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雨天的街道上,人跡寥寥,略顯清冷。


    偶然有打傘的行人走來,踏著光滑濕亮的青石板路,濺起細小的水珠,倍顯神色匆匆。


    南京城的城門處,站著密密麻麻的文武百官,皆身穿素服,麵色淒苦,不停地眺望著遠處的方向。


    這些人都是朝廷中響當當的大人物,平日裏都難得一見,但是此刻卻沉默的站在風雨中,絲毫不敢亂動。


    遠處,一麵白色的旗幟出現在眾人麵前,朱雄英與朱允炆走在隊伍的最前麵,緊隨其後的是一麵巨大的棺材。


    見到棺材的那一刻,所有的官員都齊齊跪地,痛哭流涕。


    “恭迎太子殿下,太子妃回京。”


    餘德海尖銳悲愴的聲音響起,百官齊聲高呼:“恭迎太子殿下,太子妃回京。”


    朱雄英麵無表情的穿過百官,一路向宮內走去。


    內閣的楊思義與淩漢對視一眼,眼中的擔憂溢於言表。


    在將朱標的遺體安置妥當後,朱雄英第一次以監國太孫的身份出現在朝堂之上。


    淩漢這些日子的身體其實也不好,但是如今朝堂動蕩,不親自上朝他實在是放心不下,看著還處於悲傷情緒中的朱雄英,他不得不站出來勸誡:“太孫殿下,如今朝堂之內動蕩不堪,當務之急是在處理好積壓的朝政和太子殿下和太子妃的身後事啊。”


    楊思義與淩漢站在一起,苦口婆心的勸說:“是啊,殿下,在太子殿下離京之前,整個工部的官員幾乎被裁撤幹淨,現在軍備司和船舶司還在錦衣衛的手中,該怎麽辦,您得拿個主意啊。”


    兩位內閣大臣的話,朱雄英自然聽了進去,雖然現在他的內心依然很悲痛,但是作為監國太孫,現在的爛攤子,必須由他撐起來。


    隻是略微的沉默了半刻,朱雄英重新抬起了頭,眼睛中閃過如往日般睿智的光芒,聲音有些沙啞的道:“將所有被罷免以及被扣押的官員統統放出來,官複原職,在被扣押期間,俸祿照常發放,另外,所有的錦衣衛都撤回來,軍備司與船舶司重新歸工部節製,至於太子殿下的身後事,唐闕,這是你禮部的差事,說說吧。”


    其實早在大明立國初期,皇子和太子的喪葬製度都有固定的流程,但是不一樣的是,如今去世的太子可是監國太孫的父親,自然要按照最高的規格。


    清了清嗓子,唐闕沉聲道:“回太孫,按照規製,朝廷當輟朝三日,由禮部奏請,宗人府,太常寺同時派遣官員,舉行喪葬儀式。”


    “由翰林院,根據太子殿下生平,撰寫祭文,墓誌銘。”


    “由工部派遣官員,搭建陵寢,由欽天監算好時間,準備下葬。”


    “國子監派遣學生,向其餘藩王屬地遞送訃告,由禮部派遣使節,通知周邊各國及附屬國,前來拜謁。”


    “皇上,皇後,太孫,太孫妃,京城的文武百官都要祭祀太子,設祭壇十三座,以示哀悼。”


    “其餘各地的官員也要各設祭壇祭祀太子,以示追思。”


    “太子殿下直係後代,宮人,需服喪三年,隻準穿粗布麻衣,不能穿綾羅綢緞,另外,東宮內不得歌舞嬉戲,婚嫁皆免。”


    “各地藩王需服喪一年,一切如上。”


    聽著唐闕劈裏啪啦說了一大堆喪禮的流程,朱雄英忍不住出言打斷道:“行了,既然禮部已經有了章程,照做就是,但是輟朝三日不妥,如進朝廷之內積壓的政務太多,容不得休息,照常上朝,其餘都按照規製行事即可。”


    既然太孫都發話了,唐闕也識趣的閉上了嘴巴,自覺的退了回去。


    隨後,陸陸續續有官員提出了很多政務上的問題,都被朱雄英三言兩語之間解決,思路之清晰,邏輯之嚴謹,讓文武百官紛紛拜服。


    在解決完百官的問題後,朱雄英的神色一變,整個人變的殺氣騰騰,語氣中也充滿了冷冽。


    “既然諸位的問題已經解決的差不多了,那咱們就說說太子遇刺一案,根據調查,此案脈絡已經清晰,前兵部尚書呂本,因為不滿朝廷對他的判罰,懷恨於心,集結了以呂氏家族為首的世家勢力,夥同烏斯藏地區部落以及倭國的軍隊,在我大明領土明目張膽的對當朝太子展開刺殺,導致太子,太子妃當場死亡,隨行官員以右都禦史林不群為首的十七名官員陣亡,隨行京營士兵幾乎全軍覆沒,幸虧信國公湯和,明察秋毫,意識到倭國軍隊的調動,緊隨其後,全殲來犯之敵。”


    在此之前,諸位大臣隻是得到了太子殿下遇刺身亡的消息,但是並沒有得知內情,如今聽著太孫的敘述,朝中大臣的怒火瞬間被點燃。


    “好一群狼子野心的逆賊,皇上處理呂本的時候就不應該給他留一條活路。”


    “還有烏斯藏地區那些食古不化的刁民,我大明為他們提供那麽多物資,幫助他們建設家園,他們竟然敢背刺我大明?”


