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護城河和體育場
重生1988,三個西瓜打天下 作者:龍睛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去體育場的路經過縣醫院,我讓張蘭蘭去裏麵找她媽媽拿了兩副全新的醫用手套,就是做手術用的那種,切西瓜的時候帶著。
食品衛生問題現在還不像後世那樣引人關注,不過該做到的還是得做到,省的有人挑毛病。
張蘭蘭的媽媽梅阿姨在縣醫院做護士,後來我大學畢業分到醫院時,梅阿姨已經做到了護理部主任,算是我在醫院領導層裏麵唯一的自己人。
隻不過,醫護兩個體係,我的很多事情,她不大能插得上話。
至於這一世,梅主任估計隻能是梅阿姨了。
說多了。
兩公裏,大概是從家屬院到體育場的距離。
若是以成年人的角度,這個距離並不算遠,大概是地鐵一站或者公交三、四站的距離。
但對於推著小車的我們仨來說,還是走了有半個小時。
體育場新修了沒兩年,原本是勝利渠邊的一大片荒地,後來不知怎麽的就被縣裏麵給修了起來。
裏麵有一個標準足球場,一圈四百米的跑道,一個主席台外加兩個八層座位的看台。
哦,在看台的後麵還有兩個籃球場。
印象裏,這個體育場承載了縣裏將近三十年重大活動的舉辦,一直到縣裏修建新的體育場為止,算是我們縣曆史發展的見證了。
如果按後世的眼光來看,這個體育場的設置當然是寒酸的。
跑道是灰渣墊起來的,足球場裏麵長的也都是一尺多長的雜草,甚至就連燈也隻是在主席台中間吊了一盞,還是白幟燈泡。
不過,這依然是我們縣人民納涼的首要選擇。
我們走到了體育場,在看台下方把攤子支了起來。
切西瓜這事兒,羅宏剛比我熟練的多,畢竟我現在還是個小孩兒,而他在家裏經常幫著他奶奶做飯。
我讓他帶上手套,把西瓜切成麻將牌大小的小塊,分別放進我們拿來的碗裏。
四分之一個西瓜切完,剛好十個碗用完。
我點了點頭。
一個西瓜能賣五塊六,三個西瓜大概能收十五、六塊錢,百分之四百的利潤。
如果單從利潤率上來看,這生意能幹掉後世一大票的生意類型了!
鮮紅的西瓜塊盛在碗裏往那兒一擺,再加上我們寫好的招牌,沒兩分鍾就圍上人來吃了。
不過,成年人不多,大部分是半大小子和帶著孩子出來乘涼的老人。
畢竟,成年人會算賬,也能抑製住自己的口腹欲。
好在我一開始也沒準備掙他們的錢。
來這裏賣,我就是盯著那些帶著孩子們的老人來的。那才是消費的主力。
“奶奶,我要吃西瓜···”
“哎,還有這樣賣西瓜的,大碗···兩毛,小碗一毛,來一個小碗嚐嚐。”
“呦,小朋友們勤工儉學呢···”
“不錯不錯,挺甜。”
不到五分鍾,就已經賣出去六毛錢了。
我在一旁趕快刷碗,羅宏剛切西瓜,張蘭蘭收錢,三個人忙的不亦樂乎。
隻是,這六毛錢都是通過小碗賣出去的,我開始懷疑我是不是有些地方想岔路了。
好在太陽落山後,大碗也開始逐漸打開了銷路,我這才放下心來。
金烏西落,華燈初上,天逐漸的黑了下來,體育場內納涼的人卻不見減少。
雖然很多人都回家吃飯了,但更多吃過飯的人卻從家裏走了出來。
“壞了,咱們沒回家吃飯···”
張蘭蘭喊了一聲。
我也心頭悚然一驚。
今天剛剛重生回來,雖然能看到年輕時的父母,能夠陪著父母再走四五十年讓我覺得很欣慰,但如果第一天就遭遇一頓男女混合雙打,於我個人而言,總是不美麗的。
“蘭蘭姐,要不你回家一趟,順便再跟我爸媽還有羅奶奶說一聲?”
