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兒的聲音裏帶著幾分欣喜,細君看著她,嘴角露著一絲絲笑,無論玉兒如何的要強,她有一點終歸是和她一樣,玉兒也有些想家了。
“那咱們下午就去看看吧,你將我要你收起來的那根骨簪拿出來”。
細君說完便接過從帳外進來的常笑手裏的湯盅,有一勺沒一勺的喝了起來,眼眸隨著勺子上下波動起伏。
玉兒在最底下的格子裏拿出錦盒,打開瞧了瞧,輕輕拿出裏麵的白玉骨簪遞給細君。
細君順手將它簪在頭上,若無其事的又喝起了湯,略作思量,吩咐另一旁的常笑道,“再把這湯盛一盅,等會兒帶到夏宮去”。
夏宮與未央宮裏的猗蘭殿確實很像,周遭副院也是按照猗蘭殿的樣子排列的,隻是院中花草不同,根據烏孫氣候宮人種上了適宜的草木。
細君微微掃了一眼周圍便進了正殿,軍須靡一身黑衣站在窗前,原來自打她進來他便一直在看她。
收到她探尋的目光,軍須靡先是一笑,眼角也沾染著他此刻愉悅的心情。
他走到門邊,雙手一攤,“如何?”
細君環繞室內一圈,點點頭,輕聲道,“不錯,下位公主會喜歡的”。
軍須靡伸出的手一僵,鬆展的眉目滿滿皺起,看了常笑手裏端的東西,情緒稍稍緩解,“這要不是做戲該多好”。
“細君也許是在做戲,可下位公主也許會是真心待你”。
“這仿著猗蘭殿建的夏宮,到時旁邊我給你種滿鮮支,不好嗎?”軍須道。
細君心尖一顫,軍須為何知曉她給漢武帝寫了信,為避人耳目她並未通過官道專門讓信者送,而是求了行淩。
掃了一眼身後的玉兒,細君身子微微側開軍須,平淡道,“昆靡好厲害,沒有收買不了的人心”。
軍須嘆氣,“你別急,我並未讓人阻攔行淩,隻是,怕你到時候又空歡喜一場”。
“你怎知是空歡喜?”細君反問道,也許漢武帝會像在帝丘龍淵宮裏初見一般,再心生憐憫,再動一次惻隱之心……
軍須些微不得勁的軟坐在一旁,屏退下人,待玉兒出門關上門時,他才重新將目光投向細君。
“你看”。
胡地苦
細君順著他的聲音看著他伸開的手掌心,她打量了一眼,是一把鮮支種子,那日在平城買的。
“種不起來的,鮮支雖然不如宮廷名花嬌貴,但也不是野草,氣候適宜才發的了芽”。
軍須靡從她的語氣中聽出了一絲惋惜,將手中的種子蜷縮握緊。
“相信我,我一定給你種起來,就是把長安的土移來我也給你種起來”。
“這樣多麻煩,我直接回到長安看不更好”。
軍須靡深吸了一口氣慢慢吐出來,“你要怎樣才心甘情願的留下?”
軍須靡不僅要她留下,也要讓她的心也留下,而不是一副軀殼。
細君眼光微微染了光澤,靜靜道, “我的心,從來沒有踏上過烏孫的一片土地”。
軍須靡聽罷怒的站了起來,一把將手中的種子揮盡在地上,“好,好,你是求心如死灰”。
“等一下”。
軍須靡駐足回望總望著她,臉上有些莫名得期待。
“這個還你”。
他的目光隨著她細白的手指插入烏黑的髮髻中,隨意的拔出那根骨簪,遞給她。
他盯著骨簪並未接過來,隻是靜靜收回目光,回過頭向外走去,“不喜歡就賞給別人吧”。
細君盯著地上散落一地的種子,恍的出神,她默默的將簪子插回頭上。
“其實行淩早就到了長安,送了信卻在未央宮裏逗留了兩日未曾返程,你知道為什麽?”
細君慢慢彎下了腰,雙手將地上的種子往懷裏拔,種子散落的太遠,怎麽撿都有剩下的。
“因為他沒有等到你想要的答案”。
長安城裏的那個人見過她的信,會給她怎樣的回覆?讓行淩遲遲逗留不肯離去。還有劉據,他,知道了會幫她嗎?
