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朝會(上)
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 作者:柯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十月正朔,晴。
隨著天氣漸冷,京師的雨水也漸漸多了起來,一連多日的陰雨天氣也使得京師沸沸揚揚的\"喧囂\"有所收斂。
寅時剛過,天色尚未大亮,但皇城外的青石磚板街道上已是人滿為患,凡是有資格參加朝會的官員皆是齊聚於此,窸窸窣窣的議論聲此起彼伏。
興許是遼鎮局勢日益緊張,亦或者朝中關於起複\"東林\"的呼聲越來越大,始終淡定從容的天子終是有些焦頭爛額,於兩日前正式下旨,宣布於今日舉行\"天啟朝\"第一次正式的朝會。
回首望向身後交頭接耳的官員們,自覺今日應當便是自己參加的最後一次大朝會,站在隊伍首位的內閣首輔方從哲臉色深邃,眼神複雜。
隨著詹事府左庶子孫承宗被次輔劉一璟正式引薦給天子,成為\"帝師\",朝中東林黨官員就像是嗅到腥味的貓,開始不遺餘力的舉薦賦閑在家的\"東林官員\"。
其中關於趙南星,李三才等人的名諱被屢次提及。
在首輔方從哲身後,次輔劉一璟及東閣大學士韓爌二人嘴角帶笑,顯得心情不錯。
據宮裏傳回的消息,天子對於\"帝師\"孫承宗尊崇有加,每日下午都會召其入宮\"授課\",頗有些\"洗心革麵\"的架勢。
\"我大明中興有望呐,\"抬頭看向不遠處仍被晨霧所籠罩的紫禁城,次輔劉一璟發自內心的感慨了一句。
隻要天子肯虛心納諫,劉一璟自詡有\"東林黨\"從旁輔佐,稍有些頹敗的大明便將重回巔峰,而他作為\"輔臣\"也將青史留名。
興許是聽到身旁好友的低喃,東閣大學士韓爌臉上的笑容不減,但眸子中卻湧現了些許冰冷。
失策了!
本以為天子正值叛逆,次輔劉一璟當麵的\"匡扶勸諫\"必會導致天子對其心生不滿,從而為日後的\"君臣反目\"埋下伏筆。
隻要劉一璟辭官回鄉,他韓爌便可取而代之,成為執宰天下的大明首輔。
但韓爌怎麽也沒有料到,想象中的\"君臣不和\"非但沒有爆發,天子反倒是虛心接受了由劉一璟引薦的\"帝師\"。
而憑借著\"帝師\"孫承宗這層關係,天子與朝中\"東林黨\"劍拔弩張的關係也緩和了不少,這些天,朝中關於天子\"怠政\"及的聲音已是越來越少了。
一念至此,東閣大學士韓爌嘴角的笑容便是漸漸消失,不動聲色的打量著身旁\"好友\"。
他本就比劉一璟年長近十歲,怕是怎麽也\"熬不過\"劉一璟的,若是想要\"更進一步\",還要在想些辦法才是...
沉默不語間,三位大明閣臣各懷心事,心情大不相同。
...
稍微落後三位閣臣幾步遠的地方,便是朝中六部尚書所站的位置,此時幾位身著緋袍的尚書們四目相對,臉色皆有些不太好看。
萬曆年間,因為\"國本之爭\"的緣故,朝中黨爭迭起,皇帝幽居深宮二十餘年不問政事,以至於官員缺額的情況空前嚴重。
故此,截止到萬曆皇帝龍馭賓天之前,朝中的幾位尚書大多在各自的位置上任職多年,親身經曆過朝廷黨爭迭起,十分清楚\"黨爭\"的對於國家和百姓的危害。
而現如今,在朝中風頭正盛的\"東林黨\"已然重新表露出\"排除異己\"的架勢,這不由得令幾位尚書心生警惕。
更令他們焦頭爛額的是,紫禁城中的天子似乎也正在通過日日召見\"帝師\"孫承宗入宮授課的方式,表達了他對東林黨的支持。
倘若東林黨真的如願\"眾正盈朝\",朝中其餘官員又該如何自處,本就風雨飄搖的大明,處境是否會愈加不堪?
對於此等疑問,在場幾位尚書心中皆是沒有答案,但其臉上不加掩飾的憂愁之色卻是出賣了其內心。
就連被萬曆皇帝臨危受命,擔任遼東經略一職的熊廷弼都逃不過東林黨的\"覬覦\",尋常官員焉有\"幸免\"的道理?
嗡嗡嗡。
在窸窸窣窣的低語聲中,沉悶的宮鍾聲突然於在場官員的耳畔旁響起,使其不由自主的閉上了嘴巴,並抬頭看向遠處巍峨的宮門。
鍾樓處,厚重的宮鍾輕輕晃動,朱紅色的宮門則是被諸多侍衛由內而外的緩緩推開。
見狀,宮門外頓時響起了一陣淩亂的腳步聲,心思各異的官員們趕忙按照官位次序,調整站位,並在內閣首輔的率領下,急不可耐的朝著皇城而去。
所有人都知曉,今日的\"朝會\"結果必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引領朝野局勢的走向。
大明朝,何去何從!
