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風雲變幻(上)
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 作者:柯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五月初二。
不過卯時,稀薄的晨霧尚且籠罩在紫禁城上方,身著青色官袍的\"帝師\"孫承宗已是出現在巍峨的宮門外,等待陛見。
約莫小半個時辰的功夫,隨著沉悶的宮鍾聲悠悠響起,正在閉眼假寐的\"帝師\"緩緩睜開了眼睛,目視著眼前由內而外緩緩開啟的宮門。
下一秒,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安領著十餘名內侍,親自於宮門而出,行至孫承宗麵前,眼神真摯的躬身道:\"孫大人..\"
\"見過王公公..\"見狀,孫承宗趕忙躬身還禮,飽經風霜的臉頰上也湧現了一抹笑容。
對於終日陪伴在天子身旁的心腹大伴,即便\"簡在帝心\"如孫承宗也不敢怠慢,更何況他能夠清楚感覺到王安對他們這些大臣發自內心的尊敬。
\"還請孫大人隨奴婢來吧。\"也許是知曉\"帝師\"今日麵聖定然有要事相商,簡單的寒暄了幾句之後,司禮監掌印便親自領著眼眶微微有些發黑,明顯是一夜未睡的\"帝師\"邁入了巍峨的皇城。
...
...
\"臣孫承宗,叩見陛下。\"
\"吾皇聖躬金安。\"
及至邁入明亮的乾清宮暖閣,一身浩然正氣的孫承宗便跪倒在絲絨地毯之上,聲音洪亮的朝著案牘後的天子叩首行禮。
聞聲,身著常服的朱由校便是眉毛一挑,心道自己的這位先生怕是來勢洶洶呐。
\"先生,快快請起。\"清冷的聲音過後,年輕天子已是從案牘後起身,而司禮監掌印太監更是搶先一步,有些吃力的攙扶孫承宗起身。
\"多謝陛下,\"感受到臂膀處傳來的力量感,帝師孫承宗心中便是一暖,愈發堅定了自己來時的\"初衷\"。
天子對他信任有加,而他也要以實際行動,來\"反哺\"天子的這份信任。
\"啟稟陛下,老臣聽聞昨日廷議無果,故自請出邊,護持京畿。\"待到宮娥送上一杯冒著熱氣的香茗之後,一向喜歡直來直往的孫承宗便目視天子,直抒胸臆。
作為正四品的少詹事,他並沒有資格參與昨日在戶部署衙舉行的\"廷議\",但關於其間發生的一切,卻早已爛熟於心。
畢懋康,徐光啟二人雖是有些\"特立獨行\",但的的確確有大功於國朝,超然擢升為正三品的侍郎一職雖是有些逾製,可也勉強說的過去。
但以軍中宿將整飭薊鎮,代掌政務,實在是有些\"荒謬\",甚至有些\"倒反天罡\"。
\"先生何出此言呐?\"像是瞧不出孫承宗臉上的急切一般,案牘後的天子微微頷首,不緊不慢的詢問道。
在原本曆史上以身殉國的孫承宗對自己忠心耿耿不假,但整飭行伍,並非是靠一腔熱血便能夠完成。
自百戰百勝的\"戚少保\"離任之後,承擔護衛著京畿重任的薊鎮防務便漸漸廢弛,以至於名存實亡,成為九邊重鎮中最為不堪的一鎮。
原因無他,自隆慶和議之後,大明朝廷便通過\"互市\"的方式,直接緩解了和蒙古部落之間緊張的敵對關係。
故此,於薊鎮當值的士卒們便漸漸鬆懈,並疏於操練,繼而導致薊鎮名存實亡。
\"敢叫陛下知曉,遼鎮建奴虎視眈眈,蒙古韃子兩麵三刀,隨時有可能背棄我大明。\"
\"薊鎮乃我京師門戶,不容有失,老臣心中實在不安。\"在朱由校略有些詫異的眼神中,孫承宗給出了一個令他始料未及的答案。
眼前這忠心耿耿,但卻缺乏行伍經驗的老先生居然也能夠意識到來自於蒙古部落對大明京師的威脅?
這倒是令他有些對孫承宗刮目相看。
事實上,此時的孫承宗之所以如此言說,乃是故意誇大其詞,試圖令朱由校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片刻過後,案牘後的天子在孫承宗欣慰的眼神中輕輕頷首,似是同意了他的毛遂自薦,但朱由校接下來的話語,卻令孫承宗高漲的心,跌到了穀底。
\"先生所言不差,但在這朝中,朕更需要先生的幫助。\"
此話一出,孫承宗的氣勢便是一滯,腦海中不由自主回想起眼前天子對於自己的諸多禮遇。
自他被次輔劉一璟舉薦以來,前後不過兩三個月的功夫,天子便是借著\"遼東大捷\"的由頭,將他由正五品的左庶子晉為正四品的少詹事,並準他在乾清宮暖閣列席聽政。
如若天子真的需要自己的幫助,自己焉有袖手旁觀的道理?