軍須靡走了許久之後,細君才從空落落的夏宮中起來,外麵的玉兒推門進來從地上扶起她,一邊輕拍她的衣裙。
她依扶著玉兒慢慢走到院外,路過一旁的一簇花叢時,散開手心,鮮支的種子揚進了裏麵,也不知到了時候,鮮支是否會抽出嫩芽。
回到帳篷內,細君便命令所有的人整理起了東西,她要盡快搬進夏宮,在那裏等行淩帶回來的信。
帳子裏全是侍人在清點東西,細君嫌悶便帶著玉兒和常笑在外麵隨意逛著,說是逛,也無甚風景可看,除了草原便是飛鷹,還有帳篷。
驀的玉兒停住了腳,往一個帳篷前一對正在說話的烏孫侍女處瞧了瞧,片刻眼神示意了一下細君,便走了過去。
細君瞧了瞧,是若古娜的侍女,隻見玉兒走到她們麵前,和她們用烏孫語說了幾句話,便急忙走了回來。
“公主,難怪若古娜被封為左夫人,她現在是懷孕了”。玉兒語氣裏含著抱怨和忿恨。
細君怔了一下,心裏卻覺得發空。
“剛剛兩個婢子剛剛講若古娜害喜厲害,她還還懷得真快!”
“她是左夫人,不要惹火上身”。
“她們這蠻子國,沒咱大漢那麽多講究”。
“好了!”細君喝聲厲道。
玉兒看了看細君的臉色,望她身後退了兩步,微微彎下腰,“奴婢知道了,以後會注意的”。
冬日的風,在草原上格外冷烈,特別是晚上。
坐在夏宮裏,屏退了所有的人隻留下玉兒伺候,讓她打開了一扇窗,風呼呼的往裏灌,卻比帳篷好上許多。
她看了窗戶半晌,慢慢站起來跺向窗戶邊,“去換個燒的旺點的火盆來”。
細君的步子邁的特別慢,見玉兒掩上門扉,都還未走到窗弦,一個高大的身影便擋在了窗邊,遮住了大半的風。
捋捋臉頰的散發,她一抬頭,是行淩。
他左臂抱著劍,還是走時的那身黑衣。他似乎並不像軍須靡說的那樣在長安逗留了許久,若是呆久了怎麽會滿身的疲憊和倦色。
“回信呢?”細君伸出手,眼睛望向他。
行淩聽著不自覺的將左手裏的劍換到右手,左手從懷裏掏出一封帛書,“皇帝說聖旨會由官道嚷使者送來”。
細君伸出的指尖一抖,“那這封信是……會是誰的呢?”,她盯著上麵的封蠟。“這個時候,在長安皇城裏,還有誰會想到自己”。
她瞟了一眼帛書,上麵印著東宮的信印。收回手,這不是她要的那封,這是一個讓她心死的人送來的同情和安慰。
輕輕接過帛書,當著行淩的麵揭開,細君的睫毛有些微顫,這是一封借太子劉據傳來的不可告於人前的聖旨,上麵隻有短短一行字。
“從其國俗,欲與烏孫共滅胡”。
“那咱們下午就去看看吧,你將我要你收起來的那根骨簪拿出來”。
細君說完便接過從帳外進來的常笑手裏的湯盅,有一勺沒一勺的喝了起來,眼眸隨著勺子上下波動起伏。
玉兒在最底下的格子裏拿出錦盒,打開瞧了瞧,輕輕拿出裏麵的白玉骨簪遞給細君。
細君順手將它簪在頭上,若無其事的又喝起了湯,略作思量,吩咐另一旁的常笑道,“再把這湯盛一盅,等會兒帶到夏宮去”。
夏宮與未央宮裏的猗蘭殿確實很像,周遭副院也是按照猗蘭殿的樣子排列的,隻是院中花草不同,根據烏孫氣候宮人種上了適宜的草木。
細君微微掃了一眼周圍便進了正殿,軍須靡一身黑衣站在窗前,原來自打她進來他便一直在看她。
收到她探尋的目光,軍須靡先是一笑,眼角也沾染著他此刻愉悅的心情。
他走到門邊,雙手一攤,“如何?”
細君環繞室內一圈,點點頭,輕聲道,“不錯,下位公主會喜歡的”。
軍須靡伸出的手一僵,鬆展的眉目滿滿皺起,看了常笑手裏端的東西,情緒稍稍緩解,“這要不是做戲該多好”。
“細君也許是在做戲,可下位公主也許會是真心待你”。
“這仿著猗蘭殿建的夏宮,到時旁邊我給你種滿鮮支,不好嗎?”軍須道。
細君心尖一顫,軍須為何知曉她給漢武帝寫了信,為避人耳目她並未通過官道專門讓信者送,而是求了行淩。
掃了一眼身後的玉兒,細君身子微微側開軍須,平淡道,“昆靡好厲害,沒有收買不了的人心”。
軍須嘆氣,“你別急,我並未讓人阻攔行淩,隻是,怕你到時候又空歡喜一場”。
“你怎知是空歡喜?”細君反問道,也許漢武帝會像在帝丘龍淵宮裏初見一般,再心生憐憫,再動一次惻隱之心……
軍須些微不得勁的軟坐在一旁,屏退下人,待玉兒出門關上門時,他才重新將目光投向細君。
“你看”。
胡地苦
細君順著他的聲音看著他伸開的手掌心,她打量了一眼,是一把鮮支種子,那日在平城買的。
“種不起來的,鮮支雖然不如宮廷名花嬌貴,但也不是野草,氣候適宜才發的了芽”。
軍須靡從她的語氣中聽出了一絲惋惜,將手中的種子蜷縮握緊。
“相信我,我一定給你種起來,就是把長安的土移來我也給你種起來”。
“這樣多麻煩,我直接回到長安看不更好”。
軍須靡深吸了一口氣慢慢吐出來,“你要怎樣才心甘情願的留下?”
