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幾日,弘治帝在早朝之上連摔數本奏章,雷霆之怒令朝堂文武心驚。兼有錦衣衛指揮使侍立禦座旁,大漢將軍金盔金甲、手持斧鉞、腰佩大刀,立於殿外,真真是令人頭皮發麻、牙根直顫。
聽聞風聲的大小京官皆是提著腦門做事,年老者直接託病不朝,年輕的也是夾著尾巴,回去之後耳提麵命,約束家人不得在外惹事生非。
之前剛剛被皇後娘娘持鞭修理,臥病在床的壽寧侯隻得再次“臥病”,府門緊閉,隻留採買的家人出門的角門。
建昌伯直接將昌國公夫人接入家中“壯膽”。
狀元樓中,徐穆一夜好夢,對朝堂風雨半分不知。
天明時分,書童懷揣書信,便去尋族老留下的城中快腳。恰逢快腳今日也欲上門來詢,兩相碰頭,快腳接了書信便出城去了。
書童辦好差事,才覺腹中飢餓。三個饅頭下肚,又用了一大碗熱湯,才心滿意足。
客房內,徐穆依舊閉門苦讀。
殿試隻考策論。多是議論時局、建言獻策的文章。平穩容易,出彩難。稍微“出格”,難保閱卷官不罵一句“狂生”,若是規規矩矩,又會落入下乘。
徐穆當真是要愁白了頭髮。幸有書童提醒,與宋、高、李三人相互學習,互相指點,短短幾日,便覺收穫頗豐。
如此連番震怒,一日退朝,聖駕返回幹清宮,中官便急往太醫院,當值的院使,不當值的院判,連同十位禦醫,都被召至幹清宮問診。
隨後有中官傳旨,當日午間罷朝。
張儀華聽聞,少有的驚慌失措。
至幹清宮外,卻被皇帝身邊的大伴攔住。
“娘娘,陛下有恙。奴婢奉了旨意,請娘娘暫且回宮。”
復又走近低聲勸道:“娘娘,陛下這兒奴婢以項上人頭擔保,定照顧完全。事關龍體,還請娘娘坐鎮後宮,以防前朝人心浮動。”
張儀華滿臉焦急,然為後幾年,知曉輕重,隻得道:“若陛下轉好,立刻派人報知本宮。”
“是。”
回坤寧宮的路上,張儀華心緒依然不能平復,詢問左右:“陛下究竟是因何人,心裏不痛快?”
便有表忠心的奴才,低聲說出幾個名字。
“好好好!”張儀華怒極反笑,“傳本宮懿旨,這幾家大人夫人身有誥命的,傳夫人,老夫人仍在世的,一塊兒傳來。還有……”
跟身邊的奴婢低聲耳語幾句,便有中官奉旨出宮去了。
回到坤寧宮,環視左右,張儀華吩咐女官:“給本宮上大妝,有客人來了,可不能失了禮數。”
張儀華穩坐鳳座,撥弄著手指上鮮紅的蔻丹,精緻的護指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這日,徐穆仍在苦練策論,客棧中突起一陣喧譁。
筆鋒微頓,雪白的生宣上頓時沾染上點點墨跡。
徐穆皺眉,道:“你且去看看。”
“是”。
書童答應一聲,噔噔噔下了樓。
不過一盞茶的功夫,捂著嘴回來。關上房門,依然收不住笑靨,直不起腰。
徐穆微舒眉頭,笑問:“什麽事?嘴都快歪了。”
“回七郎,這事已經傳開了。今日東大街的幾位大人家突然接到皇後娘娘的賞賜,京城裏幾家有名的戲班子都被招進幾位大人家中表演。誰料,卻隻有一種樂器被用來演奏。連奏了兩個時辰,幾位大人據說已經快臥病在床了。”
“哦?什麽東西,這樣厲害?”
“鐃鈸!”
“這這…可是寺院法會常用的法器?”徐穆想起後世那中心鼓起成半球形的兩個圓銅片,心裏默默地為幾位遭罪的朝臣點了蠟。
“正是。據說,來宣旨的中官事先自個兒堵了耳朵,也命唱戲的也堵了耳朵,隻可憐幾位大人並府中男丁,硬生生聽了兩個時辰,有幾個中途當場昏過去了,中官竟命人潑醒,真是…哈哈……哈…”
“可知是什麽緣故?”
“不…不知道。不過聽人議論,那幾位大人,似是這幾日在朝堂被聖上摔了奏本。”
“皇後娘娘也是一位妙人。”
“可不是。這招可真是殺人不見血。回頭我也說給三姐聽,看以後姐夫還怎麽跟三姐吵!”
“你這孩子…”
第7章 第七章
幾百公裏外的大同府應州縣,徐府。
一漢子跪於棺材旁,被兩三個族人緊緊攙住。
不遠處,同樣有一婦人掩麵痛哭,癱坐地上,周圍婦人正細細勸慰,間或有人眼角流出淚水。
徐氏族長緊緊握著拳頭,咬牙切齒,橫眉怒目。徐氏男丁皆低下頭去,有年輕氣盛者一拳砸在柱上,兩眼通紅,已是不能自持。
良久,有族人問詢:“族長,三侄女與穆小子雖是堂姐弟,但自五弟夫婦過世,三弟一家便一直照顧他,是不是派人往京中傳信?”
