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海州船塢
這個大明好像不太一樣 作者:雲陵一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打了一架,就加入天樞了?這也太草率了吧。
似乎是猜到了朱雄英心中所想,王怡雯繼續解釋道:“殿下,您有所不知,這崔雲子可是個武癡,精通禮法的同時,武學造詣極高,江湖上少有人是他的對手,但是首領隻用了三招就擊敗了他,他自然是不服啊,所以首領和他約定,加入天樞,每年給他一個複仇的機會,他這才同意加入我們的。”
朱雄英這才恍然大悟,不過聽王怡雯的形容,他倒是對這崔雲子很感興趣,當下便道:“好,那你就傳信給子卿,讓他把崔雲子帶到王府,本王回來後見一麵,如果合適的話,就把禮部交給他。”
王怡雯跟著後麵點了點頭,繼續道:“那殿下,王府的長史與主簿,您要不要見見?他們二人自從來了王府後,整日裏都閑暇無事,我看他們有些鬱悶。”
朱雄英這才想起來目前王府內唯二的幕僚,楊榮與楊溥。
王府的長史與主簿,掌王府的政令,輔相規諷,以匡正王爺的過失,統率幕僚各供其事。
但是現在別說吳王府的幕僚,就連吳王自己,大部分的時間也都不在府內。
所以楊榮與楊溥大部分時間都無事可做,隻能湊在一起談談學問,不停的向王怡雯詢問吳王殿下什麽時候能回來。
所以這次王怡雯才會向朱雄英提起這件事。
朱雄英想了一下,緩緩開口道:“這樣吧,讓他們兩個收拾行囊,隨我一起去海州吧,反正閑著也是閑著,去了船舶司,還能幫上些忙。”王怡雯笑嘻嘻的道:“那好,我現在就去通知他們兩個,還有,殿下,現在首領每天行蹤不定,您身邊的防備力量會不會有些薄弱?要不要派著高手跟著?”
朱雄英搖了搖頭,拒絕道:“不用,現在朝陽一直暗中跟著我,領了後軍都督府的差事後,每天都有近百禁軍隨行,皇爺爺還安排了錦衣衛暗中保護,守護力量已經足夠了,如果實在不放心的話,讓宋卓風帶著二十名親軍跟著吧,其他人就暫時不用安排了。”
王怡雯嘟了嘟嘴,無奈的應下,其實在她看來,沒有首領在身邊都算不得安全,但是天樞太大了,首領不可能一直在殿下身邊陪著,所以她也隻能盡力安排的周全些。
很快,換洗的衣服就收拾好了,楊榮與楊溥也已經在門外等候。
就連收到消息的宋卓風也帶了二十名精挑細選的親軍也都帶著軍備司最新的火器候命了。
如今的軍備司已經是工部最重要的部門,軍備司郎中宋陽已經於前年升任工部侍郎,練子寧升任軍備司郎中,不過船舶司新建,戰船也屬軍械,所以練子寧如今並不在西山,而是去了海州,協助建造戰船。
自從西魏時代發明了火藥後,華夏的火器就一直處於領先的水平。
一直到西方開始工業革命後,才慢慢被反超,不過現在距離第一次工業革命還有四百多年,朱雄英有信心在這段時間內,讓大明走向完全不同的曆史軌跡,成為這個時代的巔峰!
