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西南捷報至(中)
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 作者:柯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鎏金紅瓦的宮牆下,剛剛接到稟報的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安麵色紅潤,眼神殷切的朝著位於內廷的乾清宮而去。
許是覺得身上寬大的袖袍有些礙於跑動,這位日漸陰冷的老太監竟在周遭宮娥內侍驚詫的注視下,將袖袍握在手中,與往日沉穩的形象大相徑庭。
\"老祖宗,您慢著點..\"
\"小心腳下..\"
眼瞅著恢弘的皇極殿廣場映入眼簾,簇擁在王安身旁的小太監們便是忍不住出聲提醒道。
因為腳步過快,這位素有\"內相\"之稱的司禮監掌印太監早已是氣喘籲籲,白皙的臉頰上也呈現出一抹病態的潮紅。
\"快點跟上..\"顧不上胸腔處傳來的悶瑟感,老太監王安舔了舔早已幹澀的嘴唇,便重新邁動雙腿,力求能夠盡快將懷中的奏本遞於天子禦覽。
聖天子在上!
朝廷這次僅僅用時兩個月的時間,便將在川中如日中天的\"永寧叛軍\"全殲,令得本是蠢蠢欲動的貴州土司和雲南土司們皆是偃旗息鼓。
饒是他不通行伍,也可以預見到,此役必能極大樹立朝廷於西南的統治力,令得當地土司們為之臣服。
日後,朝廷便可以將全部精力,用於對付如今在遼東如日中天的建州女真。
這場發生在數千裏之外的戰役,無論是對於朝廷而言,亦或者遼鎮建奴而言,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
...
\"陛下,大喜!\"
\"魯總理率軍於敘州府城外全殲永寧叛軍,賊首奢崇明伏誅,失地已是全部被收複了..\"
才剛剛推開乾清宮暖閣的簾門,老太監王安便壓抑不住心中的激動,微微顫抖的呼喝聲隨之在幽靜的宮殿中響起。
聞聲,正在案牘後奮筆疾書的朱由校動作便是一滯,黑色的朱墨隨之濺到了身上的常服之上。
\"還請陛下禦覽!\"
一路小跑之下,老太監王安消瘦的身影隨之映入朱由校的眼簾,一封略有些褶皺的奏本也被其遞交至朱由校手上。
呼。
深吸了一口氣,強壓住心中的激動,胸口起伏不止的朱由校轉而掀開了手中的奏本,一目十行的閱讀起來。
這奏本的內容並不冗雜,滿打滿算也不過數百個字眼,但朱由校卻是瞧得十分認真,奏本末尾的署名是三省總理魯欽以及敘州知府洪承疇。
\"好,不愧是西南武將之冠,魯欽果然沒有讓朕失望!\"
\"洪承疇和黃得功也是好樣的。\"
半晌,大明天子朱由校戀戀不舍的將目光自奏本上移開,轉而起身行至半開的窗柩旁,麵朝西南。
盡管敘州知府在奏本上沒有過多提及自己的\"功績\",但朱由校卻深知其承擔的壓力之大。
尤其是在最後一場決戰中,以弱搏強的四衛營武將黃得功,如若不是京營將士們以死相搏,隻怕待到魯欽趕到之後,敘州府城早已淪陷。
相比較之下,倒是在原本曆史上\"大放異彩\"的四川左布政使朱燮元顯得有些庸碌,除卻在守衛成都的時候有所發揮,再沒有其餘表現。
不過對此,朱由校內心仍是十分激動,畢竟擁有上帝視角的他,深知這場由永寧宣撫使奢崇明掀起的\"奢安之亂\"在原本的曆史上,會對早已病入膏肓的大明造成何等深遠的影響。
如今奢崇明伏誅,料想盤踞在貴州水西的安邦彥也不敢輕舉妄動,朝廷再不用像原本的曆史那般,為保後方無虐,傾注大量的人力物力,繼而間接給了遼鎮建奴繼續坐大的機會。
