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學裏頭的規矩,十日一休,逢年過節的時候也可以休息,總之,衙門不上門,宮學也不上課,皇子還有宗室子弟,生日的時候也可以休息一天,至於那些伴讀,可就沒這種好事了,他們也就隻能沾沾跟著的皇子或者是宗室子弟的光了。因此,下午的時候,等到宮學下了學,各個皇子回了自個的住處,換了衣服,這才陸陸續續過來了,而在這之前,幾個公主就已經來了。聖上總共七個公主,除了大公主有個名字叫做琳琅之外,其他公主也就是個排行,至於封號什麽的,也就不用說了,封號都要是賜婚之前才會冊封的,聖上重男輕女也就可見一斑了。這也是因為本朝製度,如果說秦漢的時候,尚且有公主下嫁的話,比如說,那位平陽公主就是嫁給了衛青,後來,就真的隻能尚公主了,公主是君,駙馬是臣,君臣之別在那裏,加上駙馬除了個駙馬都尉的虛銜,又沒個實職,可以說,除了麵子上好聽之外,壓根就沒有別的好處,因此,但凡有點本事,有點誌氣的,都是不樂意尚公主的,皇家既然不能給人實權,因此,在選駙馬的時候,也得考慮一下對方的感受,別搞到最後,不是結親,是結仇了。到頭來,能夠選擇的對象也就很有限了,一般也隻能選擇一個勳貴人家不成器的次子之流,或者是嫁給一些世家中無意官場的子弟。因此,搞到最後,公主除了麵子上比較光鮮之外,在婚事上頭很多時候還不如那些郡主縣主,這也讓皇家公主顯得有點不值錢,在宮中,也很容易被忽略。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一幫公主固然錦衣玉食,但是將來的前程如何,還是得看皇位上那一位的意思,沒個一母同胞兄弟的還好,若是有同母兄弟的,也就隻能幫著自個兄弟了。謝皇後這幾年看著不聲不響,宮務上頭也頗有些無為而治的意思,很多事情都交給了幾個妃子,自個隻捏著鳳印,把握著幾樣關鍵的事務,比如說人事和財權,其他的那些瑣事,都被分配下去了。謝皇後又是個聰明的,雖說那些事情分派下去了,卻不是從此就都是那幾位管著的了,她直接吩咐,隔個半年,幾個人手頭的宮務就交換一下,這下子,即便前頭有人做了手腳,後麵的人為了不讓自個背黑鍋,交接的時候也得先清查一遍,最後能夠抓住別人的把柄,好給自個帶來一些好處。謝皇後這般自然得了個好名聲,還又保證了自個的權力,下頭那些嬪妃即便有寵,也不敢真的得罪了謝皇後,如今謝皇後的養子生辰,不管心裏頭是真高興,還是想要詛咒一番,麵上都得高高興興的。尤其,幾個已經適齡的公主到了出嫁的年紀了,她們到底嫁到什麽人家,還得謝皇後那邊點頭,隻要謝皇後說好,聖上才不會多想。皇家雖說公主都要等到十七八才出嫁,但是及笄之前也要議親了。就像是大公主司徒琳琅,十四歲的時候就訂下了婚事,又被冊封為安和公主,接下來的幾年,就是在修建公主府,給公主準備嫁妝中度過,一直到安和公主十八歲多的時候才下嫁平南侯陳家的嫡幼子。大公主的婚事算是比較順利的,二公主運氣就比較背,勳貴人家當時沒有什麽合適的人,不得不拖到十六歲,才訂下了親事,對方不過是江南徐家二房之子。徐家算不得勳貴人家,甚至連世家也就是勉強搭了個邊,徐家在先帝的時候出過一個閣老,然後就後繼無人了,那位徐閣老在當今聖上登基之前就投誠了,因此臨死希望給自個的不孝兒孫來個保障,聖上感念之下,矮個裏頭挑高個,選了徐家二房的長子做了駙馬。