但是前提就是必須有足夠的人才,所以他才會不遺餘力的推行新學,隻有新學才能在這片封建大地上催生出科技的土壤,隻有新學才能培養出新鮮的血液,現在的工匠技法再高超,沒有足夠的創新精神也造不出蒸汽機。
不過如今的軍備司在朱雄英的影響下,已經打造出了單發步槍,火炮的射程與威力也有了質的進步,就連木柄手榴彈也已經研發成功,木柄的頭部存放火藥,木柄中安放火繩與引線,隻要一拉,就會在短時間內引爆炸彈,就連手槍也在研發當中。
不過有二十名背著單發步槍,腰間帶著手榴彈的親軍在一旁護衛,這安全感可想而知。
一行人準備妥當後,就浩浩蕩蕩的前往海州。
海州,位於直隸行省淮安府,依山傍水,景色優美。
而且海州是大明南北漕運的中轉站,所以非常繁華,民風也比較開放。
船舶司的位置就在海州的碼頭,很多已經建成的戰船已經在船塢內集結。
還有一些戰船已經開往了福建沿海,交給了湯和訓練水師。
目前倭國的戰船主要分為小型輕舟,重型衝撞船,大型運兵船,以及最難造的能配備火炮的主力戰船。
輕舟的設計很獨特,船身窄長,船弦彎曲且兩端漸細,這樣的形狀能最大程度減小水的阻力,所以速度奇快無比。
這種輕舟能載二十人左右,隻需要船頭與船尾的士兵控製前進的速度與方向,中間的士兵則可以用火器或者弓箭攻擊,也可以帶著飛爪,靠近敵人的戰船後,直接登上敵人的戰船攻擊。
目前海州船塢中已經停了上百艘輕舟,福建水師的輕舟更多,因為沿海的倭寇少有大船,大多是倭國淘汰的草箭船,雖然速度比不上輕舟,但是卻比大明水師的戰船要快上不少,所以每次倭寇劫掠完,都能揚長而去,大明水師就隻能望洋興歎。
自從輕舟抵達福建後,沿海的倭寇屢屢被大明水師追上圍剿,雖然不能杜絕倭寇的侵襲,但是次數上已經大大減少。
至於重型衝撞船與主力戰船才是最不好建造的。
重型衝撞船名為龜船,長三十五米,寬十二米,高五點二米,船左右各有十個擼,桅杆可以豎起和倒下,船艙上布滿了七十多個空洞,可以放槍或者弓箭,連弩。
船艙內有二十多個房間,可以容納上百人,船的四周都被厚厚的鐵皮圍了起來。
鐵皮外麵遍布著很密集的錐子狀的鐵簽子,在戰爭中,豎起桅杆全速航行,在敵軍艦隊內橫衝直撞,少有戰船能抗住龜船的衝擊,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上,船隻漏水意味著什麽,自然不必多說。
龜船雖然內部結構簡單,但是要求的精度卻極高,所以目前還沒能建的出來。
至於最難的安宅船,長五十米,寬十五米,船身結構就很複雜,因為可以在船上安裝火炮,所以一直都是倭國的火力最強的主力戰船。
其實朱雄英看來,安宅船的缺點也很明顯,就是體積太大,航速太慢,不過對於現在的大明水師來說,安宅船已經算是很先進的船隻了。
在朱雄英趕到的時候,練子寧與梅川內衣正在就安宅船的一些結構問題而討論。
梅川內衣雖然在倭國是負責戰船的督造,但是很多細節處也不是他負責,所以他隻能畫出大體的框架,其餘的部分也需要不停的摸索。
作為後醍醐天皇的死忠,他早就收到了天皇的回信。
信中告訴他國內形勢危急,務必要全力以赴,配合大明打造戰船。
如果不是國內的形勢實在吃緊,後醍醐天皇都想派幾艘戰船過來了。
所以現在比朱雄英更著急的表示梅川內衣了,梅川內衣本身漢語就不是很好,一著急語速就會不由自主的快了起來,其餘工匠就聽不懂他的意思,練子寧也隻能盡力安撫。
見到吳王殿下親臨,眾人都放下手中的事情,紛紛向吳王行禮。
朱雄英隨意的擺了擺手,走到練子寧身前,看著身後已經建了一半的安宅船,出聲問道:“子寧,現在是什麽進度?講給本王聽聽。”
練子寧在工藝上的天賦確實無人能及,僅僅憑借梅川內衣的描述,和大概的草圖,就已經將安宅船的框架大體建了起來。
而且所有的步驟和細節都記得清清楚楚,就連每塊船板的長度,寬度和厚度都有記載。
朱雄英滿意的點了點頭,誇讚道:“不錯,子寧,本王沒看錯你,你做的很好。”
得到了吳王殿下的誇獎,練子寧的心中升起無比的自豪,但是卻沒有表現出一絲膨脹。
在他心裏,既然殿下將造船的差事交給了自己,自己就要做好,現在船沒造出來,還讓殿下放下千頭萬緒的事情親自趕來,已經是他的失職了,萬萬不敢在受殿下的誇獎。
朱雄英其實並沒有怪他,畢竟現在的大明工業水平有限,能做成這樣已經很好了。
