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朝堂辯論(上)
這個大明好像不太一樣 作者:雲陵一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戶部尚書,楊思義,那可是當今陛下最信任的人,怎麽會和吳王同流合汙呢?
隻見楊思義眼皮一抬,平靜的說道:“啟稟陛下,漠北的商稅每一筆都有相應的卷宗,如今都存放在戶部,老臣可以證明,吳王殿下確實沒有從中獲利過一絲一毫。”
既然楊思義老大人都已經這麽說了,那就說明吳王確實沒有從中獲利,畢竟以楊老大人的身份,是絕對不會為了吳王說謊的!
朱雄英對著楊思義拱手道:“多謝楊老大人秉公直言!”
隨後又轉向孫連城,笑著反問道:“那麽本王想問孫大人一句,既然本王沒有從中獲利,那何來中飽私囊一說啊?那我又為何要提高商稅啊?這不是給自己找麻煩嗎?白白落下一個苛待商人的名聲?”
孫連城被問的啞口無言,他本就是窮酸的文人,要他寫些文章,做些詭辯之論還可,但是現在要他說出為什麽要提高商稅,他自然答不出來,支支吾吾的說不出話。
見到孫連城此刻不說話,朱雄英也沒有為難他,而是繼續說道:“那本王就和你說道說道為什麽要提高商稅,我大明建國之初,不停的降低商稅是為了什麽?是為了促進經濟發展,保證小商小販的生存,這樣大明的經濟體係才算完整,這本身沒有問題,但是現在呢?商戶們早就已經休養生息,大的商戶甚至可以富可敵國,一但朝廷用錢,就不停的加收農稅,原本收入就不高的農民,成了稅收的主體,賺的遠比農民多的商人卻隻需要繳納固定的稅額,這是健康的經濟體係嗎?所以本王在漠北,按照收入的不同,劃分了不同的稅收標準,月營業額在三兩之下的,不用繳稅,月營業額在三兩到十兩之間的,十五稅一,月營業額在十兩到一百兩之間的,十稅一,一百兩到一千兩之間的八稅一,月營業額在一千兩以上的,五稅一……”
話還沒有說完,禮部尚書錢用壬便嗤笑道:“真是荒謬,曆朝曆代講究的便是一視同仁,都是大明的百姓,哪有人家賺的多,就要多繳稅的道理?”
朱雄英搖了搖頭,反問道:“錢大人是錢塘錢氏出身,前元時就中了進士對吧?”
錢用壬不知道吳王是什麽意思,但還是應道:“是又如何?”
朱雄英笑了一聲,繼續搖頭晃腦袋道:“錢大人啊,少讀點聖賢書吧,你的腦子啊,讀傻了。”
錢用壬氣的顫抖道:“你,你有辱斯文。”
呂本輕咳一聲,示意他退下,如今是禦史台與吳王在打擂台,他們並不適合參與進來。
錢用壬還想再說,但是懼於呂本的威嚴,隻能拂袖站了回去。
朱雄英接著剛才的話題,繼續說道:“諸位大人,請想一下,如果一個商販,一個年賺六十兩銀子,那需要繳納四兩銀子,似乎沒什麽問題,但是一個商販如果一年賺三萬兩銀子,繳納兩千兩銀子,淨賺兩萬八千兩,這合理嗎?所以本王認為,按照收入與資產不同,劃分新的稅收標準,並無什麽不妥。”
這個時候楊思義也站了出來,力挺吳王道:“啟奏陛下,去年一年,漠北繳納商稅七千萬兩,而且所有的商人都沒有因高額的稅收有意見,所以臣認為,吳王殿下此舉並無不妥,”
朱元璋心裏都要樂開了花,這個老東西,別人不知道,他可知道,這兩年國庫的存銀已經破億,絕大部分都是吳王一手促成的!所以這老家夥不站在吳王那邊才有鬼。
但是表麵還是故作威嚴的道:“好了,既然楊愛卿都覺得並無不妥,那就沒問題了,你說下一項罪名吧。”
孫連城見陛下已經蓋棺定論,所以也沒有繼續糾結下去,而是直接說起了第二項!
