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媧冷峻回道:
“正因我心懷善念,所以才又返回此處。聽著,我可以將孩子還你,但女嬌卻不能再與你相見。
另外,孩子長大後,你亦不可告知其生母是誰。否則,我必將嚴懲!”
文命見孩子有救,卻不能再見妻子。心中雖然很是不甘,但卻也無可奈何。
他又擔心,女嬌日後會因牽念父子,受到責罰。於是隻能違心說道:
“感謝媧皇大恩。我兒能平安就好,至於妻子,憑我當今功德,再續一個又有何難?”
女媧聽了,很是滿意:“難得你如此豁達,甚好!”
然而女嬌雖然化為石像,但是卻還能聽見說話的聲音。
見丈夫竟這般絕情,不由肝腸寸斷,痛苦萬分,眼淚竟從早已石化的眼眶中流出。
隻可惜,文命並沒有注意這些,隻顧著拜謝女媧。
而這一切,皆被胡喜媚看在眼裏。
見姐姐被狠心拋棄,她不禁暴跳如雷,伸出利爪就往文命脖頸刺去。
幸虧女媧眼疾手快,隻輕輕一掌,她便飛撞到木門之上,暈了過去。
緊接著,女媧又念動法咒,將女嬌的魂魄從石像中逼出,裝入一個雕龍戲鳳,美輪美奐的金葫蘆中。
隨後,又用祥雲帶著昏迷的胡喜媚,飛身離去。
文命見她飛走,不由追出去感道:
“媧皇,你還沒把我兒子給我呢!”
隻是女媧早已沒了蹤影。
“騙子!想不到神仙也會言而無信。”文命不禁哭罵。
正悲痛之際,卻聽到房中有聲響。
於是他立馬跑進去,隻見那石像慢慢裂開,一個哭啼啼的嬰兒赫然出現。
文命見狀,不禁破涕為笑,走上前抱起嬰兒,又逗又親。
這喜悅之情,使他瞬間忘卻女嬌離去之痛。
話說女媧帶著胡喜媚離去,須臾間就到了黃河畔邊。
隻見她念動法咒,千裏之外的女嬌石像便應聲飛來,聚合之後,顯出了肉身。
隨後又將金葫蘆打開,把魂魄注入她體內。
女嬌便恍如做了噩夢一般,立馬驚醒,然後又大哭起來。
女媧見她正傷心,便先由著她哭,自己則在一旁閉目打坐。
恰巧胡喜媚這時醒來,見姐姐正伏地抽泣,不由跑去安慰,隻是一句話還沒說完,兩人便已抱頭痛哭。
過了許久,女媧見她倆痛哭不止,隻好起身勸道:
“一切悲傷,皆因欲念而起。修仙者,應當摒棄所有癡、嗔、貪,方能得道。世人皆薄情,何況男子乎。
你看他說那話,‘憑我當今功德,再續一個又有何難’?
如此薄情負幸之人,又怎麽值得你去如此悲傷?”
胡喜媚聽了,也覺得在理,於是止了哭聲,對女嬌出言相勸:
“姐姐,媧皇說的對。姐夫…不對,文命若是真的愛你,必當與你同生共死,斷斷不會拋下姐姐苟活的。
可是呢,他眼裏隻有孩子,早把你丟棄了。”
於是女嬌腦海中,不禁重複回想著文命的絕情:憑我當今功德,再續一個又有何難?
漸漸地,女嬌不禁由愛生恨:
“好一個絕情的負心漢,虧我真心待你,你卻將我視為草木。你雖為人族,卻連禽獸都不如!”
說罷,便欲起身飛去,卻被胡喜媚拉住問:“姐姐去哪?”
“我要奪回兒子,再將那負心漢碎屍萬段!”
胡喜媚興奮道:“好!我跟你去!”
不料話音剛落,就被女媧訓斥:
“站住!你與人族結合,本就鑄下了大錯。怎麽還敢放肆!”