...
...
不過是半柱香的功夫,眾臣便越過金水橋,遠處巍峨的皇極殿赫然映入眼簾。
一個月前,太子朱由校剛剛於此地接受百官\"勸進\",正式登基稱帝,成為大明的第十五位天子。
感受到撲麵而來的晨風,內閣首輔方從哲不由自主的放緩了腳步,臉上露出了些許糾結之色,好似在衡量著什麽。
啪啪啪!
不待首輔方從哲多想,便聽得身後隊伍中傳來了廷鞭聲。
回頭望去,發現幾名\"大漢將軍\"正不斷揮舞著廷鞭維持秩序,身旁還有鴻臚寺官員在一臉嚴肅的訓斥著喜形於色的禦史言官。
來勢洶洶呐。
深吸了一口氣,內閣首輔方從哲的心情愈發複雜,這\"東林黨\"之所以曆經二十餘年而不衰,便得益於牢牢掌控著\"督查院\"這個清貴的衙門。
也正是靠著這些風聞奏事的禦史言官,朝中\"東林黨\"才有底氣排除異己,力求\"眾正盈朝\"。
方從哲獨相七年,自是見慣了官場中的\"爾虞我詐\",心中知曉待到東林黨徹底於朝中立穩腳跟,將遼東經略熊廷弼彈劾辭官回鄉之後,下一個要彈劾的對象,便是自己這位大明首輔了。
一時間,饒是方從哲經曆過無數風浪,心中也不免有些兔死狐悲的悲戚之感。
啪啪啪。
耳畔旁再次響起的長鞭聲將方從哲的思緒重新拉回到現實之中,令其重新邁步朝著眼前宮殿而去。
隊伍中喜形於色的禦史言官們經過剛剛的插曲,也不敢再鬧出半點動靜,皆是規規矩矩的跟著大部隊而走。
不多時的功夫,一行人終是行至象征著帝國權利的皇極殿,此時殿內早已燈火通明,為此間天地平添了一絲肅穆之感。
\"肅靜!\"
隨著鴻臚寺卿的一聲厲吼,頗有些喧囂的大殿瞬間安靜下來,文武官員按照官職高低,分列禦道左右,各自盯著宮殿深處的金台。
盞茶過後,一陣輕微的腳步聲響起,隻見得身穿冕袍的大明天子朱由校正在司禮監掌印的簇擁下,緩緩於偏殿而出,並朝著金台而去。
天子到了。
隨著天氣漸冷,京師的雨水也漸漸多了起來,一連多日的陰雨天氣也使得京師沸沸揚揚的\"喧囂\"有所收斂。
寅時剛過,天色尚未大亮,但皇城外的青石磚板街道上已是人滿為患,凡是有資格參加朝會的官員皆是齊聚於此,窸窸窣窣的議論聲此起彼伏。
興許是遼鎮局勢日益緊張,亦或者朝中關於起複\"東林\"的呼聲越來越大,始終淡定從容的天子終是有些焦頭爛額,於兩日前正式下旨,宣布於今日舉行\"天啟朝\"第一次正式的朝會。
回首望向身後交頭接耳的官員們,自覺今日應當便是自己參加的最後一次大朝會,站在隊伍首位的內閣首輔方從哲臉色深邃,眼神複雜。
隨著詹事府左庶子孫承宗被次輔劉一璟正式引薦給天子,成為\"帝師\",朝中東林黨官員就像是嗅到腥味的貓,開始不遺餘力的舉薦賦閑在家的\"東林官員\"。
其中關於趙南星,李三才等人的名諱被屢次提及。
在首輔方從哲身後,次輔劉一璟及東閣大學士韓爌二人嘴角帶笑,顯得心情不錯。
據宮裏傳回的消息,天子對於\"帝師\"孫承宗尊崇有加,每日下午都會召其入宮\"授課\",頗有些\"洗心革麵\"的架勢。
\"我大明中興有望呐,\"抬頭看向不遠處仍被晨霧所籠罩的紫禁城,次輔劉一璟發自內心的感慨了一句。
隻要天子肯虛心納諫,劉一璟自詡有\"東林黨\"從旁輔佐,稍有些頹敗的大明便將重回巔峰,而他作為\"輔臣\"也將青史留名。
興許是聽到身旁好友的低喃,東閣大學士韓爌臉上的笑容不減,但眸子中卻湧現了些許冰冷。
失策了!
本以為天子正值叛逆,次輔劉一璟當麵的\"匡扶勸諫\"必會導致天子對其心生不滿,從而為日後的\"君臣反目\"埋下伏筆。
隻要劉一璟辭官回鄉,他韓爌便可取而代之,成為執宰天下的大明首輔。
但韓爌怎麽也沒有料到,想象中的\"君臣不和\"非但沒有爆發,天子反倒是虛心接受了由劉一璟引薦的\"帝師\"。
而憑借著\"帝師\"孫承宗這層關係,天子與朝中\"東林黨\"劍拔弩張的關係也緩和了不少,這些天,朝中關於天子\"怠政\"及的聲音已是越來越少了。
一念至此,東閣大學士韓爌嘴角的笑容便是漸漸消失,不動聲色的打量著身旁\"好友\"。
他本就比劉一璟年長近十歲,怕是怎麽也\"熬不過\"劉一璟的,若是想要\"更進一步\",還要在想些辦法才是...