“敢問殿下,擴建新軍之事,你又如何解釋?按照大明軍製,各省都司的編製是五萬人,但是您在漠北組建兩隻新軍,都有近十萬人!這還不包括神機營,北平行省兩隻新軍也是十萬人,再加上遼東與大寧的新軍,如今北元已經大傷元氣,北境難道還需要三十多萬大軍嗎?他們究竟是為了防禦北元,還是你吳王殿下把他們當成自己的私軍了呢?”
原來是在這等著自己,朱雄英風淡雲輕的問道:“我說孫大人,所有新軍的統領是誰,您了解過嗎?天策軍大將軍是穎國公傅友德,鎮北軍大將軍是魏國公徐達,鎮山軍大將軍是長興侯耿炳文,他們三人統領的新軍能是我的私軍?北平,遼東,大寧,三地的新軍都是各地的藩王,他們能是我的私軍?”
頓了一下,朱雄英轉頭對著新任兵部尚書的呂本皮笑肉不笑的問道:“呂大人,您作為兵部尚書,所有的人員流動,軍隊配置,您那裏都有存檔,我可曾逾製調動過一兵一卒啊?”
呂本麵無表情,淡淡的道:“殿下,兵部隻有宣讀任命與調遣軍隊之責,最起碼在兵部的存檔中,殿下沒有逾製調動過任何一支新軍。”
朱雄英又追問道:“那麽請問呂大人,本王作為督建漠北行省的欽差,提調北平遼東山西三省一切軍政要務,是否可以改製三省軍製,組建新軍?”
呂本還是那副事不關己的表情,點頭稱道:“殿下自然有這個權利。”
朱雄英一攤手,走到孫連城麵前,不顧他額頭上鬥大的汗滴,嘲諷的笑道:“孫大人,您看,連呂尚書都現在我這邊,這條您還參嗎?還是說您打算連兵部一起參啊?”
一旁五軍都督府的眾將笑的合不攏嘴,還是吳王牛啊,三言兩語將呂本這老狗扯進來了,這才叫搬了石頭砸自己的腳!
見到孫連城說不出來話,朱元璋笑了笑:“行了,這一項過吧,孫愛卿,說下一項吧。”
孫連城瞪了吳王一眼,繼續質問道:“好,殿下,那麽請問漠北的土地是不是大明的領土?你有什麽權利將大明的土地賣給百姓?所獲的銀錢為什麽朝廷一分也見不到?難道賣地所得的利潤,不是進了你吳王的口袋嗎?”
瞬間,朝堂上又開始了議論紛紛。
“啪啪啪”
朱雄英自顧自的鼓起了掌,他冷笑道:“漠北一年的稅收七千萬兩,本王不貪,本王貪那些百姓買地的幾百萬兩?孫大人,您覺得合理嗎?”
短短的幾句話,將剛才還喧鬧的朝堂又變的安靜起來,確實,吳王殿下如果真的貪腐,整個漠北都在他的掌握之中,怎麽會舍大逐小?
孫連城也意識到了不對,但是事到如今,他隻能硬著頭皮道:“稅收之事有戶部楊大人盯著,販賣土地的收入戶部可沒有收到,非是吳王殿下不想在稅收上入手,實在是有心無力,但是土地交易,並沒有戶部插手,我想吳王應該無法抵賴了吧?”
朱雄英沒有著急解釋,反而意味深長的問道:“孫大人對我漠北的情況很了解啊?您這兩年都沒出過京城,為什麽對我漠北的情況如此了解啊?”
眾朝臣也都露出玩味的笑容,隻有孫連城此刻騎虎難下,慷慨激昂的道:“天下人管天下事!孫某身為禦史,任何地方隻要有違法之處,就有我等禦史言官的身影!”