二公主下降之前被冊封為安平公主,公主下嫁,自然不可能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在京中有公主府,駙馬也隻能跟著住在京中。安平公主並不喜歡徐家人,徐家人隻能說是窮人乍富,徐閣老的祖父就是個土財主,到了徐閣老的父親才勉強考了個舉人,這樣的人家,往好聽了說算是耕讀傳家,難聽點就是土包子。司徒家前朝的時候雖說不是皇族,在當地也是一方豪強,安平公主的生母慧妃出身勳貴,也曾經受寵過一陣子,因此,安平公主根本不能適應謝家人的生活習慣,當然,她也不想適應。因此,即便謝家捧著安平公主,她過得依舊不那麽舒服,出嫁好幾年了,還沒個孩子,跟日子過得還算和順的安和公主不知道差了多少,這也讓宮裏頭早就失寵了的慧妃傷透了心。慧妃就安平公主一個女兒,女兒日子過得不暢快,她還什麽都不能說,隻好憋著。有了前車之鑒,下頭幾個膝下有公主的自然得謹慎一些,四公主也就罷了,甄妃一直受寵,她一直打算讓四公主嫁回自個娘家,以聖上對甄家的看重,哪怕甄家身份低了點,但是也算不了什麽。但是三公主已經十一歲了,過幾年也到了議親的年紀了,三公主的生母隻是個小小的才人,如今養著三公主的也就是嚴昭容。嚴昭容無子無女,一直養著三公主,也將三公主當做自個親生的對待,哪裏舍得三公主吃苦,因此,哪怕是為了三公主,她也不能繼續沉寂,得趁機在皇後和聖上那裏刷刷存在感才行。另外,幾個公主雖說也要上學,可是比皇子們寬鬆太多了,除了跟著幾個女官念念書,學習琴棋書畫之外,主要就是跟著自個的教養嬤嬤學習這個年代的主母應該學習的功課,因此,她們下午幾乎沒什麽事,幹脆就跟著自個的母妃早早過來了。司徒瑾跟這些姐妹們是真的不怎麽熟,謝皇後一個月就初一十五讓下頭的妃嬪過來請安,自然也免掉了皇子皇女們慣常的請安事項,她性子其實是比較淡漠的,要不是長久的陪伴,她其實也很難對司徒瑾生出多少感情來,至於其他這些養在自個生母或者養母那裏的,名義上是自個兒女的皇子皇女們,謝皇後就像是對鄰居家的孩子一樣,客氣是有的,至於其他什麽,那是沒有的。謝皇後也不希望司徒瑾跟自個的兄弟姐妹之間能有多深厚的感情,司徒瑾的身份決定了,他不需要站隊,他隻需要按部就班地長大,將來在聖上駕崩之前,大概就能封王,新皇登基,寬和一點的,他日子會過得比較滋潤,如果說小心眼的,那麽,最多就是浪蕩一點,做個大錯不犯,小錯不斷的紈絝王爺就是了。因此,司徒瑾沒有必要跟一幫兄弟姐妹們玩什麽兄友弟恭的把戲,維持著表麵的和睦,不偏不倚就足夠了。這也導致了,在壽宴開始之前,司徒瑾一直覺得比較尷尬,一群不怎麽熟的庶母還有姐妹用各種方式跟他套近乎,他還不能表現出什麽不耐煩來,謝皇後壞心眼地看著司徒瑾兩眼放空,擺出了一副茫然的模樣,心裏卻是了然,沒有人天生長袖善舞,司徒瑾縱然天生早慧也是一樣,於是,等到一幫皇子們過來的時候,司徒瑾露出了解脫了的神色,幾乎是連蹦帶跳地跑去迎接了。第9章 司徒毓雖說是次子,卻是太子,因此,他走在最前頭,看著司徒瑾連蹦帶跳地跑出來,不由笑了起來。司徒毓原本還擔心謝皇後借著這個養子回頭爭權奪利什麽的,但是很快,他就發現,無論是謝皇後,還是司徒瑾本身都沒這個心思。別說什麽司徒瑾還小的話,在皇宮這種地方,如果有野心的話,很早也就生出來了。謝皇後將司徒瑾保護得很好,這就表現出了謝皇後的態度。