“算了,就算這會兒回去也跑不了一頓克,還有一個西瓜,賣完再走吧。”
其實這會兒我們已經賣了十塊多錢,如果扣掉成本,我們已經有差不多兩倍的收益,相當於我老子兩天半的工資。
這會兒完全可以撤退了。
可看著張蘭蘭興致勃勃的小臉,還有羅宏剛抿著嘴一聲不吭,手下的刀子卻耍的飛快的樣子,我也隻能在心裏默默的歎了口氣。
果然,錢才是加班最大的動力!
希望爹娘能看在錢的份兒上,免去這頓鞋底子。
主席台上的大燈泡亮了起來。
我們的生意雖然算不上火爆,但來吃西瓜的人一直都絡繹不絕,就像那繞著燈泡不停轉圈的不知名的蟲子。
我們選的這個地方,剛好在燈光可以覆蓋到的地方,所有到體育場來納涼的人都可以看到。
看熱鬧是人的天性。
看到主席台側方一直圍著十幾個人,大部分人都會來我們的攤位前看上一眼,然後,推著孩子的家長們就有很大概率從兜裏掏出一兩張毛票。
···
“慧娟,你看見蘭蘭和江南沒?”
梅阿姨下班回家,起初沒看到張蘭蘭,並沒有多在意。
家屬院的孩子們玩瘋了忘記回家是常有的事兒,不過隻要天一黑,孩子們就想起來餓了。
隻是這一天,梅阿姨等到了八點多,天已經完全黑下來也不見張蘭蘭回家。
苗蕾家沒有,我們家也沒有,甚至連我也不在家,梅阿姨和我媽在家屬院前後兩道房子前喊了好幾聲都不見回應,頓時都有些慌神。
“蘭蘭我不知道,不過江南下午找我借了兩塊錢,說去新華書店買《童話大王》合訂本。”
趙慧娟其實也是個孩子,看到我媽跟梅阿姨著急的樣子,心裏麵也有些發慌,主動就把我下午借錢的事兒交代了出來。
“找你借了兩塊錢?這孩子···”
我媽從兜裏摸出來兩塊錢,遞給了趙慧娟。
“慧娟,你知道江南和蘭蘭他們平時在哪兒玩不知道?能不能帶我們去找找?”
“江南他們平時的話,都是在院兒裏玩的,要麽就是···,城河邊兒?”
趙慧娟一句“城河邊兒”,讓我媽和梅阿姨立刻出了一身冷汗。
護城河每年都有淹死人的消息,特別是小孩兒。
食品衛生問題現在還不像後世那樣引人關注,不過該做到的還是得做到,省的有人挑毛病。
張蘭蘭的媽媽梅阿姨在縣醫院做護士,後來我大學畢業分到醫院時,梅阿姨已經做到了護理部主任,算是我在醫院領導層裏麵唯一的自己人。
隻不過,醫護兩個體係,我的很多事情,她不大能插得上話。
至於這一世,梅主任估計隻能是梅阿姨了。
說多了。
兩公裏,大概是從家屬院到體育場的距離。
若是以成年人的角度,這個距離並不算遠,大概是地鐵一站或者公交三、四站的距離。
但對於推著小車的我們仨來說,還是走了有半個小時。
體育場新修了沒兩年,原本是勝利渠邊的一大片荒地,後來不知怎麽的就被縣裏麵給修了起來。
裏麵有一個標準足球場,一圈四百米的跑道,一個主席台外加兩個八層座位的看台。
哦,在看台的後麵還有兩個籃球場。
印象裏,這個體育場承載了縣裏將近三十年重大活動的舉辦,一直到縣裏修建新的體育場為止,算是我們縣曆史發展的見證了。
如果按後世的眼光來看,這個體育場的設置當然是寒酸的。
跑道是灰渣墊起來的,足球場裏麵長的也都是一尺多長的雜草,甚至就連燈也隻是在主席台中間吊了一盞,還是白幟燈泡。
不過,這依然是我們縣人民納涼的首要選擇。
我們走到了體育場,在看台下方把攤子支了起來。
切西瓜這事兒,羅宏剛比我熟練的多,畢竟我現在還是個小孩兒,而他在家裏經常幫著他奶奶做飯。
我讓他帶上手套,把西瓜切成麻將牌大小的小塊,分別放進我們拿來的碗裏。
四分之一個西瓜切完,剛好十個碗用完。
我點了點頭。
一個西瓜能賣五塊六,三個西瓜大概能收十五、六塊錢,百分之四百的利潤。
如果單從利潤率上來看,這生意能幹掉後世一大票的生意類型了!