朱雄英無所謂的聳了聳肩,歎了句:“孫大人好風骨,那不知孫大人知不知道,本王販賣的土地,都給了誰?”
孫連城將雙手放在背後,挺起胸膛,顯示自己卓爾不凡的氣質:“這個自然知道,都是各省的流民,有的百姓甚至不遠千裏,也要趕往漠北,沿途驛站還負責吃食,這件事整個大明誰人不知?”
朱雄英裝作恍然大悟道:“哦,原來孫大人也知道他們都是流民,連吃食都需要驛站提供,那您覺得他們手裏有錢嗎?能買地嗎?”
孫連城一時語塞,但還是堅持道:“殿下,聽聞流民隻需開墾荒地,漠北布政司就發放地契,由以後數年的收成中抽出一部分用作購買田地的資金,我想請問殿下。兩年過去了,您收上來的糧食呢?”
朱雄英從懷中拿出一本厚厚的賬單,慢條斯理道:“本王手中有一本魚鱗冊,整個漠北所有開墾出來的農田都經由錦衣衛直達禦前,陛下手中也有一份,孫大人如果覺得本王弄虛作假,可以現在就驗明真偽!”
“至於說收上來的糧食去了哪裏,本王想問一句,這和孫大人有什麽關係?所有的糧食都在漠北天山府的糧倉之中,每一筆都附在了魚鱗冊上,現在北境加起來有四十多萬大軍,需要多少軍糧,孫大人算過嗎?漠北行省九百多萬百姓需要多少的儲備糧,孫大人又算過嗎?您高坐在大殿之上,可曾知道半點民生疾苦啊?本王自接手建設漠北以來,沒有任何一個百姓餓死,本王自認對得起天地良心!孫大人,您覺得呢?”
朱雄英的話振聾發聵,自從在胡惟庸案之後,朝堂之上的純臣並不少!
他們不參與黨爭,但是他們自己心裏有一杆秤,誰是一心為國,他們是能分出來的!
這批純臣的代表就是吏部尚書淩漢,在聽到朱雄英的自辯後,不由得帶頭讚歎道:“殿下宅心仁厚,實乃是天下人之福啊!”
隻見楊思義眼皮一抬,平靜的說道:“啟稟陛下,漠北的商稅每一筆都有相應的卷宗,如今都存放在戶部,老臣可以證明,吳王殿下確實沒有從中獲利過一絲一毫。”
既然楊思義老大人都已經這麽說了,那就說明吳王確實沒有從中獲利,畢竟以楊老大人的身份,是絕對不會為了吳王說謊的!
朱雄英對著楊思義拱手道:“多謝楊老大人秉公直言!”
隨後又轉向孫連城,笑著反問道:“那麽本王想問孫大人一句,既然本王沒有從中獲利,那何來中飽私囊一說啊?那我又為何要提高商稅啊?這不是給自己找麻煩嗎?白白落下一個苛待商人的名聲?”
孫連城被問的啞口無言,他本就是窮酸的文人,要他寫些文章,做些詭辯之論還可,但是現在要他說出為什麽要提高商稅,他自然答不出來,支支吾吾的說不出話。
見到孫連城此刻不說話,朱雄英也沒有為難他,而是繼續說道:“那本王就和你說道說道為什麽要提高商稅,我大明建國之初,不停的降低商稅是為了什麽?是為了促進經濟發展,保證小商小販的生存,這樣大明的經濟體係才算完整,這本身沒有問題,但是現在呢?商戶們早就已經休養生息,大的商戶甚至可以富可敵國,一但朝廷用錢,就不停的加收農稅,原本收入就不高的農民,成了稅收的主體,賺的遠比農民多的商人卻隻需要繳納固定的稅額,這是健康的經濟體係嗎?所以本王在漠北,按照收入的不同,劃分了不同的稅收標準,月營業額在三兩之下的,不用繳稅,月營業額在三兩到十兩之間的,十五稅一,月營業額在十兩到一百兩之間的,十稅一,一百兩到一千兩之間的八稅一,月營業額在一千兩以上的,五稅一……”
話還沒有說完,禮部尚書錢用壬便嗤笑道:“真是荒謬,曆朝曆代講究的便是一視同仁,都是大明的百姓,哪有人家賺的多,就要多繳稅的道理?”