三歲看到老,司徒瑾怎麽看都是個沒多大雄心壯誌的,瞧瞧他說的什麽話,不是什麽探花,就是什麽神仙,就算日後聖心有變,司徒瑾也不會是那個人。司徒毓麵上帶著笑,想著跟在自個後頭的幾個兄弟,饒有興致地想道,如果自個真的栽了,到底會是什麽人能摘到這個桃子呢?沒錯,司徒毓並不覺得太子這個位置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聖上的確一直寵愛他,可是,司徒瑾想想自個看過的史書,劉據,李承乾這些太子當年就不受寵嗎?何況,雖說死人很多時候比活人更美好,但是這也意味著,死人不可能再發聲。司徒毓寧願自個的生母還活著,起碼一個掌握了後宮的皇後,遠比聖上遠比不靠譜的寵愛看重強得多。司徒毓瞧著司徒瑾一副無憂無慮的樣子,心中有些惡意地想著,這個被謝皇後保護得很好的弟弟,什麽時候才能發現這個世界的真相呢?麵上卻是帶著笑:“小七,你怎麽就跑出來了,剛剛我可是聽宮人說你正在內殿跟母後她們在一塊呢!”司徒瑾敷衍地行了個禮,然後撇撇嘴說道:“好多妃母在,還有幾個姐姐妹妹,我不知道該跟她們說什麽,所以我就先跑出來了!”後麵跟上來的幾個皇子也都是一副深以為然的樣子,他們如今年紀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哪怕是跟自個的生母,也沒有多少共同語言了,但是,每次去請安,總得被留下來說上一陣子的話,時間短還好,說上幾句問候的話,也就混過去了,如果待的時間比較長,光是找話題就很艱難。說白了,這年頭的女性能夠看到的也就是後宅那一畝三分地,後宮的嬪妃見識也就是那樣,她們或許也有一些想法和野心,但是她們的視野跟她們的孩子完全不在一個層次上。尤其,跟公主們不同,公主可以一直跟著生母或者是養母住,而一般皇子入宮學之後最多一年,就要搬出後宮,前往宮學附近的乾安宮居住。乾安宮說是一座宮殿,實際上就是一個比較大的建築群,太宗在被冊封太子之前就居住在乾安宮,後來太宗登基,就將那邊附近的幾座宮室都劃入了乾安宮的範圍,從此,皇子們讀書之後,就會在乾安宮那邊分到一個院子居住。而所謂的宮學,就在乾安宮前頭的主殿,東宮也距離乾安宮不遠,這也方便一眾皇子讀書,不用繞太遠的路了。也就是說,司徒瑾再過一段時間,也會搬到乾安宮去,謝皇後已經給司徒瑾選好了院子,內務府那邊正在將各種用具補齊,等到一切都安排妥當了,司徒瑾就要搬過去了。能夠在宮學教導皇子的,一般都不會是那種腐儒一流,聖上又不需要自個的兒子成為什麽儒學大師,因此,宮學裏的先生一般都比較擅長變通,他們都是士大夫中的精英,哪怕不可能教導什麽為君之道,但是,他們的視野見識,自然是宮中的女性所不能比擬的,經受過這樣的教育,叫一幫皇子聽自個的母妃說後宮裏頭的勾心鬥角,那根本就是三觀不合。就像是你滿腦子都是要做好功課,整理自個的觀念,好在自己的先生和父親那裏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後閑暇的時候,跑到你媽這邊本來想要換一換思路,你媽卻在這裏絮叨,今兒個某個小嬪妃給自己行禮很馬虎,她想要教訓一下,又說什麽衣料,花樣,首飾之類的。你說自個想要在聖上麵前露個臉,她們對於你的學習沒有任何好的建議,能出的就是一些餿主意,不是讓你好好表現,而是讓你去給自個的競爭對手做些小手腳使絆子,有點腦子的都會覺得比較崩潰吧!