鮮紅的西瓜塊盛在碗裏往那兒一擺,再加上我們寫好的招牌,沒兩分鍾就圍上人來吃了。
不過,成年人不多,大部分是半大小子和帶著孩子出來乘涼的老人。
畢竟,成年人會算賬,也能抑製住自己的口腹欲。
好在我一開始也沒準備掙他們的錢。
來這裏賣,我就是盯著那些帶著孩子們的老人來的。那才是消費的主力。
“奶奶,我要吃西瓜···”
“哎,還有這樣賣西瓜的,大碗···兩毛,小碗一毛,來一個小碗嚐嚐。”
“呦,小朋友們勤工儉學呢···”
“不錯不錯,挺甜。”
不到五分鍾,就已經賣出去六毛錢了。
我在一旁趕快刷碗,羅宏剛切西瓜,張蘭蘭收錢,三個人忙的不亦樂乎。
隻是,這六毛錢都是通過小碗賣出去的,我開始懷疑我是不是有些地方想岔路了。
好在太陽落山後,大碗也開始逐漸打開了銷路,我這才放下心來。
金烏西落,華燈初上,天逐漸的黑了下來,體育場內納涼的人卻不見減少。
雖然很多人都回家吃飯了,但更多吃過飯的人卻從家裏走了出來。
“壞了,咱們沒回家吃飯···”
張蘭蘭喊了一聲。
我也心頭悚然一驚。
今天剛剛重生回來,雖然能看到年輕時的父母,能夠陪著父母再走四五十年讓我覺得很欣慰,但如果第一天就遭遇一頓男女混合雙打,於我個人而言,總是不美麗的。
“蘭蘭姐,要不你回家一趟,順便再跟我爸媽還有羅奶奶說一聲?”
“算了,就算這會兒回去也跑不了一頓克,還有一個西瓜,賣完再走吧。”
其實這會兒我們已經賣了十塊多錢,如果扣掉成本,我們已經有差不多兩倍的收益,相當於我老子兩天半的工資。
這會兒完全可以撤退了。
可看著張蘭蘭興致勃勃的小臉,還有羅宏剛抿著嘴一聲不吭,手下的刀子卻耍的飛快的樣子,我也隻能在心裏默默的歎了口氣。
果然,錢才是加班最大的動力!
希望爹娘能看在錢的份兒上,免去這頓鞋底子。
主席台上的大燈泡亮了起來。
我們的生意雖然算不上火爆,但來吃西瓜的人一直都絡繹不絕,就像那繞著燈泡不停轉圈的不知名的蟲子。
我們選的這個地方,剛好在燈光可以覆蓋到的地方,所有到體育場來納涼的人都可以看到。
看熱鬧是人的天性。
看到主席台側方一直圍著十幾個人,大部分人都會來我們的攤位前看上一眼,然後,推著孩子的家長們就有很大概率從兜裏掏出一兩張毛票。
···
“慧娟,你看見蘭蘭和江南沒?”
梅阿姨下班回家,起初沒看到張蘭蘭,並沒有多在意。
家屬院的孩子們玩瘋了忘記回家是常有的事兒,不過隻要天一黑,孩子們就想起來餓了。
隻是這一天,梅阿姨等到了八點多,天已經完全黑下來也不見張蘭蘭回家。
苗蕾家沒有,我們家也沒有,甚至連我也不在家,梅阿姨和我媽在家屬院前後兩道房子前喊了好幾聲都不見回應,頓時都有些慌神。
“蘭蘭我不知道,不過江南下午找我借了兩塊錢,說去新華書店買《童話大王》合訂本。”
趙慧娟其實也是個孩子,看到我媽跟梅阿姨著急的樣子,心裏麵也有些發慌,主動就把我下午借錢的事兒交代了出來。
“找你借了兩塊錢?這孩子···”
我媽從兜裏摸出來兩塊錢,遞給了趙慧娟。
“慧娟,你知道江南和蘭蘭他們平時在哪兒玩不知道?能不能帶我們去找找?”
“江南他們平時的話,都是在院兒裏玩的,要麽就是···,城河邊兒?”
趙慧娟一句“城河邊兒”,讓我媽和梅阿姨立刻出了一身冷汗。
護城河每年都有淹死人的消息,特別是小孩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