\"還請陛下賜教!\"說話間,孫承宗不自覺的提高了些許聲音,眼神中充滿了真摯。
\"先生,我大明數十年以來黨爭不斷,尋常官員和百姓皆是深受其擾,朕需要先生的幫助。\"沉默少許之後,年輕天子便是一臉\"凝重\"的說道,清澈的眸子中滿是憂慮。
雖說次輔劉一璟為人公正,幾乎從不參與\"黨爭\",但朝中孫慎行,張問達等人卻是過於\"好鬥\",何況還有東閣大學士韓爌這個不穩定因素在。
他需要眼前的\"帝師\"坐鎮中樞,成為新任的\"東林魁首\",逐步削弱東林的聲勢。
\"陛下言重了!\"
\"此乃臣的本分!\"聽聞朱由校的\"難處\"之後,帝師孫承宗沒有半點猶豫,便是起身應是。
他雖然並不擅長實務,但卻並非蠢人,自是聽懂了朱由校的言外之意,更清楚當下大明朝局黨爭的嚴重程度。
他雖然出身東林,但對於那些為了一己私利,肆意排除異己的\"東林君子們\"也是深惡痛絕,但苦於之前人微言輕,始終沒有解決黨爭的能力。
如今天子既然有意對他委以重任,他自是不會袖手旁觀。
\"先生不愧是我大明肱骨呐..\"對於這些兢兢業業的老臣,朱由校一向不吝惜讚賞和寬慰。
這本就是孫承宗這些\"正人君子\"應該享有的待遇。
...
...
\"大伴,宮外的事情可是安排妥當了?!\"
及至孫承宗的背影消失不見,朱由校方才逐漸隱去了嘴角的笑容,轉而朝著身旁負手而立的司禮監掌印太監問道。
在他身前的案牘上,擺放著一封由禮部侍郎孫慎行親自手書的奏本。
\"回稟陛下,已是安排妥當,由魏太監親自帶人去的..\"事關重大,王安不敢怠慢,趕忙躬身回稟。
\"好,孫大人一心為國,積勞成疾,一定要讓太醫院好生診治..\"長舒了一口氣,身著常服的朱由校自案牘後起身,行至半開的窗柩旁,不緊不慢的說道。
其炯炯有神的目光,仿佛能夠刺穿巍峨的城牆,直抵禮部侍郎孫慎行的府邸。
不過卯時,稀薄的晨霧尚且籠罩在紫禁城上方,身著青色官袍的\"帝師\"孫承宗已是出現在巍峨的宮門外,等待陛見。
約莫小半個時辰的功夫,隨著沉悶的宮鍾聲悠悠響起,正在閉眼假寐的\"帝師\"緩緩睜開了眼睛,目視著眼前由內而外緩緩開啟的宮門。
下一秒,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安領著十餘名內侍,親自於宮門而出,行至孫承宗麵前,眼神真摯的躬身道:\"孫大人..\"
\"見過王公公..\"見狀,孫承宗趕忙躬身還禮,飽經風霜的臉頰上也湧現了一抹笑容。
對於終日陪伴在天子身旁的心腹大伴,即便\"簡在帝心\"如孫承宗也不敢怠慢,更何況他能夠清楚感覺到王安對他們這些大臣發自內心的尊敬。
\"還請孫大人隨奴婢來吧。\"也許是知曉\"帝師\"今日麵聖定然有要事相商,簡單的寒暄了幾句之後,司禮監掌印便親自領著眼眶微微有些發黑,明顯是一夜未睡的\"帝師\"邁入了巍峨的皇城。
...
...
