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茲利埃的人緣雖差,但自由法國上下都不相信他會投敵。
除了前述的穆茲利埃自身的因素之外,英國人舉出的所謂證據也是漏洞百出。最起碼的一點是,自由法國本就沒指望登陸達喀爾的行動能成功,包括穆茲利埃本人也不熱衷於這個計劃,整個達喀爾行動根本就是英國人的一廂情願。
就算穆茲利埃是維希政府的臥底,啊,堂堂中將臥底,竟然會冒著暴露的風險,將一個十有八九會失敗的行動的情報透露給維希法國領事館?這得有多蠢才能幹出來這件事!
但是死板卻又頑固的英國人不會接受這個解釋,所以戴高樂也隻能抓緊時間,將穆茲利埃在那幾天的活動調查了個清清楚楚,最終排除了他的所有嫌疑。
於是在1月3號,戴高樂再次找到艾登,將自由法國在48小時內的調查結果交給了這位新任外長,並指出英方的證據無論是來源還是內容都相當可疑。
“此外。”戴高樂還提出抗議,“他(穆茲利埃中將)沒有任何申辯的機會,你們也不允許我和他會麵,這一切都是沒有道理的。你們應該立刻將其釋放,並待之以禮,然後再把這樁陰謀查清。”
艾登並沒有給戴高樂一個令他滿意的答複,他不但沒有承諾釋放穆茲利埃,反而開始強調英國情報部門對這樁案子的重視。於是戴高樂便與他不歡而散,在1月3日下午,自由法國向英國外交部提交了正式的抗議信和備忘錄。
戴高樂並沒有坐等英國外交部發出回應,而是直接找到了與穆茲利埃相熟的英國海軍大臣杜德雷·龐德將軍,激起後者的同情心,讓他出麵幹預一下這個發生在他同僚身上的不光彩的糾紛。
拘捕穆茲利埃果然不是內閣的一致決定,起碼龐德將軍聽到戴高樂的陳述之後,也被外交部和特別行動處搞的騷操作震驚了,便給丘吉爾去了電話。
在多番努力下,英國政府最終還是動搖了,於是在1月7日,戴高樂獲準前往倫敦警察廳看望穆茲利埃。
看望過程是完全按照戴高樂的要求來的:會麵地點不在監獄,而是在辦公室;旁邊沒有警衛,也沒有證人。戴高樂此舉向所有人,包括穆茲利埃說明,他根本不承認誣陷他的那個罪名,兩人交談了大概兩個小時,最後越發感覺這套操作不符合維希政府那粗枝大葉、漏洞遍地的作風。
那麽究竟是誰搞的鬼?直到次日上午,戴高樂都在考慮這個問題。
“將軍,拉密堡來電。”
德庫塞爾的到來打斷了戴高樂的沉思,後者接過德庫塞爾手中的文件,發現這是德內爾和勒克萊爾聯合署名的一份申請,他們計劃在本月底發起“遠征行動”,因為這段時間的遊擊突襲,利比亞的意大利軍隊的全部注意力都被吸引到了利比亞西部,而非費讚地區。
“他們繳獲了一份意大利的文件,還附帶了翻譯,就在下麵。”
根據德庫塞爾的提示,戴高樂拿開最頂上的電報,隨後便發現了一份帶著汗漬的地圖和文件,地圖是第一摩步團在聖誕節繳獲的,文件則是1月2日繳獲的。
戴高樂瀏覽了一遍文件的翻譯,發現意大利人誤判了第一摩步團的戰略企圖,他們認為自由法國軍隊和英軍的北上是為了打通從中非到突尼斯的道路,因此他們特別加強了利比亞西南部的防禦。
意大利在北非的補給非常有限,既然他們決定重點關照利比亞西南,再兼顧費讚地區就不太可能了。第一摩步團突襲位於費讚的庫夫拉綠洲的勝算便更大了一些。
“這是好事。”
“還有一些照片,將軍。”德庫塞爾將幾張照片遞給了戴高樂,“這是愛思加拉要的,他想挑一些照片刊登在報紙上。他想問問您的意見,您覺得哪張更合適?”
“我看看。”
戴高樂眯起眼睛,仔細端詳著幾張照片,卻怎麽看怎麽覺得那張拍攝德內爾指揮作戰的照片最為順眼。這倒不是因為戴高樂想讓好友出風頭,而是因為隻有德內爾自己還堅持戴法國軍帽以振奮部隊士氣,其他人包括勒克萊爾,早就換成英式涼帽以及全套英國軍服了。
“乍得沒有被服廠,對嗎?”