\"大伴,即刻傳令內閣,令其盡快草擬有功將士的封賞,賞格等同遼鎮建奴。\"
隻片刻的功夫,朱由校的思緒便由數千裏之外的西南收回,其清冷的聲音也隨之在暖閣內響起。
永寧叛軍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被平定,不僅僅取決於他的\"未雨綢繆\",也與石柱宣慰使秦良玉的\"臨陣不亂\"密切相關。
無論是出於對這位\"忠貞侯\"的尊敬,亦或者為了令西南土司心悅誠服,他都要做出公正的嘉獎。
\"皇爺,估計閣老們已然在路上了..\"
聞言,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安便是苦笑一聲,旋即微微躬身,準備親往乾清門外等候。
眼下西南捷報進京,估計通政司的奏本早已遞到了文淵閣,接到消息的袞袞諸公們很快便會進宮麵聖。
畢竟,朝廷雖是在西南取得大捷,但隨之而來的便是一係列的\"善後\"措施。
估摸著,眼下已是漸漸取代尚書李汝華成為戶部新任\"話事人\"的左侍郎畢自嚴很快便要跟天子\"哭窮\"了。
沒有在意悄然離去的司禮監掌印太監,胸口仍是起伏不已的朱由校轉而大步邁向暖閣另一側所懸掛的大明輿圖麵前。
雖說在奢崇明兵敗身亡之後,老謀深算的貴州土司安邦彥在起兵叛亂的機會便不大了,但他仍是要予以重視。
故此,在他的計劃之中,三省總理魯欽應該便常駐西南,以確保西南後方的穩定。
畢竟安邦彥在某種程度上而言,並不是水西土司真正的\"族長\",他極有可能為了保證手中權力,從而發動叛亂,將族中的矛盾轉移至朝廷身上。
至於大明版圖的最南端?大明天子朱由校轉而微微眯起了眼睛,似是在謀劃著什麽,使得角落處伺候的宮娥內侍們均是不敢發出半點聲音。
黔國公沐昌祚固然忠心耿耿,但其終究年老體衰,怕是堅持不了太長時間了。
隨著時間的流逝,如今的黔國公府早已不複國朝初年的\"威勢\",全靠著\"扶弱淩強\"在苦苦支撐。
但這終究不是長久之道,他也需要想一個辦法將其解決。
此外,眼下已是天啟元年的九月,依著他淺薄的曆史知識,除卻正在暗中蠢蠢欲動的\"小冰河\"之外,在大明的這片土地上很快便要發生一場新的叛亂,而其始作俑者在曆史長河中貫穿了數百年,始終不曾滅亡。
這個始作俑者的名字,叫做白蓮教。
許是覺得身上寬大的袖袍有些礙於跑動,這位日漸陰冷的老太監竟在周遭宮娥內侍驚詫的注視下,將袖袍握在手中,與往日沉穩的形象大相徑庭。
\"老祖宗,您慢著點..\"
\"小心腳下..\"
眼瞅著恢弘的皇極殿廣場映入眼簾,簇擁在王安身旁的小太監們便是忍不住出聲提醒道。
因為腳步過快,這位素有\"內相\"之稱的司禮監掌印太監早已是氣喘籲籲,白皙的臉頰上也呈現出一抹病態的潮紅。
\"快點跟上..\"顧不上胸腔處傳來的悶瑟感,老太監王安舔了舔早已幹澀的嘴唇,便重新邁動雙腿,力求能夠盡快將懷中的奏本遞於天子禦覽。
聖天子在上!
朝廷這次僅僅用時兩個月的時間,便將在川中如日中天的\"永寧叛軍\"全殲,令得本是蠢蠢欲動的貴州土司和雲南土司們皆是偃旗息鼓。
饒是他不通行伍,也可以預見到,此役必能極大樹立朝廷於西南的統治力,令得當地土司們為之臣服。
日後,朝廷便可以將全部精力,用於對付如今在遼東如日中天的建州女真。
這場發生在數千裏之外的戰役,無論是對於朝廷而言,亦或者遼鎮建奴而言,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
...
