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把手、二把手那兒講了兩遍。


    薑郎中表示:哪怕內心翻江倒海,老夫便是閉著眼睛,事情緣由也能說明白。


    再多。


    侍郎大人,得您說了算。


    閣老眼前,這種事情,看著棘手,實則非常簡單。


    “本官知道了,東西都留下。”


    又喚書吏,“去翰林院請徐穆前來。”


    走出文淵閣,張悅鬆了口氣,薑郎中腳步虛浮。


    踩著腳下的台階,薑郎中忽然恍然大悟。


    很明顯,自己的姓跟徐穆的姓不對頭啊。


    薑徐。


    將徐。


    已經慢了,還“將”慢。


    那不是更慢了。


    難怪遇事多磨。


    第31章 第三十一章


    值房內。


    看著桌案旁的三本泛黃紙書。


    一堆堆成小山的紙片。


    徐穆嘆了口氣,正要讓書吏幫忙處理掉。


    文淵閣的傳喚到了。


    先是吏部郎中,現在是閣老,接下來會不會是弘治帝?


    徐穆搖頭一笑。


    再想想適才吏部的一番談話,忽然心裏有了一個大膽猜測。


    拿起三本紙書,並南京馬府馬鬆銘及恩養在馬府的船隊遺老的一疊談話記錄,便


    隨書吏出發。


    若非此事,便當治學,給閣老們講古。


    待書吏進去稟報時,徐穆站在原地,大略在腦子裏理理思路。


    來往人等,便見徐穆站在文淵閣前,昂著頭,抱著一堆書卷,不知在看什麽。


    巡視宮牆的羽林衛打眼前走過,時不時都要看他一眼,目光很是奇怪。


    青色官服,打鸂鶒補,腰束烏角,很明顯,七品文官。懸著出入禁門的朝參牙牌,嗚,有極大可能是個翰林編修。


    可是,翰林編修被閣老找上門?


    文淵閣的門檻是被削了半寸?


    書吏出來,將徐穆讓進門。


    徐穆進屋,便見徐溥、丘浚、劉健三閣老均端坐案前。


    三雙看似渾濁,實則清明的眼睛盯著自己。


    這是鴻門宴?


    心驚肉跳,惴惴不安。


    嘴裏暗暗咬住兩邊軟肉,定下心神,徐穆上前兩步,道:“翰林院編修徐穆,見過徐閣老,見過丘閣老,見過劉閣老。”


    礙於懷裏一堆書卷,手用不上力。


    一鞠到底,也顯恭敬。


    丘浚在明朝宰輔中以“博極群書”著稱,吳伯與《國朝內閣名臣事略》稱他為“當代通儒”,舉凡六經諸史、古今詩文、以至醫卜老釋之說,無不深究。


    看見徐穆抱著一摞書卷前來答話,不管是有意還是無心,一個舞勺少年連行禮也記著把懷裏的書卷護著,兩個字,滿意。


    “徐編修且坐。”


    徐穆謝過,坐實三分之一,不致掉下椅出醜就好。


    很快,書吏敲門,送上熱茶,並一張小桌。


    見閣老們都端起茶杯,徐穆便將懷裏的東西都放在小桌上。


    放之前,下意識地用袖口擦桌。


    擦到一半,忽然覺得不對。


    果然,首輔徐閣老看著自己的眼神,頗為~額…複雜。


    丘浚接著開口,“懷裏拿的是什麽?”


    問起這話,徐穆說話頓時有了底氣。


    “回閣老,這些是當年隨從鄭公公下西洋時的通事,總製留下的見聞。”


    “《瀛涯勝覽》,成書於景泰三年。《星槎勝覽》,成書於正統元年,《西洋番國誌》,成書於宣德九年。”


    “這些,是臣在應天府鄭公公後人馬鬆銘府內,與恩養在府的船隊年邁老者談論所得。”


    劉健突然插話,“東暖閣的那副輿圖是你所獻?”


    徐穆麵色有片刻僵硬,“是。”


    “何人所繪?”


    “正是下官。”


    劉健明顯一愣,“你的輿地術,師從何人?”


    “是下官從一本殘本上所知,研習數年,略有所得。”


    聞言劉健差點拽斷頜下長須。


    聖上特意掛在東暖閣的輿圖,是這個半大小子隨意畫的?


    “此圖製法,與我中原不同。”首輔徐溥愛才,對能一心向學的少年更看重兩分。


    言下之意,難道出自外邦?


    “閣老慧眼。下官略通測繪、算術,得到殘本時,雖不識其文字,但憑字圖,得其繪圖之法。以為裴司空(裴秀)‘計裏畫方’的製圖原則雖好,但若繪製寰宇輿圖,卻有不足。下官所得之術,貴在直觀。”


    “你倒有誌氣。”


    劉健輕哼。


    “論道治學,本就是各有其見,見仁見智。又不是經史子集,希賢這話就過了。”


    翻翻書頁,看到旁邊用炭筆細心考校的痕跡,丘浚看著徐穆很有幾番親切。


    士農工商,自己沒事還在家寫戲本子呢。


    徐穆這才到哪。


    “你在翰林院研習這些,於國有益?”


    重頭戲來了。


    暗暗握拳,整理思路,徐穆開口道:“諸公見笑,下官出身卑微,見識淺薄。但自懵懂,便知我朝北有夙敵,每每來犯,家中俱是嚴陣以待。穆居大同十三年,提起韃靼,便是孩提小童也會搖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小國舅的太師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澹博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澹博雅並收藏大明小國舅的太師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