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從龍之功?
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 作者:柯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卯時,旭日東升。
巍峨的紫禁城外,入目盡是身著各色官袍的官員。
早在小半個時辰之前,聽聞肅穆宮鍾聲響起的文武百官們便是不約而同的齊聚於此,身上皆是穿著縞素。
窸窸窣窣的議論聲中,眾多朝臣低聲討論的話題除了已然殯天的泰昌皇帝之外,便是立於隊伍前列的\"顧命大臣\"。
幾日前,氣若遊絲的泰昌皇帝拖著病體,在乾清宮召六部九卿的同時,還欽點了十三位\"顧命大臣\"。
這其中不僅包括了三位閣臣以及英國公張維賢這等勳貴重臣,還出人意料的包括了一位官位不顯的五品官員。
此人便是在朝野間頗有名望,被譽為\"東林骨幹\"的戶部給事中,楊漣。
...
輕歎了一口氣,無視了耳畔旁窸窸窣窣的議論聲,年近五旬的楊漣心中五味雜陳。
不管旁人心中作何感想,至少泰昌皇帝對他是恩重如山,不顧他區區給事中的微末身份,在病重之際,將他叫至禦塌之前,顧命托孤。
如此信任,縱使他粉身碎骨,也難報萬分一二。
因為有著\"顧命大臣\"的這層身份,兼之他為官多年,頗有清名的緣故,楊漣雖然官位不顯,但或多或少也清楚如今紫禁城中的詭譎局勢。
皇位傳承,向來暗流湧動,千百年來不外如是,更何況昔日那場曠日持久的\"國本之爭\"可謂是人盡皆知。
楊漣十分清楚,待會進宮之後,或許會麵臨何等考驗乃至於\"威脅\"。
但他得蒙泰昌皇帝信任,將其欽點為顧命大臣,自是不會因為些許困難便主動退縮。
無論那鄭貴妃在宮中設下何等天羅地網,他都要匡扶國本,扶持太子朱常洛登基,以報泰昌皇帝的知遇之恩。
想到這裏,楊漣清瘦的臉頰上便是湧現了些許視死如歸,呼吸也是不自覺的急促起來。
...
像是察覺到不遠處楊漣的異樣,原本正閉目養神的東閣大學士劉一璟緩緩睜開了眼睛,並不動聲色的朝著身旁的韓爌點了點頭,嘴角湧現了一抹若有若無的淡笑。
雖說人心隔肚皮,但以他們二人的城府,多多少少也能猜到眼下楊漣心中所想,無非是計劃如何報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罷了。
隻可惜這楊漣雖是生性秉直,政績斐然,但對於宮中\"鄭貴妃\"的手段卻是不盡了然。
如今凡是明眼人都能夠瞧出來,無論是昔日的\"梃擊案\"亦或者繼位不足一月,便突然病故的泰昌皇帝,都與鄭貴妃脫不開關係。
以鄭貴妃的手段和心性,豈會因為幾句義正言辭的\"諫言\",便主動退讓,任由太子安然無恙的繼位?
關鍵時刻,還得看他們的,楊漣還是有些太過於天真了。
一念至此,曾在昔年\"國本之爭\"中充當急先鋒的劉一璟便是舔了舔有些幹澀的嘴唇,輕聲詢問道:\"虞臣兄,人控製起來了嗎?\"
鄭貴妃執掌六宮數十年,於宮內宮外的影響力都少有人能夠比擬,非尋常手段,難以令其\"知難而退\"。
\"季晦兄放心,那人還是知曉輕重的,會隨同我等一道進宮。\"迎著劉一璟深邃的眼神,與其年紀相仿的韓爌便是點了點頭,同時不由自主的朝著隊伍後方瞧去。
順著韓爌所指的方向望去,隻見一名身著華服,員外模樣的中年人正愁眉苦臉的愣在原地,周遭居然還聚攏著不少官員,態度很是熱切。
\"好,有此人在,定令那鄭貴妃知難而退!\"劉一璟雖是上了年紀,但眼神尚可,仔細觀瞧之下,倒也將那中年員外的麵容盡收眼底,臉上也是湧現了些許釋然,略顯沙啞的聲音中更是摻雜著不加掩飾的喜悅和自信。
聽聞劉一璟和韓爌的低語,同樣在閉目養神的內閣首輔方從哲也是緩緩睜開了眼睛,也發現了隊伍後方被周遭官員簇擁著的中年員外。
\"原來如此..\"似是不敢相信此人竟然出現在此,內閣首輔方從哲竟是下意識的揉了揉眼睛,仔細確認其身份之後,方才恍然大悟般點了點頭,同時不動聲色的瞧了瞧身旁眉眼間滿是笑意的東閣大學士劉一璟和韓爌。
這些\"東林黨\"當真是手眼通天,居然將此人從南直隸尋了回來,難怪有如此底氣。
方從哲過去獨相七年,除了萬曆皇帝的信任之外,還與鄭貴妃的支持脫不開幹係。
故此方從哲十分清楚,執掌六宮,權勢滔天的鄭貴妃,心中最為在乎之人,除了在河南洛陽就藩的福王朱常洵之外,便是其娘家侄子。
而眼下居於隊伍末尾,身著華服,引得周遭官員吹捧的中年員外,便是鄭貴妃的娘家侄子!