“沒有。”
“難怪都穿英國人的衣服,看著真有點別扭,就戴澤南上校這張吧,至少還有頂法國帽子。”
“您果然選了這張。”德庫塞爾笑著拿回照片,“法國人穿英國軍裝是別扭,英國人穿法國軍裝也沒好到那裏去。哪怕穿的和我們一樣,氣質一看就是外國人。”
德庫塞爾的話如同閃電劃過戴高樂的腦海,後者突然想起來,前段時間英國的特別行動部曾堅持讓兩個成員穿上法國軍服在“第二局”中工作。盡管沒有證據,但戴高樂本能地認為這件事情會與他們有關。
“立刻將那兩個英國人帶到我這裏!”
戴高樂急促的語氣令德庫塞爾立刻重視起來,他隨便將照片一歸攏,便敬禮離開了戴高樂的辦公室,隨後步履匆匆地穿過走廊。過不多久,兩個英國情報人員便出現在了戴高樂的麵前。
看到兩人那副戰戰兢兢的樣子,戴高樂立刻就搞清楚了,這絕對是英國盟友幹的“好事”!經過一番審問,兩人對自己的所作所為供認不諱,他當即打了電話,讓斯皮爾斯來到卡登花園。
戴高樂的好友——斯皮爾斯將軍來了,不過這次這位自由法國的領袖並沒有對這位聯絡官笑臉相迎,而是向他說明了事情的前因後果後,直接下達了最後通牒:限英國政府在24小時內釋放穆茲利埃中將,並賠償一切損失,不然自由法國和英國之間的關係就將徹底破裂,無論後果如何,自由法國都將在所不惜。
斯皮爾斯將軍聞言如五雷轟頂,他立刻動身前往唐寧街。沒過多久,垂頭喪氣的斯皮爾斯就再次出現在了戴高樂的麵前:錯誤已經確認,文件確係捏造,當事人已經認罪,而穆茲利埃已經出獄。
次日,英國首席檢察官來到卡登花園,通知戴高樂說,他們正在起訴陰謀的製造者,尤其是幾個軍官,他們希望戴高樂指定幾個人參加調查和審訊,於是戴高樂便讓海軍少校達讓呂帶幾個人去了。
當天下午,丘吉爾和艾登在唐寧街代表英國政府非常難堪地向戴高樂道歉,並答應過彌補穆茲利埃所受的侮辱。這下局勢可完全反過來了,英國政府前倨後恭,而穆茲利埃前恭後倨——這位海軍中將洋洋得意的樣子甚至令戴高樂都覺得有些過分了。
不過被關起來的又不是戴高樂,因此他也不好意思苛責受害者保持謙遜,於是穆茲利埃就這樣把英國的兩位政要狠狠地諷刺了一通。
不過對於政治家而言,穆茲利埃這頓羞辱也不算白挨。英國人為了彌補錯誤,隻得在不少問題上讓步。
首先是司法問題。在1月15日,戴高樂正式與艾登簽署了一項關於自由法國在英國領土境內“司法”的協定,保證了自由法國在司法上的相對獨立,從而避免英國幾個警察就敢到自由法國駐地抓人的事情再次發生。不久後,自由法國與英國財政部也展開了談判。
不過遠在烏尼昂加的德內爾和勒克萊爾並不清楚在倫敦的這場交鋒,他們隻知道,遠征費讚的行動已經開始了最後的倒計時。
“還在寫啊?”
勒克萊爾在十幾次撞上德內爾在寫信後,終於忍不住揶揄道:“你這是準備寫小說嗎?”
“給我的兒子寫信。”德內爾抬眼瞄了一下勒克萊爾,隨後繼續低頭敲擊打字機的按鍵。
“你們的關係可真好,居然有這麽多話可說。”
“我們之前交流太少,這都是我的錯誤,我答應過羅貝爾,要將我之前的事情都告訴他,那就應該盡力做到。”
“哎呀,放心,費讚的意大利人也不會是塊硬骨頭。你大可以回來再寫嘛,何必熬夜傷身?”
德內爾心想,多虧太陽曬得自己皮膚黝黑,才遮住了他病態到蠟黃的臉色。連日征戰黃沙已經讓他的身體不堪重負,咳出的血也越來越多,他有種預感,這次遠征費讚大概就是他倒下前的最後一場戰役了。
不過他的心態倒是……很平靜,這些日子的回憶已經使他多少有些渴望戰死。
“我會將這些信留在烏尼昂加,如果我回來,這些信件就暫時不寄,可如果我陣亡了,就要拜托你把這些信寄出去了。”
德內爾平靜的語氣令勒克萊爾感到不寒而栗:“喂喂喂,戴澤南上校,你不會是認真的吧……”
“成事在人,存亡卻要看天。費讚一戰我軍必勝,可我的生死就不那麽確定了。”德內爾整理好信件,淡然地說道,“為國罹難,事極光榮。”
隻是羅貝爾在看完信件的內容之後,又會對他的養父作何評價呢?
