歉的對二人說道:“確實是晚輩疏忽了,如果兩位前輩方便的話,待稍事休息之後,我就陪您們去現場看看?”
胡文霆話音剛落,畢懋康就率先從座位上站了起來,緊接著宋應星也跟著從座位上站了起來,然後兩人同時把目光看向胡文霆,等著他引路帶他們去現場參觀。
看到兩人居然比自己還著急,胡文霆苦笑了一下之後,就喊來了幾名親兵,然後自己走在前麵引路,領著畢懋康和宋應星二人往火器工坊那邊走去。
在路上的時候,胡文霆又簡單向二人介紹了一下,當前自己這邊武器的發展情況,當聽胡文霆說到,這裏的武器發展居然已經經過了燧發槍階段,進入了彈藥一體、通過機械撞擊就能實現擊發的時代之後,畢懋康有些不可思議的看向了胡文霆。
因為畢懋康自己目前還正在著力研究製造燧發槍,並且才剛剛取得了初步進展,如果真像胡文霆所說的那樣,那麽胡文霆這名年輕人在火器方麵的造詣可要遠勝過自己啊。
說話間,一行人就來到了火器工坊,由於是胡文霆親自帶的隊,因此在經過各道關卡時,值勤人員對一行人的檢查就相對要鬆一點,但也是必須在每道關卡前停留上好一會之後,才能接著進入下一關。
當畢懋康和宋應星二人最終隨著胡文霆來到生產車間裏麵之後,二人頓時又被裏的場景給驚呆了,隻見裏麵不僅寬敞明亮(因為使用了大量的玻璃,大大提高了室內的采光),而且整個生產過程被分成數道不同工序,一道工序完成之後,半成品就向流水一樣的往下一道工序傳遞。
每道工序的工匠隻需要完成整個生產過程中的少數幾項工作就行,因此其熟練度也是相當的驚人,他們在操作時幾乎可以不用眼睛去看就能迅速的完成那些工序。
不過牛人畢竟是牛人,畢懋康和宋應星二人在稍微思忖了一下之後,馬上就明白了其中的奧妙,因此,看向胡文霆的目光也帶上了一些敬重,不再像剛開始那樣有些目空一切了。
在走馬觀花似的看一圈之後,胡文霆就安排親兵過去辦理相關手續,要從工坊裏拿幾支最新款火銃出來,到訓練場上去進行一番射擊演示。
劈劈啪啪幾乎連綿不絕的一通火銃聲之後,宋應星還好一點,而畢懋康則是直接愣在當場,半天說不出話來,因為這種射擊速度,是他連在夢裏都不曾想像過的。
許久之後,畢懋康感慨的對胡文霆說道:“都督,你在火器方麵的造詣已經遠勝過老夫了,又何必多此一舉再把老夫找來呢?就老夫目前的學識水平,給都督當一名學生還差不多,更何談去指導都督的發展呢。”
胡文霆真誠的對畢懋康說道:“不瞞前輩說,我這些東西都是在胡亂鼓搗之下,碰巧被我搞出來的,用一句俗話來說,那純粹屬於瞎貓碰到死耗子,歪打正著,而今後想要繼續穩步朝前發展,絕對離不開前輩的係統性的理論指導。
先不說,晚輩對這些東西都是半懂不懂的,今後不能再繼續組織一些更深入的研究,而且晚輩的雜事也比較多,平時很少有時間靜下心來專門去搞一些研究,因此,前輩們的到來,絕對是晚輩求之不得的事情。”
畢懋康在沉吟了一會之後,轉換了一個話題問道:“都督大力發展火器的最終目的是什麽呢?”
胡文霆脫口而出回答道:“為了痛擊外虜,揚我大明國威!並為我大明開創出一個萬世的太平盛世。”
畢懋康聽了之後,也隨口吟出了著名的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隨後,他似乎下定了決心似的,開口對胡文霆說道:“如果都督不嫌棄老夫的才疏學淺,那麽老夫就厚顏留下來了,在你這裏老夫什麽都不需要,隻求能給老夫提供一日三餐就行了。”
胡文霆連忙向畢懋康表示了感謝,並向他表示該有的待遇還是不能少的,因為,自己對所有的技術人才都是一樣優待的,並不能因為前輩的客氣就特殊對待。
這時,宋應星在一旁插嘴問道:“都督,在下對火器製造方麵的涉獵還遠不如少司馬,因此,在火器方麵肯定是更幫不上都督的忙了,不知道除此之外,在下又能為都督做些其它的什麽事情呢?”