不過現在大明最牛的工匠是誰?那肯定是麵前的吳王啊。
作為國防科技大學的優秀畢業生,本科的專業還是機械工程,對他來說,隻要給他時間,他連驅逐艦都能造出來……
隻是他的身份擺在那裏,他最主要的職責是讓大明的百姓都吃飽穿暖有書讀,其次才是發展大明的國力。
不過現在既然已經抽出了時間來到這裏,朱雄英就打算將所有工匠的水平都提升上去。
“子寧,你將所有的工匠,都叫到一起,本王有些事情要交代。”
練子寧聞言一喜,作為從國子監最早出來的一批人,也是最先接受新學教育的人,他是最了解吳王殿下這一身的本事的。
現在要他把所有工匠都召集起來,一定是要傳授他們造船的技巧了。
當下便樂嗬嗬的跑去叫人去了。
而在何處忙碌的工匠,一聽說是吳王召見,所有人都放下了一切,急促的奔跑起來。
似乎是猜到了朱雄英心中所想,王怡雯繼續解釋道:“殿下,您有所不知,這崔雲子可是個武癡,精通禮法的同時,武學造詣極高,江湖上少有人是他的對手,但是首領隻用了三招就擊敗了他,他自然是不服啊,所以首領和他約定,加入天樞,每年給他一個複仇的機會,他這才同意加入我們的。”
朱雄英這才恍然大悟,不過聽王怡雯的形容,他倒是對這崔雲子很感興趣,當下便道:“好,那你就傳信給子卿,讓他把崔雲子帶到王府,本王回來後見一麵,如果合適的話,就把禮部交給他。”
王怡雯跟著後麵點了點頭,繼續道:“那殿下,王府的長史與主簿,您要不要見見?他們二人自從來了王府後,整日裏都閑暇無事,我看他們有些鬱悶。”
朱雄英這才想起來目前王府內唯二的幕僚,楊榮與楊溥。
王府的長史與主簿,掌王府的政令,輔相規諷,以匡正王爺的過失,統率幕僚各供其事。
但是現在別說吳王府的幕僚,就連吳王自己,大部分的時間也都不在府內。
所以楊榮與楊溥大部分時間都無事可做,隻能湊在一起談談學問,不停的向王怡雯詢問吳王殿下什麽時候能回來。
所以這次王怡雯才會向朱雄英提起這件事。
朱雄英想了一下,緩緩開口道:“這樣吧,讓他們兩個收拾行囊,隨我一起去海州吧,反正閑著也是閑著,去了船舶司,還能幫上些忙。”王怡雯笑嘻嘻的道:“那好,我現在就去通知他們兩個,還有,殿下,現在首領每天行蹤不定,您身邊的防備力量會不會有些薄弱?要不要派著高手跟著?”
朱雄英搖了搖頭,拒絕道:“不用,現在朝陽一直暗中跟著我,領了後軍都督府的差事後,每天都有近百禁軍隨行,皇爺爺還安排了錦衣衛暗中保護,守護力量已經足夠了,如果實在不放心的話,讓宋卓風帶著二十名親軍跟著吧,其他人就暫時不用安排了。”
王怡雯嘟了嘟嘴,無奈的應下,其實在她看來,沒有首領在身邊都算不得安全,但是天樞太大了,首領不可能一直在殿下身邊陪著,所以她也隻能盡力安排的周全些。
很快,換洗的衣服就收拾好了,楊榮與楊溥也已經在門外等候。
就連收到消息的宋卓風也帶了二十名精挑細選的親軍也都帶著軍備司最新的火器候命了。
如今的軍備司已經是工部最重要的部門,軍備司郎中宋陽已經於前年升任工部侍郎,練子寧升任軍備司郎中,不過船舶司新建,戰船也屬軍械,所以練子寧如今並不在西山,而是去了海州,協助建造戰船。
自從西魏時代發明了火藥後,華夏的火器就一直處於領先的水平。
一直到西方開始工業革命後,才慢慢被反超,不過現在距離第一次工業革命還有四百多年,朱雄英有信心在這段時間內,讓大明走向完全不同的曆史軌跡,成為這個時代的巔峰!
但是前提就是必須有足夠的人才,所以他才會不遺餘力的推行新學,隻有新學才能在這片封建大地上催生出科技的土壤,隻有新學才能培養出新鮮的血液,現在的工匠技法再高超,沒有足夠的創新精神也造不出蒸汽機。
不過如今的軍備司在朱雄英的影響下,已經打造出了單發步槍,火炮的射程與威力也有了質的進步,就連木柄手榴彈也已經研發成功,木柄的頭部存放火藥,木柄中安放火繩與引線,隻要一拉,就會在短時間內引爆炸彈,就連手槍也在研發當中。
不過有二十名背著單發步槍,腰間帶著手榴彈的親軍在一旁護衛,這安全感可想而知。
一行人準備妥當後,就浩浩蕩蕩的前往海州。
海州,位於直隸行省淮安府,依山傍水,景色優美。
而且海州是大明南北漕運的中轉站,所以非常繁華,民風也比較開放。
船舶司的位置就在海州的碼頭,很多已經建成的戰船已經在船塢內集結。
還有一些戰船已經開往了福建沿海,交給了湯和訓練水師。