女嬌聞言,當即跪道:
“師遵息怒,都怪徒兒一時衝動。隻是此仇不報,實在難消我心頭之恨也。”
女媧見她下跪,方才緩和了語氣:
“俗話說,冤冤相報何時了。你倆本是夫妻,如今分離,也算有緣無份,又何必弄得你死我活。更何況……”
“何況什麽?”女嬌不禁問。
女媧猶豫了下,最終還是說了出來:
“原本我不該講與你聽,所謂天機不可泄露。
但見你苦大仇深,還是說出,讓你欣慰一些。你所生之兒子,將來會是一代帝王。”
女嬌聽了,果然高興,卻又有些不太信:“師尊如何得知?莫非是哄我罷了。”
女媧不禁覺得好笑:
“我自出世以來,隻會訓人、誨人、勸人,從來不會什麽哄人。
實話說與你聽吧,前日昊天天帝元神出竅,來到冥界擇機轉世。
而文命治水有功,將來必定稱帝,因此昊天便托生為他愛子,以襲帝位。”
“多謝師尊相告,我兒將來會是九五至尊。為娘的雖不能與之同享富貴,然亦心滿意足也。”
“姐姐真是好造化,竟生出一位人帝來,也不枉受了這般委屈。”
胡喜媚激動地握住她雙手,高興說道。
女嬌笑中帶淚,不禁合手祈禱:
“願他將來做個聖君,受群臣擁護,萬民敬仰。”
女媧回道:“既如此,你應當得好好修行,為他行善積德,方能如願也。”
“是,弟子謹遵師命!”
胡喜媚見女嬌一口一個師尊,心中甚是羨慕,不由向女媧跪拜道:
“女媧娘娘,愚下潛心修煉,素來與人為善。自小就仰望娘娘盛名,還請娘娘也收我為徒吧?”
女媧思慮了片刻,她覺得胡喜媚雖然天資聰穎,但卻沒有女嬌那麽踏實,於是隻能拒絕:
“你雖然協助文命治水有功,然而我門規甚嚴,隻怕你自由慣了,難以適應。”
“不會的,我一心修行,什麽苦難都能克服。隻要你拜在女媧娘娘門下,我自當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女媧見推辭不過,隻能允諾道:
“既然如此,你且先修煉。若日後的表現,真如你所說的這般優秀,我定將你收為二弟子。”
胡喜媚見有希望,不由興奮跪拜:
“多謝女媧娘娘開恩,我必定好生修行,不負娘娘重望……”
三個月後,公元前二零七零年,文命因治水有功,受舜王禪讓。於平陽城中即位,國號為“夏”,史稱“夏禹”。
禹在位期間,鑄九鼎、征南蠻,勵精圖治,功勳卓著。
十年後,禹東行,病逝於會稽。兒子啟,取代伯益,世襲帝位。
“正因我心懷善念,所以才又返回此處。聽著,我可以將孩子還你,但女嬌卻不能再與你相見。
另外,孩子長大後,你亦不可告知其生母是誰。否則,我必將嚴懲!”
文命見孩子有救,卻不能再見妻子。心中雖然很是不甘,但卻也無可奈何。
他又擔心,女嬌日後會因牽念父子,受到責罰。於是隻能違心說道:
“感謝媧皇大恩。我兒能平安就好,至於妻子,憑我當今功德,再續一個又有何難?”
女媧聽了,很是滿意:“難得你如此豁達,甚好!”
然而女嬌雖然化為石像,但是卻還能聽見說話的聲音。
見丈夫竟這般絕情,不由肝腸寸斷,痛苦萬分,眼淚竟從早已石化的眼眶中流出。
隻可惜,文命並沒有注意這些,隻顧著拜謝女媧。
而這一切,皆被胡喜媚看在眼裏。
見姐姐被狠心拋棄,她不禁暴跳如雷,伸出利爪就往文命脖頸刺去。
幸虧女媧眼疾手快,隻輕輕一掌,她便飛撞到木門之上,暈了過去。
緊接著,女媧又念動法咒,將女嬌的魂魄從石像中逼出,裝入一個雕龍戲鳳,美輪美奐的金葫蘆中。
隨後,又用祥雲帶著昏迷的胡喜媚,飛身離去。
文命見她飛走,不由追出去感道:
“媧皇,你還沒把我兒子給我呢!”
隻是女媧早已沒了蹤影。
“騙子!想不到神仙也會言而無信。”文命不禁哭罵。
正悲痛之際,卻聽到房中有聲響。
於是他立馬跑進去,隻見那石像慢慢裂開,一個哭啼啼的嬰兒赫然出現。
文命見狀,不禁破涕為笑,走上前抱起嬰兒,又逗又親。
這喜悅之情,使他瞬間忘卻女嬌離去之痛。
話說女媧帶著胡喜媚離去,須臾間就到了黃河畔邊。
隻見她念動法咒,千裏之外的女嬌石像便應聲飛來,聚合之後,顯出了肉身。
隨後又將金葫蘆打開,把魂魄注入她體內。
女嬌便恍如做了噩夢一般,立馬驚醒,然後又大哭起來。
女媧見她正傷心,便先由著她哭,自己則在一旁閉目打坐。
恰巧胡喜媚這時醒來,見姐姐正伏地抽泣,不由跑去安慰,隻是一句話還沒說完,兩人便已抱頭痛哭。
過了許久,女媧見她倆痛哭不止,隻好起身勸道:
“一切悲傷,皆因欲念而起。修仙者,應當摒棄所有癡、嗔、貪,方能得道。世人皆薄情,何況男子乎。
你看他說那話,‘憑我當今功德,再續一個又有何難’?