胡文霆一拍腦袋之後,對宋應星說道:“宋先生,您不提的話,我都差點忘了,我這裏正有一個難題等您來幫忙解決呢。
而且,在這之後,我這裏還有許多農事以及各類工具製造方麵的事情要等著您來主持呢。
對了,晚輩再冒昧的問上一句,宋先生的《天工開物》一書完成到什麽程度了,如果已經完成的話,晚輩願意出錢買下它的版權,然後把印刷出來,並用來當作一些有誌於學習這方麵知識的年輕人的教材,如果宋先生再能親自為學生們講授上幾堂課,那就更好了。”
宋應星聽到胡文霆提及《天工開物》之後,不由得也是一愣,心想,這本書自己才完成了一大半,根本沒有對外進行過宣傳。因此,這事除了自己的幾位知心好友之外,外界是很少有人知道這事,這位遠離自己家鄉的都督又是通過什麽渠道得知此事的呢。
不過,宋應星也隻是在心裏疑問而已,並沒有當麵開口問出來,而是謙虛的說道:“承蒙都督錯愛,在下這的本書目前還隻是完成了一大半,離印刷成書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
既然都督說希望將來能把在下的這本書作為一本教材,供大家參詳學習,這可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在下又哪能向都督要什麽版權費用呢。
在下可以先在這裏答應都督,一旦此書完成之後,在下一定在第一時間把它交給都督拿去印刷,並且不要都督一錢銀子的費用。”
胡文霆在向宋應星表示了感謝之後,接著問道:“我聽說宋先生的《天工開物》一書,裏麵的內容可謂是包羅萬象,涉及穀物種植加工;紡織技巧和染色;製鹽、製糖和生產食用油技術;
陶瓷燒製;冶鑄和錘煆技術;舟車製造;煤石燒製;造紙技術、五金、礦物顏料、酒曲製作等。
這些可都是我急需的知識啊,尤其是其中的冶鑄和錘煆技術,我們目前正在進行這方麵的探索,但是因為我也不是很懂,所以導致其進度比較慢,相信有了宋先生的全麵指導之後,我們的研究進展一定會快上很多。”
聽到胡文霆如數家珍似的把《天工開物》一書中的相關內容給說了出來,宋應星再次愣住了,更讓宋應星感到驚訝的是,胡文霆說出來的一些內容,是宋應星還處在構思規劃當中,並沒有形成書稿,可是胡文霆連這些都已經知道了,難道他真擁有傳說中的讀心術不成,宋應星這個博物學家的心裏不由得冒出這個想法。
看到宋應星臉上的精彩表情之後,胡文霆連忙笑著解釋道:“對於宋先生書中的內容,有很多是我猜想的,因為我覺得那些東西都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我猜想宋先生的書裏麵應該會有這些內容。”
聽到胡文霆解釋之後,宋應星就半信半疑的點了點頭,但心裏還是不能完全相信,胡文霆僅憑隨意的猜測,就能把自己書中的內容說得八九不離十。
而且聽胡文霆說話的口氣,好像他對所有這些方麵的知識都知道一些,並且還能組織人員進行相關研究,這可不是一般人能達到的高度,這也太玄乎了吧。
於是,宋應星也和畢懋康一樣,對胡文霆肅然起敬,不敢再恃才傲物了。
不過,宋應星很快又找回了一些自信,當胡文霆把畢懋康和宋應星二人帶到實驗場所,宋應星看到處於半成品狀態的車床之後,精通機械製造的他,沒花多少時間就解決了其中的問題。在胡文霆的不吝讚揚之下,宋應星總算也意得誌滿了一回。
關於對畢懋康和宋應星二人職位的安排,胡文霆是在和楊熳進行了一番商討之後,才做出的決定,畢懋康掛了一個衛指揮同知的銜,而宋應星則掛了一個衛鎮撫的銜,一個從三品,一個從五品。
當然,胡文霆並不需要他們在其中管理具體的事務,隻是為了給他們的工作提供一些方便而已,同時也讓他們在今後出行之時,能享受相關的待遇。而對官位並不十分在意的二人,在稍微推辭了幾下之後,就坦然接受了胡文霆的安排。
於是,接下來的時間裏,宋應星就一頭紮進了冶鑄和錘煆技術的研究之中,而畢懋康則向胡文霆提議,除了進一步研製發展火銃等輕武器之外,還要加強在重武器,也就是火炮方麵的研製。
由於胡文霆的戰略思想側重在進攻方麵,對於防守用的重型火炮並不是很著急,於是他就向畢懋康提出了讓他負責研製迫擊炮的設想。
而畢懋康在聽完胡文霆對迫擊炮的相關描述之後,又是一番震驚,這東西既輕便,而且威力還不小,簡直就是一款神兵利器啊。
當畢懋康好奇的問及胡文霆這個想法的來源時,胡文霆笑著回答道:“前輩,這是晚輩偶爾在夢中想到的,也不知道是否可行,如果不可行的話,您可千萬別笑話晚輩啊。”
畢懋康故意裝出一副生氣的樣子,對胡文霆說道:“你不願說就算了,鬼才相信這麽精巧的東西居然能在夢中想到,老夫活了六十多年了,怎麽從來就沒碰到這種好事?”