朱雄英搖了搖頭,反問道:“錢大人是錢塘錢氏出身,前元時就中了進士對吧?”
錢用壬不知道吳王是什麽意思,但還是應道:“是又如何?”
朱雄英笑了一聲,繼續搖頭晃腦袋道:“錢大人啊,少讀點聖賢書吧,你的腦子啊,讀傻了。”
錢用壬氣的顫抖道:“你,你有辱斯文。”
呂本輕咳一聲,示意他退下,如今是禦史台與吳王在打擂台,他們並不適合參與進來。
錢用壬還想再說,但是懼於呂本的威嚴,隻能拂袖站了回去。
朱雄英接著剛才的話題,繼續說道:“諸位大人,請想一下,如果一個商販,一個年賺六十兩銀子,那需要繳納四兩銀子,似乎沒什麽問題,但是一個商販如果一年賺三萬兩銀子,繳納兩千兩銀子,淨賺兩萬八千兩,這合理嗎?所以本王認為,按照收入與資產不同,劃分新的稅收標準,並無什麽不妥。”
這個時候楊思義也站了出來,力挺吳王道:“啟奏陛下,去年一年,漠北繳納商稅七千萬兩,而且所有的商人都沒有因高額的稅收有意見,所以臣認為,吳王殿下此舉並無不妥,”
朱元璋心裏都要樂開了花,這個老東西,別人不知道,他可知道,這兩年國庫的存銀已經破億,絕大部分都是吳王一手促成的!所以這老家夥不站在吳王那邊才有鬼。
但是表麵還是故作威嚴的道:“好了,既然楊愛卿都覺得並無不妥,那就沒問題了,你說下一項罪名吧。”
孫連城見陛下已經蓋棺定論,所以也沒有繼續糾結下去,而是直接說起了第二項!
“敢問殿下,擴建新軍之事,你又如何解釋?按照大明軍製,各省都司的編製是五萬人,但是您在漠北組建兩隻新軍,都有近十萬人!這還不包括神機營,北平行省兩隻新軍也是十萬人,再加上遼東與大寧的新軍,如今北元已經大傷元氣,北境難道還需要三十多萬大軍嗎?他們究竟是為了防禦北元,還是你吳王殿下把他們當成自己的私軍了呢?”
原來是在這等著自己,朱雄英風淡雲輕的問道:“我說孫大人,所有新軍的統領是誰,您了解過嗎?天策軍大將軍是穎國公傅友德,鎮北軍大將軍是魏國公徐達,鎮山軍大將軍是長興侯耿炳文,他們三人統領的新軍能是我的私軍?北平,遼東,大寧,三地的新軍都是各地的藩王,他們能是我的私軍?”
頓了一下,朱雄英轉頭對著新任兵部尚書的呂本皮笑肉不笑的問道:“呂大人,您作為兵部尚書,所有的人員流動,軍隊配置,您那裏都有存檔,我可曾逾製調動過一兵一卒啊?”
呂本麵無表情,淡淡的道:“殿下,兵部隻有宣讀任命與調遣軍隊之責,最起碼在兵部的存檔中,殿下沒有逾製調動過任何一支新軍。”
朱雄英又追問道:“那麽請問呂大人,本王作為督建漠北行省的欽差,提調北平遼東山西三省一切軍政要務,是否可以改製三省軍製,組建新軍?”
呂本還是那副事不關己的表情,點頭稱道:“殿下自然有這個權利。”
朱雄英一攤手,走到孫連城麵前,不顧他額頭上鬥大的汗滴,嘲諷的笑道:“孫大人,您看,連呂尚書都現在我這邊,這條您還參嗎?還是說您打算連兵部一起參啊?”