除了前述的穆茲利埃自身的因素之外,英國人舉出的所謂證據也是漏洞百出。最起碼的一點是,自由法國本就沒指望登陸達喀爾的行動能成功,包括穆茲利埃本人也不熱衷於這個計劃,整個達喀爾行動根本就是英國人的一廂情願。
就算穆茲利埃是維希政府的臥底,啊,堂堂中將臥底,竟然會冒著暴露的風險,將一個十有八九會失敗的行動的情報透露給維希法國領事館?這得有多蠢才能幹出來這件事!
但是死板卻又頑固的英國人不會接受這個解釋,所以戴高樂也隻能抓緊時間,將穆茲利埃在那幾天的活動調查了個清清楚楚,最終排除了他的所有嫌疑。
於是在1月3號,戴高樂再次找到艾登,將自由法國在48小時內的調查結果交給了這位新任外長,並指出英方的證據無論是來源還是內容都相當可疑。
“此外。”戴高樂還提出抗議,“他(穆茲利埃中將)沒有任何申辯的機會,你們也不允許我和他會麵,這一切都是沒有道理的。你們應該立刻將其釋放,並待之以禮,然後再把這樁陰謀查清。”
艾登並沒有給戴高樂一個令他滿意的答複,他不但沒有承諾釋放穆茲利埃,反而開始強調英國情報部門對這樁案子的重視。於是戴高樂便與他不歡而散,在1月3日下午,自由法國向英國外交部提交了正式的抗議信和備忘錄。
戴高樂並沒有坐等英國外交部發出回應,而是直接找到了與穆茲利埃相熟的英國海軍大臣杜德雷·龐德將軍,激起後者的同情心,讓他出麵幹預一下這個發生在他同僚身上的不光彩的糾紛。
拘捕穆茲利埃果然不是內閣的一致決定,起碼龐德將軍聽到戴高樂的陳述之後,也被外交部和特別行動處搞的騷操作震驚了,便給丘吉爾去了電話。
在多番努力下,英國政府最終還是動搖了,於是在1月7日,戴高樂獲準前往倫敦警察廳看望穆茲利埃。
看望過程是完全按照戴高樂的要求來的:會麵地點不在監獄,而是在辦公室;旁邊沒有警衛,也沒有證人。戴高樂此舉向所有人,包括穆茲利埃說明,他根本不承認誣陷他的那個罪名,兩人交談了大概兩個小時,最後越發感覺這套操作不符合維希政府那粗枝大葉、漏洞遍地的作風。
那麽究竟是誰搞的鬼?直到次日上午,戴高樂都在考慮這個問題。
“將軍,拉密堡來電。”
德庫塞爾的到來打斷了戴高樂的沉思,後者接過德庫塞爾手中的文件,發現這是德內爾和勒克萊爾聯合署名的一份申請,他們計劃在本月底發起“遠征行動”,因為這段時間的遊擊突襲,利比亞的意大利軍隊的全部注意力都被吸引到了利比亞西部,而非費讚地區。
“他們繳獲了一份意大利的文件,還附帶了翻譯,就在下麵。”
根據德庫塞爾的提示,戴高樂拿開最頂上的電報,隨後便發現了一份帶著汗漬的地圖和文件,地圖是第一摩步團在聖誕節繳獲的,文件則是1月2日繳獲的。
戴高樂瀏覽了一遍文件的翻譯,發現意大利人誤判了第一摩步團的戰略企圖,他們認為自由法國軍隊和英軍的北上是為了打通從中非到突尼斯的道路,因此他們特別加強了利比亞西南部的防禦。
意大利在北非的補給非常有限,既然他們決定重點關照利比亞西南,再兼顧費讚地區就不太可能了。第一摩步團突襲位於費讚的庫夫拉綠洲的勝算便更大了一些。
“這是好事。”
“還有一些照片,將軍。”德庫塞爾將幾張照片遞給了戴高樂,“這是愛思加拉要的,他想挑一些照片刊登在報紙上。他想問問您的意見,您覺得哪張更合適?”
“我看看。”
戴高樂眯起眼睛,仔細端詳著幾張照片,卻怎麽看怎麽覺得那張拍攝德內爾指揮作戰的照片最為順眼。這倒不是因為戴高樂想讓好友出風頭,而是因為隻有德內爾自己還堅持戴法國軍帽以振奮部隊士氣,其他人包括勒克萊爾,早就換成英式涼帽以及全套英國軍服了。
“乍得沒有被服廠,對嗎?”