為什麽這個年代大家都不想叫自家的男孩長於婦人之手呢,不就是因為她們的聰明才智都用在這些小手段上頭,眼界不足嗎?你要是真的做這些後宅手段,徒然惹人恥笑。不是這幫皇子沒孝心,但是,他們的孝心無非在於自個出息了,然後給自個的生母相應的榮耀,卻不是什麽都聽親媽的。司徒毓對此壓根沒什麽想法,人家親媽早就死了,他也就是偶爾來長寧宮請個安而已,司徒毓已經成親了,太子妃一直沒有生下孩子,不過,東宮也沒缺孩子,他最寵愛的張良娣已經給他生了兩個兒子,一個比司徒毓還大幾個月,另一個也四歲了,而另外一個蘇良娣去年的時候也給他生下了一個女兒,除此之外,他還有兩個女兒。即便是對他最寵愛的張良娣,司徒毓也不會跟她說什麽朝政上頭的事情,司徒毓在這方麵分得很清楚,即便是太子妃,能夠知道的,也就是東宮那些事情,想要知道外麵的情況,都得等著太子妃的娘家人遞牌子進宮請安。另外,如果朝堂上有什麽大事,也會傳進後宮中,但是具體是什麽情況,哪怕是謝皇後這等地位,也隻知道一個皮毛而已。因此,司徒毓還真不知道自個的兄弟們是怎麽跟自己的生母相處的,他同樣將自己的生母想得非常美好,肯定是個美麗睿智的女性,這也是難免的事情,對於一個死去的人,活著的人總是會加上一層厚厚的濾鏡的,要是元後如今還在,說不定在聖上那裏早就變成白米粒,蚊子血了,司徒毓或許也會覺得自個的母後變得不可理喻。可以說,元後死在了最美好的年華,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一個幸運的事情。雖說上頭幾個皇子年紀都已經大了,但是,既然來了,還是得拜見一下皇後還有一眾嬪妃的。太子也就算了,便是幾個妃位,正常情況下,也是不敢受他的禮的,畢竟,太子作為儲君,身份上頭是在諸多嬪妃之上的,不過,司徒毓還是對幾個妃位行了半禮,也算是說得過去了。司徒瑾等著幾個兄弟都行了禮,立馬表示,自個如今年紀也不小了,所以,也該自個招待一幹兄長了,謝皇後聽得好笑,不過還是同意了,讓司徒瑾帶著上頭幾個皇子往一邊的偏殿去了。第10章 準確來說,司徒瑾對上頭這些兄長的感情大概是類似於普通人家對自個的親戚,禮貌有餘,親密不足。不過大家也都是這樣,皇子裏頭根本就沒有同母的,小時候也不長在一塊兒,一直等到上學了,才算是搬到了集體宿舍裏頭,問題是,這個集體宿舍是一人一個院子,串門還算方便,但是也就是鄰居一樣。這樣的距離對他們來說其實正好,真要是非常親近,等到回頭反目成仇的時候,不是更麻煩?司徒歆也是從乾安宮那邊過來的,是的,雖說比司徒毓還大一歲,但是他依舊沒有開府,可憐他那裏都快要住不下了,外頭給他準備的王府還沒有修建齊備。司徒歆對此耿耿於懷,覺得是司徒毓在給他使絆子,因為太子妃的母家二叔就在工部。對於皇子來說,開府和不開府是有很大區別的,開府之後,就能接觸更多的人,可以名正言順地養著幕僚,招攬朝臣,而在宮裏呢,一丁點大的事情都被人盯在眼裏,想要做點什麽小動作都有可能被人告密,也隻好憋著了。實際上,這是根本沒道理的指責,王府修建這種事情,一向都是內務府管著。問題是開國這麽多年,內城符合王府規製的現成的宅子差不多都沒有了,因此,這就要從內城一些居民那裏征收他們的宅子,然後進行改建。這也是內務府撈好處的時候,比如說,明明隻是改建,但是換成重建的話,這裏頭的差價,還有多出來的材料錢,就都是內務府的了。