\"陛下,大喜!\"
\"魯總理率軍於敘州府城外全殲永寧叛軍,賊首奢崇明伏誅,失地已是全部被收複了..\"
才剛剛推開乾清宮暖閣的簾門,老太監王安便壓抑不住心中的激動,微微顫抖的呼喝聲隨之在幽靜的宮殿中響起。
聞聲,正在案牘後奮筆疾書的朱由校動作便是一滯,黑色的朱墨隨之濺到了身上的常服之上。
\"還請陛下禦覽!\"
一路小跑之下,老太監王安消瘦的身影隨之映入朱由校的眼簾,一封略有些褶皺的奏本也被其遞交至朱由校手上。
呼。
深吸了一口氣,強壓住心中的激動,胸口起伏不止的朱由校轉而掀開了手中的奏本,一目十行的閱讀起來。
這奏本的內容並不冗雜,滿打滿算也不過數百個字眼,但朱由校卻是瞧得十分認真,奏本末尾的署名是三省總理魯欽以及敘州知府洪承疇。
\"好,不愧是西南武將之冠,魯欽果然沒有讓朕失望!\"
\"洪承疇和黃得功也是好樣的。\"
半晌,大明天子朱由校戀戀不舍的將目光自奏本上移開,轉而起身行至半開的窗柩旁,麵朝西南。
盡管敘州知府在奏本上沒有過多提及自己的\"功績\",但朱由校卻深知其承擔的壓力之大。
尤其是在最後一場決戰中,以弱搏強的四衛營武將黃得功,如若不是京營將士們以死相搏,隻怕待到魯欽趕到之後,敘州府城早已淪陷。
相比較之下,倒是在原本曆史上\"大放異彩\"的四川左布政使朱燮元顯得有些庸碌,除卻在守衛成都的時候有所發揮,再沒有其餘表現。
不過對此,朱由校內心仍是十分激動,畢竟擁有上帝視角的他,深知這場由永寧宣撫使奢崇明掀起的\"奢安之亂\"在原本的曆史上,會對早已病入膏肓的大明造成何等深遠的影響。
如今奢崇明伏誅,料想盤踞在貴州水西的安邦彥也不敢輕舉妄動,朝廷再不用像原本的曆史那般,為保後方無虐,傾注大量的人力物力,繼而間接給了遼鎮建奴繼續坐大的機會。
\"大伴,即刻傳令內閣,令其盡快草擬有功將士的封賞,賞格等同遼鎮建奴。\"
隻片刻的功夫,朱由校的思緒便由數千裏之外的西南收回,其清冷的聲音也隨之在暖閣內響起。
永寧叛軍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被平定,不僅僅取決於他的\"未雨綢繆\",也與石柱宣慰使秦良玉的\"臨陣不亂\"密切相關。
無論是出於對這位\"忠貞侯\"的尊敬,亦或者為了令西南土司心悅誠服,他都要做出公正的嘉獎。
\"皇爺,估計閣老們已然在路上了..\"
聞言,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安便是苦笑一聲,旋即微微躬身,準備親往乾清門外等候。
眼下西南捷報進京,估計通政司的奏本早已遞到了文淵閣,接到消息的袞袞諸公們很快便會進宮麵聖。
畢竟,朝廷雖是在西南取得大捷,但隨之而來的便是一係列的\"善後\"措施。
估摸著,眼下已是漸漸取代尚書李汝華成為戶部新任\"話事人\"的左侍郎畢自嚴很快便要跟天子\"哭窮\"了。
沒有在意悄然離去的司禮監掌印太監,胸口仍是起伏不已的朱由校轉而大步邁向暖閣另一側所懸掛的大明輿圖麵前。
雖說在奢崇明兵敗身亡之後,老謀深算的貴州土司安邦彥在起兵叛亂的機會便不大了,但他仍是要予以重視。
故此,在他的計劃之中,三省總理魯欽應該便常駐西南,以確保西南後方的穩定。
畢竟安邦彥在某種程度上而言,並不是水西土司真正的\"族長\",他極有可能為了保證手中權力,從而發動叛亂,將族中的矛盾轉移至朝廷身上。
至於大明版圖的最南端?大明天子朱由校轉而微微眯起了眼睛,似是在謀劃著什麽,使得角落處伺候的宮娥內侍們均是不敢發出半點聲音。
黔國公沐昌祚固然忠心耿耿,但其終究年老體衰,怕是堅持不了太長時間了。
隨著時間的流逝,如今的黔國公府早已不複國朝初年的\"威勢\",全靠著\"扶弱淩強\"在苦苦支撐。
但這終究不是長久之道,他也需要想一個辦法將其解決。
此外,眼下已是天啟元年的九月,依著他淺薄的曆史知識,除卻正在暗中蠢蠢欲動的\"小冰河\"之外,在大明的這片土地上很快便要發生一場新的叛亂,而其始作俑者在曆史長河中貫穿了數百年,始終不曾滅亡。
這個始作俑者的名字,叫做白蓮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