    “倭國區區一個彈丸小國,竟然敢冒犯我大明的天威?實在是好膽,殿下,末將請命去滅了倭國。”


    “是啊,殿下,這件事絕對不能就這樣算了,要讓所有參與者都付出代價!”


    “報仇,報仇。報仇!”


    看著滿朝文武的情緒都被調動起來,朱雄英滿意的點頭輕咳一聲,整個朝堂瞬間就安靜下來。


    在所有人的翹首以盼之下,朱雄英冷聲道:“很好,左都禦史景清,刑部侍郎暴昭,停止各地的巡查,前往江南,對以呂氏為首的世家勢力展開調查,所有參與此事者,全部下獄,為便宜行事,各地都司官兵需全力配合。”


    第一道命令就是針對世家勢力的打擊,誰都知道景清和暴昭都是太孫一手提拔起來了,讓他們兩個去江南,恐怕整個江南世族都會被血洗一遍。


    朝中有很多世家子弟紛紛出言道:“啟奏殿下,微臣認為這件事是否有江南世家的勢力參與還是未知數,不能隻憑呂本一人之言就定罪啊。”


    “臣附議,江南世族自大明開國以來,就一直遵紀守法,怎麽會突然做出行刺太子這等瘋狂之舉?”


    “沒錯,就算呂本一人對朝廷有恨意,其餘世家也斷然不會盲目跟從,還請太子殿下明察。”


    聽著底下嘰嘰喳喳個不停,朱雄英皺著眉頭厲聲喝道:“都吵什麽?孤隻是讓禦史台和刑部去調查,並沒有說直接定罪,沒有參與的世家孤自然不會株連,如果諸位不放心,可以自己上折子,孤特許你們參與調查。”


    朱雄英這些年來積累的聲望在這個時間瞬間顯露出來,跳出來反對的幾個大臣瞬間都偃旗息鼓,不敢出聲。


    見到朝廷之中並沒有人繼續反對,朱雄英的雙眼中閃爍著一抹冷酷的光芒,繼續說道:“烏斯藏地區有沒有參與,也需要調查之後才有定論,傳令離國公吳高,帶領定西軍,進駐昌都府,由藏王府官員負責配合,徹查此事,另外,這件事畢竟與烏斯藏地區有所關聯,讓俄裏思軍民元帥搠思公失監進京,當麵解釋,另外讓護國公藍玉,將籌建軍事學院的事情放一放,協助吳高先把這件事情查清楚。”


    對於烏斯藏地區的安排,朱雄英的做法顯得很強勢,讓兩位國公帶著十萬大軍進入藏區,再讓俄裏斯軍民元帥搠思公失監進京,那等他回去的時候,恐怕整個烏斯藏都已經改換旗幟了,這他如何肯同意?


    吏部尚書張紞搖著頭反對道:“太孫殿下,據老臣所知,搠思公失監在烏斯藏的威望極高,而且實力雄厚,如果朝廷這樣的旨意傳過去,恐怕他不會遵行。”


    朱雄英麵色不變,冷笑一聲:“哼,不遵從?孤給他十個膽子。”


    張紞麵色一變,知道太孫這是起了殺意了,趕忙勸阻道:“殿下,老臣在雲南主政十幾年,對烏斯藏還算了解,此地海拔相對於我中原腹地來說要高上數倍,我大明的將士一旦入藏作戰,恐怕還沒等交戰,自己就會因水土不服而節節敗退,唐朝時期國力強盛,但是始終沒能征服吐蕃也正是這個原因,所以還請殿下三思。”


    朱雄英一副成竹在胸的樣子,不就是高原反應嗎?自己想要徹底將烏斯藏掌握在自己手中,難道會沒有準備。


    “張大人不用擔心,你所說的這種情況,孤早就有應對之法,我大明的四川及雲南地區,同樣有高原地帶,早在數月之前,定西軍與鎮南軍已經在高海拔的地區經過了長時間的訓練,絕對不會產生不良的反應。”


    見到朱雄英這般有信心,張紞也沒有繼續反對,而是語重心長的叮囑道:“既然殿下這般說,那老臣就不再多言,但是還請殿下提醒兩位國公,萬萬不能輕敵啊。”


    朱雄英也知道張紞是一心為國的純臣,所以點了點頭,隨後眼神一變,心裏暗道:“倭國,老子來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這個大明好像不太一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陵一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陵一夢並收藏這個大明好像不太一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