軍須靡不僅要她留下,也要讓她的心也留下,而不是一副軀殼。
細君眼光微微染了光澤,靜靜道, “我的心,從來沒有踏上過烏孫的一片土地”。
軍須靡聽罷怒的站了起來,一把將手中的種子揮盡在地上,“好,好,你是求心如死灰”。
“等一下”。
軍須靡駐足回望總望著她,臉上有些莫名得期待。
“這個還你”。
他的目光隨著她細白的手指插入烏黑的髮髻中,隨意的拔出那根骨簪,遞給她。
他盯著骨簪並未接過來,隻是靜靜收回目光,回過頭向外走去,“不喜歡就賞給別人吧”。
細君盯著地上散落一地的種子,恍的出神,她默默的將簪子插回頭上。
“其實行淩早就到了長安,送了信卻在未央宮裏逗留了兩日未曾返程,你知道為什麽?”
細君慢慢彎下了腰,雙手將地上的種子往懷裏拔,種子散落的太遠,怎麽撿都有剩下的。
“因為他沒有等到你想要的答案”。
長安城裏的那個人見過她的信,會給她怎樣的回覆?讓行淩遲遲逗留不肯離去。還有劉據,他,知道了會幫她嗎?
軍須靡走了許久之後,細君才從空落落的夏宮中起來,外麵的玉兒推門進來從地上扶起她,一邊輕拍她的衣裙。
她依扶著玉兒慢慢走到院外,路過一旁的一簇花叢時,散開手心,鮮支的種子揚進了裏麵,也不知到了時候,鮮支是否會抽出嫩芽。
回到帳篷內,細君便命令所有的人整理起了東西,她要盡快搬進夏宮,在那裏等行淩帶回來的信。
帳子裏全是侍人在清點東西,細君嫌悶便帶著玉兒和常笑在外麵隨意逛著,說是逛,也無甚風景可看,除了草原便是飛鷹,還有帳篷。
驀的玉兒停住了腳,往一個帳篷前一對正在說話的烏孫侍女處瞧了瞧,片刻眼神示意了一下細君,便走了過去。
細君瞧了瞧,是若古娜的侍女,隻見玉兒走到她們麵前,和她們用烏孫語說了幾句話,便急忙走了回來。
“公主,難怪若古娜被封為左夫人,她現在是懷孕了”。玉兒語氣裏含著抱怨和忿恨。
細君怔了一下,心裏卻覺得發空。
“剛剛兩個婢子剛剛講若古娜害喜厲害,她還還懷得真快!”
“她是左夫人,不要惹火上身”。
“她們這蠻子國,沒咱大漢那麽多講究”。
“好了!”細君喝聲厲道。
玉兒看了看細君的臉色,望她身後退了兩步,微微彎下腰,“奴婢知道了,以後會注意的”。
冬日的風,在草原上格外冷烈,特別是晚上。
坐在夏宮裏,屏退了所有的人隻留下玉兒伺候,讓她打開了一扇窗,風呼呼的往裏灌,卻比帳篷好上許多。
她看了窗戶半晌,慢慢站起來跺向窗戶邊,“去換個燒的旺點的火盆來”。
細君的步子邁的特別慢,見玉兒掩上門扉,都還未走到窗弦,一個高大的身影便擋在了窗邊,遮住了大半的風。
捋捋臉頰的散發,她一抬頭,是行淩。
他左臂抱著劍,還是走時的那身黑衣。他似乎並不像軍須靡說的那樣在長安逗留了許久,若是呆久了怎麽會滿身的疲憊和倦色。
“回信呢?”細君伸出手,眼睛望向他。
行淩聽著不自覺的將左手裏的劍換到右手,左手從懷裏掏出一封帛書,“皇帝說聖旨會由官道嚷使者送來”。
細君伸出的指尖一抖,“那這封信是……會是誰的呢?”,她盯著上麵的封蠟。“這個時候,在長安皇城裏,還有誰會想到自己”。
她瞟了一眼帛書,上麵印著東宮的信印。收回手,這不是她要的那封,這是一個讓她心死的人送來的同情和安慰。
輕輕接過帛書,當著行淩的麵揭開,細君的睫毛有些微顫,這是一封借太子劉據傳來的不可告於人前的聖旨,上麵隻有短短一行字。
“從其國俗,欲與烏孫共滅胡”。