倘若有此人出麵,鄭貴妃投鼠忌器之下,說不定真會\"知難而退\",任由太子朱由校順利繼位。
而經此變故,劉一璟和韓爌也會借著這\"從龍之功\",徹底贏得新帝的信任。
當真是好手段呐!
一聲感慨過後,方從哲心中的落寞更甚,知曉無論自己願意與否,已是真的到了告老還鄉的時候了。
...
隊伍的另一側,身著麒麟補服的英國公張維賢也在閉目養神,但其粗重的呼吸及手中不斷撚弄的念珠,卻是出賣了其內心的緊張。
前兩日雖是匆匆一瞥,但他也瞧見宮中內侍被裁撤大半,取而代之的則是一群身材魁梧的\"淨軍\"。
對於鄭貴妃有如此手段,張維賢雖是有些意外,但又覺得在情理之中。
畢竟鄭貴妃可是獨得萬曆皇帝恩寵,執掌六宮數十年,若是連這點本事都沒有,倒是有些差強人意。
但不管怎麽說,這些\"淨軍\"的出現,終究是引起了英國公張維賢的重視,以至於調動京師大營的士卒。
雖說京師大營疲敝多年,疏於操練,但抽調一千精銳,應付宮中那些\"淨軍\"自是輕而易舉。
可事到臨頭,英國公張維賢卻不免有些遲疑,畢竟領著京營士卒衝擊皇城的性質實在是有些惡劣。
\"希望不至於此吧..\"
感慨過後,英國公張維賢的瞳孔便是猛然一縮,周遭原本有些喧囂的私語聲也是消失的無影無蹤。
不遠處的宮門,終是被緩緩推開了些許縫隙。
巍峨的紫禁城外,入目盡是身著各色官袍的官員。
早在小半個時辰之前,聽聞肅穆宮鍾聲響起的文武百官們便是不約而同的齊聚於此,身上皆是穿著縞素。
窸窸窣窣的議論聲中,眾多朝臣低聲討論的話題除了已然殯天的泰昌皇帝之外,便是立於隊伍前列的\"顧命大臣\"。
幾日前,氣若遊絲的泰昌皇帝拖著病體,在乾清宮召六部九卿的同時,還欽點了十三位\"顧命大臣\"。
這其中不僅包括了三位閣臣以及英國公張維賢這等勳貴重臣,還出人意料的包括了一位官位不顯的五品官員。
此人便是在朝野間頗有名望,被譽為\"東林骨幹\"的戶部給事中,楊漣。
...
輕歎了一口氣,無視了耳畔旁窸窸窣窣的議論聲,年近五旬的楊漣心中五味雜陳。
不管旁人心中作何感想,至少泰昌皇帝對他是恩重如山,不顧他區區給事中的微末身份,在病重之際,將他叫至禦塌之前,顧命托孤。
如此信任,縱使他粉身碎骨,也難報萬分一二。
因為有著\"顧命大臣\"的這層身份,兼之他為官多年,頗有清名的緣故,楊漣雖然官位不顯,但或多或少也清楚如今紫禁城中的詭譎局勢。
皇位傳承,向來暗流湧動,千百年來不外如是,更何況昔日那場曠日持久的\"國本之爭\"可謂是人盡皆知。
楊漣十分清楚,待會進宮之後,或許會麵臨何等考驗乃至於\"威脅\"。
但他得蒙泰昌皇帝信任,將其欽點為顧命大臣,自是不會因為些許困難便主動退縮。
無論那鄭貴妃在宮中設下何等天羅地網,他都要匡扶國本,扶持太子朱常洛登基,以報泰昌皇帝的知遇之恩。
想到這裏,楊漣清瘦的臉頰上便是湧現了些許視死如歸,呼吸也是不自覺的急促起來。
...