族長深吸一口氣,粗聲道:“不…不可,待七小子回來再說。他四歲五弟夫妻便去了,族中原本想把他過繼給三弟,但他不同意,小小年紀,在我房前跪了兩個時辰。三弟一家雖隻有一女,但三弟當時年紀尚輕,也不想孩子以後心裏不痛快,這事便擱置了。但如今這樣的光景,過繼之事隻怕又要重提。且不問他如今願不願意,如今三姐兒一屍兩命,他若知道她橫死……緩緩……再緩緩……”
聽聞風聲的大小京官皆是提著腦門做事,年老者直接託病不朝,年輕的也是夾著尾巴,回去之後耳提麵命,約束家人不得在外惹事生非。
之前剛剛被皇後娘娘持鞭修理,臥病在床的壽寧侯隻得再次“臥病”,府門緊閉,隻留採買的家人出門的角門。
建昌伯直接將昌國公夫人接入家中“壯膽”。
狀元樓中,徐穆一夜好夢,對朝堂風雨半分不知。
天明時分,書童懷揣書信,便去尋族老留下的城中快腳。恰逢快腳今日也欲上門來詢,兩相碰頭,快腳接了書信便出城去了。
書童辦好差事,才覺腹中飢餓。三個饅頭下肚,又用了一大碗熱湯,才心滿意足。
客房內,徐穆依舊閉門苦讀。
殿試隻考策論。多是議論時局、建言獻策的文章。平穩容易,出彩難。稍微“出格”,難保閱卷官不罵一句“狂生”,若是規規矩矩,又會落入下乘。
徐穆當真是要愁白了頭髮。幸有書童提醒,與宋、高、李三人相互學習,互相指點,短短幾日,便覺收穫頗豐。
如此連番震怒,一日退朝,聖駕返回幹清宮,中官便急往太醫院,當值的院使,不當值的院判,連同十位禦醫,都被召至幹清宮問診。
隨後有中官傳旨,當日午間罷朝。
張儀華聽聞,少有的驚慌失措。
至幹清宮外,卻被皇帝身邊的大伴攔住。
“娘娘,陛下有恙。奴婢奉了旨意,請娘娘暫且回宮。”
復又走近低聲勸道:“娘娘,陛下這兒奴婢以項上人頭擔保,定照顧完全。事關龍體,還請娘娘坐鎮後宮,以防前朝人心浮動。”
張儀華滿臉焦急,然為後幾年,知曉輕重,隻得道:“若陛下轉好,立刻派人報知本宮。”
“是。”
回坤寧宮的路上,張儀華心緒依然不能平復,詢問左右:“陛下究竟是因何人,心裏不痛快?”
便有表忠心的奴才,低聲說出幾個名字。
“好好好!”張儀華怒極反笑,“傳本宮懿旨,這幾家大人夫人身有誥命的,傳夫人,老夫人仍在世的,一塊兒傳來。還有……”
跟身邊的奴婢低聲耳語幾句,便有中官奉旨出宮去了。
回到坤寧宮,環視左右,張儀華吩咐女官:“給本宮上大妝,有客人來了,可不能失了禮數。”
張儀華穩坐鳳座,撥弄著手指上鮮紅的蔻丹,精緻的護指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這日,徐穆仍在苦練策論,客棧中突起一陣喧譁。
筆鋒微頓,雪白的生宣上頓時沾染上點點墨跡。
徐穆皺眉,道:“你且去看看。”
“是”。
書童答應一聲,噔噔噔下了樓。
不過一盞茶的功夫,捂著嘴回來。關上房門,依然收不住笑靨,直不起腰。
徐穆微舒眉頭,笑問:“什麽事?嘴都快歪了。”
“回七郎,這事已經傳開了。今日東大街的幾位大人家突然接到皇後娘娘的賞賜,京城裏幾家有名的戲班子都被招進幾位大人家中表演。誰料,卻隻有一種樂器被用來演奏。連奏了兩個時辰,幾位大人據說已經快臥病在床了。”
“哦?什麽東西,這樣厲害?”
“鐃鈸!”
“這這…可是寺院法會常用的法器?”徐穆想起後世那中心鼓起成半球形的兩個圓銅片,心裏默默地為幾位遭罪的朝臣點了蠟。
“正是。據說,來宣旨的中官事先自個兒堵了耳朵,也命唱戲的也堵了耳朵,隻可憐幾位大人並府中男丁,硬生生聽了兩個時辰,有幾個中途當場昏過去了,中官竟命人潑醒,真是…哈哈……哈…”
“可知是什麽緣故?”
“不…不知道。不過聽人議論,那幾位大人,似是這幾日在朝堂被聖上摔了奏本。”
“皇後娘娘也是一位妙人。”
“可不是。這招可真是殺人不見血。回頭我也說給三姐聽,看以後姐夫還怎麽跟三姐吵!”
“你這孩子…”
第7章 第七章
幾百公裏外的大同府應州縣,徐府。
一漢子跪於棺材旁,被兩三個族人緊緊攙住。
不遠處,同樣有一婦人掩麵痛哭,癱坐地上,周圍婦人正細細勸慰,間或有人眼角流出淚水。
徐氏族長緊緊握著拳頭,咬牙切齒,橫眉怒目。徐氏男丁皆低下頭去,有年輕氣盛者一拳砸在柱上,兩眼通紅,已是不能自持。
良久,有族人問詢:“族長,三侄女與穆小子雖是堂姐弟,但自五弟夫婦過世,三弟一家便一直照顧他,是不是派人往京中傳信?”
族長深吸一口氣,粗聲道:“不…不可,待七小子回來再說。他四歲五弟夫妻便去了,族中原本想把他過繼給三弟,但他不同意,小小年紀,在我房前跪了兩個時辰。三弟一家雖隻有一女,但三弟當時年紀尚輕,也不想孩子以後心裏不痛快,這事便擱置了。但如今這樣的光景,過繼之事隻怕又要重提。且不問他如今願不願意,如今三姐兒一屍兩命,他若知道她橫死……緩緩……再緩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