因此,在沒有外界壓力的情況下,內務府很喜歡拖工期,拖得越長,好處越多,司徒歆至今沒能搬進自個未來的王府,正是因為內務府那邊的私心。可惜的是,除了少部分人之外,一般人根本想不到內務府裏頭的貓膩,司徒歆當然搞不清楚。他從小就跟司徒毓過不去,因此,凡是自個有什麽不順的地方,就都歸結於司徒毓。對此,司徒毓隻能罵一聲,mdzz,司徒毓雖說比司徒歆小兩歲,實際上,真要論起城府心機,可比司徒歆強多了,畢竟他算是聖上一手教導出來的,能當皇帝的人,可沒有什麽傻白甜。司徒歆今兒個在朝堂上又沒有占到什麽便宜,總算他還知道這裏還有別人,沒有顯得陰陽怪氣,他看著司徒毓那副八風不動的樣子,心裏冷哼了一聲,然後端起杯子,就喝了一大口茶水。司徒毓很多時候其實不想理會司徒歆,問題是,司徒歆的生母是淑妃,淑妃也是勳貴出生,是理國公府的閨女,理國公當初早早投靠了當今,為了表示誠意,直接將嫡幼女送進府裏做了側妃,元後緣何死得早,一方麵是為了救駕,另一方麵也是因為後院裏頭的妃嬪沒一個省心的。元後乃是書香人家出身,父祖都有能耐,架不住聖上還是皇子的時候就炙手可熱,後院裏頭,幾個占了編製的側妃都有著不低的出身,元後也是心力交瘁。其實元後在之前曾經懷過一胎,但是就因為後院的事情流掉了,偏偏還不能聲張,甚至想要調查都是不能,養了好幾年,等到那時候還是側妃的柳淑妃都生下司徒歆近一年了,才算是又懷上了,生下司徒毓之後,更是又傷了身體。司徒瑾曾經偷偷聽到謝皇後跟心腹說過,元後聰明,本來她身體已經破敗了,就算是養著也就是病病歪歪的,不如搏上一把,搏了個救駕之恩,平白給自個兒子增加了一重護身符。不過這事司徒毓是不知道的,就算是元後留給司徒毓的人也不會跟他說這個啊。不管怎麽說,理國公是四王八公之一,排行還比較靠前,司徒歆既然是理國公府的外甥,那麽,他們支持司徒歆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四王八公並非鐵板一塊,各有立場。即便很多人明麵上就想做個保皇黨,但是聖上卻因為滿腔的慈心,太子還在讀書的時候就開始布置了,比如說,太子的伴讀雖然也就是兩個,但是其中一個是太子母家的表兄,另一個就是榮國公的嫡子賈赦。榮國公賈代善原本就是當今的伴讀,一貫忠心耿耿,他倒是想要一直做個保皇黨,架不住聖上要他站隊,親自點了他的嫡長子做太子的伴讀,直接就將榮國公綁在了東宮這條大船上。這還不算,賈赦之前成婚,娶的妻子赫然是太子太傅張老大人家的孫女,而太子的側妃張良娣跟賈赦的妻子卻是堂姐妹,也就是這兩人勉強算得上是連襟。四王八公裏頭,賈代善一直是個人物,他從小就跟著父親賈源在外征戰,原本榮國公的爵位到他頭上要降等,但是賈代善卻是立下了不少軍功,硬是直接承襲了榮國公的位置,甚至,聖上還給賈赦取了個字叫做恩侯,也就是許下了承諾,賈赦將來襲爵就是個侯爺,聖上對榮國公這一門的恩寵就可想而知了。理國公府跟榮國公府現在比起來可是差了不少,但是,也沒差到哪裏去,賈代善掌著京郊大營,理國公府也掌著五城兵馬司,最多也就是賈代善聖寵稍微強一點,也強得有限。而賈代善很多時候並不想明目張膽地支持太子,但是理國公府卻是不得不站在了司徒歆的身後,畢竟血緣關係在那裏,你就算是想撇清,也得有人相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