像是察覺到不遠處楊漣的異樣,原本正閉目養神的東閣大學士劉一璟緩緩睜開了眼睛,並不動聲色的朝著身旁的韓爌點了點頭,嘴角湧現了一抹若有若無的淡笑。
雖說人心隔肚皮,但以他們二人的城府,多多少少也能猜到眼下楊漣心中所想,無非是計劃如何報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罷了。
隻可惜這楊漣雖是生性秉直,政績斐然,但對於宮中\"鄭貴妃\"的手段卻是不盡了然。
如今凡是明眼人都能夠瞧出來,無論是昔日的\"梃擊案\"亦或者繼位不足一月,便突然病故的泰昌皇帝,都與鄭貴妃脫不開關係。
以鄭貴妃的手段和心性,豈會因為幾句義正言辭的\"諫言\",便主動退讓,任由太子安然無恙的繼位?
關鍵時刻,還得看他們的,楊漣還是有些太過於天真了。
一念至此,曾在昔年\"國本之爭\"中充當急先鋒的劉一璟便是舔了舔有些幹澀的嘴唇,輕聲詢問道:\"虞臣兄,人控製起來了嗎?\"
鄭貴妃執掌六宮數十年,於宮內宮外的影響力都少有人能夠比擬,非尋常手段,難以令其\"知難而退\"。
\"季晦兄放心,那人還是知曉輕重的,會隨同我等一道進宮。\"迎著劉一璟深邃的眼神,與其年紀相仿的韓爌便是點了點頭,同時不由自主的朝著隊伍後方瞧去。
順著韓爌所指的方向望去,隻見一名身著華服,員外模樣的中年人正愁眉苦臉的愣在原地,周遭居然還聚攏著不少官員,態度很是熱切。
\"好,有此人在,定令那鄭貴妃知難而退!\"劉一璟雖是上了年紀,但眼神尚可,仔細觀瞧之下,倒也將那中年員外的麵容盡收眼底,臉上也是湧現了些許釋然,略顯沙啞的聲音中更是摻雜著不加掩飾的喜悅和自信。
聽聞劉一璟和韓爌的低語,同樣在閉目養神的內閣首輔方從哲也是緩緩睜開了眼睛,也發現了隊伍後方被周遭官員簇擁著的中年員外。
\"原來如此..\"似是不敢相信此人竟然出現在此,內閣首輔方從哲竟是下意識的揉了揉眼睛,仔細確認其身份之後,方才恍然大悟般點了點頭,同時不動聲色的瞧了瞧身旁眉眼間滿是笑意的東閣大學士劉一璟和韓爌。
這些\"東林黨\"當真是手眼通天,居然將此人從南直隸尋了回來,難怪有如此底氣。
方從哲過去獨相七年,除了萬曆皇帝的信任之外,還與鄭貴妃的支持脫不開幹係。
故此方從哲十分清楚,執掌六宮,權勢滔天的鄭貴妃,心中最為在乎之人,除了在河南洛陽就藩的福王朱常洵之外,便是其娘家侄子。
而眼下居於隊伍末尾,身著華服,引得周遭官員吹捧的中年員外,便是鄭貴妃的娘家侄子!
倘若有此人出麵,鄭貴妃投鼠忌器之下,說不定真會\"知難而退\",任由太子朱由校順利繼位。
而經此變故,劉一璟和韓爌也會借著這\"從龍之功\",徹底贏得新帝的信任。
當真是好手段呐!
一聲感慨過後,方從哲心中的落寞更甚,知曉無論自己願意與否,已是真的到了告老還鄉的時候了。
...
隊伍的另一側,身著麒麟補服的英國公張維賢也在閉目養神,但其粗重的呼吸及手中不斷撚弄的念珠,卻是出賣了其內心的緊張。
前兩日雖是匆匆一瞥,但他也瞧見宮中內侍被裁撤大半,取而代之的則是一群身材魁梧的\"淨軍\"。
對於鄭貴妃有如此手段,張維賢雖是有些意外,但又覺得在情理之中。
畢竟鄭貴妃可是獨得萬曆皇帝恩寵,執掌六宮數十年,若是連這點本事都沒有,倒是有些差強人意。
但不管怎麽說,這些\"淨軍\"的出現,終究是引起了英國公張維賢的重視,以至於調動京師大營的士卒。
雖說京師大營疲敝多年,疏於操練,但抽調一千精銳,應付宮中那些\"淨軍\"自是輕而易舉。
可事到臨頭,英國公張維賢卻不免有些遲疑,畢竟領著京營士卒衝擊皇城的性質實在是有些惡劣。
\"希望不至於此吧..\"
感慨過後,英國公張維賢的瞳孔便是猛然一縮,周遭原本有些喧囂的私語聲也是消失的無影無蹤。
不遠處的宮門,終是被緩緩推開了些許縫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