“沒有。”
“難怪都穿英國人的衣服,看著真有點別扭,就戴澤南上校這張吧,至少還有頂法國帽子。”
“您果然選了這張。”德庫塞爾笑著拿回照片,“法國人穿英國軍裝是別扭,英國人穿法國軍裝也沒好到那裏去。哪怕穿的和我們一樣,氣質一看就是外國人。”
德庫塞爾的話如同閃電劃過戴高樂的腦海,後者突然想起來,前段時間英國的特別行動部曾堅持讓兩個成員穿上法國軍服在“第二局”中工作。盡管沒有證據,但戴高樂本能地認為這件事情會與他們有關。
“立刻將那兩個英國人帶到我這裏!”
戴高樂急促的語氣令德庫塞爾立刻重視起來,他隨便將照片一歸攏,便敬禮離開了戴高樂的辦公室,隨後步履匆匆地穿過走廊。過不多久,兩個英國情報人員便出現在了戴高樂的麵前。
看到兩人那副戰戰兢兢的樣子,戴高樂立刻就搞清楚了,這絕對是英國盟友幹的“好事”!經過一番審問,兩人對自己的所作所為供認不諱,他當即打了電話,讓斯皮爾斯來到卡登花園。
戴高樂的好友——斯皮爾斯將軍來了,不過這次這位自由法國的領袖並沒有對這位聯絡官笑臉相迎,而是向他說明了事情的前因後果後,直接下達了最後通牒:限英國政府在24小時內釋放穆茲利埃中將,並賠償一切損失,不然自由法國和英國之間的關係就將徹底破裂,無論後果如何,自由法國都將在所不惜。
斯皮爾斯將軍聞言如五雷轟頂,他立刻動身前往唐寧街。沒過多久,垂頭喪氣的斯皮爾斯就再次出現在了戴高樂的麵前:錯誤已經確認,文件確係捏造,當事人已經認罪,而穆茲利埃已經出獄。
次日,英國首席檢察官來到卡登花園,通知戴高樂說,他們正在起訴陰謀的製造者,尤其是幾個軍官,他們希望戴高樂指定幾個人參加調查和審訊,於是戴高樂便讓海軍少校達讓呂帶幾個人去了。
當天下午,丘吉爾和艾登在唐寧街代表英國政府非常難堪地向戴高樂道歉,並答應過彌補穆茲利埃所受的侮辱。這下局勢可完全反過來了,英國政府前倨後恭,而穆茲利埃前恭後倨——這位海軍中將洋洋得意的樣子甚至令戴高樂都覺得有些過分了。
不過被關起來的又不是戴高樂,因此他也不好意思苛責受害者保持謙遜,於是穆茲利埃就這樣把英國的兩位政要狠狠地諷刺了一通。
不過對於政治家而言,穆茲利埃這頓羞辱也不算白挨。英國人為了彌補錯誤,隻得在不少問題上讓步。
首先是司法問題。在1月15日,戴高樂正式與艾登簽署了一項關於自由法國在英國領土境內“司法”的協定,保證了自由法國在司法上的相對獨立,從而避免英國幾個警察就敢到自由法國駐地抓人的事情再次發生。不久後,自由法國與英國財政部也展開了談判。
不過遠在烏尼昂加的德內爾和勒克萊爾並不清楚在倫敦的這場交鋒,他們隻知道,遠征費讚的行動已經開始了最後的倒計時。
“還在寫啊?”
勒克萊爾在十幾次撞上德內爾在寫信後,終於忍不住揶揄道:“你這是準備寫小說嗎?”
“給我的兒子寫信。”德內爾抬眼瞄了一下勒克萊爾,隨後繼續低頭敲擊打字機的按鍵。
“你們的關係可真好,居然有這麽多話可說。”
“我們之前交流太少,這都是我的錯誤,我答應過羅貝爾,要將我之前的事情都告訴他,那就應該盡力做到。”
“哎呀,放心,費讚的意大利人也不會是塊硬骨頭。你大可以回來再寫嘛,何必熬夜傷身?”
德內爾心想,多虧太陽曬得自己皮膚黝黑,才遮住了他病態到蠟黃的臉色。連日征戰黃沙已經讓他的身體不堪重負,咳出的血也越來越多,他有種預感,這次遠征費讚大概就是他倒下前的最後一場戰役了。
不過他的心態倒是……很平靜,這些日子的回憶已經使他多少有些渴望戰死。
“我會將這些信留在烏尼昂加,如果我回來,這些信件就暫時不寄,可如果我陣亡了,就要拜托你把這些信寄出去了。”
德內爾平靜的語氣令勒克萊爾感到不寒而栗:“喂喂喂,戴澤南上校,你不會是認真的吧……”
“成事在人,存亡卻要看天。費讚一戰我軍必勝,可我的生死就不那麽確定了。”德內爾整理好信件,淡然地說道,“為國罹難,事極光榮。”
隻是羅貝爾在看完信件的內容之後,又會對他的養父作何評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