胡文霆當然不能告訴畢懋康說,自己是從後世穿越過來的,這些東西在後世都是很常見的,因此,隻好尷尬的賠著笑,不再多做解釋。
在畢懋康和宋應星兩位牛人參與到相關研究中之後不久,各方麵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先是不同強度的碳鋼冶煉技術被確定下來,然後隨著鑽頭材料的解決,槍管的鑽孔技術也隨之得到了解決。
再接著,隨著畢懋康完成了迫擊炮模型的設計,在胡文霆的提議下,就直接采用最新碳鋼來製造迫擊炮筒,而不是向先前那樣采用鑄造的方式。
在時間進入崇禎四年十二月的時候,已經經過數輪測試的最新款火銃以及最新出品的迫擊炮,可以正式定型生產了。
胡文霆拍板把火銃命名為s1631款,而迫擊炮被命名為b1631款,當然別人是不知道這些字母和數字代表著什麽意思,隻有胡文霆自己清楚,其中的s代表著孫元化,而b則代表著畢懋康,而數字1631則是代表著公元年份。
於是,後麵的兵器工坊內就開始了兩條生產線同時生產,一條生產線繼續生產老款火銃,而另一條生產線則負責生產最新款的火銃。
而擊發藥也就是雷汞的生產,則被單獨安排到了一個安保措施更加嚴密的地方,而且胡文霆還曾對安保人員下過一道命令,任何手續不全的人員,想要擅闖該地,安保人員可以當場對其格殺,事後不用承擔任何責任。
正好在這個時候,在遼東那邊左等右等卻一直等不到胡文霆傳去消息的吳襄,也忍不住派人過來詢問火銃的供貨情況,於是胡文霆順手就把第一批五百支老款火銃以及配套的彈藥,交由來人帶了回去。
胡文霆也因此收到了第一筆軍售款,總計三萬兩白銀。胡文霆給火銃的定價是每支六十兩白銀,第一批的三萬發子彈用來抵去吳襄送給自己的幾十匹軍馬的價值,後續則要按照每兩銀子二十發子彈的價格來向吳襄結算了。
史書上是這樣介紹畢懋康其人的,畢懋康,字孟侯,號東郊,歙縣上路人,萬曆二十六年中進士,授中書舍人,後累遷廣西道監察禦史、右僉都禦史、陝西巡按、山東巡鹽禦史。
陝西旱災期間,畢懋康曾組織廣設粥廠,大放倉廩,助流民漸複其業,累計救活民眾約一萬多人。萬曆四十二年,主持修建曆山書院,為當時濟南最大書院。後遭宦官魏忠賢排擠、禦史王際逵彈劾,遂被削籍。
崇禎初年,被起用為南京通政使,升兵部右侍郎,旋自免歸。辭別時,崇禎帝命其製武剛車、神飛炮等。
崇禎八年,械成後,編輯《軍器圖說》以進崇禎帝。因功升南京戶部右侍郎,總督糧餉,不與宦官同流告歸。
根據時間推算,此時的畢懋康應該還處於辭去南京兵部侍郎一職後,在家研究各種軍器的階段。
而宋應星其人則是非常推崇張載的關學,並從中接受了唯物主義自然觀。他對天文學、聲學、農學及工藝製造之學有很大興趣,曾熟讀過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等書。
可是他的科舉之路卻並沒有畢懋康那麽順利,自從在萬曆四十三年鄉試中舉之後,在後麵的數次會試中均宣告失敗,於是在崇禎初年的最後一次會試失敗後,就徹底斷絕了科舉的念頭。
根據史書上的相關記載,此時的宋應星應該是在家侍奉父母順便研究學問或者是在外求學的途中。
當兩人被領進來之後,胡文霆見到的是一老一中兩位穿著極其普通的男子,老的大約在六十來歲左右,中年的則大約在四十多歲的樣子。
胡文霆非常謙遜的進行了自我介紹之後,兩人也向胡文霆通報了姓名,原來年長的就是火器專家畢懋康,而中年男子則是農學家和博物學家宋應星。
在把名字和兩人對上號之後,胡文霆連忙向宋應星尊稱了一聲宋先生,而尊稱畢懋康為少司馬(因其辭官前的職位為南京兵部右侍郎)。