\"臣孫承宗,叩見陛下。\"
\"吾皇聖躬金安。\"
及至邁入明亮的乾清宮暖閣,一身浩然正氣的孫承宗便跪倒在絲絨地毯之上,聲音洪亮的朝著案牘後的天子叩首行禮。
聞聲,身著常服的朱由校便是眉毛一挑,心道自己的這位先生怕是來勢洶洶呐。
\"先生,快快請起。\"清冷的聲音過後,年輕天子已是從案牘後起身,而司禮監掌印太監更是搶先一步,有些吃力的攙扶孫承宗起身。
\"多謝陛下,\"感受到臂膀處傳來的力量感,帝師孫承宗心中便是一暖,愈發堅定了自己來時的\"初衷\"。
天子對他信任有加,而他也要以實際行動,來\"反哺\"天子的這份信任。
\"啟稟陛下,老臣聽聞昨日廷議無果,故自請出邊,護持京畿。\"待到宮娥送上一杯冒著熱氣的香茗之後,一向喜歡直來直往的孫承宗便目視天子,直抒胸臆。
作為正四品的少詹事,他並沒有資格參與昨日在戶部署衙舉行的\"廷議\",但關於其間發生的一切,卻早已爛熟於心。
畢懋康,徐光啟二人雖是有些\"特立獨行\",但的的確確有大功於國朝,超然擢升為正三品的侍郎一職雖是有些逾製,可也勉強說的過去。
但以軍中宿將整飭薊鎮,代掌政務,實在是有些\"荒謬\",甚至有些\"倒反天罡\"。
\"先生何出此言呐?\"像是瞧不出孫承宗臉上的急切一般,案牘後的天子微微頷首,不緊不慢的詢問道。
在原本曆史上以身殉國的孫承宗對自己忠心耿耿不假,但整飭行伍,並非是靠一腔熱血便能夠完成。
自百戰百勝的\"戚少保\"離任之後,承擔護衛著京畿重任的薊鎮防務便漸漸廢弛,以至於名存實亡,成為九邊重鎮中最為不堪的一鎮。
原因無他,自隆慶和議之後,大明朝廷便通過\"互市\"的方式,直接緩解了和蒙古部落之間緊張的敵對關係。
故此,於薊鎮當值的士卒們便漸漸鬆懈,並疏於操練,繼而導致薊鎮名存實亡。
\"敢叫陛下知曉,遼鎮建奴虎視眈眈,蒙古韃子兩麵三刀,隨時有可能背棄我大明。\"
\"薊鎮乃我京師門戶,不容有失,老臣心中實在不安。\"在朱由校略有些詫異的眼神中,孫承宗給出了一個令他始料未及的答案。
眼前這忠心耿耿,但卻缺乏行伍經驗的老先生居然也能夠意識到來自於蒙古部落對大明京師的威脅?
這倒是令他有些對孫承宗刮目相看。
事實上,此時的孫承宗之所以如此言說,乃是故意誇大其詞,試圖令朱由校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片刻過後,案牘後的天子在孫承宗欣慰的眼神中輕輕頷首,似是同意了他的毛遂自薦,但朱由校接下來的話語,卻令孫承宗高漲的心,跌到了穀底。
\"先生所言不差,但在這朝中,朕更需要先生的幫助。\"
此話一出,孫承宗的氣勢便是一滯,腦海中不由自主回想起眼前天子對於自己的諸多禮遇。
自他被次輔劉一璟舉薦以來,前後不過兩三個月的功夫,天子便是借著\"遼東大捷\"的由頭,將他由正五品的左庶子晉為正四品的少詹事,並準他在乾清宮暖閣列席聽政。
如若天子真的需要自己的幫助,自己焉有袖手旁觀的道理?
\"還請陛下賜教!\"說話間,孫承宗不自覺的提高了些許聲音,眼神中充滿了真摯。
\"先生,我大明數十年以來黨爭不斷,尋常官員和百姓皆是深受其擾,朕需要先生的幫助。\"沉默少許之後,年輕天子便是一臉\"凝重\"的說道,清澈的眸子中滿是憂慮。
雖說次輔劉一璟為人公正,幾乎從不參與\"黨爭\",但朝中孫慎行,張問達等人卻是過於\"好鬥\",何況還有東閣大學士韓爌這個不穩定因素在。
他需要眼前的\"帝師\"坐鎮中樞,成為新任的\"東林魁首\",逐步削弱東林的聲勢。
\"陛下言重了!\"
\"此乃臣的本分!\"聽聞朱由校的\"難處\"之後,帝師孫承宗沒有半點猶豫,便是起身應是。
他雖然並不擅長實務,但卻並非蠢人,自是聽懂了朱由校的言外之意,更清楚當下大明朝局黨爭的嚴重程度。
他雖然出身東林,但對於那些為了一己私利,肆意排除異己的\"東林君子們\"也是深惡痛絕,但苦於之前人微言輕,始終沒有解決黨爭的能力。
如今天子既然有意對他委以重任,他自是不會袖手旁觀。
\"先生不愧是我大明肱骨呐..\"對於這些兢兢業業的老臣,朱由校一向不吝惜讚賞和寬慰。
這本就是孫承宗這些\"正人君子\"應該享有的待遇。
...
...
\"大伴,宮外的事情可是安排妥當了?!\"
及至孫承宗的背影消失不見,朱由校方才逐漸隱去了嘴角的笑容,轉而朝著身旁負手而立的司禮監掌印太監問道。
在他身前的案牘上,擺放著一封由禮部侍郎孫慎行親自手書的奏本。
\"回稟陛下,已是安排妥當,由魏太監親自帶人去的..\"事關重大,王安不敢怠慢,趕忙躬身回稟。
\"好,孫大人一心為國,積勞成疾,一定要讓太醫院好生診治..\"長舒了一口氣,身著常服的朱由校自案牘後起身,行至半開的窗柩旁,不緊不慢的說道。
其炯炯有神的目光,仿佛能夠刺穿巍峨的城牆,直抵禮部侍郎孫慎行的府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