目前倭國的戰船主要分為小型輕舟,重型衝撞船,大型運兵船,以及最難造的能配備火炮的主力戰船。
輕舟的設計很獨特,船身窄長,船弦彎曲且兩端漸細,這樣的形狀能最大程度減小水的阻力,所以速度奇快無比。
這種輕舟能載二十人左右,隻需要船頭與船尾的士兵控製前進的速度與方向,中間的士兵則可以用火器或者弓箭攻擊,也可以帶著飛爪,靠近敵人的戰船後,直接登上敵人的戰船攻擊。
目前海州船塢中已經停了上百艘輕舟,福建水師的輕舟更多,因為沿海的倭寇少有大船,大多是倭國淘汰的草箭船,雖然速度比不上輕舟,但是卻比大明水師的戰船要快上不少,所以每次倭寇劫掠完,都能揚長而去,大明水師就隻能望洋興歎。
自從輕舟抵達福建後,沿海的倭寇屢屢被大明水師追上圍剿,雖然不能杜絕倭寇的侵襲,但是次數上已經大大減少。
至於重型衝撞船與主力戰船才是最不好建造的。
重型衝撞船名為龜船,長三十五米,寬十二米,高五點二米,船左右各有十個擼,桅杆可以豎起和倒下,船艙上布滿了七十多個空洞,可以放槍或者弓箭,連弩。
船艙內有二十多個房間,可以容納上百人,船的四周都被厚厚的鐵皮圍了起來。
鐵皮外麵遍布著很密集的錐子狀的鐵簽子,在戰爭中,豎起桅杆全速航行,在敵軍艦隊內橫衝直撞,少有戰船能抗住龜船的衝擊,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上,船隻漏水意味著什麽,自然不必多說。
龜船雖然內部結構簡單,但是要求的精度卻極高,所以目前還沒能建的出來。
至於最難的安宅船,長五十米,寬十五米,船身結構就很複雜,因為可以在船上安裝火炮,所以一直都是倭國的火力最強的主力戰船。
其實朱雄英看來,安宅船的缺點也很明顯,就是體積太大,航速太慢,不過對於現在的大明水師來說,安宅船已經算是很先進的船隻了。
在朱雄英趕到的時候,練子寧與梅川內衣正在就安宅船的一些結構問題而討論。
梅川內衣雖然在倭國是負責戰船的督造,但是很多細節處也不是他負責,所以他隻能畫出大體的框架,其餘的部分也需要不停的摸索。
作為後醍醐天皇的死忠,他早就收到了天皇的回信。
信中告訴他國內形勢危急,務必要全力以赴,配合大明打造戰船。
如果不是國內的形勢實在吃緊,後醍醐天皇都想派幾艘戰船過來了。
所以現在比朱雄英更著急的表示梅川內衣了,梅川內衣本身漢語就不是很好,一著急語速就會不由自主的快了起來,其餘工匠就聽不懂他的意思,練子寧也隻能盡力安撫。
見到吳王殿下親臨,眾人都放下手中的事情,紛紛向吳王行禮。
朱雄英隨意的擺了擺手,走到練子寧身前,看著身後已經建了一半的安宅船,出聲問道:“子寧,現在是什麽進度?講給本王聽聽。”
練子寧在工藝上的天賦確實無人能及,僅僅憑借梅川內衣的描述,和大概的草圖,就已經將安宅船的框架大體建了起來。
而且所有的步驟和細節都記得清清楚楚,就連每塊船板的長度,寬度和厚度都有記載。
朱雄英滿意的點了點頭,誇讚道:“不錯,子寧,本王沒看錯你,你做的很好。”
得到了吳王殿下的誇獎,練子寧的心中升起無比的自豪,但是卻沒有表現出一絲膨脹。
在他心裏,既然殿下將造船的差事交給了自己,自己就要做好,現在船沒造出來,還讓殿下放下千頭萬緒的事情親自趕來,已經是他的失職了,萬萬不敢在受殿下的誇獎。
朱雄英其實並沒有怪他,畢竟現在的大明工業水平有限,能做成這樣已經很好了。
不過現在大明最牛的工匠是誰?那肯定是麵前的吳王啊。
作為國防科技大學的優秀畢業生,本科的專業還是機械工程,對他來說,隻要給他時間,他連驅逐艦都能造出來……
隻是他的身份擺在那裏,他最主要的職責是讓大明的百姓都吃飽穿暖有書讀,其次才是發展大明的國力。
不過現在既然已經抽出了時間來到這裏,朱雄英就打算將所有工匠的水平都提升上去。
“子寧,你將所有的工匠,都叫到一起,本王有些事情要交代。”
練子寧聞言一喜,作為從國子監最早出來的一批人,也是最先接受新學教育的人,他是最了解吳王殿下這一身的本事的。
現在要他把所有工匠都召集起來,一定是要傳授他們造船的技巧了。
當下便樂嗬嗬的跑去叫人去了。
而在何處忙碌的工匠,一聽說是吳王召見,所有人都放下了一切,急促的奔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