如此薄情負幸之人,又怎麽值得你去如此悲傷?”
胡喜媚聽了,也覺得在理,於是止了哭聲,對女嬌出言相勸:
“姐姐,媧皇說的對。姐夫…不對,文命若是真的愛你,必當與你同生共死,斷斷不會拋下姐姐苟活的。
可是呢,他眼裏隻有孩子,早把你丟棄了。”
於是女嬌腦海中,不禁重複回想著文命的絕情:憑我當今功德,再續一個又有何難?
漸漸地,女嬌不禁由愛生恨:
“好一個絕情的負心漢,虧我真心待你,你卻將我視為草木。你雖為人族,卻連禽獸都不如!”
說罷,便欲起身飛去,卻被胡喜媚拉住問:“姐姐去哪?”
“我要奪回兒子,再將那負心漢碎屍萬段!”
胡喜媚興奮道:“好!我跟你去!”
不料話音剛落,就被女媧訓斥:
“站住!你與人族結合,本就鑄下了大錯。怎麽還敢放肆!”
女嬌聞言,當即跪道:
“師遵息怒,都怪徒兒一時衝動。隻是此仇不報,實在難消我心頭之恨也。”
女媧見她下跪,方才緩和了語氣:
“俗話說,冤冤相報何時了。你倆本是夫妻,如今分離,也算有緣無份,又何必弄得你死我活。更何況……”
“何況什麽?”女嬌不禁問。
女媧猶豫了下,最終還是說了出來:
“原本我不該講與你聽,所謂天機不可泄露。
但見你苦大仇深,還是說出,讓你欣慰一些。你所生之兒子,將來會是一代帝王。”
女嬌聽了,果然高興,卻又有些不太信:“師尊如何得知?莫非是哄我罷了。”
女媧不禁覺得好笑:
“我自出世以來,隻會訓人、誨人、勸人,從來不會什麽哄人。
實話說與你聽吧,前日昊天天帝元神出竅,來到冥界擇機轉世。
而文命治水有功,將來必定稱帝,因此昊天便托生為他愛子,以襲帝位。”
“多謝師尊相告,我兒將來會是九五至尊。為娘的雖不能與之同享富貴,然亦心滿意足也。”
“姐姐真是好造化,竟生出一位人帝來,也不枉受了這般委屈。”
胡喜媚激動地握住她雙手,高興說道。
女嬌笑中帶淚,不禁合手祈禱:
“願他將來做個聖君,受群臣擁護,萬民敬仰。”
女媧回道:“既如此,你應當得好好修行,為他行善積德,方能如願也。”
“是,弟子謹遵師命!”
胡喜媚見女嬌一口一個師尊,心中甚是羨慕,不由向女媧跪拜道:
“女媧娘娘,愚下潛心修煉,素來與人為善。自小就仰望娘娘盛名,還請娘娘也收我為徒吧?”
女媧思慮了片刻,她覺得胡喜媚雖然天資聰穎,但卻沒有女嬌那麽踏實,於是隻能拒絕:
“你雖然協助文命治水有功,然而我門規甚嚴,隻怕你自由慣了,難以適應。”
“不會的,我一心修行,什麽苦難都能克服。隻要你拜在女媧娘娘門下,我自當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女媧見推辭不過,隻能允諾道:
“既然如此,你且先修煉。若日後的表現,真如你所說的這般優秀,我定將你收為二弟子。”
胡喜媚見有希望,不由興奮跪拜:
“多謝女媧娘娘開恩,我必定好生修行,不負娘娘重望……”
三個月後,公元前二零七零年,文命因治水有功,受舜王禪讓。於平陽城中即位,國號為“夏”,史稱“夏禹”。
禹在位期間,鑄九鼎、征南蠻,勵精圖治,功勳卓著。
十年後,禹東行,病逝於會稽。兒子啟,取代伯益,世襲帝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