一旁五軍都督府的眾將笑的合不攏嘴,還是吳王牛啊,三言兩語將呂本這老狗扯進來了,這才叫搬了石頭砸自己的腳!
見到孫連城說不出來話,朱元璋笑了笑:“行了,這一項過吧,孫愛卿,說下一項吧。”
孫連城瞪了吳王一眼,繼續質問道:“好,殿下,那麽請問漠北的土地是不是大明的領土?你有什麽權利將大明的土地賣給百姓?所獲的銀錢為什麽朝廷一分也見不到?難道賣地所得的利潤,不是進了你吳王的口袋嗎?”
瞬間,朝堂上又開始了議論紛紛。
“啪啪啪”
朱雄英自顧自的鼓起了掌,他冷笑道:“漠北一年的稅收七千萬兩,本王不貪,本王貪那些百姓買地的幾百萬兩?孫大人,您覺得合理嗎?”
短短的幾句話,將剛才還喧鬧的朝堂又變的安靜起來,確實,吳王殿下如果真的貪腐,整個漠北都在他的掌握之中,怎麽會舍大逐小?
孫連城也意識到了不對,但是事到如今,他隻能硬著頭皮道:“稅收之事有戶部楊大人盯著,販賣土地的收入戶部可沒有收到,非是吳王殿下不想在稅收上入手,實在是有心無力,但是土地交易,並沒有戶部插手,我想吳王應該無法抵賴了吧?”
朱雄英沒有著急解釋,反而意味深長的問道:“孫大人對我漠北的情況很了解啊?您這兩年都沒出過京城,為什麽對我漠北的情況如此了解啊?”
眾朝臣也都露出玩味的笑容,隻有孫連城此刻騎虎難下,慷慨激昂的道:“天下人管天下事!孫某身為禦史,任何地方隻要有違法之處,就有我等禦史言官的身影!”
朱雄英無所謂的聳了聳肩,歎了句:“孫大人好風骨,那不知孫大人知不知道,本王販賣的土地,都給了誰?”
孫連城將雙手放在背後,挺起胸膛,顯示自己卓爾不凡的氣質:“這個自然知道,都是各省的流民,有的百姓甚至不遠千裏,也要趕往漠北,沿途驛站還負責吃食,這件事整個大明誰人不知?”
朱雄英裝作恍然大悟道:“哦,原來孫大人也知道他們都是流民,連吃食都需要驛站提供,那您覺得他們手裏有錢嗎?能買地嗎?”
孫連城一時語塞,但還是堅持道:“殿下,聽聞流民隻需開墾荒地,漠北布政司就發放地契,由以後數年的收成中抽出一部分用作購買田地的資金,我想請問殿下。兩年過去了,您收上來的糧食呢?”
朱雄英從懷中拿出一本厚厚的賬單,慢條斯理道:“本王手中有一本魚鱗冊,整個漠北所有開墾出來的農田都經由錦衣衛直達禦前,陛下手中也有一份,孫大人如果覺得本王弄虛作假,可以現在就驗明真偽!”
“至於說收上來的糧食去了哪裏,本王想問一句,這和孫大人有什麽關係?所有的糧食都在漠北天山府的糧倉之中,每一筆都附在了魚鱗冊上,現在北境加起來有四十多萬大軍,需要多少軍糧,孫大人算過嗎?漠北行省九百多萬百姓需要多少的儲備糧,孫大人又算過嗎?您高坐在大殿之上,可曾知道半點民生疾苦啊?本王自接手建設漠北以來,沒有任何一個百姓餓死,本王自認對得起天地良心!孫大人,您覺得呢?”
朱雄英的話振聾發聵,自從在胡惟庸案之後,朝堂之上的純臣並不少!
他們不參與黨爭,但是他們自己心裏有一杆秤,誰是一心為國,他們是能分出來的!
這批純臣的代表就是吏部尚書淩漢,在聽到朱雄英的自辯後,不由得帶頭讚歎道:“殿下宅心仁厚,實乃是天下人之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