沉默不語間,三位大明閣臣各懷心事,心情大不相同。
...
稍微落後三位閣臣幾步遠的地方,便是朝中六部尚書所站的位置,此時幾位身著緋袍的尚書們四目相對,臉色皆有些不太好看。
萬曆年間,因為\"國本之爭\"的緣故,朝中黨爭迭起,皇帝幽居深宮二十餘年不問政事,以至於官員缺額的情況空前嚴重。
故此,截止到萬曆皇帝龍馭賓天之前,朝中的幾位尚書大多在各自的位置上任職多年,親身經曆過朝廷黨爭迭起,十分清楚\"黨爭\"的對於國家和百姓的危害。
而現如今,在朝中風頭正盛的\"東林黨\"已然重新表露出\"排除異己\"的架勢,這不由得令幾位尚書心生警惕。
更令他們焦頭爛額的是,紫禁城中的天子似乎也正在通過日日召見\"帝師\"孫承宗入宮授課的方式,表達了他對東林黨的支持。
倘若東林黨真的如願\"眾正盈朝\",朝中其餘官員又該如何自處,本就風雨飄搖的大明,處境是否會愈加不堪?
對於此等疑問,在場幾位尚書心中皆是沒有答案,但其臉上不加掩飾的憂愁之色卻是出賣了其內心。
就連被萬曆皇帝臨危受命,擔任遼東經略一職的熊廷弼都逃不過東林黨的\"覬覦\",尋常官員焉有\"幸免\"的道理?
嗡嗡嗡。
在窸窸窣窣的低語聲中,沉悶的宮鍾聲突然於在場官員的耳畔旁響起,使其不由自主的閉上了嘴巴,並抬頭看向遠處巍峨的宮門。
鍾樓處,厚重的宮鍾輕輕晃動,朱紅色的宮門則是被諸多侍衛由內而外的緩緩推開。
見狀,宮門外頓時響起了一陣淩亂的腳步聲,心思各異的官員們趕忙按照官位次序,調整站位,並在內閣首輔的率領下,急不可耐的朝著皇城而去。
所有人都知曉,今日的\"朝會\"結果必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引領朝野局勢的走向。
大明朝,何去何從!
...
...
不過是半柱香的功夫,眾臣便越過金水橋,遠處巍峨的皇極殿赫然映入眼簾。
一個月前,太子朱由校剛剛於此地接受百官\"勸進\",正式登基稱帝,成為大明的第十五位天子。
感受到撲麵而來的晨風,內閣首輔方從哲不由自主的放緩了腳步,臉上露出了些許糾結之色,好似在衡量著什麽。
啪啪啪!
不待首輔方從哲多想,便聽得身後隊伍中傳來了廷鞭聲。
回頭望去,發現幾名\"大漢將軍\"正不斷揮舞著廷鞭維持秩序,身旁還有鴻臚寺官員在一臉嚴肅的訓斥著喜形於色的禦史言官。
來勢洶洶呐。
深吸了一口氣,內閣首輔方從哲的心情愈發複雜,這\"東林黨\"之所以曆經二十餘年而不衰,便得益於牢牢掌控著\"督查院\"這個清貴的衙門。
也正是靠著這些風聞奏事的禦史言官,朝中\"東林黨\"才有底氣排除異己,力求\"眾正盈朝\"。
方從哲獨相七年,自是見慣了官場中的\"爾虞我詐\",心中知曉待到東林黨徹底於朝中立穩腳跟,將遼東經略熊廷弼彈劾辭官回鄉之後,下一個要彈劾的對象,便是自己這位大明首輔了。
一時間,饒是方從哲經曆過無數風浪,心中也不免有些兔死狐悲的悲戚之感。
啪啪啪。
耳畔旁再次響起的長鞭聲將方從哲的思緒重新拉回到現實之中,令其重新邁步朝著眼前宮殿而去。
隊伍中喜形於色的禦史言官們經過剛剛的插曲,也不敢再鬧出半點動靜,皆是規規矩矩的跟著大部隊而走。
不多時的功夫,一行人終是行至象征著帝國權利的皇極殿,此時殿內早已燈火通明,為此間天地平添了一絲肅穆之感。
\"肅靜!\"
隨著鴻臚寺卿的一聲厲吼,頗有些喧囂的大殿瞬間安靜下來,文武官員按照官職高低,分列禦道左右,各自盯著宮殿深處的金台。
盞茶過後,一陣輕微的腳步聲響起,隻見得身穿冕袍的大明天子朱由校正在司禮監掌印的簇擁下,緩緩於偏殿而出,並朝著金台而去。
天子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