緊接著,胡文霆大致的向兩人介紹了一下,自己讓陛下派人千裏迢迢把他們找來的目的,說自己這裏非常缺乏各類研究性的人才,而自己早就聽說了兩位前輩的大名,而且也非常仰慕兩位前輩的才華,因此才求著陛下出麵把兩位前輩給請來了。
聽說胡文霆把他們請來,並不是單純的做官,而是主要從事研究工作之後,兩人臉上的表情馬上變得神采飛揚起來,不再像剛開始的時候那樣一本正經。
在胡文霆又大致介紹了一下研究內容之後,畢懋康就有些急不可耐的催促道:“你也不要再浪費口舌說那麽多了,你帶我兩人到實地參觀一下之後,一切不都明白了嗎,總勝過你在這裏空口白牙說上半天,我們卻還是聽得有些稀裏糊塗的。”宋應星也在一旁配合著點了點頭。
胡文霆聽了之後,連忙抱歉的對二人說道:“確實是晚輩疏忽了,如果兩位前輩方便的話,待稍事休息之後,我就陪您們去現場看看?”
胡文霆話音剛落,畢懋康就率先從座位上站了起來,緊接著宋應星也跟著從座位上站了起來,然後兩人同時把目光看向胡文霆,等著他引路帶他們去現場參觀。
看到兩人居然比自己還著急,胡文霆苦笑了一下之後,就喊來了幾名親兵,然後自己走在前麵引路,領著畢懋康和宋應星二人往火器工坊那邊走去。
在路上的時候,胡文霆又簡單向二人介紹了一下,當前自己這邊武器的發展情況,當聽胡文霆說到,這裏的武器發展居然已經經過了燧發槍階段,進入了彈藥一體、通過機械撞擊就能實現擊發的時代之後,畢懋康有些不可思議的看向了胡文霆。
因為畢懋康自己目前還正在著力研究製造燧發槍,並且才剛剛取得了初步進展,如果真像胡文霆所說的那樣,那麽胡文霆這名年輕人在火器方麵的造詣可要遠勝過自己啊。
說話間,一行人就來到了火器工坊,由於是胡文霆親自帶的隊,因此在經過各道關卡時,值勤人員對一行人的檢查就相對要鬆一點,但也是必須在每道關卡前停留上好一會之後,才能接著進入下一關。
當畢懋康和宋應星二人最終隨著胡文霆來到生產車間裏麵之後,二人頓時又被裏的場景給驚呆了,隻見裏麵不僅寬敞明亮(因為使用了大量的玻璃,大大提高了室內的采光),而且整個生產過程被分成數道不同工序,一道工序完成之後,半成品就向流水一樣的往下一道工序傳遞。
每道工序的工匠隻需要完成整個生產過程中的少數幾項工作就行,因此其熟練度也是相當的驚人,他們在操作時幾乎可以不用眼睛去看就能迅速的完成那些工序。
不過牛人畢竟是牛人,畢懋康和宋應星二人在稍微思忖了一下之後,馬上就明白了其中的奧妙,因此,看向胡文霆的目光也帶上了一些敬重,不再像剛開始那樣有些目空一切了。
在走馬觀花似的看一圈之後,胡文霆就安排親兵過去辦理相關手續,要從工坊裏拿幾支最新款火銃出來,到訓練場上去進行一番射擊演示。
劈劈啪啪幾乎連綿不絕的一通火銃聲之後,宋應星還好一點,而畢懋康則是直接愣在當場,半天說不出話來,因為這種射擊速度,是他連在夢裏都不曾想像過的。
許久之後,畢懋康感慨的對胡文霆說道:“都督,你在火器方麵的造詣已經遠勝過老夫了,又何必多此一舉再把老夫找來呢?就老夫目前的學識水平,給都督當一名學生還差不多,更何談去指導都督的發展呢。”
胡文霆真誠的對畢懋康說道:“不瞞前輩說,我這些東西都是在胡亂鼓搗之下,碰巧被我搞出來的,用一句俗話來說,那純粹屬於瞎貓碰到死耗子,歪打正著,而今後想要繼續穩步朝前發展,絕對離不開前輩的係統性的理論指導。
先不說,晚輩對這些東西都是半懂不懂的,今後不能再繼續組織一些更深入的研究,而且晚輩的雜事也比較多,平時很少有時間靜下心來專門去搞一些研究,因此,前輩們的到來,絕對是晚輩求之不得的事情。”
畢懋康在沉吟了一會之後,轉換了一個話題問道:“都督大力發展火器的最終目的是什麽呢?”
胡文霆脫口而出回答道:“為了痛擊外虜,揚我大明國威!並為我大明開創出一個萬世的太平盛世。”
畢懋康聽了之後,也隨口吟出了著名的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隨後,他似乎下定了決心似的,開口對胡文霆說道:“如果都督不嫌棄老夫的才疏學淺,那麽老夫就厚顏留下來了,在你這裏老夫什麽都不需要,隻求能給老夫提供一日三餐就行了。”
胡文霆連忙向畢懋康表示了感謝,並向他表示該有的待遇還是不能少的,因為,自己對所有的技術人才都是一樣優待的,並不能因為前輩的客氣就特殊對待。
這時,宋應星在一旁插嘴問道:“都督,在下對火器製造方麵的涉獵還遠不如少司馬,因此,在火器方麵肯定是更幫不上都督的忙了,不知道除此之外,在下又能為都督做些其它的什麽事情呢?”
胡文霆一拍腦袋之後,對宋應星說道:“宋先生,您不提的話,我都差點忘了,我這裏正有一個難題等您來幫忙解決呢。
而且,在這之後,我這裏還有許多農事以及各類工具製造方麵的事情要等著您來主持呢。
對了,晚輩再冒昧的問上一句,宋先生的《天工開物》一書完成到什麽程度了,如果已經完成的話,晚輩願意出錢買下它的版權,然後把印刷出來,並用來當作一些有誌於學習這方麵知識的年輕人的教材,如果宋先生再能親自為學生們講授上幾堂課,那就更好了。”
宋應星聽到胡文霆提及《天工開物》之後,不由得也是一愣,心想,這本書自己才完成了一大半,根本沒有對外進行過宣傳。因此,這事除了自己的幾位知心好友之外,外界是很少有人知道這事,這位遠離自己家鄉的都督又是通過什麽渠道得知此事的呢。
不過,宋應星也隻是在心裏疑問而已,並沒有當麵開口問出來,而是謙虛的說道:“承蒙都督錯愛,在下這的本書目前還隻是完成了一大半,離印刷成書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
既然都督說希望將來能把在下的這本書作為一本教材,供大家參詳學習,這可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在下又哪能向都督要什麽版權費用呢。
在下可以先在這裏答應都督,一旦此書完成之後,在下一定在第一時間把它交給都督拿去印刷,並且不要都督一錢銀子的費用。”
胡文霆在向宋應星表示了感謝之後,接著問道:“我聽說宋先生的《天工開物》一書,裏麵的內容可謂是包羅萬象,涉及穀物種植加工;紡織技巧和染色;製鹽、製糖和生產食用油技術;
陶瓷燒製;冶鑄和錘煆技術;舟車製造;煤石燒製;造紙技術、五金、礦物顏料、酒曲製作等。
這些可都是我急需的知識啊,尤其是其中的冶鑄和錘煆技術,我們目前正在進行這方麵的探索,但是因為我也不是很懂,所以導致其進度比較慢,相信有了宋先生的全麵指導之後,我們的研究進展一定會快上很多。”
聽到胡文霆如數家珍似的把《天工開物》一書中的相關內容給說了出來,宋應星再次愣住了,更讓宋應星感到驚訝的是,胡文霆說出來的一些內容,是宋應星還處在構思規劃當中,並沒有形成書稿,可是胡文霆連這些都已經知道了,難道他真擁有傳說中的讀心術不成,宋應星這個博物學家的心裏不由得冒出這個想法。
看到宋應星臉上的精彩表情之後,胡文霆連忙笑著解釋道:“對於宋先生書中的內容,有很多是我猜想的,因為我覺得那些東西都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我猜想宋先生的書裏麵應該會有這些內容。”
聽到胡文霆解釋之後,宋應星就半信半疑的點了點頭,但心裏還是不能完全相信,胡文霆僅憑隨意的猜測,就能把自己書中的內容說得八九不離十。
而且聽胡文霆說話的口氣,好像他對所有這些方麵的知識都知道一些,並且還能組織人員進行相關研究,這可不是一般人能達到的高度,這也太玄乎了吧。
於是,宋應星也和畢懋康一樣,對胡文霆肅然起敬,不敢再恃才傲物了。
不過,宋應星很快又找回了一些自信,當胡文霆把畢懋康和宋應星二人帶到實驗場所,宋應星看到處於半成品狀態的車床之後,精通機械製造的他,沒花多少時間就解決了其中的問題。在胡文霆的不吝讚揚之下,宋應星總算也意得誌滿了一回。
關於對畢懋康和宋應星二人職位的安排,胡文霆是在和楊熳進行了一番商討之後,才做出的決定,畢懋康掛了一個衛指揮同知的銜,而宋應星則掛了一個衛鎮撫的銜,一個從三品,一個從五品。
當然,胡文霆並不需要他們在其中管理具體的事務,隻是為了給他們的工作提供一些方便而已,同時也讓他們在今後出行之時,能享受相關的待遇。而對官位並不十分在意的二人,在稍微推辭了幾下之後,就坦然接受了胡文霆的安排。
於是,接下來的時間裏,宋應星就一頭紮進了冶鑄和錘煆技術的研究之中,而畢懋康則向胡文霆提議,除了進一步研製發展火銃等輕武器之外,還要加強在重武器,也就是火炮方麵的研製。
由於胡文霆的戰略思想側重在進攻方麵,對於防守用的重型火炮並不是很著急,於是他就向畢懋康提出了讓他負責研製迫擊炮的設想。
而畢懋康在聽完胡文霆對迫擊炮的相關描述之後,又是一番震驚,這東西既輕便,而且威力還不小,簡直就是一款神兵利器啊。
當畢懋康好奇的問及胡文霆這個想法的來源時,胡文霆笑著回答道:“前輩,這是晚輩偶爾在夢中想到的,也不知道是否可行,如果不可行的話,您可千萬別笑話晚輩啊。”
畢懋康故意裝出一副生氣的樣子,對胡文霆說道:“你不願說就算了,鬼才相信這麽精巧的東西居然能在夢中想到,老夫活了六十多年了,怎麽從來就沒碰到這種好事?”
胡文霆當然不能告訴畢懋康說,自己是從後世穿越過來的,這些東西在後世都是很常見的,因此,隻好尷尬的賠著笑,不再多做解釋。
在畢懋康和宋應星兩位牛人參與到相關研究中之後不久,各方麵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先是不同強度的碳鋼冶煉技術被確定下來,然後隨著鑽頭材料的解決,槍管的鑽孔技術也隨之得到了解決。
再接著,隨著畢懋康完成了迫擊炮模型的設計,在胡文霆的提議下,就直接采用最新碳鋼來製造迫擊炮筒,而不是向先前那樣采用鑄造的方式。
在時間進入崇禎四年十二月的時候,已經經過數輪測試的最新款火銃以及最新出品的迫擊炮,可以正式定型生產了。
胡文霆拍板把火銃命名為s1631款,而迫擊炮被命名為b1631款,當然別人是不知道這些字母和數字代表著什麽意思,隻有胡文霆自己清楚,其中的s代表著孫元化,而b則代表著畢懋康,而數字1631則是代表著公元年份。
於是,後麵的兵器工坊內就開始了兩條生產線同時生產,一條生產線繼續生產老款火銃,而另一條生產線則負責生產最新款的火銃。
而擊發藥也就是雷汞的生產,則被單獨安排到了一個安保措施更加嚴密的地方,而且胡文霆還曾對安保人員下過一道命令,任何手續不全的人員,想要擅闖該地,安保人員可以當場對其格殺,事後不用承擔任何責任。
正好在這個時候,在遼東那邊左等右等卻一直等不到胡文霆傳去消息的吳襄,也忍不住派人過來詢問火銃的供貨情況,於是胡文霆順手就把第一批五百支老款火銃以及配套的彈藥,交由來人帶了回去。
胡文霆也因此收到了第一筆軍售款,總計三萬兩白銀。胡文霆給火銃的定價是每支六十兩白銀,第一批的三萬發子彈用來抵去吳襄送給自己的幾十匹軍馬的價值,後續則要按照每兩銀子二十發子彈的價格來向吳襄結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